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预检分诊流程图(修改版)
预检分诊流程图
预检分诊流程图预检分诊是医院或诊所在患者就诊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疾病分析和初步诊疗,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疗。
以下是一份预检分诊流程图,用于梳理整个流程并简化相关程序,提高就诊效率。
预检分诊流程图如下:1. 患者到达就诊处,接待人员向患者询问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并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
2. 接待人员询问患者主要症状及就诊原因,并记录在病历表上。
3. 接待人员询问患者过去的病史及手术史,并记录在病历表上。
4. 接待人员核实患者的医疗保险信息,包括医保卡号、就诊类别等,并记录在病历表上。
5. 接待人员将患者病历表交给后台医生,后台医生初步分诊。
6. 后台医生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分析,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7. 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后台医生向患者解释相关检查项目,并向患者发放相应的检查单。
8. 后台医生将患者病历表和检查单交给相应科室的医生,并告知患者前往相应科室进行检查。
9. 患者按照检查单上的要求到达指定科室进行检查。
10. 检查科室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初步诊断。
11. 检查科室医生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病历表上,并将病历表交回后台医生。
12. 后台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认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13. 后台医生将治疗方案填写在病历表上,并将病历表交给接待人员。
14. 接待人员按照治疗方案安排患者就诊时间和医生。
15. 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到指定门诊就诊。
16. 就诊医生根据病历表上的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
17. 就诊医生将治疗结果填写在病历表上,并将病历表归档。
以上就是一份预检分诊流程图,包括接待人员的问诊、后台医生的初步分诊、检查科室医生的检查和初步诊断,最后是就诊医生的治疗和记录。
这个流程图能够帮助医院或诊所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就诊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参考)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41 号,2005.2.28)《关于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及医疗机构内
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02 号)
实施预检分诊制度优化预检分诊流程
医疗机构应指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
充实预检分诊力量承担预检分诊任务提高预检分诊能力
患者来院就诊经测量体温
发热患者无发热但呼吸道症状明显,
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
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无流行病学史
立即为患者(含陪同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
指导其正确佩戴普通门诊就诊通过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判断其罹患传染病的可能性
进行预检分诊登记
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
立即由工作人员按照指定路线(应当符合室外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原则)
引导患者至本院发热门诊未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
安排专人、专车将患者转运至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
— 8 —。
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急诊就诊患者
1.发热(T≥37.3℃)
2.出现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酸
泻、肌痛等症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健康码显示红色或黄色,显示有高中风险地区
4.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28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21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21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学校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⑤高风险岗位人员(医疗机构分诊操作表)
病情Ⅲ、Ⅳ级
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精品文档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图
门诊病人
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台
分诊护士站立服务,热情接待,仔细询问进行分诊
发热病人,
危重病人儿科患者疑似传染
导医护送立即护送护士及至发热门至急诊抢导医指诊就诊。
救室引至儿
院门诊
就诊。
门诊病人
正确填写门诊病历信息,根据分诊结果结合患者需求给予取号,指引患者挂号(地点:收费处)及就诊地点
诊区吧台取候诊号后按序候诊
发热门诊抢救区抢
隔离,观救
就诊
察、治疗
急诊观察或住院治疗收费处缴费进行检查、治疗.。
预检分诊流程图(修改版)
岑巩九洲医院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流程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标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看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12、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爆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