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教案及反思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fe77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2)掌握新陈代谢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能够运用新陈代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新陈代谢的作用及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关注人体健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2)新陈代谢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新陈代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新陈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新陈代谢的相关资料;(2)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3)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新陈代谢的相关内容;(2)准备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基础知识;(2)引入新陈代谢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2)学生自主学习新陈代谢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2)讲解新陈代谢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讲解新陈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新陈代谢的类型及其特点。
5. 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新陈代谢的类型及其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新陈代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2)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查漏补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2)评价自己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2)评价同伴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3)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
《新陈代谢与ATP》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与ATP》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f4c5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a.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AT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 新陈代谢的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3. ATP的结构:ATP是由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核糖组成的核苷酸。
4. ATP的功能: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载体,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5. ATP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ATP通过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意义;AT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AT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新陈代谢的意义和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ATP的结构和功能。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ATP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关于新陈代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新陈代谢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类型,重点讲解AT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3. 示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ATP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ATP的作用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陈代谢和ATP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新陈代谢和ATP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新陈代谢和ATP的概念、类型和作用,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新陈代谢和ATP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公开课教案_15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公开课教案_15](https://img.taocdn.com/s3/m/61a1305db84ae45c3b358cec.png)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一节主要在于引起学生兴趣,为下面尿液的形成等重点内容做好铺垫。
采用发现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探索和发现,以及师生的共同讨论三要素。
在处理教材时,首先注意以系统完整的观点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铺设梯度,以旧带新,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引出新知识(如排泄的概念、途径),使新知识自然而然被学生接受。
对于重点知识采用分步突破,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演示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嗅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代谢废物,通过本节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同时了解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该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的途径。
(2) 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
(2) 学会利用嗅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来认识代谢废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关爱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排泄的途径;(2)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难点排泄的途径。
五、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2、准备实验材料;尿液、酒精灯、镊子、烧杯、载玻片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设计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发现法,它是从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出发,依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首先进行演示实验”尿液成分的测定”,请同学们使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来分析推测尿液中的成分,讨论人体还有哪些物质需要排出体外,分别以什么方式进行,区别排泄与排便。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fb9c3d1589eb172dec63b78c.png)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教案:《新陈代谢》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酶的发现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ad67a65f0e7cd185253668.png)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案授课教师:陈淑冰课时:一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下面的课程——尿的形成与排出和皮肤与汗腺的分泌等做铺垫。
没有这节课的内容,后面两节的内容则没有一个主心骨,无法抓准这两个排泄过程的意义。
因此我们这一节也需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所以本节内容又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生物也有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实验器材的操作依旧不是特别熟悉,对于实验的兴趣也十分浓厚,由于课堂纪律的问题,仅仅是进行演示实验,并没有让每一位同学动手。
该班的学生生物知识基础较差,学习氛围较为懒散,对生物这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学习的动机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多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
(2)说出排泄和排遗的区别(3)概述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提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难点: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日常生活有哪些行为是我们人体排出废物的呢?生:排便、排尿、排汗等。
师:看来同学们很细心,可以注意到那么多排出废物的途径,那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8页,看到我们这节课的标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那么代谢是什么呢?生:不知道。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ff2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能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种类和过程;
3. 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段运动的视频,并讨论在运动时生物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新
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新知讲解(20分钟)
a. 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吸收、
运输、分解和合成等过程。
b. 介绍新陈代谢的种类: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有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无氧代谢不需要氧气。
c. 解释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细胞呼吸、物质合成等过程,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
长和生存的重要环节。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新陈代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理解和印象。
4.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种类和过程,强调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
思考和探索。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新陈代谢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视频、讲解知识、讨论案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0a4c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新陈代谢概述高中生物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解释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新陈代谢的两大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新陈代谢与生物体的健康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2. 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新陈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过程分析: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新陈代谢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 学生能够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
3. 组织学生研讨新陈代谢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教案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https://img.taocdn.com/s3/m/53761673376baf1ffd4fad03.png)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ATP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3、对于ATP的形成途径,教材是在介绍了ADPATP循环的基础上,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动物而言,产生ATP途径是是氧化磷酸化,即呼吸作用;对植物而言,产生ATP 的过程包括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和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9b5b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0.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生命科学意识,关注自身健康,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过程3. 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2. 重点: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2. 投影仪和教学PPT3.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胞标本等)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细胞的相关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细胞和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PPT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完成练习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教案
![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7e3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7.png)
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了解新陈代谢的两个主要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能够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3. 掌握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现象,如肥胖、糖尿病等。
