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

合集下载

《史记故事》之汉武帝读后感

《史记故事》之汉武帝读后感

《史记故事》之汉武帝读后感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

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

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

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

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

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

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

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_初三读后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_初三读后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大帝观后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历史长河滚滚而逝,风云变幻,一切那个时代的东西,随浪远去,皆归尘土。

不逝的,便是波浪冲刷后留下的一道道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董仲舒独尊儒术,天人三策;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好奇,我在家里观看了《百家讲坛》之王立群讲《史记》。

说起《史记》,不能不提这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太史令,但因李陵事件,司马迁受到牵连,自愿受了宫刑(死刑的替代),又耗时十余年完成《史记》。

《史记》不仅是二十四史之首,中国史书的典范,更是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品如此辉煌,司马迁背后的痛苦又有何人理解?“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王立群讲《史记》之汉武帝从刘彻出生讲起。

刘彻原本不是太子,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太子的位子八竿子都打不着他。

但是经过长公主、栗姬、窦太后、王娡、薄皇后的有意无意的帮衬,再加上景帝的决策,刘彻成为了太子,又顺利地在十六岁那年当上了皇帝。

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然罢黜百家,是除了法家的,自古以来,没一个朝代皇族不钟爱法家,无法不成国嘛。

之后汉武帝任用尊儒的窦婴为相,成就了大汉王朝的鼎盛时代。

我们都知道,汉朝对匈奴的关系在武帝之前都是以和为贵的,但到了武帝,他一改过去的和善面孔,派飞将军李广、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经过几次大战,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大快人心。

两位大将大家都熟悉,不用介绍。

武帝时期风云变幻,无数人出出入入历史舞台,出演属于自己的那一幕戏剧。

汉武帝的外儒内法读后感

汉武帝的外儒内法读后感

汉武帝的外儒内法读后感读完汉武帝那“外儒内法”的统治手段,就感觉汉武帝这人啊,真是个治理国家的“鬼才”。

先说这“外儒”,就像给大汉帝国穿上了一件华丽又温和的外衣。

儒家那套东西,讲什么“仁”啊,“礼”啊,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特别美好。

在朝堂上,大臣们都得遵循儒家的礼仪,一个个彬彬有礼的,这就给国家营造出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

而且汉武帝大力推广儒学,让天下人都觉得,咱们这个国家是讲究道德、重视文化传承的。

这就好比是给老百姓画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大饼,大家一看,哇,咱们生活在一个这么文明有礼的国家里,心里就舒坦,也愿意拥护朝廷。

比如说办学校教儒学,这就像是在思想上给大家洗脑(当然这是比较幽默的说法啦),让大家都朝着儒家倡导的那种忠臣孝子、善良百姓的方向发展。

可这背后呢,是“内法”这个强硬的骨架在支撑着整个国家。

法家那可是讲究严格的法律制度,不讲情面的。

汉武帝用这法家的手段,来确保国家的秩序和他自己的统治权威。

那些触犯法律的人,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普通百姓,都得受到惩罚。

这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所有人都不敢轻易造次。

就好比那些贪官污吏,要是被发现,可没有什么儒家的“仁爱”来饶过你,直接按照法律办。

而且在军事、财政等方面,法家那种高效的管理手段也发挥了大作用。

比如说盐铁专卖,这就是国家用强硬的手段把重要的经济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是光靠儒家那种温温柔柔的劝说,估计这些资源早就被富商大贾们瓜分了。

汉武帝这“外儒内法”的手段一使出来,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既满足了老百姓对于美好道德社会的向往,又用法律手段牢牢地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

这就像一个厨师,用儒家的调料调出了美味的表象,让大家都闻着香,又用法家的食材确保了这道菜的坚实内核,吃起来有嚼劲。

不过呢,这也有一些小问题。

有时候这“外儒内法”搞得太复杂了,下面的人执行起来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时候该讲“仁”,什么时候该严格执法呢?但不管怎么说,汉武帝靠着这一手,让大汉帝国走向了鼎盛,还是很厉害的,这手段就像一个独特的配方,调配出了一个强大的汉朝。

汉朝历史读后感

汉朝历史读后感

汉朝历史读后感最近读了不少关于汉朝的历史资料,这可真是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说起汉朝,那真是有太多让人惊叹和感慨的地方。

