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流程图(修改版)资料讲解
预检分诊及处置流程图(新冠)xxxxxxx
预检分诊及处置流程图(新冠)xxxxxxx 患者来院就诊
预检分诊点
无疫区及国外境外旅居史,普
佩戴口罩
14天内武汉返莞、
无健康码及绿码,持
黄码、红码者
无发热
无发热通门诊就诊
不伴流感样症状
携带健康绿码
测量体温、审核健康码
手
发热(腋下体温≥℃)
14天内有国外、境外、
湖北旅居史转镇疾控中心处理
询问发病前14天内有湖北、国外、
境外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等。
无核酸检测结果有核酸检测结果14天内无疫区或新冠病例接触史
的发热患者
疑似病例,或不能排除传染性疾病的。
转上级医院检测
治疗
非呼吸道病人指引患者到XXX就
诊
做好患者信息登记、密接者的信息登
记
普通门诊救治
让患者在隔离区等候定点收治医院
救护车转运就诊
对可能污染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
及使用的医疗用品等进行终末消毒。
医疗中心疫情防控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图(2023)
医疗中心疫情防控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图(2023)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的患者预检分诊流程,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的传播,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分诊流程1.患者到达医疗中心后,接待人员将引导患者前往预检分诊区域。
2.在预检分诊区域,工作人员将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相关数据。
3.工作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判断是否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
4.如果患者没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将引导患者进入相应的就诊流程。
5.如果患者有疑似疫情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将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对患者进行隔离。
6.医护人员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7.根据检测结果,医护人员将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8.患者在治疗和观察期间,医护人员将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当患者病情好转并满足出院条件时,医护人员将安排患者离院,并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三、流程图graph LRA[患者到达] --。
B[预检分诊区域]B --。
C[记录患者信息]C --。
D[判断风险]D -- 无风险 --。
E[引导就诊]D -- 有风险 --。
F[通知医护人员并隔离]F --。
G[进一步检查与诊断]G -- 需要检测 --。
H[核酸检测]H -- 阴性 --。
I[制定治疗方案]I -- 隔离/观察 --。
J[定期复诊]J -- 病情好转 --。
K[安排离院]K --。
L[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四、总结本制度规范了医疗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的患者预检分诊流程,通过严格的风险判断和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保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该制度的流程图清晰明了,便于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理解和操作。
(完整版)预检分诊流程一
一、预检分诊流程分诊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三、传染病报告卡上报流程四、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合肥益康中医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3、突发性传染病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包括以下情况: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传染病预检分诊是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分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流程图及相关注意事项。
1. 到达医院。
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需要在入口处接受体温测量和登记个人信息。
体温超过
正常范围的患者将被引导到专门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区域。
2. 问诊。
在传染病预检分诊区域,医务人员将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问诊,询问患者是否有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最近是否有接触过疫情地区或确诊患者。
3. 体格检查。
接着,医务人员会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观察呼吸情况、观察皮肤
是否有异常症状等,以便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传染病的可能性。
4. 分类。
根据问诊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务人员将患者分为三类,疑似病例、密切接触
者和普通患者。
疑似病例将被立即隔离并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密切接触者需进行隔离观察,普通患者则被引导到相应的就诊科室。
5. 相关处理。
对于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将进行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确保他
们不会对周围人群造成传播风险。
对于普通患者,医务人员将根据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消毒。
在患者离开传染病预检分诊区域后,相关区域将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如上所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筛查和分类,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在疫情期间,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预检分诊流程,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共同抗击传染病。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流程图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定义
濒危
危重
急症
亚急诊
非急诊
处置要求
立即(急诊抢救)
<15min(急诊抢救)
<3omin(优先急诊)
<1h(候诊)
<2h(候诊)
年龄
≤7d新生儿
7~28d新生儿
体温
耳温≥41℃
耳温≥39.5℃
耳温≥39℃
耳温≥38℃
循环
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休克
心衰;心率失常伴循环稳定;高血压危象;重度脱水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正常);高血压;中度脱水
血压正常;循环稳定;轻度脱水
循环稳定;无脱水征象
呼吸
呼吸停止或将停止;急性呼吸窘迫;上气道梗阻伴明显喘鸣;SPO2≤90%
中度呼吸困难;气促明显;明显喘息;SPO2≤92%
轻度呼吸困难;中度喘鸣;SPO292%~94%
无呼吸困难;稍气促;轻度喘息;SPO2>94%
呼吸平稳SPO2>94%
神经
昏迷;惊厥持续状态;急性肢体瘫痪(<3h);GCS3~9分
昏睡;谵妄;剧烈头痛;GCS10~13分
嗜睡,易激惹;头痛明显GCS14~15分
意识清楚GCS14~15分
意识清楚GCS14~15分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流ຫໍສະໝຸດ 图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科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Ⅲ级病人,原则上按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病人应被立即送人红区。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
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概述:传染病预检分诊是指在疫情期间,为了快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感染传染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治疗方案,而进行的一系列预先规定的流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图,以便医务人员参考和操作。
1:患者到达医院:- 患者到达医院前,医院在门口设置消毒站,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
- 患者进入医院后,被引导至指定区域等待进一步诊断。
2:初步筛查:- 医务人员进行首次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和旅行史。
- 如果患者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或有近期疫情地区旅行史,被标记为“高风险”患者。
3:分流:- 高风险患者被引导至专门的传染病隔离区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隔离。
- 低风险患者则被引导至普通诊所进行常规检查。
4:确认诊断:- 高风险患者在传染病隔离区域接受医疗团队进一步检查。
- 医疗团队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传染病。
5:隔离和治疗:- 如果患者被确诊感染传染病,将立即进行传染病隔离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 隔离期间,医务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作为参考:- 1:传染病预检分诊表格- 2:传染病通报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 2:隔离措施:指对已知或可疑感染传染病患者进行的隔离,目的是防止疾病在人群中传播。
- 3:个人防护装备: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在内的用于保护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
- 4:传染病通报制度:指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根据法律要求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的制度。
预检分诊流程图(修改版)
岑巩九洲医院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流程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标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看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12、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爆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医院预检分诊流程.doc
预检分诊流程图
来院病人
预检分诊处测体温
非传染病病人发热病人、传染病人
普通门诊就诊发热、皮疹
(给呼吸道病人发放口罩)
发热门诊发热疱疹诊室相关传染病门诊
中心卫生院
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流程图
来院病人
预检分诊处测体温
非传染病病人发热病人、传染病人
普通门诊就诊发热、皮疹
(给呼吸道病人发放口罩)
发热门诊发热疱疹诊室相关传染病门诊
发热、皮疹
转定点医院
疑似或可疑传染病的病人指定地点留观病人
定点医院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检分诊流程图(修改
版)
岑巩九洲医院
发热病人预检分诊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看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12、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铅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字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检点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
品,严格按照远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
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改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
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颖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
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期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
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认的疑似传染病应及时上报疾控中
心,按照规定报告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
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期他有关资
料,并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
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
写传染病报告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3次。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
病人出
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十三、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
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二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