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中考文言文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1e0a6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a.png)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
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数之责备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51e3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2.png)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文言文(39 分)(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毕第 6--7 题(4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 7.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毕第 8--9 题(8 分)【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四)阅读下文,完毕第 10--13 题(12 分)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
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②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注释看不清晰)。
②纸鸢:风筝。
10.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 分)⑴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 ) ⑵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 )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可怜白发生”体现的作者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1.用当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 分)子何以知之?12.本文情节波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3 分)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 韩生释疑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 分)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B 阐明了上海交响乐园过去的音乐录制条件十分简陋。
上海中考文言文原文整理
![上海中考文言文原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bcd19b7e21af45b207a8ea.png)
中考文言诗文测验篇目一.《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六下背诵篇目)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堪.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堪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久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平易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世界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掉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世界顺之.以世界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正人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六下)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阁下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故也?”阁下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类似,其实味不合.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平易近发展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平易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三.《伤仲永》宋·王安石(七上)金溪平易近方仲永,世隶耕.仲长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怙恃.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不雅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不雅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货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外氏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克不及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外氏,问焉,曰:“泯然世人矣!”四.《周处》《世说新语》(七上)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苍生,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逝世,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情面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正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前人贵朝闻夕逝世,况君前程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五.《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七上背诵篇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洁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成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六.《卖油翁》宋·欧阳修(七上)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七.《核舟记》明·魏学洢(七上)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阁下各四,共八扇.启窗而不雅,栏杆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内情毕露”,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比拟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色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阁下船夫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抬头,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蒲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落款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天,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春联.落款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八.《口技》清·林嗣环(七上)京中有善口技者.会来宾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樊篱,口技人坐樊篱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罢了.众宾团坐.少顷,但闻樊篱中抚尺一下,举座肃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呵欠,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叫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认为妙绝.不久不多,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央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掠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克不及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克不及名其一处也.于是来宾无不变色退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溘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罢了.九.《陋室铭》唐·刘禹锡(七下背诵篇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爱莲说》宋·周敦颐(七下背诵篇目)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一.《王顾阁下而言他》《孟子》(七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老婆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老婆,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克不及治士,则如之何?”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阁下而言他.一二.《公输》《墨子》(七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南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南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缺少于平易近.杀所缺少,而争所有余,不成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成谓仁;知而不争,不成谓忠;争而不得,不成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成谓知类.”公输盘服.一三.《曹刿论战》《左传》(七下背诵“夫战,勇气也……故克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故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平易近弗从也.”公曰:“就义财宝,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及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七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描写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俏丽者也.忌不自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阁下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不雅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命令:“群臣吏平易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熙熙攘攘;数月之后,不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克服于朝廷.一五.《生于忧患,逝世于安乐》《孟子》(八上背诵篇目)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逝世于安乐也.一六.《孔孟论学》(八下背诵孔子论学四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故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世界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收视反听,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收视反听,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同心用心认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罢了矣.仁人无敌于世界,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一七.《黄生借书说》清·袁枚(八上背诵二.三段)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克不及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皇帝之书,然皇帝念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念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世界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不雅”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居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念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一八.《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八上)念书以目即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目即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念书不必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生平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不雅,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类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观看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个中,其肮脏亦耐不得!