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收发模块原理-详解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无线模块通信的原理

无线模块通信的原理

无线模块通信的原理
无线模块通信的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发送和接收。

发送:在发送端,无线模块首先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到模数转换,即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然后,经过调制和放大等处理,电信号会被转化为无线信号,通常是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传输。

发送端的无线模块会根据特定的通信协议和参数对信号进行调制、调频或者调幅等处理,以便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和接收。

接收:在接收端,无线模块会接收到从发送端发送过来的无线信号。

首先,接收端的无线模块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接着,信号经过解调、解调等处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最后,接收端的无线模块会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再转换为原始的信息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上层应用或者其他设备进行处理或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模块的通信原理和技术会因不同的应用和系统而有所不同,例如蓝牙、Wi-Fi、ZigBee等。

但无论是哪
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基本的原理都是通过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调制和解调等处理,将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详细资料讲解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详细资料讲解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1.微型无线发射/接收模块4.射频发射模块/射频接收模块射频发射模块F05A F05B F05C (声表稳频)性能说明FO5系列采用声表谐振器稳频,SMT树脂封装,频率一致性较好,免调试,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

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

F05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及低功耗特性,当发射电压为3V时,发射电流约2mA,发射功率较小,12V为最佳工作电压,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发射电流约5-8mA,大于l2V直流功耗增大,有效发射功率不再明显提高。

FO5系列采用AM方式调制以降低功耗,数据信号停止,发射电流降为零,数据信号与FO5用电阻而不能用电容耦合,否则FO5将不能正常工作。

数据电平应接近F05的实际工作电压以获得较高的调制效果,FO5对过宽的调制信号易引起调制效率下降,收发距离变近。

当高电平脉冲宽度在0.08-1ms时发射效果较好,大于1ms后效率开始下降;当低电平区大于10ms,接收到的数据第一位极易被干扰(即零电平干扰)而引起不解码。

如采用CPU编译码可在数据识别位前加一些乱码以抑制零电平干扰,若是通用编解码器,可调整振荡电阻使每组码中间的低电平区小于10ms。

FO5输入端平时应处于低电平状态,输入的数据信号应是正逻辑电平,幅度最高不应超过FO5的工作电压。

F05 天线长度可从0-250mm选用,也可无天线发射,但发射效率下降。

F05C 为改进型,体积更小,內含隔离调制电路消除输入信号对射频电路的影响,信号直接耦合,性能更加稳定。

FO5 应垂直安装在印板边部,应离开周围器件5mm以上,以免受分布参数影晌而停振。

FO5发射距离与调制信号頻率幅度,发射电压及电池容量,发射天线,接收机灵敏度及收发环境有关。

FO5用PT2262编码器加240mm 小拉杆天线在开阔区最大发射距离约250米,在障碍区相对要近,由于折射反射会形成一些死区及不稳定区域,不同的收发环境会有不同的收发距离。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模块,它主要利用433MHz频段的无线电波进行数据收发。

接下来,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433MHz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原理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在大气中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当。

无线电波的特点是频率范围很宽,从低频的几十千赫兹到高频的几百千兆赫兹,可以用来传输各种信息。

同时,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折射和多径效应等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合适的处理。

二、433MHz无线收发模块的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射频接收电路、射频发射电路、中频放大电路、解调电路、控制接口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射端将数据信号送入高频振荡器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将射频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后,经过中频放大和解调处理,将数据信号恢复出来,最终输出到控制接口。

三、应用场景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遥控、无线传感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车载通信等领域。

例如,智能家居中可以使用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智能门铃、智能灯控、智能窗帘等功能;车载领域中可以将车辆控制器和车载电子设备通过433MHz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总之,433MHz无线收发模块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无线通信模块,优点是传输距离远,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

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工作原理433MHz无线收发模块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模块,广泛应用于遥控器、无线门铃、无线报警器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433MHz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通信过程等方面。

同时,还将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433MHz无线收发模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引言引言部分介绍了433MHz无线收发模块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指出了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目标。

第二章:基本原理在基本原理部分,首先介绍了射频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频率、波长等概念。

然后详细解释了433MHz频段在射频通信中的特点和优势。

接着介绍了调制解调技术在射频通信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了AM调制技术在433MHz无线收发模块中的应用。

第三章:硬件结构硬件结构部分详细介绍了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首先介绍了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然后对模块中的天线、滤波器、放大器、调制解调电路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解释。

