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中成药资料

合集下载

中成药温里剂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温里剂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温里剂的合理使用
温里剂是以制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

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临床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症见脘腹疼痛、呕恶下利、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

例如附子理中丸(片)、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至阴盛格阳或戴阳的危重病证。

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沉细或沉微等。

例如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凝经脉证。

症见手足厥寒,或肢体疼痛,或发阴疽等。

例如小金丸、代温灸膏。

注意事项:(1)凡实热证、素体阴虚内热、失血伤阴者不宜用;(2)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温里中成药ppt详解

温里中成药ppt详解

温里中成药
初步学习里寒证的主要临 床表现 弄清温里中成药代表性药 物的适用范围,功能主治, 临床应用 能正确推荐和指导应用温 里中成药
一、里寒证病因 寒 证
表寒证 外感寒邪 辛温解表方药
里寒证 (病因)
外寒直入三阴,深入脏腑
表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
失治误治,服寒凉药太过,损 伤阳气。
党参
白术
甘草
炮姜
【方解】
炮姜 — 大辛大热,温脾阳, 祛寒邪,扶阳抑阴。 党参 —甘温,补气健脾。 白术 — 甘温苦燥,健脾燥湿 甘草— 合参 、术助益气健脾;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
君药
主辅相配 温中健脾
臣药
佐药
佐药而兼使药
·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
【用药禁忌】
三、温里中成药分类
温里中成药 分类
温中散寒中成药
中焦虚寒证
(脾胃虚寒)
回阳救逆中成药
阳气衰微,内外俱寒
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或胀痛,面色萎黄,肢体倦怠, 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或吞酸 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
·
理中丸
【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 【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理中丸 辩证 要点
相同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脘腹冷痛、四肢厥冷、不欲饮食、呕吐泻泄、舌 淡苔白、脉沉细
理中丸
相同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过敏性紫癜、窦 性心动过缓、复 发性口腔溃疡

温里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

整理ppt
10
【组成分析】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木香---和胃行气止痛
砂仁---醒脾开胃

豆蔻、藿香---化湿和中
陈皮、厚朴---燥湿除积
香附---理气止痛

茯苓---健脾利湿
枳实---破气消积
半夏---降逆止呕

甘草---调和诸药
使
整理ppt
11
【临床应用】 1.本品适用于中阳不足、湿阻气滞证,临床应用以胃
【注意事项】 胃痛见阴虚内热者忌用,呕吐或中满者不宜服用。
整理ppt
6
附子理中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
【药物组成】附子(制) 干姜 甘草各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整理ppt
7
【组成分析】
附子、干姜---温阳祛寒 君
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整理ppt
13
【组成分析】
附子---补益命门之火,温阳逐寒 君
干姜---温中祛寒,助阳通脉

炙甘草---补脾益气,缓燥烈辛散之性 佐使
整理ppt
14
【临床应用】 1.本品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临床应用以冷汗自
出,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
2.用于治疗心衰、休克、重型黄疸肝炎、霍乱、冠心病心 绞痛等见上述证候者。
整理ppt
16
2.温胃舒胶囊(颗粒) 由党参、附子(制)、黄芪(炙)、 肉桂、 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 皮、补骨脂组成。功能温中养胃,理气止痛。主治中焦虚 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 力等,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孕 妇慎用。

中成药-温里剂

中成药-温里剂

温里剂组成: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多为辛温燥热之品,多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

功能主治:具有温中散寒、温中除湿、回阳救逆、益气复脉作用,治疗里寒证。

症状:脘腹冷痛、喜暖倦卧、口淡不渴,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沉细而缓,或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药理研究:温里中成药有强心、抗心率失常、抗休克、健胃、驱风、镇吐、镇痛等作用。

注意:本类中成药性热而燥,凡属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一)温中散寒剂附子理中丸(片)桂附理中丸黄芪建中丸理中丸(片)温胃舒颗粒(胶囊)小建中颗粒(胶囊、合剂)虚寒胃痛颗粒(胶囊)附子理中丸【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

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胸满腹胀、消化不良。

【制备方法】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和适量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制成大蜜丸。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服,湿热泄泻禁服。

