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温里药

合集下载

01-中药学-温里药

01-中药学-温里药

宫冷,肢冷
末冲服,每次 1~2g。阴虚火旺,里
②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 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禁用。
下寒证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③阳虚中寒之脘腹腹痛,食少
便溏
④经寒血滞之痛经,经闭,寒
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阴疽,
疮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①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中寒肝 煎服,2~5g。外用适量。
逆之头痛,吐涎沫;呕吐吞酸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并有
第 11 单元 4 种常用温里药
类药 附子
温 里 药
性味归经 辛、甘, 大热。有 毒。归 心、肾、 脾经
功效 ①回阳救逆 ②补火助阳/
下补肾阳/ 中温脾阳 上助心阳
③散寒止痛
干姜 肉桂
辛,热。归 ①温中
脾、胃、
肾、心、肺 ②回阳通脉

③温肺化饮
辛、甘,大热。 ①补火助阳
归肾、脾、
心、肝经 ②引火归源
③散寒止痛
④温通经脉
吴茱萸
辛、苦,热; 有小毒。归 肝、脾、胃 经
①散寒止痛, 疏肝助阳下气 ②燥湿止泻
主治
用法用量与注意
①亡阳欲脱
煎服,3~15g,先煎,久煎。本品
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 有毒,宜先煎 0.5~1 小时,口尝至
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无麻辣感为度。本品阴虚阳亢、真
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 热假寒者及孕妇禁用。内服宜用炮
水肿;心阳虚衰之心悸、胸 制品,生品外用。不宜与半夏、瓜
痹;阳虚外感
蒌、瓜蒌仁、瓜蒌皮、天花粉、浙
③寒湿痹痛Leabharlann 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
湖北川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①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 煎服,3~10g。本品辛热燥烈,阴虚

温里药的名词解释

温里药的名词解释

温里药的名词解释
温里药是中华医学传统的珍贵药材之一,主治寒症和内寒外寒的症状,具有温中散寒、化痰止咳、止痛等功效。

温里药通常来自于温暖的地区,如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温里药被现代医药学界也广泛使用,其保健功效不容忽视。

温里药的主要成分有姜黄、肉桂、附子、川芎、制附子等。

姜黄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癌细胞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肉桂则被用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深度清除体内毒素。

川芎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用于活血化瘀、调节经血、缓解经痛等。

温里药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

例如,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弱虚等症状,可以使用温里药。

另外,对于产后寒症、冻伤、人体内寒邪外袭等都可以使用温里药治疗。

此外,温里药还能为人体提供热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温里药在中华医学中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它的使用已被现代医学界广泛接受,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推荐。

使用温里药时要注意剂量及配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温里药和理气药

温里药和理气药

温里药和理气药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温里药•理气药•温里药和理气药比较•临床应用目录01温里药1 2 3温里药是一种中药分类,主要归属于“祛寒”类药物。

中药分类温里药主要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散寒等功效,可以治疗因寒邪引起的各种病症。

主要功效温里药属于中药学中的“祛寒”类药物,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

所属类别03根据药理作用温里药可以根据药理作用不同,分为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等。

01根据作用特点温里药主要分为温中散寒药、温经散寒药和回阳救逆药三类。

02根据药用部位温里药可以根据药用部位不同,分为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和果实类等。

温里药的作用机制温里药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抗休克作用抗炎作用温里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冷痛、麻木等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

温里药具有抗休克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休克症状。

温里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疾病。

02理气药理气药是指一类具有调理气机、调节气化功能的中草药,能够改善气滞、气逆、气郁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使气机通畅,进而改善人体的病理状态。

理气药的定义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理气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降气药:主要作用于肺、胃等脏腑,能够降逆下气、平喘止咳,改善胃气上逆、肺气上逆等症。

宽中理气药:主要作用于脾胃等脏腑,能够宽中理气、消食化积,缓解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症状。

行气药:主要作用在肝、胆、脾、胃等脏腑,能够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缓解胸胁胀满、腹胀腹痛等症状。

理气药的分类理气药主要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改善气滞、气逆、气郁等症状,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调节胃肠道运动:理气药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理气药能够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改善胃肠神经调节功能,缓解胃肠道症状。