教学重点: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差异。
3. 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熟悉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b. 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c. 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用于进行相关实验。
2. 学生准备:a. 预习相关教材,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b.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于记录和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a.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b.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新陈代谢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b. 介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c. 解释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展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差异。
b.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新陈代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现象,如肥胖、糖尿病等。
b.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a.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b.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索新陈代谢的知识。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新陈代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自然教案-第二册3、7新陈代谢
![自然教案-第二册3、7新陈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91504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f.png)
自然教案-第二册3、7新陈代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新陈代谢的定义及作用2.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3.实验室探究:观察新陈代谢现象4.案例分析:生物体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难点:新陈代谢过程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体为什么要进行新陈代谢吗?(2)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来获取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2.新陈代谢的定义及作用(1)讲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过程。
(2)提问:新陈代谢有什么作用?(3)引导学生回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的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3.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1)讲解:新陈代谢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同化作用: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3)异化作用:生物体将自身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4.实验室探究:观察新陈代谢现象(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观察一种生物体(如:绿色植物、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现象。
(2)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讨论:各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探讨新陈代谢现象。
5.案例分析:生物体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1)案例分析:讲解一个关于生物体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的案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体是如何进行新陈代谢的,以及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2)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利用新陈代谢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五、课后作业1.复习新课内容,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过程。
2.举例说明生物体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图解教案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图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ccb51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8.png)
初中生物新陈代谢图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3. 能够解释新陈代谢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3. 新陈代谢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新陈代谢的概念理解;
2. 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
1. PPT或黑板、彩色笔、图片等教学工具;
2. 活动板书:新陈代谢的定义、主要过程、作用等;
3. 实验器材:玉米籽、白糖、酵母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引发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新陈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新陈代谢对生物体的意义;
3. 过程分析:通过实验或示意图等展示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新陈代谢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5. 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总结新陈代谢的重要性并对新知识进行提升,巩固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新陈代谢的更多内容;
2. 思考新陈代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写一份结合实例的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解教案的方式,结合实验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提升了他们对生物新陈代谢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践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重要性和作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d995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5.png)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2023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2. 掌握新陈代谢对人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1. 新陈代谢的定义和基本过程。
2. 理解新陈代谢对人体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实验室用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新陈代谢的兴趣和思考。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陈代谢的定义和基本过程,通过PPT和实例进行讲解。
2. 学生跟随教材的指导进行学习,可以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操作,以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性认识:a. 实验一:呼吸实验b. 实验二:摄取与消耗的关系实验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测等方式得出结论,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如体温调节、饮食对新陈代谢的影响等。
2.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加深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强化学生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2. 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掌握情况。
七、课堂检测(5分钟)教师进行快速检测,评估学生对新陈代谢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应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作业布置和课堂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强调了新陈代谢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中生物教案-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高中生物教案-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1bd1d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c.png)
高中生物教案-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理解新陈代谢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3. 能够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 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1.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3.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2. 光合作用的机制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实验仪器、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出新陈代谢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知道新陈代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吗?Step 2:讲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0分钟)1. 介绍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2. 分别讲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基本过程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Step 3: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5分钟)1. 分别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之处。
2. 提醒学生注意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更多、效率更高,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细菌和真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Step 4: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2. 分别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定义、基本过程和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提醒学生注意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
Step 5:实验演示(10分钟)1. 进行一场生根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根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新陈代谢类型。
Step 6:梳理知识点(5分钟)1. 总结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陈代谢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深化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和实验演示,增强了学生对新陈代谢的理解和兴趣。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76e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f.png)
理解体内代谢: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关于理解体内代谢,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涵盖了我们人类身体内部进行的所有代谢反应。
但是,要想真正理解体内代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陈代谢,以及新陈代谢在人体内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总称。
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都需要通过代谢反应转换成其他物质。
这些代谢反应既可以产生能量,也可以用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必需物质。
换句话说,新陈代谢是组成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使生物体内部的分子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和维护。
在人体内,新陈代谢主要由酶催化产生。
酶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它会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使代谢反应更加高效。
例如,当我们食物中的淀粉质被消化成葡萄糖时,需要酶的催化才能够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使用酶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代谢的类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的过程。
代谢可分为两种类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这通常需要使用能量。
而分解代谢是指分子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通常会释放出能量。
在人体内,代谢的类型还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糖类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糖类代谢包括人体内的糖类分子,如葡萄糖。
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内的脂类分子,例如脂肪酸和甘油。
蛋白质代谢则是指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例如我们身体内的肌肉和骨骼等。
了解代谢的类型和酶的作用是理解体内代谢的关键。
这也是高中生物中这个话题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室、展示和课堂活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酶催化实验,通过观察不同酶对分子的加速作用来帮助他们了解酶的作用。
展示人体代谢链的学生,了解人体内不同代谢的过程,并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将更容易使学生对体内代谢产生兴趣。
