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04温里类中成药

合集下载

温里中成药ppt详解

温里中成药ppt详解

温里中成药
初步学习里寒证的主要临 床表现 弄清温里中成药代表性药 物的适用范围,功能主治, 临床应用 能正确推荐和指导应用温 里中成药
一、里寒证病因 寒 证
表寒证 外感寒邪 辛温解表方药
里寒证 (病因)
外寒直入三阴,深入脏腑
表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
失治误治,服寒凉药太过,损 伤阳气。
党参
白术
甘草
炮姜
【方解】
炮姜 — 大辛大热,温脾阳, 祛寒邪,扶阳抑阴。 党参 —甘温,补气健脾。 白术 — 甘温苦燥,健脾燥湿 甘草— 合参 、术助益气健脾;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
君药
主辅相配 温中健脾
臣药
佐药
佐药而兼使药
·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
【用药禁忌】
三、温里中成药分类
温里中成药 分类
温中散寒中成药
中焦虚寒证
(脾胃虚寒)
回阳救逆中成药
阳气衰微,内外俱寒
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或胀痛,面色萎黄,肢体倦怠, 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或吞酸 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
·
理中丸
【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 【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理中丸 辩证 要点
相同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脘腹冷痛、四肢厥冷、不欲饮食、呕吐泻泄、舌 淡苔白、脉沉细
理中丸
相同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过敏性紫癜、窦 性心动过缓、复 发性口腔溃疡

分析中成药的功能主治

分析中成药的功能主治

分析中成药的功能主治1. 中成药的定义及分类中成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天然药物或化学药物加工而成的。

根据药物制剂形态和用途,中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中药颗粒:以中药提取物为基础制成颗粒剂,方便患者服用。

2.中药片剂:将中药浓缩制成片剂,方便口服。

3.中药口服液:将中药浓缩制成液体制剂,方便口服。

4.中药注射剂:将中药浓缩制成注射液剂,方便静脉注射。

2. 中成药的功能主治中成药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下面对常用的几种中成药进行详细介绍。

2.1 温里剂温里剂是指能够温通经络、温暖体内,治疗寒凉症状的中成药。

温里剂的功能主治包括:•暖胃降逆:温里剂常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胃痛等症状。

•暖肺化痰:温里剂可用于治疗寒咳、咳嗽、咳痰等症状。

•暖肾温阳:温里剂也常用于治疗肾阳虚、阳痿早泄等症状。

2.2 清热剂清热剂是指能够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的中成药。

清热剂的功能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清热剂可用于治疗高热、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

•疏风利湿:清热剂也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症状。

•清热解渴:清热剂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口渴、小便赤黄等症状。

2.3 止血剂止血剂是指能够止血、凝血的中成药。

止血剂的功能主治包括:•止血散瘀:止血剂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咯血、崩漏等症状。

•止血止痛:止血剂也可用于治疗痛经、血淋等症状。

2.4 养血剂养血剂是指能够滋养血液、调节血气的中成药。

养血剂的功能主治包括:•养血生发:养血剂常用于治疗贫血、脱发等症状。

•补肝养心:养血剂也可用于治疗虚弱、心悸、失眠等症状。

3. 中成药选择的要点在选择中成药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证候辨别: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成药。

2.药物副作用:了解中成药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4.剂型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剂型。

4. 小结通过对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成药的作用和适应症。

温里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

整理ppt
10
【组成分析】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木香---和胃行气止痛
砂仁---醒脾开胃

豆蔻、藿香---化湿和中
陈皮、厚朴---燥湿除积
香附---理气止痛

茯苓---健脾利湿
枳实---破气消积
半夏---降逆止呕

甘草---调和诸药
使
整理ppt
11
【临床应用】 1.本品适用于中阳不足、湿阻气滞证,临床应用以胃
【注意事项】 胃痛见阴虚内热者忌用,呕吐或中满者不宜服用。
整理ppt
6
附子理中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
【药物组成】附子(制) 干姜 甘草各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整理ppt
7
【组成分析】
附子、干姜---温阳祛寒 君
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整理ppt
13
【组成分析】
附子---补益命门之火,温阳逐寒 君
干姜---温中祛寒,助阳通脉