温里药_精品汇编

温里药_精品汇编
温中散寒药、温肾回阳药、温经散寒药。
根据药物来源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温里药的功效
01
02
03
温中散寒
温里药能温中散寒,适用 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 痛、喜温喜按、呕吐泄泻 等症。
回阳救逆
温里药能回阳救逆,适用 于阳气虚脱所致的四肢厥 冷、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
温经散寒
温里药能温经散寒,适用 于寒凝经脉所致的肢体疼 痛、关节痹痛等症。
这些主要成分在温里药中占据较大比 例,对于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温里药的辅助成分
除了主要成分外,温里药中还包含了一些辅助成分,如甘草、白术、茯苓等,这 些药材具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等功效。
辅助成分在温里药中起到协调作用,能够增强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 全性。
03
温里药的应用
温里药在中医中的应用
温中散寒
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病症。
温阳利水
温里药具有温阳利水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阳虚水肿 、小便不利等病症。
温经止痛
温里药具有温经止痛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寒凝血瘀 所致的痛经、产后腹痛等 病症。
温里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温里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等。
应,及时处理。
遵循医嘱
孕妇和儿童在使用温里药时, 务必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长期使用温里药的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长期使用温里药者,需定期进 行身体检查,监测药物效果和
不良反应。
调整剂量
长期使用温里药时,需根据病 情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避免 药物过量或不足。
注意饮食调理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1、强心:50-60年代中外均报导有强心作用 实验: 制附子 心肌收缩力↑ 四逆汤 心率↑ 心输出量 增加衰竭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 心肌耗O2↑
强心有效成分:DM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量效关系
药物浓度
(g/ml) x±SD
1×10-8 15±7
1×10-7 20±10
1×10-6 35±7
-6
外周血管扩张:股A血流量↑ 麻醉犬→BP↓,下肢血管扩张,血流量↑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
(2)对血压的影响
对血压的作用有降压和升压两种效应,多数表现降压,或先降后 升,然后再持续降压,可能与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成分有关。 已知:DMC→BP↓ α-R(-)
氯化甲基多巴胺→BP↑(可被C6和regitine阻断)
附子注射液→小鼠 血清抗体滴度↑……体液免疫功能↑ 脾脏抗体形成细胞↑
连续数日给药 豚鼠→下淋巴细胞转换率↑……细胞免疫功能↑
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痛 生附子 痛阈↑30%-40%,镇痛效应半衰期为11小时 (乌头碱)
2、镇静 附子煎剂: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已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3、局麻 乌头碱→ 皮肤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先兴奋后抑制 粘膜 ↓ 感觉丧失
3、抗休克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 存活时间
四逆汤 延长多种休克 心源性 存活百分率
附子
动物 感染中毒性 平均动脉压↑
缺氧性
二、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助消化
干姜
胃粘膜血流量↑ 刺激消化
胡椒 其味辛辣,属辛辣健胃 胃液分泌↑ 促进吸收
肉桂 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 消化酶活性↑
吴茱萸
2、驱风
肉桂 挥发油 →刺激肠胃蠕动↑→排出胃肠积气 吴茱萸 辛辣成分

