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2024年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3篇)
![2024年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7a808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f.png)
2024年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电子设备和电力设施的普及使用,电磁辐射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产生干扰。
为了解决电磁辐射的问题,接地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会探讨2024年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引言接地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电磁辐射防护手段,通过将设备与地面建立良好的接地连接,能够降低电磁辐射的水平,减少对设备和人体的干扰和伤害。
2024年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现有接地技术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接地技术的知识和经验。
然而,传统的接地技术在面对现代复杂的电磁环境和高频高速的电子设备时显得力不从心。
传统的接地系统主要包括接地线和接地板,这种传统的接地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 高频环境下的接地问题在高频环境下,电磁波能够沿着接地线传输,从而导致接地线成为辐射源。
这会导致设备与接地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增加,传输性能下降。
2.2. 大地接地问题传统的接地方式主要依赖于大地作为回路,但现实情况中地面导电性能不均一,接地电阻也不均匀,这会导致接地效果不理想。
2.3. 多设备共用接地问题现代电子设备往往需要共用接地系统,而共用接地可能导致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增加。
传统的接地方式对于多设备共用接地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3. 接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传统接地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接地技术和方案,旨在提高接地系统的性能。
3.1. 次级接地系统次级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间的电磁干扰。
通过在设备上采用独立的次级接地系统,可以减少不同设备之间的共路径干扰,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3.2. 活性接地技术活性接地技术可以通过引入电子控制器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接地系统的状态,自动调整接地电阻并提供稳定的接地效果。
活性接地技术具有快速响应和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关于干扰和接地技术,所有工控人都需要了解的常识!
![关于干扰和接地技术,所有工控人都需要了解的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f9cba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f.png)
关于干扰和接地技术,所有工控人都需要了解的常识!一、接地的含义大地;接大地的含义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并以大地为零电位,把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线路选定点等通过接地线、接地极等组成的装置与大地相连接系统基准地:简称系统地指信号回路的基准导体(电子设备通常以金属底座、机壳、屏蔽罩、或组铜线、铜带等作为基准导体),并设该基准导体为相对零电位,但不是大地零电位。
理想的基准导体是一个零电位、零阻抗的物理实体理想的接地面可以为系统中的任何位置的信号提供公共的电位参考点(但不存在)接地平面流过电流产生的等位线地线电位示意图传统定义:地线就是电路中的电位参考点,它为系统中的所有电路提供一个电位基准。
在从事电路设计的人员范围内,如果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地线,地线起什么作用?马上会引起同事的嘲笑。
因为电路接地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定义也在教科书中不知陈述过多少遍。
新定义:地线为信号流回源的低阻抗路径如上所述,传统定义仅给出了地线应该具有的等电位状态,并没有反映真实地线的情况。
因此用这个定义无法分析实际的电磁兼容问题。
这个定义突出了电流的流动。
当电流流过有限阻抗时,必然会导致电压降,因此这个定义反映了实际地线上的电位情况。
思考题:在分析、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确定实际的地线电流路径十分重要。
但你所设计的地线往往并不是实际的地线电流路径,也就是,并不是真正的地线,这是为什么?二接地目的1:为了安全,安全地左图:机箱通过杂散阻抗Z1而带电,右图:机箱因绝缘击穿而带电U1--机箱上电压; U2--电路中高压部件;Z1--高压部件与机箱间的杂散阻抗;Z2--机箱与大地间的阻抗1、若机箱没有接地,当电源线与机箱之间的绝缘良好(阻抗很大)时,尽管机箱上的感应电压可能很高,但是人触及机箱时也不会发生危险,因为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小。
2、如果电源线与机箱之间的绝缘层损坏,使绝缘电阻降低,当人触及机箱时,则会导致较大的电流流过人体,造成人身伤害。
电磁兼容的接地和搭接设计
![电磁兼容的接地和搭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a1fc7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0.png)
1.4 隔离变压器:
采用隔离变压器可以起到抑制地环路干扰的作用。 但是由于变压器绕组之间存在分布电容,通过它仍可形成地环路。 如果在变压器绕组之间加电屏蔽接至负载的接地端可以有效地减
小绕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分布电容。 为防止地环路电压通过屏蔽层与绕组间的分布电容耦合加至负载
大地),以防止人员触及设备外壳时产生电击事故。 电磁兼容技术的接地属于信号接地,它不一定通过导体接入大地。 一般情况下,信号接地点与安全接地点不应为同一位置,否则信号
端将会引入严重的干扰。
图12:信号地示意图
220V
0V
图13:安全地的作用
1.3 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包括电气安全接地和雷电防护接地。
1.1 接地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的“地”一般定义为电路或系统的零电位参考点。 它不一定是实际的大地,它可以是设备的外壳或其它金属板、线。
“接地”一般是指电路或系统与“地”之间建立低阻抗通路。 其中一点通常是系统的一个电气或电子元器(组)件,而另一点
为“地”。
1.2 接地的目的:
接地的基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信号电压提供一个零电位参考点,称为信号接地; 接地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安全,称为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就是把设备的外壳利用低阻导体连至大地(且一定是接到
1.7 设备接大地
1.7.1 设备接大地:
实用中,通常还要将设备的信号地、机壳与大地连在一起,并以大地作为设备的接 地参考点。设备接大地的目的有三个:
设备的安全接地,保证了对设备的操作人员实现安全保护。 泄放机箱上所积聚的电荷,避免因电荷积聚使机箱电位升高,造成电路工作的不稳
《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及及应用》第5章 接地及搭接汇编
![《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及及应用》第5章 接地及搭接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c344b60ad02de80d4d840ab.png)
第5章 接地及搭接
为同时满足宽频系统中低频单点接地和高频多点接地的不 同要求,可利用电容器对高频相当于短路(高频地)、对低 频相当于开路的特点来实现。
混合接地
第5章 接地及搭接
系统工作在低频状态,为避免公共阻抗耦合,串联 单点接地。但系统暴露在高频强电场中,屏蔽电缆 需要双端接地,图示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