【质量控制】(1)显微鉴别干姜、附子、党参、白术、甘草。

(2)薄层色谱鉴别白术。

(3)薄层色谱法限量检查乌头碱。

【药理研究】(1)明显增强小鼠的抗疲劳和耐寒能力。

(2)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呈双向调节效应。

【临床应用】胃肠炎吐血、便血、子宫出血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风湿性心脏病小建中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蜜炙)、生姜、大枣[功能与主治]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制法] 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560ml;白芍、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稀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另加饴糖370g,再浓缩至近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桂枝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温里助阳,散寒通络,治疗里寒证第一节温中祛寒类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手足不温第二节温经散寒类寒邪凝滞经脉或冲任虚寒等证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例题:1、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 E )A辨证用药 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C剂型的选择使和用剂量的确定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E以上答案都是2、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 A )A偏小值 B偏大值 C偏中值 D偏高值 E偏底值3、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 E )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 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C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D加强用药监护E中药注射剂可以混合配伍4、以下哪些人群需要加强药品监护的( E )A老人 B儿童 C肝肾功能异常D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E以上答案全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清热中成药清热药物为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等作用。

第一节清热解毒类三焦火毒炽盛,所致的瘟疫,温毒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第二节清脏腑热类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病症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第三节清虚热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津玄麦甘桔颗粒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口鼻干燥,咽喉肿痛例题:1、参麦注射液一般不用于:( D )A、冠心病B、慢性肺心病C、病毒性心肌炎D、感冒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以用于:( D )A、小儿食积咳嗽B、痰热症C、喉间痰鸣D、以上均是3、清开灵颗粒的功用是:( B )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清热解毒、镇静安神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中成药学-第12章-温里中成药

中成药学-第12章-温里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概述
分类主治: ➢ 因里寒证有虚实缓急之别,故本类成药常分为温中祛寒类和回阳救逆类等,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寒凝气滞证、阳衰阴盛证。
使用注意: ➢ 温里中成药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临床运用时,应辨清病证的寒热真假,
不可用于真热假寒; ➢ 对于素体阴亏血少或失血伤阴者,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或引起动血。 ➢ 要注意虚与寒之轻重不同,以定助阳与散寒的侧重。
气短懒言。 ➢ 西医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
结肠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低热等病,辨证属于 脾胃虚寒、肝脾失和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其他剂型】本品还有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
3.腹痛:中焦虚寒所致。症见腹痛,饮冷或遇寒加重,畏寒喜暧,四末不温。慢性胃炎 见上述证候者。
4.胸痹:阳气虚衰,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所致。症见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 冷, 面色苍白,唇甲淡黯或青紫,舌淡黯或紫黯,脉沉细或脉微。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 证候者。
四逆汤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泄泻等病症。 ➢胃痛 症见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热饮食。 ➢呕吐 症见呕吐,恶心,胃脘痞闷,不思饮食,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泄泻 症见大便溏泻,腹中冷痛,喜温喜暖,畏寒肢冷。 ➢西医慢性胃肠炎、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 炎等病,辨证属于中焦虚寒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胃痛、痞满、纳呆等病症。
➢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窜胁背,脘闷不适,呕吐酸水,畏寒肢冷。 ➢痞满:症见脘腹胀满,胸脘堵闷,不思饮食,嘈杂不适。 ➢纳呆:症见不思饮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体乏无力。 ➢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辨证属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者,也有选用本品治疗的报道。

内科常用中成药——温里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温里剂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内科常用中成药(6)——温里剂
2020/2/25
1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六节 温里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温里剂
考点 (1)温里剂的功能与主治 (2)温里剂的分类及各类的功能、主治 (3)温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目录
温里剂概述
内容
温中散寒剂
回阳救逆剂
温里剂概述
• 含义: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 • 功能主治:主要具有温里祛寒之功,兼有回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证,
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
【功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
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 一日3次,或遵医嘱。
肢 逆

【注意事项】所含附子有毒,故不
宜过量久服,孕妇禁用。湿热、
阴虚、实热所致腹痛、泄泻者忌
用。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急重者应 配合抢救措施。不宜单独用于休
油腻,不宜消化食物。
记忆口诀:参煮姜草。
小建中合剂
【功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
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一日3次 ,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胃痛者忌用。记忆: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香砂养胃丸
辨证用药
良附丸
分析:可以选用何种 中成药?
三九胃泰颗粒 藿香正气液 香砂养胃丸
柴胡舒肝丸
小建中合剂
治疗中寒胃痛常用中药
1.温中散寒类药,如:肉桂、干姜、吴茱 萸、丁香、小茴香、花椒、高良姜等 2.配伍理气类药,如:陈皮、橘红、青皮 、枳实、木香、香附、乌药、沉香