中药学课件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
22
寒凝痹痛,寒疝腹痛
3、用于寒凝经脉证
用肉桂
阴寒痛经,阴疽肿痛
补阳温经散寒止痛之功而治之。如蠲痹汤(肉桂、 独活、秦艽、当归、海风藤、川芎、木香、乳香、 桑枝、甘草)水煎服治痹痛麻木;或肉桂、小茴 香研细冲服,6g/次,3次/日,治寒疝腹痛。 或少腹逐瘀汤(肉桂、炮姜、川芎、元胡、小茴、 灵脂、赤脂、当归)水煎服治痛经;或阳和汤(肉 桂、熟地、鹿角胶、白芥子)治阴疽等。
.
5
性能: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纯阳 借以补助人体真火,
之性,以温里 挽回阳气欲绝。 真阳
回阳为功
归心脾肾经能补其
真阳而祛寒邪。
复阴邪尽除,寒凝解气机畅疼痛自止,故有 诸功。
.
6
应用:
四肢厥冷,汗出不止
1、用于亡阳证
平素阳
脉微欲绝,亡阳虚脱
.
28
小茴香
.
29
大茴香
.
30
紫丁香
.
31
白丁香
.
32
高良姜
.
33
花椒
.
34
了解:荜 菝
胡椒
荜澄茄
温中止痛,主中焦虚寒证
.
35
荜茇
.
36
荜澄茄
.
37
胡椒
.
38
作业: 1、试述温里药的含义、通性、作用、适应
证及注意事项。 2、附子、干姜、肉桂的性能应用各有哪
些?有何异同? 3、吴茱萸、小茴香、良姜、花椒、丁香各
用量:6-12-15g入汤剂,宜先下久煎。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孕妇忌服。要严格炮制,控 制用量,煎法不当易引起中毒。反:半夏 栝蒌 白蔹 白芨 贝母 畏犀角。

中药学7(温里药)

中药学7(温里药)
第七章 温里药
实用文档
概说
【含义】 温里祛寒 治疗里寒证 又名祛寒药 【功效】 温里祛寒〔温里散寒〕 部分药物尚能助阳、回阳
实用文档
【主治】 里寒证(寒邪直中脏腑,或阳气
虚弱之证)
寒实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里寒证 阳虚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沉而细 虚寒证 亡阳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2.降逆止呕
长于疏肝降逆而止呕,兼能制酸止 痛。
主治肝寒犯胃之呕吐吞酸。
3.助阳止泻
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实用文档
运用
※ ①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
宜多用、久服。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视 力障碍(复视)。 ②黄连、生姜、吴茱萸均能止呕。 黄连清胃,主治胃中湿热之呕苦; 生姜温中,主治胃寒上逆之呕水苦; 吴茱萸下气,主治肝寒犯胃之呕酸。
实用文档
【配伍】 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
温解表药同用;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
血药; 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 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
凡热证、阴虚证忌用; 孕妇慎用。
实用文档
附子
实用文档
功效主治
1.回阳救逆 亡阳证。 2.补火助阳 阳虚证。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
实用文档
高良姜
实用文档
丁香
实用文档
鉴别用药
高良姜
丁香
温中〔散寒〕:脘腹冷痛、呕吐
偏于止痛: 用于胃寒冷痛, 作用显著, 如良附丸。
实用文档
1.偏于降逆: 为治胃寒呕逆要药。
2温. 肾助阳: 阳痿,宫冷。
※畏郁金。
小茴香
实用文档
运用

中药学-温里药

中药学-温里药

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5g 先煎30-60分钟,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①十八反,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②有毒,内服须炮制


类 别 植物 药 材 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 性味
干姜
辛、热。
功效应用 1温中散寒——腹痛,呕吐,泄泻 2回阳通脉——亡阳。长与附子同用。
3温肺化饮——寒饮咳喘。长与细辛同用。
处方用名 性味
花椒
辛、温。
功效应用
1温中止痛——中寒腹痛
2杀虫止痒——虫积腹痛,湿疹等
干姜与细辛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为温中之主药, 并能回阳
祛风散寒止痛, 并能宣通鼻窍
肉 桂
类 别 药 材 植物 干燥树皮
处方用名 性味
肉桂
辛、甘、大热。
功效应用 1补火助阳——阳痿、宫冷 2散寒止痛——腹痛,寒疝 3温经通脉—— 腰疼、胸痹,阴疽,经闭,痛经
4.引火归原——虚阳上浮。能使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
高良姜
类别 植物 来源 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 性味
高良姜、良姜
辛、热。
功效应用
1散寒止痛——胃寒冷痛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
丁香
类别 植物 来源 干燥花蕾
处方用名 性味
丁香
辛、温。
功效应用
1温中降逆——胃寒呕吐、呃逆
2散寒止痛——脘腹冷痛
3 温肾助阳——阳痿、宫冷
花 椒
类别 植物 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名
祛寒药。 二、性味特点: 味辛,性温热。 三、使用注意
1、本品辛热燥烈,剂量不宜过大。