一九.《黔之驴》唐·柳宗元(八下背诵篇目)黔无驴,有功德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认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异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认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堪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二○.《黠鼠赋》宋·苏轼(八下)苏半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孺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逝世鼠.孺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逝世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成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逝世而逝世,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二一.《狼》清·蒲松龄(八下背诵篇目)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个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个中,意将隧入以攻厥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刹那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二二.《记承天夜游》宋·苏轼(九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三.《岳阳楼记》宋·范仲淹(九上背诵篇目)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来岁,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不雅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成,樯倾楫摧.傍晚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高低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泅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平易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二四.《酒徒亭记》宋·欧阳修(九上背诵篇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晦明变更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喷鼻,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合,而乐亦无限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扶携提拔,往来而不断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喷鼻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鼓噪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斜阳在山,人影狼藉,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高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二五.《陈涉世家》汉·司马迁(九下背诵第一段)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嗟叹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掉期.掉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逝世,举大计亦逝世;等逝世,逝世国可乎?”陈胜曰:“世界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令郎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苍生多闻其贤,未知其逝世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认为逝世,或认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为世界唱,宜多应者.”吴广认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骇.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愤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掉期,掉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逝世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逝世即已,逝世即举大名耳,贵爵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令郎扶苏.项燕,从平易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逝世,乃入据陈.数日,号召召三老.英雄与皆来管帐事.三老.英雄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二六.《出师表》三国·诸葛亮(九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世界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好坏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逝世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二七.《桃花源记》晋·陶渊明(九下背诵篇目)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壮丽,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如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名顿开.地盘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个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距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少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八.《捕蛇者说》唐·柳宗元(九下背诵第四段)。
上海中考古诗文整理
![上海中考古诗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9177ea9b89680203d82510.png)
古诗文整理一、课内文言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第一段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艰苦磨练的必要性,说明认出困境能激发斗志,国务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黔之驴》唐柳宗元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有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3、《狼》清蒲松龄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赞扬了屠夫的勇敢。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孔孟论学》孔子名丘《论语》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第一则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表明了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钱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
第一则: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5、《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清,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家书》这封家书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
第一段表明作者态度;第二段作者引用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第三段作者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黄生借书说》袁枚,清,字子才,号简斋《小仓山房文集》运用对比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7、桃花源记晋陶渊明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向往者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3.陶渊明用《桃花源记》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e712bd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0.png)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6.(2分)晏子春秋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善言【参考译文】【甲】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9cba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9.png)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上海的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和一些古文诗词。
这些文言文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化、历史故事、哲理思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古代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中深层意义和隐喻,并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等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
这部作品中也有很多文言文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古代风俗、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同时能够运用文言文读懂故事情节。
此外,中考还会涉及一些古文诗词,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这些诗词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古文的意义,并在理解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表达。
总之,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并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思考。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d3e3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3.png)
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
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公徐应曰:“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
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
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2)自谓名不下人()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 ,最终东坡以“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5分)【答案】10.(4分)(1)是(2)名声、名望11.(3分) A(3分)12.(5分)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2019】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少曾读书()故尝歌()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58bec831126edb6e1a104f.png)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10.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解析】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文言文解题技巧及思路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状语后臵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624c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2.png)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出师表》。
对于这两个文言文的重点内容,用1500字来回答如下: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所以”一词可以理解为“……的原因(或这样做的结果)”,因为经受磨难,所以造就了主持国政的贤能之士。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出来。
3. “入则与(yǔ)四无人”中的“则”和“而”两个虚词的表达作用是:上句中的“则”可以翻译成“只”,下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以翻译成“但是”。
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益”的“曾”字的解释是增加。
关于《出师表》的回答内容较多,您可参考以下内容:
1.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采用了“用对话形式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和“以情动人”的写法。