方剂与中成药—温里剂

方剂与中成药—温里剂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附子干姜 甘草
桂枝汤-生姜, 倍大枣加当归、 通草、细辛
阳和汤
——“阴证疮疡”之代表方
主治:阴证痈疡的初期。 病机:阳虚血弱,寒湿凝滞肌肉、筋
骨关节等部位。
特征:肿、痛 (漫肿无边,痠痛无热) 伴见症: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未成脓难消
病势:三难 已成脓难溃
溃后难敛口
证治要点:
佐——通草:通经脉,畅血行;
大枣(重用,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
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佐使——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证治要点】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
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 绝为证治要点。
当归四逆汤
【药理研究】
改善甲皱微循环作用
【现代运用】
雷诺氏病、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属于血 虚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
阳和汤
温中散寒药配伍益气健脾药。
三、代表方:
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病因病机】 脾胃虚寒
白术
理中丸
【主治】
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 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 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小建中汤
比较:
温 中
理中汤 :以干姜为君,重在温中 祛寒,以治寒为主;
祛 寒
小建中汤 :以饴糖为君,重用芍药, 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以治虚为主。
• 附: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黄芪) ——侧重于甘温益气 ——阴阳气血俱虚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
第58页,共58页。
水丸。
第30页,共58页。
1、功效:温中和胃。
2、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的胃痛、 痞满。 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 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第31页,共58页。
第32页,共58页。
第33页,共58页。
第34页,共58页。
艾叶(炭)120g 续断60g 川芎80g 吴茱萸(制)80g 肉桂20g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痉、镇痛、抗胃溃疡等
作用。
2、临床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律失常、帕 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牙痛、偏头痛、痛经、喉 疼痛、体质虚弱低热、贝赫切特综合征、更年期 综合征等。
第19页,共58页。
小建中剂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脾胃, 虚劳腹冷服之愈。
第20页,共58页。
水丸,6g/袋。
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症 见经行错后、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 喜暖。
第44页,共58页。
肉桂、炮姜——温经散寒,以解寒凝。
——主药 丹参
红花 五灵脂 益母草 活血祛瘀以止痛 ——辅药 茺尉子
山楂炭
第45页,共58页。
香附 木香 青皮 元胡
温里中成药演示文稿
第1页,共58页。
优选温里中成药
第2页,共58页。
以温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 温中祛寒、回 阳救逆、 温经通脉, 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成药
温中祛寒
第3页,共58页。
里寒证
症见: 脘腹冷痛、喜暖倦卧、口淡不渴或 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沉迟细而 缓或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为回阳救逆的代表药 2、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辩证 要点
现代 应用
应用 注意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桂附理中丸
相同 脘腹冷痛、四肢厥冷、不欲饮食、呕吐泻泄、舌 淡苔白、脉沉细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相同 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出血 不同
过敏性紫癜、窦 性心动过缓、复 发性口腔溃疡
桂附理中丸
不同
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忌食生冷油腻, 脾胃湿热者不宜 不易消化的食物 用。孕妇慎用
三、温里中成药分类
温里中成药 分类
温中散寒中成药
中焦虚寒证
(脾胃虚寒)
回阳救逆中成药
阳气衰微,内外俱寒
中焦虚寒证(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或胀痛,面色萎黄,肢体倦怠, 手足不温,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或吞酸 吐涎,或腹痛下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
·
理中丸
【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 【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桂附理中丸 孕妇慎用
小结(板书)
一、里寒证病因 处方
二、温里中成药概念
理中丸
功能
温中散寒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主治
(代表药物)
三、温里中成药分类 治疗中焦虚寒
桂附理中丸
方解 临床
回阳救逆中成药
应用
阳气衰微,内外俱寒
患者,男,56岁。素好食生冷,偶食生冷则下利清谷, 腹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手足不温,空腹痛甚,得 食则缓,舌淡白,脉沉细。
肉桂和煮菜的桂皮并不是同一种药材。桂皮一般不做药 物使用,而肉桂有补肾阳的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热,有小毒。有温补肾阳、散寒止 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的功效。由于肉桂味辛性热, 极易伤阴助火,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孕妇不宜使用。
桂附理中丸
·
【组方】肉桂30g,附片30g,党参90g,炒白术90g,炮姜 50g,炙甘草75g 【功能】补肾助阳,温中健脾 【主治】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四肢厥冷。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问病导用药
症状 病因 疾病史
介绍功效
介绍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药师: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顾客:我肚子隐隐作痛,还拉肚子。 药师:什么时候开始痛的? 顾客:今天早上。 药师: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顾客:吃了一些冷饮。 药师:平时常吃冷食吗? 顾客:是的。 药师:吃饭后腹痛会好些吗? 顾客:空腹更痛,吃完好些。 药师:胃是否有寒凉感。 顾客:是的,热敷胃部比较舒服。
一、里寒证病因
表寒证 外感寒邪
辛温解表方药
寒 证
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 寒从外来 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
里寒证 (病因)
虚入里
寒自内生 素体阳虚,寒从中生
失治误治,服寒凉太过损
伤阳气
二、温里中成药概念
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络或回阳救逆的作用,能除脏腑 经络间的寒邪,用于阴寒在里之证(里寒证)的中成药 称为 温里中成药
温里中成药
初步学习里寒证的主要临 床表现
弄清温里中成药代表性药 物的适用范围,功能主治, 临床应用
能正确推荐和指导应用温 里中成药
一、里寒证病因
寒 表寒证 外感寒邪