炙甘草---补脾益气,缓燥烈辛散之性 佐使
整理ppt
14
【临床应用】 1.本品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临床应用以冷汗自
出,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
2.用于治疗心衰、休克、重型黄疸肝炎、霍乱、冠心病心 绞痛等见上述证候者。
整理ppt
16
2.温胃舒胶囊(颗粒) 由党参、附子(制)、黄芪(炙)、 肉桂、 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 皮、补骨脂组成。功能温中养胃,理气止痛。主治中焦虚 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 力等,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孕 妇慎用。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提炼和加工制成的口服、外用或注射剂型的药物。

它们药效明显、用法方便、药品质量稳定,并容易被患者接受。

中成药的分类是依据其药理作用、成分组成、剂型特点以及适应症等因素进行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药性分类1.温性药物: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如大黄、附子等。

温性药物能够温通经络,散寒除湿,适用于寒邪所致的疾病,如寒性腹痛、寒湿痹痛等。

2.寒性药物:具有寒凉作用的药物,如黄连、竹叶等。

寒性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清热泻火,适用于火热之病,如高热、烦渴等。

3.温寒平衡药物:具有既有温热作用又有寒凉作用的药物,如人参、珍珠母等。

温寒平衡药物能够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适用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病症。

4.苦寒药物:具有苦味和寒凉作用的药物,如黄柏、苦参等。

苦寒药物能够清热燥湿,清暑解毒,适用于湿热之病,如黄疸、痈肿等。

5.甘温药物:具有甘味和温热作用的药物,如甘草、生姜等。

甘温药物能够补益气血,温通经络,适用于气血不足、寒凝痛等病症。

二、按照成分组成分类1.单味中成药:由单一的中草药成分制成的中成药,如葛根败毒丸、知柏地黄丸等。

2.多味中成药:由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中成药,如四季感冒胶囊、肝宝片等。

三、按照药物剂型分类1.丸剂:经过研磨、混合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如逍遥丸、四季感冒丸等。

2.散剂:由草药研磨成细粉后直接包装而成的制剂,如膏药、散剂颗粒等。

3.膏剂:由中草药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黏稠性的制剂,如清肺护喉膏、痔疮膏等。

4.煎剂:将草药煎煮后,去渣留汁制成的液体剂型,如柴黄煎剂、桂枝汤等。

5.可溶性制剂:将草药提取物制成的颗粒或片剂,溶于水中饮用,如参茸口服液、三七胶囊等。

6.注射剂:由中草药提取物制成的溶液,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如人参黄脑液、马钱子注射液等。