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法:基本思路是有两个:一个是减小地线的阻抗, 从而减小干扰电压。另一个是增加地环路的阻抗,从而减小地环路电流。
第5章 接地及搭接
综上所述,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多点接地适用于高 频。一般来说,频率在1 MHz以下可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频率高于10 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频率在1~10 MHz之间,可以采用混合接地(在电性能上实现单点接地、 多点接地混合使用)。
783m 10.6
的
5M 2.13 35.5 2.7 41.3 3.57 50
3.86 53
直 径
10M 4.26 71.2 5.4 82.8 7.14 100 7.7
106
作
50M 21.3 356 27 414 35.7 500 38.5 530
用 减
100M 42.6
54
71.4
77
小
150M 63.9
81
107
115
1. 导体的阻抗与频率关系很大。 2. 导体的阻抗低频时与截面尺寸关系大,高频时关系小。
第5章 接地及搭接
干扰控制接地有3种基本的接法:浮地、单点接地和多 点接地,以及由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派生出来的混合接地。
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
![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ee8a8dbceb19e8b8f6ba41.png)
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从接地设计方面,介绍了电磁兼容基本概念、接地设计要点。
关键词:电磁兼容;屏蔽;接地【中图分类号】u264.7+4电磁兼容技术在现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电磁兼容技术始终贯彻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电磁兼容牵扯到电路、结构设计等方面,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掌握电磁兼容技术成为了设计人员必备的技能。
市场上关于电磁兼容技术的许多书籍琳琅满目,牵扯到的知识面太广,真正能让大家领悟并掌握的书籍并不多。
大部分设计人员关于电磁兼容知识学习了不少,但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比较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本文仅从接地方面对电磁兼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处理实际问题有所帮助。
一、接地概述接地从电压的方面来说是给电路提供一个等电位体,从电流面来说是给电路提供一个电流通路,概括起来就是为电流返回其源提供的低阻抗通道。
接地问题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接地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电路间的互相干扰。
在设计中如果能把接地和屏蔽正确地配合使用,对实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地线干扰的原因地线的干扰来自于地线的阻抗,电流流过地线阻抗而产生了地线电压。
地线的阻抗由两部分构成,电阻部分和感抗部分。
地线的阻抗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地将金属导线视为零阻抗,而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没考虑到是因为随着频率的升高,导线的阻抗增加很大。
地环路地环路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常常发生在通过较长电缆连接的相距较远的设备之间。
其产生的原因是地环路电流的存在。
由于地环路干扰是由地环路电流导致的,因此在实践中会发现,当一个设备的安全接地线断开时,干扰现象消失,这是因为地线断开时,切断了地环路。
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干扰频率较低的场合,当干扰频率高时,与地线是否断开关系不大。
2、公共阻抗耦合三、接地的种类按接地作用分: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为了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免遭雷击、漏电、静电的危害。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2篇)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75455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6.png)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范本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在相互干扰的电磁环境下,保持其正常工作和互不干扰的能力。
而接地技术是电磁兼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电磁兼容的实际需求,介绍一些接地技术的范本,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隔离接地等。
接地是电磁兼容技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接地设计和布线,可以有效减少或排除设备之间的共模干扰和接地回路的回流干扰。
单点接地是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是将所有设备的接地线连接在一个点上,通过该点与地之间建立低阻抗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参考电势。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设备箱体或设备电源的负极作为单点接地的位置,通过将所有设备连接到该负极上,实现接地的有效集中,从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多点接地是另一种常用的接地技术,它与单点接地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长距离设备之间的接地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通常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将每个设备的接地线分别连接到地线阵列上,构成一个新的地面点,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接地电位差,进而减少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隔离接地是一种常用的应对电磁干扰的技术,它通过在设备与地之间设置隔离体,将设备与地之间的电气连接割断,实现设备与环境之间的电气隔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绝缘胶垫、绝缘导线等隔离材料或隔离器件来实现电气隔离。
隔离接地在一些对地线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疗设备、高精度测量设备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接地技术范本,还有一些其他的接地技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一些对地线电阻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大面积的接地网格或接地板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在一些对地线电感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平行的接地导线,通过电感的互感效应降低互相干扰的程度;在一些防雷接地的场合,可以采用地下埋深较深的接地棒或接地钉,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综上所述,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如何设计抗干扰和抗辐射电路