最后介绍了模块的供电和接口部分。

第四章:通信过程通信过程部分详细介绍了433MHz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流程。

首先介绍了发送端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输入、调制过程和射频发射等环节。

然后介绍了接收端的工作流程,包括射频接收、解调过程和数据输出等环节。

最后对整个通信过程进行了总结。

第五章:应用领域应用领域部分探讨了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遥控器领域,包括家电遥控器、车载遥控器等应用场景。

然后介绍了无线门铃和无线报警器等安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还提及到其他一些领域中可能存在的应用场景。

第六章:发展前景发展前景部分对433MHz无线收发模块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首先分析了当前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和技术发展趋势。

然后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如提高通信距离、增加通信速率等。

最后对模块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无线收发模块介绍_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_[共3页]

无线收发模块介绍_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_[共3页]

236图12.3 SPI数据传输时序SPI内部硬件实际上是两个简单的移位寄存器,如图12.4所示。

传输的数据为8位,在主元器件产生的从元器件使能信号和移位脉冲下,数据按位传输,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如图12.3所示,在SCLK的下降沿上数据改变,同时一位数据被存入移位寄存器。

图12.4 SPI内部硬件结构图12.1.3 无线收发模块介绍实现无线通信的最简单的方式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扩展无线通信模块,形成具备无线传输能力的系统。

目前许多专业的公司推出了高性能无线收发芯片来简化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只需很少的外围元件就可以与一个通用的微控制器构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与无线收发芯片的接口,控制其工作状态、工作频率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并能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无线通信芯片与微控制器间的接口方式有很多种,SPI和UART等串行接口简单高效,是一种较好的接口方式。

本书案例将以Nordic公司推出的nRF903高性能单片无线收发芯片为例,介绍其结构及原理,并定义一个简单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在后续章节将简要介绍目前流行的ZigBee网络技术。

1.nRF903结构与工作原理nRF903是一款高性能的单片无线收发芯片,只需很少的外围元器件就可以与一个通用的微控制器构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nRF903可工作在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段(433MHz/868MHz/ 915MHz),通过配置寄存器可实现不同工作频段的选择。

nRF903的配置是通过其提供的SPI接口实现的。

nRF903与微控制器的数据交换则是通过WART串行接口的方式实现。

nRF903的逻辑结构及外围元器件连接如图12.5所示。

从内部结构来看,nRF903芯片包括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和接口电路。

nRF903仅支持半双工的通信方式,即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是分时工作的,不能同时发射和接收。

nRF903的外围电路主要由振荡电路、滤波电路和天线电路(连接在AN1和ANT2脚,图中未画出)组成。

无线收发模组介绍 无线收发模组是一组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所组成的模组 ...

无线收发模组介绍 无线收发模组是一组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所组成的模组 ...

無線收發模組介紹
無線收發模組是一組由發射器和接收器所組成的模組,系統特性如下:
◆具備UHF發射接收電路,可做無線電傳輸及控制等相關應用。

◆搭配編解碼IC,不易受外界雜訊干擾。

◆可搭配開關裝置來調整密碼設定。

圖1-1.1 發射模組的外觀與接腳說明
圖1-1.2 接收模組的外觀與接腳說明
發射模組電路
圖1-2.1為發射模組電路圖,使用315MHz頻率的發射模組,HT-12E為編碼IC,其Pin1~Pin8連接DIP開關,調整JUMP來設定密碼,當發射模組與接收模組的密碼設定相同才能進行收發動作;HT-12E編碼IC的Pin10~Pin13是控制訊號輸入腳位,接收外部
ON/OFF訊號。

圖1-2.1 發射模組電路圖
接收模組電路圖
圖1-3.1為接收模組電路圖,使用315MHz頻率的接收模組,HT-12D為解碼IC,其Pin1~Pin8連接DIP開關,調整JUMP來設定密碼,當發射模組與接收模組的密碼設定相同才能進行收發動作;HT-12D解碼IC的Pin10~Pin13是控制訊號輸入腳位,隨著發射端的訊號產生不同的動作,如高、低電位。

