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教育学基础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77de7bb3169a4517723a3b6.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
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
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新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新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756463d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3.png)
新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得到拟录取消息的前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想象着自己失败时的沮丧或者自己成功时的兴奋。
终于尘埃落定,内心激动,又面色平静地拿起手机给每一个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发了这个好消息。
也想在这里写下自己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大家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最好的学校考虑,不要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以最好的学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学习。
大家可以去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官网上下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之类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参考和努力目标。
包括找一些学长学姐问下经验也是很有用的。
备考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备考的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笔记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是感动,还好现在成功上岸,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所以想着成功之后可以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
文末有笔记和真题下载,大家可自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4)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不含课程与教学部分)》柳海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4.《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著译者: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61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616](https://img.taocdn.com/s3/m/b4bde85133687e21ae45a90d.png)
四、研究的教育改进功能
粗略地讲,研究成果要么以“ X” 是“ Y” 的形式出现,要么以“具有 Y 特征的 X 的 概率是P”的形式出现。与之相反的是,对 实践具有意义的成果则表现为“甲应该对 乙采取 Z 行动”之类的形式,换句话说, 它们是用含有“必须”、“理应”,或其 他包含价值判断成分的惯用语句形式来表 示的。但是,逻辑告诉人们,从仅仅用 “是”来表示关系的语句中是不能有效地 推导出含有“必须”之类的结论的。 ——菲利普斯
特别提示:
为了成为合格的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是 要通过阅读研究报告和从事自己的研究 来积累经验;
要学会从事研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 法就是师从某一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
第三节 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方法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视角
1. 实证主义方法论 主流; 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独立于观察者,只 要能够毫无偏见地对这些现实进行观察, 观察的结果就构成科学知识; 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和可观察到的现象; 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研究教育现象; 具体、客观的观察, 经验概括, 可重复 量化研究
② 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程度的统地寻求研究对象之 间的关系,从而对象做出严密、深入的分析与解释; 而一般尝试中对于某些关系的说明,往往是松散的、 缺乏系统和比较表面的。有极强的探索性。
科学研究是要认识未知世界,认识人类尚未认识的
客观规律,因而决定科学研究具有探索的性质,也
二、研究的理论功能
1 .开创理论:偶发机遇模式 2 .重整理论:注意被忽视的事实 3 .扭转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4 .廓清理论:概念澄清
三、研究的个体发展功能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征求意见稿)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5b526519e8b8f67d1cb969.png)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原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海淀区睿智全纳教育康复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现代艺术幼儿园、北京精诚睿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恩启孤独症康复促进中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北京学前教育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归口。
本标准由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建设工作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晶晶、彭莎莎、马燕娟、刘昊、刘新学、刘宇洁、魏寿洪、吴佳睿、赵梅菊、赵琦、张红丽等。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指南(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能力培训的教育行为,规范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教学行为,适用于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能力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文本件。
GB/T28914—2012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3术语与定义3.1术语3.1.1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在身体素质、心理发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接受个别化教育支持的儿童。
3.1.2学前融合教育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学前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活动形式,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其核心是为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服务。
3.1.3个别化教育计划指根据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个体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教育方案。
3.1.4基本职业要求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
3.1.5专业知识在学前融合教育教学范围内教育教学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3.1.6专业能力从事学前融合教育教学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3.1.7专业能力特征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专业领域内应具备的能力特点。
3.2定义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是指在普通幼儿园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融合教育支持,帮助其融入普通学前幼儿的在园活动与教育,促进共同成长,使其享有有品质的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人员。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06137e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f.png)
670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教育学基础的概述
1.1 教育学的定义
1.2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2.1 古代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
2.2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2.3 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1 过程论教育学
3.1.1 美国教育学
3.1.2 俄罗斯教育学
3.2 结果论教育学
3.2.1 德国教育学
3.2.2 日本教育学
3.3 格局论教育学
3.3.1 英国教育学
3.3.2 法国教育学
3.4 人本主义教育学
四、教育学基础的研究领域
4.1 教育学的宗旨与目标论
4.2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科学性论
4.3 教育学基础的关键问题
五、教育学基础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5.1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5.2 教育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3 教育学基础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六、教育学基础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6.1 实地调查法
6.2 统计分析法
6.3 文献研究法
6.4 实验研究法
6.5 案例研究法
七、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7.1 教育学基础的学科整合与跨学科研究7.2 教育学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3 教育学基础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613教育学基础综合(学硕)
![613教育学基础综合(学硕)](https://img.taocdn.com/s3/m/d937767c83d049649a66581a.png)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科目代码:613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4、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二、考试形式试卷满分: 300 考试时间:180 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各部分内容及占比:教育学原理约120分中外教育史约12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什么是教育学(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一)什么是教育观(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六、学生(一)儿童观的演变(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三)学生的自主发展七、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全国12所重点院校)部分汇总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全国12所重点院校)部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e20abe7f18583d048645908.png)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4.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五、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3.心理起源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c091e27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b.png)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概述一、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比例:教育学原理占50%、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各占15%、教育心理学占20%。