汉朝前后历经了四百多年,从刘邦斩白蛇起义,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再到后来的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东汉,这期间的风云变幻,就像是一部永远不会落幕的大戏。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那可真是个有大志向、大手段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把那些诸侯的势力一点点地削弱,这一招可真是高明啊!就好像是下棋,一步一步地把对手逼到角落里,让他们没法反抗。

他还大力打击匈奴,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猛将,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每次读到他们率军出征的描写,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的喊杀声,看到飞扬的尘土和闪烁的刀光剑影。

卫青出身卑微,却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一步步成为了大汉的栋梁之臣。

他打仗可不像有些人那样莽撞,而是有勇有谋。

每次出征前,他都会仔细地研究地形,分析敌军的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作战计划。

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们看到将军都这么勇猛,哪还有不拼命的道理?霍去病呢,更是个少年英雄。

他十八岁就跟着舅舅卫青上了战场,一战封侯,那股子冲劲儿和果敢,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就像是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无比耀眼。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比如说盐铁专卖,把这两个最赚钱的行业收归国有,这可让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还有那均输平准政策,调节物价,稳定市场,让老百姓的生活也能过得安稳些。

这些政策的推行,可不像我们现在说句话、发个文件那么简单。

那时候,消息传递慢,地方上又有各种势力的阻挠,要把这些政策落实下去,得费多大的劲儿啊!汉朝的文化也是非常繁荣的。

司马相如的赋,那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让人读起来如痴如醉。

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他写得太复杂了,好多字都不认识,得查字典,但不得不承认,那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人物传记《汉武帝》读后感

人物传记《汉武帝》读后感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皇帝———人物传记《汉武帝》读后感一、人物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汉武帝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①《汉武帝传》前言)。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等,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人物评价汉武帝继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

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就其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汉武帝有过人的智商。

在他最迷信的时候,好几个巫师惯常欺骗普通人的伎俩被汉武帝轻易揭穿。

汉武帝奶妈读后感

汉武帝奶妈读后感

汉武帝奶妈读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介绍汉武帝奶妈的历史背景二、汉武帝奶妈对汉武帝的影响1.哺育之恩2.传授知识3.关心国家大事三、汉武帝奶妈的形象特点1.忠诚可靠2.知识渊博3.爱国忧民四、汉武帝奶妈的历史意义1.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关键人物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女性3.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篇1)汉武帝奶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女性人物。

她不仅仅是汉武帝的奶妈,更是他的启蒙老师和最亲密的顾问之一。

她对汉武帝的成长和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汉武帝奶妈对汉武帝的影响深远。

她哺育汉武帝长大,对他有着深厚的哺育之恩。

同时,她也是汉武帝的启蒙老师,传授给他知识和世界观。

她关心国家大事,为汉武帝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汉武帝。

汉武帝奶妈的形象特点鲜明。

她忠诚可靠,对汉武帝的忠诚无人能敌。

她知识渊博,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她爱国忧民,关心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她的形象,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女性,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汉武帝奶妈在历史上的意义重大。

她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关键人物,对汉武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她的形象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历史上的伟大和光芒。

总的来说,汉武帝奶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贡献和影响,让我们深感敬佩和钦佩。

目录(篇2)1.汉武帝奶妈的背景介绍2.汉武帝奶妈对汉武帝的影响3.汉武帝奶妈的历史地位和评价4.读后感及启示正文(篇2)汉武帝奶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女性人物,她在汉武帝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汉武帝的奶妈,她在汉武帝的婴儿时期就开始照顾他,直到他长大成人。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汉武帝,还传授给他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明智和有能力的皇帝。

汉武帝奶妈对汉武帝的影响深远,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他,还在思想上教育他。

《大汉天子》读后感

《大汉天子》读后感

《大汉天子》读后感《大汉天子》是一部描写汉武帝刘彻一生的历史小说,作者笔下的汉武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波和挑战,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帝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武帝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被他的智慧和胆识所折服。

汉武帝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学会了如何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很快就成为了汉朝的皇帝。

在位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汉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对外征战,使得汉朝的疆土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汉武帝的个人魅力和领导风范,让读者对这位伟大的帝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汉武帝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情味的人。

他对待朝臣和百姓都非常宽容和仁慈,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还对待朋友和亲人都非常宽厚,不计前嫌,不记旧恨,这种胸怀让人感动。

在读完《大汉天子》之后,我深深地被汉武帝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染。

他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智慧和胆识更是让人敬佩,他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出明智的决策,化解危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大汉天子》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武帝这位伟大的帝王,感受他的风采和魅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可以从汉武帝身上学到很多,学会勇往直前,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畏艰险,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愿我们都能像汉武帝一样,成为一代伟大的人物,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汉朝历史读后感