2. 表文从各个方面赞扬了刘备父子的功业,表达了作者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3.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说明作者广开言路。
4. “临表涕零”表达了作者深受感动,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出师以前,诸葛亮“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长坂坡”和“六出祁山”等情节与本表所论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三国志》中并没有这篇表文。
文章开头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引出下文,在中间部分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承上启下,都突出了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您咨询相关教育机构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7bdbeee45c3b3567ec8bbd.png)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02年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敝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i圄(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曾经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赤壁(的情景)。
(2)开窗观望,雕花的围栏相对而望。
9.精美、精致,核舟雕刻者技艺之精湛。
03年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完整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0e6ad7071fe910ef02df885.png)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11722b7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f.png)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如下:第一篇《荀子·劝学》第四篇《孟子·公孙丑下》第五篇《诗经·周南》第六篇《史记·左丘明列传》第七篇《春秋左传·僖公十三年》第八篇《论衡·测说》第九篇《战国策·魏策一》第十篇《尚书·禹贡》第十五篇《庄子·齐物论》以上为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的篇目,考生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这些古文,以便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顺利升学!第二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将会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展示学生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机会。
古文阅读是中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将会面对多篇经典古文,要求他们能够读懂古文原意,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同时在考卷上写出清晰、准确的解读和评价。
在2024年的上海中考古文考试中,可能会包含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查:1. 古文词汇的理解。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言文里使用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汉语的特点,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义,确保对古文原意的准确理解。
2. 古文语法结构的分析。
古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古文语法结构,包括偏正结构、倒装句、并列句等,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古文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思想内涵,能够准确地理解古文的主题和观点。
4. 古文的评析和赏析。
学生需要能够透过古文表面的文字,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析和赏析,发表自己对古文的见解和理解。
在2024年的古文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文作品,比如《论语》、《庄子》、《史记》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和测试,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必背篇目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必背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0ebbcb6055270722182ef733.png)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净其肉,乃去。
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孔孟论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醉翁亭记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上海市中考考纲文言文背诵篇目
![上海市中考考纲文言文背诵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aeb9c55da32d7375a5178006.png)
背诵古诗篇目加粗为重点语句六年级上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每周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年级(下)5.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雨晴(每周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七年级(上)10.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007-2019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2007-2019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f8bce9ec3a87c24128c467.png)
2007年上海市:鲍鱼(12分)昔有人主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鱼。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为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 ①罝[jū]:捕兽用的网。
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
③奉:供奉。
④愈:(病)好。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2)问其故.()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008年上海市:误认(12分)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误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4分)2009年上海市: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docx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ebee66aad51f01dc381f189.png)
年上海中考文内文言文2年核舟()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能以径寸之木,室、器皿、人物,以至、木石,罔不因象形,各具情。
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中敝者,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雕相望焉。
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徐来,水波不”,石青糝之。
⋯⋯通一舟,人五;窗八;篛篷,楫,炉,,手卷,念珠各一;、名并篆文,字共三十有四。
而其曾不盈寸。
盖桃核修狭者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4 分) i 圄(1)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启窗而,雕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文通列数字的明方法明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___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答案:( 1)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赤壁(的情景)。
( 2)开窗望,雕花的相而望。
9.精美、精致,核舟雕刻者技之精湛。
3年水草木之花,可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牡丹。
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益清,亭亭植,可,而不可玩焉。
于菊,花之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陶后有。
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宜乎众矣!1.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4分)(1)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陶后有。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与壮丹作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2008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2003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11.(2分,各1分)(1)慢;(2)看。
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2004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0分)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4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答案】12.(4分,各2分)(1)D (2)B。
13.(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14.(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2005年(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答案:7、⑴:移动⑵离开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2006年(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答案】(四)(12分)7.(4分,每空2分)(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 8.(2分)B 9.(3分)“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3分;只抄一半,2分;抄“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分 10.(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2007年(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暴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注释)①罝(ju)捕兽的网. ②鲍鱼:这里指用盐渍腌的鱼. ③奉:供奉. ④愈:(病)好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2)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__________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四)(12分)7.(4分)(1)离开(2)原因 8.(2分)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2008年(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4分)【答案】7.(4分)(1)还,归还(2分) (2)往,到……去(2分)8.(2分)D 9.(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10.(4分)仁厚(2分)诚实(2分)2009年福安居盛家园,蓄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偌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当做,是)(2)竟复具.一德(具备具有)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 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善良___有爱心__乐于助人___。
(3分)2010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2一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觅一近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顾炎武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力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答案】12.(1)日常居家在家时(2)其实13.A14.《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15.豁达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