圖1-3.1。

无线电发射、接收原理(讲稿)PPT课件

无线电发射、接收原理(讲稿)PPT课件
(2) 如果不进行调制而是把被传送的信号直接辐射出去, 那么各电台所发出的信号频率就会相同,它们混在一起,收 信者将无法选择所要接收的信号。而调制作用的实质是把各 信号的频谱搬移,使它们互不重叠地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 也即信号分别托附于不同频率的载波上,接收机就可以分离 出所需频率的信号,不致互相. 干扰。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7
2.有线传输:
.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3
放放大大器器
传输线
Mic (声→电)
SPEAKER
传输的是音频电流,离不开导线,传输不远
3.无线电波------与声波有着本质的不同
声波---------是机械振动的结果
无线电波---是电磁振荡的产物
电磁波(无线电波)的产生:
导线中流过交变的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在其周 围再产生变化的电场→→又激起变化的磁场→→。。。→形 成不可分割的电场和磁场,像水波一样向外传播→→形成电 磁波
.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1院4
8、既然无线电发射靠的是高频振荡电流。那 高频电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1院5
• 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的电路叫作高频振荡电 路,它一般是由一个线圈(用字母 L 表示) 和电容(用字母 C 表示)构成的回路组成, 所以叫 LC 振荡电路,如图 所示:
.
.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2院6
9、怎样的振荡电路才能有效向外辐射电磁波呢?
• 为了有效地发送电磁波, 就要使振荡电路 中的电场和磁场尽可能地分布到周围空间, 这 就必须对闭合振荡电路加以变化。把电 容器的极板尺寸加大,并 把极板间的距离 也相应变化和增大,就会使电容器内部电 场向 外辐射增多。如果继续变化,直 至把 两个极板变成两条导线,一 条伸入高空成 为天线,另一条埋 入地下成为地线,就变 成了如图所示的开放式振荡电路。

2.4g无线收发模块原理与作用是什么?

2.4g无线收发模块原理与作用是什么?

2.4g无线收发模块原理与作用是什么?
无线发射接收模块都已经进行了封装设计(集成了单片机控制和无线编码)跟单片机直接通过异步串行口连接就可以,现在市面上的无线收发模块,其无线工作方式由模块内部的单片机控制,与用户单片机的连接一般就只有电源和收、发等几根线。

无线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必需配对使用,且工作频率要完全一样,接收模块一定要根据发射局部的编码格式来配解码IC,无线收发模块都是传输数据的一个通道,接收模块接收到发射信号后通过DA TA 脚传给解码IC,让其工作。

2.4G是一种无线技术,由于其频段处于2.400GHz~2.4835GHz之间,简称2.4G无线技术。

基于2.4G无线技术封装的高度集成芯片组我们称之为2.4G无线模块,而2.4g无线收发模块是无数2.4G无线模块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遥控、无线耳机、无人机、无线键盘、无线监控、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等行业和商品中。

2.4g无线收发模块原理是什么?那2.4G无线收发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无线传输的目的在于解放自己,用无线技术取代有线连接。

怎么取代?简单来说2.4G无线传输通过接受模块接受音源处理发射电磁波,接受模块接受被发射模块辐射到空中的电磁波,在通过数模转换传给喇叭。

麦克风无线收发模块结构功能图
ADC/DAC: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
MCU:单片微型计算机(相当电脑CPU)
FLASH:存储芯片(相当于电脑硬盘)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相当电脑内存)
RF:无线射频
PA:功率放大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收发模块原理-详解用途DF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

1.With my own ears I clearly heard the heart beat of the nuclear bomb.我亲耳清楚地听到原子弹的心脏的跳动。

2.Next year the bearded bear will bear a dear baby in the rear.3.明年,长胡子的熊将在后方产一头可爱的小崽.4.3. Early I searched through the earth for earth ware so as to research in earthquake.早先我在泥土中搜寻陶器以研究地震.这是DF发射模块,体积:19x19x8毫米,右边是等效的电路原理图主要技术指标:1。

通讯方式:调幅AM2。

工作频率:315MHZ (可以提供433MHZ,购货时请特别注明)3。

频率稳定度:±75KHZ4。

发射功率:≤500MW5。

静态电流:≤0.1UA6。

发射电流:3~50MA7。

工作电压:DC 3~12V315MHZ发射模块 8元一个433MHZ发射模块 8元一个DF数据发射模块的工作频率为315M,采用声表谐振器SAW稳频,频率稳定度极高,当环境温度在-25~+85度之间变化时,频飘仅为3ppm/度。

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

声表谐振器的频率稳定度仅次于晶体,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

DF发射模块未设编码集成电路,而增加了一只数据调制三极管Q1,这种结构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和其它固定编码电路、滚动码电路及单片机接口,而不必考虑编码电路的工作电压和输出幅度信号值的大小。