中药“温里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温里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温里药”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一、温里药的性味功效本类药物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正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章经》“疗寒以热药”之意。

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祛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二、温里药的主要作用温里药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1.主人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或伴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息、饮食不振等。

2.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3.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庙腹痛或厥阴头痛等。

4.主人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5.主入心肾二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三、温里药应视不同证候适当配伍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1.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

2.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

3.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

4.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

5.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四、温里药使用注意事项1.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伤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

2.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当禁用。

3.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4.孕妇慎用。

五、常见温里药主要有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八角茴香、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荜茇、荜澄茄等。

温里药的种类

温里药的种类

附子
功效
回阳救逆
用于亡阳证
温肾助阳
用于阳虚诸证 (肾阳不足、脾肾阳虚水泛、心阳虚)
总之,凡阳虚诸证均可。
散寒止痛 寒痹周身骨节疼痛
退出
【用量用法】
3~15g,先煎30~60分钟, 至入口无麻味为度。 从小剂量开始!
附子
退出
【药用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干姜
【功效应用】
干姜
功效
温中散寒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量肉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术、当
归、熟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退出
【相似药物比较】
肉桂
同出桂树
温经散寒
树皮入药;
长于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命 门火衰证。
桂枝
寒凝血瘀诸证 (胸痹、经闭、 风寒湿痹证)
嫩枝入药; 长于散表寒,用于表寒证;
第七章 温里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2. 性能特点 多辛,温,燥烈。入肾、脾、心经。
3.功效 温里散寒
温里药
附子——川乌 干姜 肉桂—— 和桂枝比较
【药用来源】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盐附子
乌头
药材附子
【功效应用】
善温暖脾胃,为脾胃寒证的要药; 回阳救逆力弱于附子,治亡阳证 (附子无姜不热); 兼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
肉桂
【药用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树的树皮。
【功效应用】
肉桂
功效
补火助阳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等证。 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中药药理学:温里药

凡能温⾥散寒,治疗⾥寒证的药物称为温⾥药。

温⾥药具有温⾥散寒、⽌痛等作⽤,其中部分药物还有温阳、回阳作⽤。

⾥寒证常见以下⼆个⽅⾯的病证:⼀是寒邪⼊⾥,脾胃阳⽓受抑;因脾主腐化⽔⾕,脾阳受侵,则⽔⾕不消,见⼼腹胀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宜温中散寒。

⼆是⼼肾阳⽓虚弱,寒从内⽣,见腰膝酸痛、四肢浮肿、⼩便不利等;尤其⼼肾阳衰,⽽见汗出不⽌、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的“亡阳证”必须温肾回阳。

根据温⾥药的近代研究结果,将其药理作⽤归纳如下。

考试⼤站整理 (1)对⼼⾎管系统的作⽤:温⾥药具有“回阳救逆”和“温⼼阳”的功效,⽤于“⼼阳衰微”及“亡阳证”。

⼼阳衰微与⼼⼒衰竭及缓慢型⼼律失常等有关,亡阳与休克的症状相似。

“回阳救逆”的代表药有附⼦等,代表⽅有四逆汤、参附汤、芪附汤等。

它们⽤于⼼脏病及各种休克和低⾎压、缓慢型⼼律失常等均有⼀定疗效。

实验证明附⼦、乌头、⼲姜、⾁桂、细⾟等对⼼⾎管系统均有明显作⽤,现分为强⼼、抗⼼律失常和抗休克⼆⽅⾯加以叙述。

①强⼼反抗⼼律失常。

附⼦及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脏和在位⼼脏均有强⼼作⽤。

可使收缩⼒加强,⼼率加速,冠脉⾎流量和⼼肌耗氧量增加。

亦能增加培养的⼼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提⾼家兔实验性窦房结病的⼼率,使动物恢复窦性⼼律,使⼤部分动物的ST⼀T波的改变恢复正常。