三、题型结构:辨析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试卷满分300分。
四、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学原理部分一、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五)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含义和特点、历史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形态与改革。
(七)课程: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教学过程的性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概念、意义、种类、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清单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9d6c1208ccbff121dd3683f2.png)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清单611汉语综合2017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https://img.taocdn.com/s3/m/2c142b1b844769eae009eddb.png)
学院及代码专业及代码类型招生人数接收推免生限额考试科目业务科1参考书目业务科2参考书目复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跨专业加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本专业特殊要求联系方式001政治教育学院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当代学术型10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11西方哲学史①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①《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①名称:综合知识②名称:写作无无028-84760836001政治教育学院010102中国哲学01儒家经学02宋明理学学术型5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12中国哲学史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西方哲学史。
参考书目:《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①名称:综合知识②名称:写作无无028-84760836001政治教育学院010103外国哲学01近现代西方哲学学术型3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11西方哲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占20%)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②《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 。
参考书目:①《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417ba60ec3a87c24128c405.png)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学院及代码专业及代码考试科目业务科1参考书目业务科2参考书目复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跨专业加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001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思想政治教育04中国近现代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④812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田克勤、李彩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试科目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复试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复试科目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参考书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①名称:综合知识②名称:写作无基本问题研究05党的建设主义概论2020年出版。
001马克思主义学院045102学科教学(思政)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指定大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田克勤、李彩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复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参考书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①名称:综合知识②名称:写作无002文学院010106美学01美学原理02中国美学03西方美学04审美教育05艺术美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3美学原理④813中国美学史①《美学原理》,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①《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育学考研院校代码
![教育学考研院校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7059811ef12d2af90242e6b2.png)
码
文章来源:勤思教育学考研刘老师 11586471313
2015年 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有参考书 782(教育学综合),788(体育教育学综合 311统考 311统考 646教育学综合 610教育学专业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636教育学综合 711教育学综合
749教育学综合 721教育学综合 703教育基础理论 623教育学专业综合 6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612教育学基础 647管理学基础 696教育学基础 702教育学综合 613教育学综合 729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633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877教育经济学
311教育学综合 706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740教育学综合 703教育学综合 706教育学综合 620教育学综合 618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不确认 311教育学综合 616教育学综合 674教育学综合 612教育学综合 614教育学综合 615教育学综合 651教育学综合 627教育学综合 630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825教育学综合 633教育学综合 774教育学综合 630教育学综合 655教育学综合 740教育学综合 651教育学综合 625教育学综合 611教育学综合 731教育学综合 780教育学综合 635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教育学考研院校代码
2014年 湖北地区 湖北工业大学 三峡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湖南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河南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郑州大学 河北地区 河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广东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甘肃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山东地区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419aed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e.png)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教育学基础是培养教师专业知识、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包括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简要介绍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目的、任务、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几个重要分支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内容。
教师需要熟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育制度的变迁和发展规律等内容。
教育社会学对于了解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境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问题。
教师需通过学习教育方法学的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还包括教育测量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律等内容。
教育测量学主要研究教育评价及测量技术,教育管理学关注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法律则探讨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综上所述,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的内容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方法学等相关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学基础,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2016年沈师616教育学基础
![答案-2016年沈师616教育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3020390f121dd36a32d8253.png)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科目代码: 616 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适用专业名称:教育科学院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题签及草纸上无效。
考试后本题签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合计30分)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D)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B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卢梭的《爱弥儿》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 )。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4.、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 B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C)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7、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年。
A.1985年B.1993年C.1999年D.2001年9、于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C)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 斯克里文D. 普洛沃斯10、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B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1.民国初年颁布的学制是( B)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12.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方面,与前面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所不同的是(C)A.开始从技艺层面接受西方教育 B.开始从思想观念的层面接受西方教育C.开始从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 D.开始批判西方教育13、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 C)A.培根 B.洛克 C.斯宾塞 D.第斯多惠14、学习时,“复述”的使用是在信息加工的哪一个阶段(B)A.感受器到短时记忆B.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C.长时记忆到提取D.提取到应用15、以下不属于描述记录法的是( D)A.日记描述法B.佚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间断记录法二、名词解释题(共6题,每题5分,合计30分)1.教学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一种教育活动。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fd5740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f.png)