比如用PT2262等编码集成电路配接时,直接将它们的数据输出端第17脚接至DF数据模块的输入端即可。

DF数据模块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3~12V,当电压变化时发射频率基本不变,和发射模块配套的接收模块无需任何调整就能稳定地接收。

当发射电压为3V时,空旷地传输距离约20~50米,发射功率较小,当电压5V时约100~200米,当电压9V时约300~500米,当发射电压为12V时,为最佳工作电压,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发射电流约60毫安,空旷地传输距离700~800米,发射功率约500毫瓦。

当电压大于l2V时功耗增大,有效发射功率不再明显提高。

这套模块的特点是发射功率比较大,传输距离比较远,比较适合恶劣条件下进行通讯。

天线最好选用25厘米长的导线,远距离传输时最好能够竖立起来,因为无线电信号传输时收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般实用距离只有标称距离的20%甚至更少,这点需要在开发时注意考虑。

DF数据模块采用ASK方式调制,以降低功耗,当数据信号停止时发射电流降为零,数据信号与DF发射模块输入端可以用电阻或者直接连接而不能用电容耦合,否则DF发射模块将不能正常工作。

数据电平应接近DF数据模块的实际工作电压,以获得较高的调制效果。

DF发射发射模块最好能垂直安装在主板的边缘,应离开周围器件5mm以上,以免受分布参数影晌。

DF模块的传输距离与调制信号頻率及幅度,发射电压及电池容量,发射天线,接收机的灵敏度,收发环境有关。

一般在开阔区最大发射距离约800米,在有障碍的情况下,距离会缩短,由于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折射和反射会形成一些死区及不稳定区域,不同的收发环境会有不同的收发距离。

DF发射模块可以配两种接收模块组合使用1。

超再生式接模块超再生接收模块的体积:30x13x8毫米模块的中间两个引脚都是信号输出,连通的。

这是DF超再生接收模块的等效电路图主要技术指标:1。

通讯方式:调幅AM2。

工作频率:315MHZ(可以提供433MHZ,购货时请特别注明)3。

频率稳定度:±200KHZ4。

接收灵敏度:-106DBM5。

静态电流:≤5MA6。

工作电流:≤5MA7。

工作电压:DC 5V8。

输出方式:TTL电平315MHZ超再生接收模块 7元一个433MHZ超再生接收模块 7元一个DF接收模块的工作电压为5伏,静态电流4毫安,它为超再生接收电路,接收灵敏度为-105dbm,接收天线最好为25~30厘米的导线,最好能竖立起来。

接收模块本身不带解码集成电路,因此接收电路仅是一种组件,只有应用在具体电路中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设计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和各种解码电路或者单片机配合,设计电路灵活方便。

这种电路的优点在于:1。

天线输入端有选频电路,而不依赖1/4波长天线的选频作用,控制距离较近时可以剪短甚至去掉外接天线2。

输出端的波形相对比较干净,干扰信号为短暂的针状脉冲,所以抗干扰能力较强。

3。

DF模块自身辐射极小,加上电路模块背面网状接地铜箔的屏蔽作用,可以减少自身振荡的泄漏和外界干扰信号的侵入。

4。

采用带骨架的铜芯电感将频率调整到315M后封固,这与采用可调电容调整接收频率的电路相比,温度、湿度稳定性及抗机械振动性能都有极大改善。

可调电容调整精度较低,只有3/4圈的调整范围,而可调电感可以做到多圈调整。

可调电容调整完毕后无法封固,因为无论导体还是绝缘体,各种介质的靠近或侵入都会使电容的容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接收频率。

另外未经封固的可调电容在受到振动时定片和动片之间发生位移;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会使定片和动片间距离改变;湿度变化因介质变化改变容量;长期工作在潮湿环境中还会因定片和动片的氧化改变容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接收频率的稳定性,而采用可调电感就可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电感可以在调整完毕后进行封固,绝缘体封固剂不会使电感量发生变化。

2。

超外差式RX3310接收模块超外差接收模块的体积:35x13x8毫米主要技术指标:1。

通讯方式:调幅AM2。

工作频率:315MHZ(声表上标注为316.8)(可以提供433MHZ,声表上标注为436,购货时请特别注明)3。

频率稳定度:±75KHZ4。

接收灵敏度:-102DBM5。

静态电流:≤5MA6。

工作电流:≤5MA7。

工作电压:DC 5V8。

输出方式:TTL电平315MHZ超外差接收模块 14元一个433MHZ超外差接收模块 14元一个这里提供的超外差接收模块采用进口高性能无线遥控及数传专用集成电路RX3310A,并且采用316.8M声表谐振器,所以工作稳定可靠,适合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全天候工作。