体内代谢是人类身体运转的基石。
了解这个过程的原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以及它是如何运转的。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b2c9cd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8.png)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第一节:导入1.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代谢平衡,并简单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激发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展示图片或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代谢平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代谢平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1.3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掌握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理解代谢平衡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知识讲解2.1 代谢平衡的概念:通过讲解代谢平衡的定义、种类和作用等内容,让学生对代谢平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2 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介绍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体是如何维持代谢平衡的。
2.3 代谢平衡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讲解代谢平衡对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物质合成和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代谢平衡在维持生物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实践操作3.1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调节外界环境条件或给予不同物质刺激等方式,观察代谢平衡的变化过程。
3.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从中总结代谢平衡的调节规律。
3.3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和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第四节:课堂练习4.1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代谢平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4.2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代谢平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讨论,以加深对代谢平衡的理解。
第五节: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5.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代谢平衡相关的知识,或进行相关实践操作,并在下节课分享。
5.3 课后反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全套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3d1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8.png)
高中生物人体新陈代谢教案
课题:人体新陈代谢
教学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作用以及调节机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理解人体新陈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过程;
3. 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难点: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摄入各种食物,这些食物如何被人体利用?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
1. 人体新陈代谢的定义和作用;
2. 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区别;
3. 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给予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达到身体健康。
五、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总结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调节机制、以及如何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以促进健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6064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e.png)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代谢的概念,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的作用。
3. 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学会计算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消耗。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体代谢的概念及其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2.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食物样本、天平、砝码、量筒、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人体代谢过程、能量平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体代谢?代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二、探究人体代谢(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食物样本,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 教师讲解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食物样本中的能量含量,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代谢与能量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能量消耗的途径,如运动、学习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代谢与能量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代谢与能量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人体代谢的概念、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知道了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
第1页共3页
(2)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 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 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通道
呼吸道 喉:
气管、支气管
部分支气管
肺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
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知
物 脂肪 贮藏能量
识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
食物纤维
利于排便
吸收情况 直接吸收
先消化 再吸收 不吸收
2、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1.组成: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肠液 胰液
流入部位:口腔
胃 胆囊 小肠 小肠
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重点 血液循环;呼吸循环;体内物质转换;
难点
环节
教师活动
1.动物的食物和摄食 营养素
知识梳理 作用
无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机 物 无机盐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维生素 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也能为
蛋白质
基
有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础
机 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管腔特点 小
大,内有防止血液 回流的瓣膜 最小
血流速度 快
较慢 最慢
主要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进行物质交换
7、尿的生成和排出 泌尿系统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多 含废物较少 多
原尿
血浆(含废物较多) 过滤
尿
④血液循环
胞构成
5、酶
酶的成分 酶的性质
消化酶的作用
蛋白质 生物催化剂
消化酶
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 —→能吸收的小大分子有机物
酶的特点 专一性、多样性及高效性 酶的作用条件 受到温度、pH 等条件的影响
6、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①血液
组成
功能
有关疾病
血浆
血血 液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运载血细胞、物质
10、代射的多样性:
自养: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存贮能量 1. 营养方式:
异养: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
2. 微生物: 细菌:没有真的细胞核(好氧型、兼氧型、厌氧型) 真菌:有细胞核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异养生物
腐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生物 (如:蘑菇、酵母菌) 寄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质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如:大肠杆菌)
自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异养:动物、真菌等生物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
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 无氧呼吸:有机物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少。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
第2页共3页
新陈代谢
合成 物质变化 分解 能量变化 贮存
释放
第3页共3页
尿
尿的生成:血浆 过滤 原尿 重吸收 尿液 尿的排出: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重吸 血收浆(含废物较少)
8、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对有机物的氧
化分解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新陈代 谢类型有机物 的来源
是否 需要氧
肌肉
膈
肋骨移动
吸气
变得扁平
膈肌、肋
向上 向外
间肌活动
呼气
恢复拱形
向下 向内
胸腔体积 增大
胸腔内压力 减小
减小
增大
代谢终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气流 进入肺部
离开肺部
4、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 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小现象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特征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分支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汇聚
9、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化作用:生物体会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贮存能量的过程; (如:消化、吸收)
1. 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的过程; (如:呼吸作用、泌尿)
运输 O2 和部分 CO2
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与机 体的抗传染有关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偏低 炎症:白细胞包括中性 粒细胞增多
再生 由红骨髓再生
②心脏
人体心脏被心肌分隔成左右不相通 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房室瓣 分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③血管 血管类型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较薄、弹性小 仅由一层上皮细
课题
人体的新陈代谢
教学 目标
食物和摄食: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呼吸与气体交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说出食物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 体内物质的运输: 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 2.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3.通过观察,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4.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知道判断三种血管的依据; 能量的获得: 1.了解氧化供能的过程; 2.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 (3)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消化类型: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4.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及代谢产物:
物质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消化产物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2. 三大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后最终进入人体细胞内,部分在细胞中合成人体所需有机物,
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均在活细胞内进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转变为脂肪贮存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糖类、脂肪、新蛋白质
4.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3. 泌尿系统:
(1)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2) 肾脏的结构:
肾小囊
肾小体
入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
毛细血管球
(3)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
(4) 水盐平衡: 当摄入的盐较多,水较少时,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当摄入的盐较少,水较多时,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液。 肾脏虽然能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