666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摘要:一、前言二、666 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简介1.书籍背景2.书籍适用人群3.书籍内容简介三、书籍亮点1.权威性2.实用性3.创新性四、书籍结构与主要内容1.教育学原理2.教育心理学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五、读者评价与反馈六、总结与展望正文:【前言】666 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是一本针对教育学领域的基础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本书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二、666 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简介】1.书籍背景666 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组织编写的,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学课程标准,结合近年来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2.书籍适用人群本书适用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师、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
3.书籍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四部分,全面阐述了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案例和分析,以及实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三、书籍亮点】1.权威性本书作者均为教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保证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实用性本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主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实践案例和分析。
3.创新性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创新,反映了近年来教育学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有助于拓展读者的学术视野。
【四、书籍结构与主要内容】1.教育学原理本部分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2.教育心理学本部分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本部分解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6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适用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法学、学前教育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修订日期:2016年9月《教育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学基础考试是为沈阳师范大学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级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教育学基础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试卷结构说明一、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2、中国教育史约50分3、外国教育史约50分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5、教育心理学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3、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4、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5、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35分教育学基础一、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的特征;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各类学校系统(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教师与学生(一)教师教师的概念与类别;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二)学生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八、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二)课程的组织1.课程目标的涵义2.课程标准的涵义3.教材的涵义与作用4.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九、课堂教学(一)教学与教学理论1.教学与教学论(1)教学的涵义(2)教学本质讨论的主要观点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交往说(3)教学论的涵义2.教学思想及理论的发展《学记》;“产婆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学的教学阶段论;布鲁纳的“发现法”。
(二)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概述(1)教学原则的涵义(2)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2、教学原则的阐释(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2)教学的积极性原则3、教学的伦理性原则(三)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概述(1)教学目的的涵义(2)教学目标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分类(1)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2)上海青浦县教学目标的分类(四)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涵义(2)教学设计的意义2.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1)教学方法的涵义(2)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2.主要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2)研究性学习(3)情境教学(4)程序教学(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1)教学评价的涵义(2)教学评价的功能2.教学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七)教学组织与管理1.教学组织的演变(1)个别教学(2)班级授课制度(3)分层教学2.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的涵义(2)同步学习的管理(3)分组学习的管理十、德育(一)德育概述(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三)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要素;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中国教育史一、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西周的教育1.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2.六艺教育(二)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教师;历史贡献二、战国时期的教育(一)稷下学宫(二)孟轲的教育思想“性善论”;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论教学(三)荀况的教育思想“性恶论”;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四)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三、秦汉时期的教育(一)汉朝的学校教育1.“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2.太学3.鸿都门学(二)察举制度(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四)王充的教育思想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学校教育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五、隋唐时期的教育(一)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论学校教育;论师道六、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北宋的三次兴学三次兴学;“苏湖教法”;“三舍法”;积分法(二)书院书院的产生;《白鹿洞书院揭示》;宋朝书院的特点(三)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四)蒙学的发展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五)朱熹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七、明朝的教育(一)明朝的书院东林书院(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儿童教育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一)清朝的官学制度六等黜陟法(二)颜元的教育思想“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九、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一)洋务学堂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二)洋务留学教育幼童留美;派遣留欧(三)“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十、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一)维新教育的渐次推进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二)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三)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作用和宗旨;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四)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五)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学教育的勃兴十一、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十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一)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二)1922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十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一)杨贤江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二)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三)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四)黄炎培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十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一)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二)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外国教育史说明:本外国教育史考纲根据目前国内主要高等院校外国教育史专业教材编写,包括了外国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近代和现代教育的主体内容,适合于高等院校教育学各专业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二、古希腊教育(一)古希腊学校教育制度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希腊化时期的教育3.古希腊教育学校教育内容与道德教育(二)“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四)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三、古罗马教育(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一)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