四、按照适应症分类1.消化系统疾病: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如三九胃泰颗粒、香砂胃片等。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总论一、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 1二、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2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4四、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5五、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6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9内科用药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九味羌活丸(颗粒) 122.感冒清热颗粒 12二、辛凉解表 133.柴胡注射液 134.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13三、表里双解 145.防风通圣丸(颗粒) 14四、扶正解表 156.玉屏风颗粒 15第二节祛暑剂一、解表祛暑7.保济丸 158.藿香正气水 16二、健胃祛暑9.十滴水 17第三节泻下剂润肠通便10.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17第四节清热剂一、清热泻火11.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1812.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1913.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20二、清热解毒14.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 2115.银黄颗粒(片) 2216.板蓝根颗粒 22三、清肝解毒17.护肝片(胶囊、颗粒) 23四、清热祛湿18.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2419.复方黄连素片 24第五节温里剂温中健脾20.附子理中丸(片) 2521.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26第六节止咳、平喘剂一、散寒止咳22.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27二、清肺止咳23.蛇胆川贝液 2724.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2825.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29三、润肺止咳26.养阴清肺丸 29四、清肺平喘27.蛤蚧定喘丸 30第七节开窍剂一、清热开窍28.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 3029.安宫牛黄丸 32二、化痰开窍30.苏合香丸 33第八节固涩剂补肾缩尿31.缩泉丸(胶囊) 34第九节扶正剂一、健脾益气32.补中益气丸(颗粒) 3433.参苓白术散(丸、颗粒) 35二、健脾和胃34.香砂六君丸 36三、健脾养血35.归脾丸(合剂) 37四、滋阴补肾36.六味地黄丸 38五、滋阴降火37.知柏地黄丸 39六、滋肾养肝38.杞菊地黄丸(胶囊、片) 40七、温补肾阳39.金匮肾气丸(片) 4140.四神丸(片) 41八、益气养阴41.消渴丸 42九、益气复脉42.参麦注射液 4343.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 43第十节安神剂养心安神 4544.天王补心丸(片) 45第十一节止血剂一、凉血止血45.槐角丸 46二、散瘀止血46.三七胶囊(片) 46第十二节祛瘀剂一、活血祛瘀47.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4748.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4849.丹参注射液 49二、益气活血50.麝香保心丸 50三、理气活血51.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滴丸) 5052.血府逐瘀丸(胶囊) 51四、滋阴活血53.脉络宁注射液 52五、化瘀宽胸54.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 5255.速效救心丸 5356.地奥心血康胶囊 54六、化瘀通脉57.通心络胶囊 54第十三节理气剂一、疏肝解郁58.丹栀逍遥丸 5559.逍遥丸(颗粒) 56二、疏肝和胃60.气滞胃痛颗粒(片) 5761.胃苏颗粒 57三、理气止痛62.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 5863.三九胃泰颗粒 59第十四节消导剂消食导滞64.保和丸(颗粒、片) 59第十五节治风剂一、疏散外风65.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 60二、祛风化瘀66.正天丸(胶囊) 61三、平肝息风67.松龄血脉康胶囊 61四、祛风通络68.华佗再造丸 62第十六节祛湿剂一、消肿利水69.五苓散(胶囊、片) 62二、益肾通淋70.普乐安胶囊(片) 63三、化瘀通淋71.癃闭舒胶囊 64四、扶正祛湿72.尪痹颗粒(片) 64五、化浊降脂73.血脂康胶囊 65外科用药一、清热利湿74.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 66二、清热消肿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66三、清热解毒76.季德胜蛇药片 6777.连翘败毒丸(膏、片) 6778.如意金黄散 68四、通淋消石79.排石颗粒 69五、软坚散结80.内消瘰疬丸 69妇科用药第一节理气剂一、养血舒肝81.妇科十味片 71二、活血化瘀82.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 71 第二节清热剂清热除湿83.妇科千金片(胶囊) 72第三节扶正剂一、养血理气84.艾附暖宫丸 73二、益气养血85.八珍益母丸(胶囊) 7486.乌鸡白凤丸(胶囊、片) 74三、滋阴安神87.更年安片 75第四节散结剂消肿散结88.乳癖消片(胶囊、颗粒) 76眼科用药第一节清热剂清热散风89.明目上清片 78第二节扶正剂滋阴养肝90.明目地黄丸 78耳鼻喉科用药第一节耳病滋肾平肝91.耳聋左慈丸 80第二节鼻病一、宣肺通窍92.鼻炎康片 80二、清热通窍93.藿胆丸(片、滴丸) 81第三节咽喉病化痰利咽94.黄氏响声丸 82骨伤科用药一、活血化瘀95.接骨七厘片 8496.伤科接骨片 8497.云南白药(胶囊、膏、酊、气雾剂) 85二、活血通络98.活血止痛散(胶囊) 8799.舒筋活血丸(片) 88100.颈舒颗粒 89101.狗皮膏 89三、补肾壮骨102.仙灵骨葆胶囊 90。

内科常用中成药--清热剂、温里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清热剂、温里剂
化瘀凉血止血
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及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黄连、大黄、黄芩。
8
芩连片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黄芩、连翘、黄连、黄柏、赤芍、甘草。
9
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
利湿热
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热毒瘀血壅滞所致的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珍珠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蛇莓、藤梨根、蟾酥、香茶菜、肿节风、兰香草、石上柏。
15
西黄丸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
牛黄、人工麝香、醋乳香、醋没药。
16





理中丸
温中散寒,
健胃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
清肝利肺,
降逆除烦
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青黛,蛤壳。
11
牛黄至宝丸
清热解毒,
泻火通便
胃肠积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连翘、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青蒿、陈皮、木香、广藿香、人工牛黄、冰片、雄黄。
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
17
附子理中丸
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18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温里剂

中成药-温里剂

温里剂组成: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多为辛温燥热之品,多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

功能主治:具有温中散寒、温中除湿、回阳救逆、益气复脉作用,治疗里寒证。

症状:脘腹冷痛、喜暖倦卧、口淡不渴,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沉细而缓,或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药理研究:温里中成药有强心、抗心率失常、抗休克、健胃、驱风、镇吐、镇痛等作用。

注意:本类中成药性热而燥,凡属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一)温中散寒剂附子理中丸(片)桂附理中丸黄芪建中丸理中丸(片)温胃舒颗粒(胶囊)小建中颗粒(胶囊、合剂)虚寒胃痛颗粒(胶囊)附子理中丸【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