超外差接收机对天线的阻抗匹配要求较高,要求外接天线的阻抗必须是50欧姆的,否则对接收灵敏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用1/4波长的普通导线时应为23厘米最佳,要尽可能减少天线根部到发射模块天线焊接处的引线长度,如果无法减小,可以用特性阻抗50欧姆的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天线焊点右侧有一个专门的接地焊点)3。

超外差RX3400接收模块315MHZ 3400超外差接收模块 25元一个433MHZ 3400超外差接收模块 25元一个超外差RX3400接收模块的性能比RX3310的更高,主要是灵敏度更高达到-106DB,适合高要求的系统中。

4。

超外差RX3600高可靠高灵敏接收模块315MHZ 高可靠高灵敏接收模块 29元一个433MHZ 高可靠高灵敏接收模块 29元一个这是采用RX3600芯片的高可靠高灵敏超外差接收模块,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接收模块。

5。

超再生低电压微功耗接收模块315MHZ 低电压微功耗接收模块10元一个这种是315M超再生低电压低功耗专用接收模块,其他的接收模块工作电压一般要5V以上才能有较好的接收灵敏度,而这种模块工作电压只要3V,静态电流小于220微安,接收灵敏度为-93DB,体积只有25X10X3毫米。

超再生和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区别:超再生和超外差电路性能各有优缺点,超再生接收机价格低廉,经济实惠,而且接收灵敏度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频率受温度漂移大,抗干扰能力差。

超外差式接收机优点是频率稳定,抗干扰能力好,和单片机配合时性能比较稳定,缺点是灵敏度比超再生低,价格远高于超再生接收机,而且近距离强信号时可能有阻塞现象。

DF无线数传模块开发注意事项:DF模块必须用信号调制才能正常工作,常见的固定码编码器件如PT2262/2272,只要直接连接即可非常简单,因为是专用编码芯片,所以效果很好传输距离很远。

模块输出脚在模块内部通过一个上拉39K 电阻到+5V,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解码器件的输入阻抗。

DF 模块还有一种重要的用途就是配合单片机来实现数据通讯,这时有一定的技巧。

1。

合理的通讯速率DF数据模块的最大传输数据速率为9.6KBs,一般控制在2.5k左右,过高的数据速率会降低接收灵敏度及增大误码率甚至根本无法工作。

2。

合理的信息码格式单片机和DF模块工作时,通常自己定义传输协议,不论用何种调制方式,所要传递的信息码格式都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收发。

码组格式推荐方案:前导码+同步码+数据帧前导码长度应大于是10ms,以避开背景噪声,因为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第一位极易被干扰(即零电平干扰)而引起接收到的数据错误。

所以采用CPU编译码可在数据识别位前加一些乱码以抑制零电平干扰。

同步码主要用于区别于前导码及数据。

有一定的特征,好让软件能够通过一定的算法鉴别出同步码,同时对接收数据做好准备。

数据帧不宜采用非归零码,更不能长0和长1。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或POCSAG码等,如下面的数据格式有一定检错功能:3。

单片机对接收模块的干扰单片机模拟2262时一般都很正常,然而单片机模拟2272解码时通常会发现遥控距离缩短很多,这是因为单片机的时钟频率的倍频都会对接收模块产生干扰,51系列单片机工作的时候,会产生比较强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在9MHZ-900MHZ,因此它会影响任何此频率内的无线接收设备的灵敏度,解决的方法是尽量降低CPU 晶体的频率。

测试表明:在1M晶体的辐射强度,只有12M晶体时的1/3,因此,如果把晶体频率选择在500K以下,可以有效降低CPU的辐射干扰。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将接收模块通过一个3芯屏蔽电缆(地,+5V,DATA,屏蔽线的地线悬空)将模块引出到离开单片机2米以外,则不管51CPU使用那个频率的晶体,这种干扰就会基本消除。

对于PIC单片机,则没有上述辐射干扰。

可以任意使用。

还可以改用频点较高的接收频率,如433MHz就可增加遥控距离,或者需要采用一些抗干扰措施来减小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