汉朝历史读后感

汉朝历史读后感提起汉朝,那可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历史啊!读完汉朝的历史,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伟大时代的兴衰荣辱。

汉朝,那是一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时代。

从刘邦斩白蛇起义,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再到刘秀的光武中兴,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刘彻,这位年轻而有抱负的君主,一上台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勇气。

他不拘一格,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年轻将领,抗击匈奴,保卫边疆。

那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仿佛就在眼前。

卫青,出身卑微,却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一步步成为了威震天下的大将军。

他率领汉军多次出击匈奴,七战七捷,打得匈奴闻风丧胆。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战场上沉着冷静地指挥作战,士兵们在他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场景。

他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让人不得不佩服。

还有霍去病,这位少年将军更是勇猛无畏。

他十八岁就随军出征,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

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身影,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驰骋,身后是跟随他冲锋陷阵的汉军将士,那是何等的壮观!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和贸易。

那一支支驮着丝绸、茶叶和瓷器的商队,在漫长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汉朝的文化和影响力。

再说一说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朝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举措,体现了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策。

汉朝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司马相如的赋,华丽优美,让人陶醉其中;司马迁的《史记》,更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着那些优美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读后感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读后感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读后感《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中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是这部巨著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读完《史记》之后,我对汉武帝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历史地位和才能给予了更多的赞赏和敬佩。

汉武帝,即刘彻,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大力提倡农桑改良,改革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社会经济得以稳定和繁荣。

同时,他还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倡导学问事业,并积极支持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工作,使得中国史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汉武帝还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成功征服了匈奴,并将中国边疆的版图扩大到最大程度。

他坚持实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以大汉的声威威慑各方,保持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还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和探险,打开了中国通往海外的大门,推动了对外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然而,汉武帝在位期间,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负面的影响。

他专制的统治方式,压制了人民的言论和自由。

他一味追求功绩和荣耀,导致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国家的财政困难。

同时,他也忽视了内政建设,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外交和军事上,对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有着伟大才能和智慧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和错误的决策。

通过阅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一生和他的政绩,也对他的才能和不足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这让我更加珍视历史的教训,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统治者的重要性和责任。

汉武帝传读后感500字

汉武帝传读后感500字

汉武帝传读后感500字(中英文实用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biography of Emperor Wu of Han,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remarkable political acumen and his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history.His reign not only witnessed the expansion of the empire but also the flourishing of arts and culture.在阅读汉武帝传记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他的统治不仅见证了帝国的扩张,也迎来了文艺的繁荣。

Each chapter of the book unveiled the layers of Emperor Wu"s complex character, revealing a leader who was not only ambitious but also ruthless when necessary.His reform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military were ahead of his time, sett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Han Dynasty.书中每一章节都揭示了汉武帝复杂性格的不同层面,展现了一个不仅雄心勃勃,必要时也能狠下心来的领导者。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领先于时代,为汉代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he narrative of his life story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tapestry of Chinese history, highlighting key events such as the battles against the Xiongnu and the opening of the Silk Road.These events not only shaped the empire"s boundaries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他的生平故事与中华历史的画卷紧密交织,突出了如对抗匈奴和开通丝绸之路等关键事件。

汉武帝传读后感

汉武帝传读后感

汉武帝传读后感《汉武帝传》是中国历史学家、敦煌学的奠基人石显嵩的著作,该书以详实的史料和严密的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西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军事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汉武帝的领袖才能和卓越成就。

这本书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对书中对汉武帝的描写非常佩服。

作者通过扎实的研究和资料,将汉武帝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善于统一大局、明理宽容的君主。

在书中,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军事征服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帝王所具有的卓越智慧和领导力。

其次,我对作者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非常赞赏。

在《汉武帝传》中,作者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

他对于汉武帝的政策决策、战争策略以及文化事业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使读者对汉武帝以及整个西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还注意到作者对于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的描述十分准确。

他通过对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和决策,以及他对于国家的独特贡献。

这种详实的历史背景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完整,也让我对汉武帝的功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还注意到作者对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政策进行了预测和评估。

通过对历史的探索和研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这种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使我对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洞察力十分佩服。

最后,我要赞扬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和描述。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厚重感。

无论是对于汉武帝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品性,还是对于历史事件中的细枝末节的描述,作者都能够准确地刻画出每一个细节,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读完《汉武帝传》后,我对汉武帝以及整个西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汉武帝传读后感

