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及其防治要点全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蓟马及其防治要点全解析
在种植业,有一种昆虫能在一年四季横行大江南北,数量多,为害重,极易产生抗药性,关键还不好治,这就是蓟马!蓟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温室大棚中发生较重。

为害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会直接为害作物,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1、蓟马简介
蓟马(蓟虫)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别称:蓟虫;界:动物界;体长:1mm;体色:金黄色;卵长:0.2mm;卵形状:长椭圆形;卵颜色:淡黄色;食物:汁液;亚纲:有翅亚纲;纲:昆虫纲;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2、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2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3、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

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

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在广西1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

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mm,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

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

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

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

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

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

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

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

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

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

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

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

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

稻蓟马成虫和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

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

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1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

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

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

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

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

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

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

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

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

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
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

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

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

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

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

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

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5)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

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

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

防治蓟马可以同时使用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

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下午光照不强时打药,同时建议在药液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cm×40cm蓝板20-25块,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cm排放。

4、生活习性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

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3-5月则是第二个高峰期。

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

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

雌成虫寿命8-10天。

卵期在5-6月为6-7天。

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

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5、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6、叶片受害
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易与侧多食跗线螨为害相混淆。

7、幼果受害
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

但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果腰等部位。

这类“疤痕果”大约可分成3类:一是距果蒂约0.5cm周围,有宽2-3mm的环状疤痕;二是果面上有1条或多条宽1mm左右的不规则线状或树状疤痕;三是果面或脐部出现一个或多个钮扣大小的不规则圆形疤痕。

圆形疤痕常与树状疤痕相伴。

在幼果期疤痕呈银白色,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实上呈深红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

8、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化学防治:常规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药剂,防效逐步降低。

目前国际上比较推广以下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蓟马、飞虱:推荐用噻虫嗪类品种,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可湿性拌种剂。

蔬菜:茄果、瓜类、豆类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灌根,减少病毒病的放生,同时减少地下害虫危害。

果树:芒果等蓟马危害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虫嗪喷雾,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喷雾,同时可以高含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联苯菊酯混使用。

烟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时喷根,可以使用吡虫啉、噻虫胺;25%吡虫啉1,000倍、25%噻虫嗪3,000-5,000倍。

高抗性蓟马,如:2016年广西地区、寿光地区等豆角、茄类、辣椒等作物上的蓟马,种类繁杂,抗性奇强,常规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很难做出防治效果,艾绿士+虫螨腈+唑虫酰胺,复配型产品,防治效果较好。

9、防治要点
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

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内容来源/农业小虫大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