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胸满腹胀、消化不良。

【制备方法】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和适量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制成大蜜丸。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服,湿热泄泻禁服。

【质量控制】(1)显微鉴别干姜、附子、党参、白术、甘草。

(2)薄层色谱鉴别白术。

(3)薄层色谱法限量检查乌头碱。

【药理研究】(1)明显增强小鼠的抗疲劳和耐寒能力。

(2)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呈双向调节效应。

【临床应用】胃肠炎吐血、便血、子宫出血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风湿性心脏病小建中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蜜炙)、生姜、大枣[功能与主治]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制法] 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560ml;白芍、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稀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另加饴糖370g,再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桂枝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解表中成药——精选推荐

解表中成药——精选推荐

解表中成药解表中成药:1、⼩青龙颗粒:解表化饮,⽌咳平喘。

⽤于外感⾥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疼,⽆汗,喘咳痰稀⽽量多。

2、九味羌活丸:祛风散寒,除湿⽌痛,兼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汗、头痛项强、肢体算出疼痛、⼝苦微渴、⾆苔⽩或微黄、脉浮。

3、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于感受风寒,内伤⾷积证。

症见恶寒发热、胸闷吐泻或⾷积脘胀、苔薄⽩腻等。

4、银翘解毒⽚:⾟凉解表,亲热解毒。

⽤于风热感冒、⼝⼲、咳嗽、喉咙疼痛。

5、双黄连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咳嗽、喉咙疼痛。

6、败毒散:散寒祛湿,益⽓解表。

⽤于虚外感风寒、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汗、⿐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淡苔⽩、脉浮⽽按之⽆⼒。

7、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咳。

⽤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塞流涕、头痛⽆汗、肢体酸痛。

8、参苏丸:疏风散寒,祛痰⽌咳。

⽤于⽼年或病后、产后⽓虚⽽感受风寒者。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短神疲、脉浮⽽弱。

9、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于腹痛腹泻、噎⾷嗳酸、恶⼼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10、霍⾹正⽓丸:解表化湿,理⽓和中。

⽤于外感风寒。

症见内伤湿滞、头痛晕重、玩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

清热中成药:1、⽜黄解毒⽚: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

⽤于⽕热内盛。

症见咽喉肿痛、⽛龈肿痛、⼝⾆⽣疮、⽬⾚肿痛。

2、三黄⽚: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泻⽕通便。

⽤于三焦热盛。

症见⽬⾚肿痛、⼝⾆⽣疮、咽喉肿痛、⽛齦出⾎、⼼烦⼝渴、尿⾚便秘。

3、龙胆泻肝丸:功效主治:清肝胆实⽕,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

①肝胆实⽕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苦、⽿聋、⽿肿、⾆红苔黄、脉弦数有⼒。

②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痿、⼩便淋浊或妇⼥带下黄臭等,⾆红苔黄腻,脉弦数有⼒。

4、左⾦丸:功效主治:泻⽕,疏肝,和胃,⽌痛。

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_祛风剂_温里剂_安神剂

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_祛风剂_温里剂_安神剂

・OTC指南・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祛风剂、温里剂、安神剂孙定人1,张石革2(11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市100710;21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中图分类号:R286;R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0408(2001)11-0701-021祛风剂祛风剂具有祛除风邪、解痉定惊、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

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的药物组成,用以治疗风病的制剂,统称为祛风剂。

111祛风剂的功效本类制剂的功用有疏风清热,祛风除湿,解痉止痛,平息肝风,滋阴潜阳,化痰开窍等,用于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

风病比较复杂,如风邪夹寒、夹热、夹湿、夹痰者,则应与祛寒、清热、化湿、化痰等法配合,标本兼顾,以增强疗效。

112祛风剂的分类风病分内风和外风,外风为风邪侵入肌表、经络、关节所致;内风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所致。

祛风剂可分为疏散外风剂和平息内风剂两大类。

11211疏散外风剂:外风诸病是指风邪外袭,留于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而出现的肢体酸痛、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

若风邪上犯,则头痛、眩晕;若风邪与湿热相搏,侵犯肌表,则为风疹、湿疹;若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见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若由于外伤,风邪从破损处而入,则发生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手足拘急、角弓反张等。