并能对抗⼩⿏实验性缓慢型⼼律失常。

临床⽤于缓慢型⼼律失常及各型休克均有较好疗效,这与附⼦的“温阳”功效是⼀致的。

细⾟亦能增加⼼肌收缩⼒,明显改善左室泵功能。

姜的酒精提取液对⼼脏有直接兴奋作⽤。

②抗休克。

熟附⽚制剂可引起⿇醉猫或⽝的⾎压下降,同时引起下肢⾎管扩张,冠脉流量增加。

附⼦及芪附、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对缺氧的耐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肌缺⾎和⼼律失常。

并能缩⼩和减轻⿇醉⽝急性⼼肌缺⾎性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参四逆汤对失⾎性低⾎量休克能延长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对纯缺氧性休克、⾎管栓塞性休克及⼼源性休克等能提⾼平均动脉压,加强呼吸运动,稳定中⼼静脉压和延缓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电图波形的出现,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并能提⾼常压下⼩⿏耐缺氧的作⽤。

中药学14温里-理气药

中药学14温里-理气药
肾气丸:干地黄、 薯蓣、山茱萸、 茯苓、 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炮)。 温补肾气。
吴茱萸
• 芸香科吴茱萸近成熟果实。 • 生用;甘草汤制。 •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 应用: • 1、肝经寒凝疼吐、脘腹冷痛——配生姜、人参
川楝子
• 楝科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 苦,寒。有小毒。 • 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 肝郁气滞、虫积腹痛、疥癣、头癣。 • 注意:不可过量。报道有成人一次服6-8枚即
中毒者,可出现头晕、吐泻、呼吸困难、心 跳、震颤痉挛,麻痹、丧失知觉等。
乌药、佛手、香橼、玫瑰
• 枳实导滞丸:大黄、神曲(炒) 、枳实(麦炒) 黄芩(酒 炒)、 黄连(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泽泻。消滞 利湿,泄热通便。
• 中毒症状为:口舌发麻、四肢麻木、眩晕衰弱、 出汗、流涎、恶心;重者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 降、抽搐昏迷,可因心源性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 亡。
• 中毒抢救:
• 轻者—保暖、洗胃;生姜、甘草、绿豆浓煎服。
• 重者—大剂量阿托品注射;麻痹重者用兴奋剂、 吸氧或人工呼吸、输液;必要时予以强心剂—毒 毛旋花紫苷。

A.后下
B.另煎
C.先煎
D.包煎
等。
• 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配黄连。
3、脾肾虚寒泄泻—配补骨脂、肉豆蔻等。 4、寒湿脚气—配木瓜。 注意:
多服久服可伤阴耗气; 中毒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致视觉障 碍、错觉。
附子及肉桂
• 均为亲热纯阳之品,均归心脾肾经过,均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附子有毒力强,长于回阳救逆; • 肉桂无毒力缓,不能回阳救逆,但善于温
第十四章 温里药

中药学-十四章-温里药

中药学-十四章-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配伍】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凡热证、阴虚证忌用;孕妇慎用。

【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2.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3.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4.孕妇慎用。

三种附子饮片【采制】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等。

生用。

【处方名】肉桂、玉桂、上玉桂、油肉桂、紫油桂、赤油桂、上肉桂、上油桂、广肉桂、黄瑶肉桂、安南肉桂、安南桂、清化肉桂、官桂、肉桂心、肉桂末。

肉桂【食疗】1.羊肉肉桂汤:将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红糖茶: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肉桂、附子和干姜功用的鉴别相同点:三者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

不同点: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肉桂还能引火归原、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

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

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和桂枝功用的鉴别相同点:二者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

不同点: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温里药主要内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温里药主要内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温里药主要内容来源:文都图书温里药是中医药学知识(二)中,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个知识内容。

所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温里药,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辛,大热。

有毒。

归心、。

肾、脾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热纯阳,峻烈有毒,人心、肾、脾经,药力颇强。

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及阳虚诸证每用。

又辛热走散,为散阴寒、除风湿、止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

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

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孕妇忌服。

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理】本品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

对温里药的主要内容梳理好之后,我们再做做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书中的习题与解析,可以让我们对这部分知识,了解得更清晰。