汉武帝传读后感

汉武帝传读后感汉武帝,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帝王,当我读完关于他的传记,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汉武帝刘彻,初登皇位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但他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和果敢决断,一步步地将西汉推向了鼎盛。

在书中,我看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的精明。

他推行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这一招,看似平和,实则暗藏玄机。

就好像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汉武帝稳稳地拿捏着每一步,让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王们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他的圈套。

这种政治智慧,让我不禁为之赞叹。

再说说他在军事方面的作为。

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猛将在汉武帝的麾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那场面,光是在书里读着,都能感觉到金戈铁马、气吞山河。

去病将军带着轻骑,深入大漠,直捣匈奴巢穴。

那马蹄扬起的沙尘,战士们喊杀的声音,仿佛就在眼前。

但汉武帝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他晚年的巫蛊之祸,让无数无辜的生命受到牵连,家庭破碎,人心惶惶。

读着这段历史,我心里那个难受哟!原本好好的一个国家,因为一场冤案,搞得乌烟瘴气。

我还记得书里描述的一个细节,汉武帝在决定对匈奴大规模用兵之前,那一夜,他在宫中来回踱步,心里反复权衡着利弊。

他深知战争一旦开启,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尊严,他又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那一夜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紧皱的眉头和坚定的眼神。

还有一次,汉武帝微服私访,走到了一个小村庄。

他看到百姓们虽然生活贫苦,但依然勤劳朴实,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了一股责任感,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和村民们坐在一起,拉着家常,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

村民们一开始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人就是当今圣上,直到后来有人认出,大家都惶恐地跪下。

汉武帝却笑着让大家起身,还和大家一起吃了顿简单的粗茶淡饭。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汉武帝既是一个有着宏图大略的帝王,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会犯错会纠结的普通人。

高二读后感600字《雄才大略汉武帝》

高二读后感600字《雄才大略汉武帝》

高二读后感600字《雄才大略汉武帝》汉武帝,中国历一位伟人的皇帝。

他中国经济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影响了中国后世2022年多年。

汉武帝执掌皇权54年,在这半个一两个多世纪的皇位生涯中,他开辟中国版图,和匈奴打了44年仗。

汉武帝不可能光靠一个人,再伟大的皇帝下面都有聪明右面的臣子。

在汉武帝时期,真是人才济济,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汲谙、东方朔、主父僵等。

这些臣子们都失掉了汗马功劳,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三人在与韩王信燕国的战争中,表现出他们的军事才能,卫青晓勇善战、霍去病后生可畏、李广老当益壮。

其实,这些人则都不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兵卒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军队控制能力特别强。

在与匈奴战斗中,汉武帝坐在车上指挥手推车将领作战,将士们都很勇敢,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匈奴。

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智谋和果断有望成为将士们的支柱。

汉武帝是后世人们评价很多又有争议的皇帝。

有人说是明君,有人说是暴君,我表示汉武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他明的是招揽人才,开阔疆土;他暴的是随便强盗,疑神疑鬼。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也许失去了他的太子刘据。

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错误地认为太子谋反,就想用把太子抓起来审问,其实,太子并没有谋反。

太子的军队被打败年后,太子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儿子开始流落,迎敌的田任便把太子放走了,这时71相刘伯敖追了过来,查到太子逃走了便盘问田仁,这时,71相肩头的一个人也为太子求情。

这事被汉武帝知晓了,汉武帝龙颜大怒,想把太子追回来,于是把田仁和那个为太子五福求情的人杀掉。

皇太子刘据逃到湖县……这事牵连很大,太子自尽,两个儿子被杀,田仁和为太子求情的人则被杀,仁安被杀,卫子夫自尽,这小事发展成几万多人被杀,汉武帝的暴行使他受到了丧子之痛。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汉宣帝皇帝,他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作为皇帝,他是成功者;作为人,他是失败者。

汉武帝 读后感

汉武帝 读后感

汉武帝读后感汉武帝,即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

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汉武帝时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有关汉武帝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我对他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才能和作为帝王的品质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先,汉武帝是一位有远见的改革者。

在他的统治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推行“郡县制”、设立太学、推行儒家思想、开拓西域、发展农业、推行铁制农具、设立盐铁官等。

这些改革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不仅有着远大的愿景,更有着实现这些愿景的能力和决心。

他积极推动改革,不畏艰难,不惧风险,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汉武帝是一位有魄力的帝王。