这类病征,常用辛散祛风的药物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等。

11212平息内风剂:内风诸病,多与脏腑病变有关。

如阳邪热盛、热极动风,常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等症;如肝阳偏亢、肝风上旋,常见头目眩晕,面热耳赤,甚至猝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

这类风病,属于内风之实证,常用平肝息风药为主,如消栓通络片、脑立清丸、愈风宁心片等。

113消栓通络片11311处方来源:《中国药典》1995年版第583页。

11312处方组成:川芎、丹参、黄芪、泽泻、三七、槐花、桂枝、郁金、木香、冰片、山楂。

11313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调补冲任。
—辅药
黄芪——补气健脾,助生血之源 川断——补肝肾,强腰膝,通血脉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佐药
【制备方法】
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 蜜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一丸,一日2~3次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歌】
附子理中温中阳, 干姜党参与术甘, 呕利腹痛阴寒盛, 温中散寒健胃忙.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中 国 药 典 》 20 10 年 版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处方】
木香 210g 砂仁 210g 白术 300g 陈皮 300g 茯苓 300g 半夏(制) 300g 香附(醋制) 210g 枳实(炒) 210g 豆蔻(去壳) 210g 厚朴(姜制) 210g 广藿香 210g 甘草 90g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使用注意】
1、适用于虚劳气血阴阳不足虚证。 2、腹痛是兼喜温喜按, 疼痛部位偏于上腹部, 证型偏虚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质量控制】
(1)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 微辛。 (2)薄层色谱法鉴别桂枝、白芍、甘草。 (3)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10 (4)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外, 按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每1ml丸含白芍以 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60mg 。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药效与临床】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痉、镇痛、抗胃 溃疡等作用。
2、临床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律失常、帕 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牙痛、偏头痛、痛经、喉 疼痛、体质虚弱低热、贝赫切特综合征、更年期 综合征等。
中成药学温里中成药
【方歌】
小建中剂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脾胃, 虚劳腹冷服之愈。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温里助阳,散寒通络,治疗里寒证第一节温中祛寒类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手足不温第二节温经散寒类寒邪凝滞经脉或冲任虚寒等证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例题:1、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 E )A辨证用药 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C剂型的选择使和用剂量的确定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E以上答案都是2、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 A )A偏小值 B偏大值 C偏中值 D偏高值 E偏底值3、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 E )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 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C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D加强用药监护E中药注射剂可以混合配伍4、以下哪些人群需要加强药品监护的( E )A老人 B儿童 C肝肾功能异常D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E以上答案全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清热中成药清热药物为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等作用。

第一节清热解毒类三焦火毒炽盛,所致的瘟疫,温毒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第二节清脏腑热类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病症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第三节清虚热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津玄麦甘桔颗粒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口鼻干燥,咽喉肿痛例题:1、参麦注射液一般不用于:( D )A、冠心病B、慢性肺心病C、病毒性心肌炎D、感冒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以用于:( D )A、小儿食积咳嗽B、痰热症C、喉间痰鸣D、以上均是3、清开灵颗粒的功用是:( B )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清热解毒、镇静安神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 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7)三、中成药安全性 (9)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二、联合用药原则 (1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第三部分各论 (16)一、解表剂 (16)二、泻下剂 (17)三、和解剂 (18)四、清热剂 (19)五、祛暑剂 (20)六、温里剂 (21)七、表里双解剂 (22)八、补益剂 (23)九、安神剂 (24)十、开窍剂 (25)十一、固涩剂 (25)十二、理气剂 (26)十三、理血剂 (27)十四、治风剂 (28)十五、治燥剂 (29)十六、祛湿剂 (30)十七、祛痰剂 (31)十八、止咳平喘剂 (32)十九、消导化积剂 (33)二十、杀虫剂 (34)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典-临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

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1)中成药用药指导解表中成药随着气温的骤然变化和各种感冒病毒的肆虐,感冒的高发季节也逐渐到来。

感冒虽然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许多人在患病期间会感到非常难受。

为了缓解感冒症状,许多人会选择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科学配方组合而成的药剂。

中成药具有剂型多样、易于储备、口服方便等特点,其药理作用疗效显著,广受人们的欢迎。

下面,我们就针对解表中成药进行简要概述。

一、辛温解表类1. 感冒清片:感冒清片是一种常见的解表中成药,主要由紫花前胡、辣木等中草药组成,具有解热、祛寒、解毒、镇痛等多种功效。

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一次两片,每日三次。

但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等人群应慎用。

2. 风热感冒颗粒:风热感冒颗粒是以淡竹叶、薄荷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表除烦等功效。