第十四章 温里药--中药学

第十四章 温里药--中药学

第十四章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

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中药学实验课-温里药

中药学实验课-温里药

吴茱萸
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用法用量
2~5g。外用适量。
LOGO
来源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 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 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 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 辛辣而苦。
性状鉴别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 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 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 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 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肉桂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 止痛,温通经脉
用法用量
1~5g。
LOGO
来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 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 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 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 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 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 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八角茴香
功效
温散寒阳,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

-温里药

-温里药

显示丁香
显示文字
3
2017-9-4
高良姜—荜 菝 • 高良姜: 长于散寒止呕,常用于脘痛、 呕吐。 • 荜菝: 长于止牙痛,常用治龋齿疼痛。
干 姜
作用特点及机理: 主入脾胃,辛热燥散,故长于温中 散寒。 辛热行血,温通入心经,而通心助阳——回 阳通脉。 辛热通气,致津液,入肺经——温肺化饮。 应用: 脾胃有寒,勿论虚实皆可为主药。 寒饮伏肺,咳痰清稀色白或泡沫状,气喘,常与细辛、 五味子合用。 亡阳欲脱,常作附子辅药,以加强附子 回阳救逆作用。
显示高良姜
显示文字
显示干姜
显示文字
4
2017-9-4
温里药
概念: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 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 药。 特性:味辛性温热,辛散温通,偏走脏 腑。 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能补 火 助阳和回阳救逆。 适应证:里寒证(脏腑寒证)。
功效分类:因归经不同,功效有异,故根据功效 可分为: 温中散寒——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吐 泻、 舌淡、口不渴、苔白等。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 淡 苔白滑等。 温肝散寒——寒滞肝脉证,症见巅顶冷痛,寒疝腹痛,少 腹 攻痛,小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 温肾助阳——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 尿 频多,滑精遗尿等。 温阳通脉——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 便 不利,肢体浮肿等。 回阳救逆——亡阳欲脱证,症见神疲欲寐,畏寒,倦卧, 冷 汗自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附子—肉桂
共性:辛热 甘热 散寒止痛 归肾、脾经 补火助阳
可用治肾阳虚,命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 冷痛, 夜尿频多;或脾肾阳虚的脉微肢厥,昏 睡露睛,或脘腹冷痛,泄泻;或霍乱吐泻转筋, 口 噤,四肢强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类——温里药一、概念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

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

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

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

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3、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须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4、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心率,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抗休克作用;2、对消化系统作用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抗溃疡等作用;3、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改善阳虚证,使阴虚证恶化;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镇静和局麻作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影响内分泌功能;5、抗炎和镇痛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温里祛寒药对于西医诊为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疼痛、肠胀气、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慢性气管炎、慢性肠炎、痢疾、疝气腹痛、慢性肾炎水肿、性功能障碍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温中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

【1、干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辛,温,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1)本品善温脾胃之阳而除里寒,常与党参、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同用。

如辅助附子,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以治阴寒内盛、四肢厥冷等症。

(2)本品温燥辛散,不仅能温肺以散寒,又能燥湿以化痰,故可用于寒咳多痰之症,常与细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 关于姜:1、姜,原为民间常用药物,亦作为佐餐之品。

由于治疗上的需要,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就分为生姜、煨姜、干姜、炮姜等数种。

2、生姜性温味辛,长于发散,又能温中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干姜辛散之性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炮姜又名黑姜,已无辛散作用,故以温经止血及温中止泻为它的专长。

因此,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说法。

至于煨姜,是用生姜煨熟,比生姜则不散,比干姜则不燥,其性与炮姜略同而力较逊,专主温里而治胃腹冷痛。

3、干姜与附子同,功能回阳;但干姜偏脾胃之阳,而附子偏温脾肾之阳。

【2、高良姜】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辛、热,入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本品善散脾胃寒邪,且有温中止痛之功,故适用于脘腹冷痛等病症。

如治胃疼痛,常与香附配伍同用;治腹部疼痛,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

因为它温中散寒作用较好,所以还可用于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用。

【3、红豆蔻】辛,温,入脾、胃经。

功效:温中散寒主治:(1)(寒湿所致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行气止痛:(2)研末掺牙,治疗风寒牙痛。