在他的统治下,汉朝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不仅在内政上有所建树,在外交上也有着非凡的成就。

他开拓了西域,巩固了汉朝的疆土,扩大了国土,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外战争时,更是有着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率领大军征战四方,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种魄力和果断的决策,使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帝王。

最后,汉武帝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帝王。

他崇尚儒家思想,推行仁政,关爱百姓,励精图治,致力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注重教育,设立太学,培养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以身作则,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他的高尚品德和仁政治国,使汉武帝成为了一位受人景仰的帝王。

通过对汉武帝的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卓越。

他的改革精神、魄力和高尚品德,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汉武帝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金屋藏娇读后感

金屋藏娇读后感

金屋藏娇读后感读完“金屋藏娇”这个故事,我就像吃了一串怪味豆,各种滋味在心头。

故事里的汉武帝刘彻小时候那可是相当机灵。

他对馆陶公主的女儿阿娇说出“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样的话,这就像是小朋友许下的超级豪华版诺言。

当时听着觉得这小孩真会哄人开心啊,那小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可这背后呢,其实满满的都是政治的味道。

馆陶公主在宫廷里那也是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刘彻和阿娇的这桩“娃娃亲”式的约定,更像是两家为了各自利益的一种联合。

就好比是两个商业巨头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凑成一对,好让家族的事业更加稳固。

再看看阿娇,她一开始就像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

住进了想象中的“金屋”,但这“金屋”啊,看似华丽,实际上却像一个精美的笼子。

随着刘彻当上皇帝,各种事情就变了味。

阿娇在宫中开始面临各种挑战,她的娇纵和刘彻对她感情的变化,让她的生活从云端跌入谷底。

这就像一个人本来以为自己中了超级大奖,结果发现这奖还有无数的附加条件和风险。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看到了人心的易变。

刘彻小时候的甜言蜜语,到后来对阿娇的冷落,真是让人感叹。

也许在权力和时间面前,感情有时候就像脆弱的琉璃,一不小心就碎得满地都是。

而且啊,宫廷里的那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就像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女人们为了皇帝的宠爱,各种手段都使出来,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呢,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光靠一些美好的承诺是不行的。

阿娇把希望都寄托在刘彻小时候的那句话上,没有好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和感情,最后只能落得个被废的下场。

在生活里,我们还是得靠自己的本事,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叫做“承诺”的篮子里。

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别人说会给你一座金山,你就天天躺着啥也不干,等着金山掉下来,那最后可能等来的只有失望。

总的来说,“金屋藏娇”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政治、爱情等好多东西。

它让我知道,人生就像一场复杂的游戏,不能只看表面的光鲜,还得看清背后的规则和风险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情商低,好运也无法长久 - 王娡和栗姬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

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

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

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

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

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

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 汉文帝和汉景帝他要面对的是后宫里机关算尽的几代人,包括窦太后,他的姐姐长公主,他宠爱的美人们,他的儿子们;还有前朝有着各自价值观和打算的大臣们。

他默默地看着后宫,朝臣等一切的明争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机应变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他手里这盘大棋局的棋子,可见他是个深谙权术的人。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腾,四处亲历亲为的,你要学会用脑子,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懂得如何经营,比使蛮力要重要的多。

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离你的目标就越近。

选择,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汉景帝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只做不说,他按照自己的谋划去做事,但是不会轻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他可以忍耐很久,但是一旦动手就很果断。

比如他在离刘荣为太子的时候没有立他的母亲栗姬为王后,就说明他是看出了这个女人并不配得上做这个位置,他只是不反映,默默观察。

而在他病重托付的时候栗姬出言不逊的时候,他的忍耐到了爆发的点,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把栗姬打入冷宫,并且杀了栗姬背后的外戚势力。

还有对废太子刘荣,他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用了天下闻名的酷吏来处理废太子的事情,逼死了刘荣,清楚了太子刘彻等级道路上的障碍。

琢磨做事与琢磨做人- 公孙弘,周亚夫,李广周亚夫属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就是说他只专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是不善于洞察人心,说白了就是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

所以在他屡次立功的过程中,也得罪了包括窦太后,汉景帝等等的很多关键人物。

虽然他有功,有能力,但是在汉景帝的心目中,周亚夫是他难以驾驭的人,恃才傲物,并不认为当权者给予的机会是他建功立业的基石,并不对当权者心服口服,没有谦卑之心,没有顺应当权者之心。