使用时应将颗粒溶于温水中服用,成人一次5克,每日三次;儿童一次2.5克,每日三次。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服用。

二、苦寒解表类1. 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丸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除湿利尿等疗效。

其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生姜等多种中草药。

成人每次服用4-6丸,每日三次。

儿童应按体重适量减少。

孕妇应遵医嘱。

2. 荆防川芎颗粒:荆防川芎颗粒是以荆芥、防风、川芎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解痉等功效。

成人一次5克,每日三次。

儿童和孕妇应遵医嘱使用。

三、温性解表类1. 洛阳黄芪胶囊:洛阳黄芪胶囊是以生黄芪、黄檗、泽泻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具有滋阴清热、祛风软坚等功效。

不适宜寒凉体质的人群服用。

成人一次3粒,每日三次。

2. 美加净清热解毒颗粒:美加净清热解毒颗粒主要由黄连、黄芩、板蓝根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祛风除湿等多种功效。

成人一次1包,每日三次,儿童酌量减量。

孕妇应遵医嘱。

总之,解表中成药在缓解感冒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正确剂量服用,并遵医嘱。

中成药学-第12章-温里中成药

中成药学-第12章-温里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概述
分类主治: ➢ 因里寒证有虚实缓急之别,故本类成药常分为温中祛寒类和回阳救逆类等,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寒凝气滞证、阳衰阴盛证。
使用注意: ➢ 温里中成药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临床运用时,应辨清病证的寒热真假,
不可用于真热假寒; ➢ 对于素体阴亏血少或失血伤阴者,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或引起动血。 ➢ 要注意虚与寒之轻重不同,以定助阳与散寒的侧重。
气短懒言。 ➢ 西医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
结肠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低热等病,辨证属于 脾胃虚寒、肝脾失和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其他剂型】本品还有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
3.腹痛:中焦虚寒所致。症见腹痛,饮冷或遇寒加重,畏寒喜暧,四末不温。慢性胃炎 见上述证候者。
4.胸痹:阳气虚衰,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所致。症见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 冷, 面色苍白,唇甲淡黯或青紫,舌淡黯或紫黯,脉沉细或脉微。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 证候者。
四逆汤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泄泻等病症。 ➢胃痛 症见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热饮食。 ➢呕吐 症见呕吐,恶心,胃脘痞闷,不思饮食,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泄泻 症见大便溏泻,腹中冷痛,喜温喜暖,畏寒肢冷。 ➢西医慢性胃肠炎、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 炎等病,辨证属于中焦虚寒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胃痛、痞满、纳呆等病症。
➢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窜胁背,脘闷不适,呕吐酸水,畏寒肢冷。 ➢痞满:症见脘腹胀满,胸脘堵闷,不思饮食,嘈杂不适。 ➢纳呆:症见不思饮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体乏无力。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辨证属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300种中成药药用指南,值得收藏!

300种中成药药用指南,值得收藏!

300种中成药药用指南,值得收藏!一、内科用药1.感冒类1.1风寒感冒类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初起。

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1.2风热感冒类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

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用于流行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雍盛。

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

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囊炎。

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性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2.咳喘类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肺气不宣。

本品含罂粟壳,不易过量或长久服用。

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

本品含罂粟壳。

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用于痰湿阻肺。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痰湿停滞。

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用于痰浊阻肺。

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

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

常用中成药分类

常用中成药分类

常用中成药分类中成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草药为基础,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而制成的药物。

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并且具有疗效确切、用药方便等优点。

根据其药物性质和治疗效果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温中药类温中药主要起到温暖中焦、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见的温中药有参附黄、人参、附子等,它们多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寒疝等症状。

2. 祛寒药类祛寒药主要用于寒邪侵袭所致的疾病,具有驱寒祛邪、温经散寒的作用。

常见的祛寒药有羌活、附子、肉桂等,它们多用于寒性疼痛、风寒感冒等症状。

3. 散寒药类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耗、气滞血瘀所致的疾病,具有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见的散寒药有延胡索、川芎、桃仁等,它们多用于寒痹疼痛、经闭等症状。