【4、花椒】辛热,有毒,归脾胃肾经;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5、胡椒】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辛、热,入胃、肾,肝,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浮热牙痛,解食物毒主治:(1)胡椒性热,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泻、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姜、荜菝等同用(2)可单味研粉放膏药中,外贴脐部,治受寒腹痛泄泻。

【6、丁香】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辛,温,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1)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

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 注: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

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7、荜菝】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1)本品辛热,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故对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症,常与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本品又可用治牙痛,用荜菝为末揩之。

【8、荜澄茄】本品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成熟果实。

辛、温,入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1)本品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适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脘腹胀闷等症,常与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香附、广木香等药配伍应用。

(3)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等病症。

【9、山柰】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

辛,温,无毒,入胃,脾,心,肾,肝经。

功效:温中,消食,止痛。

主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

【【【【二、温肾回阳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

【1、附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肥大块根。

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

主治:(1)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2、乌头】辛、苦,热;有大毒,入心、肝、脾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消肿溃坚、祛腐。

主治:(1)痹痛,头痛,腹痛(乌头汤,活络丹,黑神丸,乌头赤石脂丸,乌头煎)(2)阴疽(四虎散,草乌揭毒散,外用)。

**** 注:川乌,草乌的毒性与附子相似而过之,尤以草乌的毒性最强,应慎用。

【3、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箘桂树的树皮。

辛、甘、大热,入肝、心、肾、脾经。

功: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主治:(1)肉桂,为大热之品,有益火消阴、温补肾阳的作用,故适用于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萎、尿频等症,常与温补肝肾药如熟地、枸杞、山茱萸、等配伍;对脾肾阳虚所致的腹泻,可与山药、白朮、补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2)本品能振奋脾阳,又能通利血脉,故常用于久病体弱、气衰血少之症,用少量肉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朮、当归、熟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治阴疽自陷,可与炮姜、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同用。

(3)肉桂能温中散寒而止痛,故遇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单用一味,亦有相当功效;如虚寒甚者,尚可与其它温中散寒药如附子、干姜、丁香、吴茱萸等合用。

治寒痹腰痛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等同用。

治妇人冲任虚寒、经行腹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艾叶等配伍。

**** 比较:1、肉桂与附子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之症。

但两药各有特点,肉桂能温营血、助气化,凡属气血寒滞之症,多于调气理血之中酌加肉桂,如妇科寒郁经闭腹痛等症,每多选用;又在峻补气血之中,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舞气血,促使阳生阴长,如十全大补汤。

附子则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如四逆汤、参附汤中都用附子。

2、肉桂不仅与附、姜等祛寒等药同用能益火消阴,与参、地等补虚药同用能助阳益阴,而且可与寒凉药同用,如滋肾丸用少量肉桂以助气化,热病伤津及假寒真热等症,不宜应用。

【【【【三、暖肝散寒药】】】】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

【1、吴茱萸】本品为云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主治:(1)吴茱萸温散开郁、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有行气止痛的良效。

其治胃腹冷痛,可配温中散寒的淡干姜或行气止痛的广木香;治寒疝少腹痛,可配理气止痛的台乌药、小茴香及川楝子;治脚气疼痛,可配舒肝活络的木瓜。

由于本品祛寒止痛之功甚佳,故在临床上又常配合桂枝、当归、川芎等品,治妇女少腹冷痛、经行后期。

还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肾虚寒、腹痛泄泻。

(2)本品能疏肝理气,又有降逆止呕之功,故可用治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可配生姜黄连等同用。

**** 注:1、吴萸是厥阴肝经的主药,其性虽属大热,但在肝气郁滞的情况下,如有热象,亦可配合寒凉药同用,如左金丸,即以本品辅助黄连,治肝火胁痛、呕吐吞酸;又如戊己丸,用本品配伍黄连、白芍,治下痢腹痛。

2、本品温中散寒的功效,与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吴萸、干姜,每常同用。

但干姜尚能温上焦,可温肺化饮;吴萸还能温下焦,暖厥阴以治寒疝,助肾阳而治寒泻,这是两药功用不同之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