对于难以驾驭的人,有战争的时候他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在不需要他立功的时候他的难以驾驭可能给当权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在晚年汉景帝的心目中,周亚夫是不能辅佐新太子登基的人,是必须清除掉的障碍。

而大器晚成的公孙弘是个既会做事,也会做人的人,虽然他的道德品质受到诟病,但是他依然能够善终。

公孙弘也属于那种在不幸运中度过了漫长岁月而历练出看人看事的本领。

公孙弘是个形象气质很好的帅哥,但是出生贫寒,年轻的时候做监狱里的一个小办事员,后来犯了事这个工作也丢了。

后来只能放猪为生。

于是不甘心的他在40 岁的时候开始走读书做官的道路。

他后来两次被举荐做官,是因为他对后母很孝顺,也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或者任何专业素养。

第一次被举荐的时候,他已经60岁了,但是因为一篇报告而得罪了汉武帝,于是主动辞官,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并没有抓住;第二次被举荐的时候,写的文章被判为最后一名,不过汉武帝很赏识他的文章,点为第一名,这一次他已经70岁了。

最后以80岁的高龄在丞相的位置上寿终正寝。

公孙弘死后家无余财,他的钱财都用来接济老朋友和养门客。

公孙弘的处事之道:(1)外儒内法:他看出了汉武帝的推崇儒术只是政治需要,汉武帝是个热爱权利,控制的人。

所以他的做法正得皇上没有说出来的心里的真实想法,恰如其分地投其所好。

(2)善于察言观色:不会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汉武帝,而是列出好几个方案给皇上,通过试探发现汉武帝比较欣赏那一个方案,防止自己的意见和皇帝相左。

别的大臣在汉武帝面前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他默默地在一旁察言观色,如果汉武帝同意的他就表示支持,对汉武帝不同意的他就也不支持。

从小,爸妈教育我们“好人有好报“,长大一点之后我们开始发现”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就明白了”好人没好报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就是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非常着名的那句“李广难封”的李广属于那种专业技术强,但是有点恃才傲物,恃才而爱冒险,性格耿直,并且在与当权者的相处中并不谨慎的人。

有的人是只琢磨做事,不琢磨做人;有的人是只琢磨做人,不琢磨做事;而更厉害,能走得更远的人是既琢磨做事,又琢磨做人的人。

这样的人通常知道进退,知道屈伸,知道应对。

能够成熟,理智地应对遇到的人和事。

悉心思考,不诚惶诚恐,不患得患失,不过激反应。

被动谦卑和主动谦卑- 卫子夫和卫青卫子夫和卫青姐弟经历了从最卑微的歌女和家奴到权倾朝野的皇后和大将,后来卫青还娶了他从前的主人-平阳公主。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在拜托了卑微的地位之后,还能保持谦卑的态度,谨言慎行地躲过了很多年。

卫子夫没有像栗姬那样因为得宠和儿子被立为太子而任性猖狂,吃醋争宠,出言不逊;卫青也从来没有因为立下大功,姐姐是皇后或者自己是驸马而张扬跋扈。

在卫子夫刚得宠怀有皇子的时候,当时的皇后陈阿娇的母亲长公主陷害卫青,差点让卫青丧命,不过在他脱险之后,终生都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也没有因此而报复任何人。

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过卫子夫或者卫青在得势后报复任何人。

在汉武帝不仅给他封侯,还给他的3个孩子封侯的时候,他坚决拒绝,反而为他手下的将领争取皇帝的奖赏。

在他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显露出色的军事才能的时候,此时他已经是大汉倚重的重臣,并且他也是皇后和太子背后的外戚,这时候汉武帝对他的态度就比较微妙了,防备之心渐长。

于是汉武帝开始提拔年轻,才华横溢的将才霍去病来压制卫青,卫青不得不面对事业每况愈下的处境,但是他也没有任何怨言或者过激的举动,而是宠辱不惊,默默地承受皇帝对他的恩宠或者不公。

他迎娶了平阳公主以后,也没有小人得志的无耻嘴脸,而是和公主相处得很融洽,最后寿终正寝,与公主合葬在一起。

虽然卫子夫最后因为巫蛊之祸没有得到善终,但是从始至终她并没有做过任何迫害后宫嫔妃,迫害皇子,参政弄权的事情。

我想在老年汉武帝的心中,对卫子夫和他们的孩子的悔恨是一直陪伴着他的汉武帝的故事读后感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

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

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

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

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

因为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蚡,结果导致自己被抓。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

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首先,田蚡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

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

最后一个人,汉武帝。

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