4. 清热药类清热药主要用于热邪盛火、阴虚阳亢所致的疾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清热药有连翘、金银花、黄连等,它们多用于热病、口舌生疮等症状。

5. 肃火药类肃火药主要用于肺燥热咳、目赤烦渴等症状,具有滋阴降火、清热益气的作用。

常见的肃火药有黄芩、五味子、麦冬等,它们多用于肺胃热盛、阴虚内热等症。

6. 养血药类养血药主要用于虚血引起的疾病,具有滋补养血、调节经血的作用。

常见的养血药有当归、熟地黄、黄精等,它们多用于血虚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7. 安神药类安神药主要用于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具有安抚神经、平缓心境的作用。

常见的安神药有黄连素、茯苓、远志等,它们多用于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症状。

8. 活血药类活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散淤通络的作用。

常见的活血药有三七、红花、郁金等,它们多用于跌打损伤、血瘀宫寒等症状。

9. 祛风药类祛风药主要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痛等症状,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见的祛风药有防风、秦艽、苍耳子等,它们多用于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 ?1 胸痹;心悸。 ?2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3 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稳心颗粒
【组成】
黄精 党参 三七 琥珀 甘松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 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 胸闷胸痛。
?【使用注意】 ?1.本品适用于气阴两虚证,临床应用以心
烦,神疲乏力,舌暗,脉细为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证 1胃痛 2呕吐 3泄泻
辩证要点:
脾阳不足: 畏寒肢冷、脘腹绵绵疼痛、喜温喜按
脾胃虚寒,升降失常: 食少、呕吐、腹泻
舌淡,苔白,脉细
附子理中丸
【组成分析】
附子、干姜---温阳祛寒 君
党参---补中益气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补脾调药
使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
? 用于脾胃虚寒, 脘腹冷痛,呕吐 泄泻,手足不温。

内生

里寒证
中焦
温中散寒
阳衰阴盛
经脉
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
证状分析:
腹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甚 则吐泻,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舌 淡苔白。
常失化运 寒虚焦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中祛寒·理中丸
温中祛寒—— 干姜 补气健脾—— 人参(气旺则阳亦复) 健脾燥湿—— 白术
(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甘草
组成:干姜 党参 白术 炙甘草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健胃。
作业2 :胃痛分型荐药:
? 中虚脏寒 :疼痛绵绵,喜温喜按。 ? 寒邪内阻 :疼痛急暴,得温痛减。 ? 气滞(血瘀) :胀痛,痛处不定;或痛剧,痛处不
移,如针刺,舌青紫,脉涩。 ? 食积气滞 :胀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 ? 肝火犯胃: 灼热疼痛,口苦,吐酸,不喜热饮。
良附丸
? 【组成】高良姜 香附(醋制)
? 【功能与主治】温中理气。 用于寒凝气滞,胃痛,腹 痛,胁痛。
? 特点: 实寒证—胃、腹痛急暴,得
温痛减,遇寒加重。
? 病案:患者,男,51 岁。症见胸膈满闷,不思饮
食,肢体沉重,怠惰嗜卧,下利便溏,苔白厚腻。
要求: 根据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并推荐适宜的中成药。
第四节 温里类中成药
表寒证 外感寒邪 辛温解表 解表方药

寒从外来 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

里寒
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
证 素体阳虚,寒从中生
寒自内生 失治误治,服寒凉太过损伤阳气
温里祛寒,回复阳气
温里方药
概念:温里类中成药具有温里助阳、散 寒通络等作用,能除脏腑经络间的寒 邪,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香砂养胃丸
【组成】
白术 茯苓 香附 砂仁 藿香 半夏 陈皮 木香 豆蔻 枳实 厚朴 甘草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 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机导 致的胃痛,痞满,纳呆。
?【使用注意】 ?1.本品适用于脾胃虚寒证,临床应用以脘
腹冷痛,肢冷畏寒为辨证要点。
?2.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 炎、慢性结肠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益气复脉·生脉饮
【组成】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能主治】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 脉微自汗。
【组成分析】
人参---补气生津

麦冬---养阴润肺

五味子---敛肺止汗

三药合用,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
?【辩证要点】临床以体倦,气短,咽干, 舌红,脉虚为辩证要点。
?2.用于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 常见上述证候者。
参附注射液: 红参、附片
?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
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
注意: 本品不宜与中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及藜芦等同时使用。
作业:
??? ? 1、稳心颗粒为什么能治疗心律失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