里寒证(病因)
辛温解表方药
外寒直入三阴,深入脏腑
表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入里。
失治误治,服寒凉药太过,损 伤阳气。
素体阳虚,寒从内生 。
·
附子理中丸
【组方】附子100g,党参200g,白术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功能】温中健脾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附子
【方解】
·
附子 — 补火助阳、温肾暖脾 君药
干姜 — 辛热,温运脾阳, 温脾暖中,祛寒止泻
臣药
党参 — 甘温,补脾胃疗中虚
白术 — 苦温,健脾燥湿
党参
白术
甘草
炮姜
【方解】
炮姜 — 大辛大热,温脾阳, 祛寒邪,扶阳抑阴。
党参 —甘温,补气健脾。
君药 臣药
·
主辅相配 温中健脾
白术 — 甘温苦燥,健脾燥湿 佐药
甘草— 合参 、术助益气健脾;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佐药而兼使药
·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
【用药禁忌】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肉桂
【方解】
肉桂 — 温补肾阳 附子 — 补火助阳、温中散寒 炮姜 — 温中散寒 党参 — 甘温入脾补气健脾 白术 — 健脾燥湿 甘草 —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
思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和桂附理中 丸的临床应用有何异同?
佐药
甘草 — 补脾合中,调和诸药
使药
·
【现代应用】 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泻、过敏性紫癜、窦性心 动过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药禁忌】 脾胃湿热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知识拓展】
·
肉桂为樟科乔木桂树的干燥树皮,有浓烈的特殊香气。 著名的一道菜,“张飞牛肉”,据说是张飞用陈皮、肉桂、 丁香等药材卤制的。它不但没有中药的苦味,而且香味 扑鼻,滋补强身,成为人们餐桌上难得的美味。
【知识拓展】
·
附子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云:“附子有大 毒,用之不当,致祸甚速。” 《前汉书·外戚传》记载:霍光专权,串通女医淳于衍, 用大毒之药附子制成药丸毒杀了临产的皇后。
四川人拿附子当菜吃,年年都喝附子汤。
明代张仲景称颂:“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人参、 熟地为药中之良相。” 附子其用有三:一是去脏腑沉寒,二是补阳气之不足, 三是温暖脾胃。”
中药小故事
相传宋徽宗喜欢吃冷食,经常 腹痛,御医给他服用了很多药也不 见效。于是请来民间医家杨吉老来 看,杨吉老诊脉后说,皇上的这种 病需要服理中丸。徽宗一听,大为 不满:“御医给我开的也是理中丸 啊,吃了很多了,也没有用。”杨 吉老说:“皇上的病是因为食冰过 多,所以我这个理中丸所用的汤使 不同,要用冰煎药,这样药丸能够 直达病原,才能治好。”徽宗半信 半疑地吃了杨吉老做的理中丸,竟 然真的痊愈了

症状、病因、 疾病史,
药师:平时手脚冰凉吗? 顾客:是的。 药师:可以看下你的舌头吗 顾客:好的(舌淡苔白) 药师:去医院做过检查吗,有其他疾病史吗? 顾客:没有
药师:你这是常吃冷食引起的脾胃虚寒,建议服用“附子
理中丸”。这药温中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口服一
次一丸,一天三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