![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如何设计抗干扰和抗辐射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40d8e2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如何设计抗干扰和抗辐射电路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相互干扰和和外界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抗干扰和抗辐射电路的设计是确保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讨论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中如何设计抗干扰和抗辐射电路。
一、抗干扰电路设计抗干扰电路设计是为了减少电子设备对外界电磁噪声的敏感度,防止其发生故障或误操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干扰电路设计方法:1. 电源线滤波器:通过在电源输入端添加滤波电路,能够滤除掉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减小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 地线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的传播,例如通过增加接地电感和接地电容,形成低阻抗的接地路径。
3. 屏蔽设计:在电路板的设计中,使用屏蔽罩或金属层来遮蔽电子设备内部的干扰源,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4. 布线设计:合理的布线可以减少信号间的串扰,例如将高频信号线和低频信号线分开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5. 过压保护设计:在电路中添加适当的过压保护电路,可以避免由于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过压情况,保护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抗辐射电路设计抗辐射电路设计是为了减少电子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敏感度,防止其自身辐射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辐射电路设计方法:1. 圆孔规则:根据电磁波波长和孔洞尺寸之间的关系,设计合理大小的圆孔,使其具有较好的屏蔽性能。
2.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将电磁辐射信号导入地面,减小辐射功率。
3. 电磁辐射滤波器:通过添加辐射滤波器,限制高频电流在电路中的传播,减少辐射发射。
4. 屏蔽设计:在电路板设计中增加屏蔽层或屏蔽导线,使电磁辐射局限在设备内部,减少对外界的辐射。
5. 地面平面分割:通过将地面平面划分为小的分区,降低不同分区之间电荷的流动速度,减小辐射功率。
三、电路模拟与仿真为了更好地评估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性能,可以使用电磁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和仿真。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5bfb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b.png)
防电磁干扰的措施引言在当今高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电子产品的普及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难题。
电磁干扰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措施一:良好的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手段,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来隔离电磁场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金属护罩:对于较小的设备,可以使用金属护罩来屏蔽电磁信号。
金属护罩可以将电磁信号导引到地面,从而防止其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屏蔽涂料:电磁屏蔽涂料可以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电磁信号的进入。
这种涂料通常使用铜或铝粉末作为主要成分。
•镀金屏蔽:将设备的外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信号。
金属的良好导电性可以阻止电磁信号的进入。
良好的电磁屏蔽可以大大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措施二:地线连接地线连接是防止电磁干扰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地线连接可以将电磁信号导引到地面,从而减少信号对设备的干扰。
以下是一些地线连接的重要注意事项:•地线长度:地线应尽可能短,以减少电流在地线上的阻抗。
长的地线会增加电流在地线上的损耗,降低地线的效果。
•地线材料:地线通常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或铝。
这些材料具有低电阻和良好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提高地线的效果。
•地线接地:地线应连接到地面的可靠的接地点。
接地点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以下,以确保地线能够有效地导引电磁信号到地面。
良好的地线连接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措施三:滤波器的使用滤波器是另一种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
它通过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信号,提供稳定的供电环境,从而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滤波器类型:•EMI滤波器:EMI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电磁干扰信号。
它可以安装在电源线入口处,提供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_EMC_整改常见措施
![_EMC_整改常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43b0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f.png)
_EMC_整改常见措施EMC整改常见措施一、背景介绍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以规定的性能水平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周围的其他设备或者系统造成无法接受的干扰。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EMC,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二、常见EMC问题1. 电磁辐射问题: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对其他设备或者系统造成干扰。
2. 电磁感应问题:电子设备可能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导致工作不稳定或者故障。
3. 电源线干扰问题:电子设备的电源线可能成为传导干扰的途径,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4. 地线干扰问题:地线可能成为传导干扰的途径,导致设备间的相互干扰。
三、EMC整改常见措施1. 设计阶段措施a. 选择合适的电磁屏蔽材料: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可以使用电磁屏蔽材料来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问题。
b. 合理布局电路板:合理布局电路板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问题,例如将高频部份与低频部份分开布局。
c. 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在电源线上安装合适的滤波器可以减少电源线干扰问题。
d. 使用合适的接地技术:合理的接地技术可以减少地线干扰问题,例如采用星形接地或者分段接地。
2. 生产创造措施a. 严格控制电磁辐射源: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磁辐射源,避免产生过高的电磁辐射。
b. 优化电路板布线: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要优化电路板的布线,减少电磁辐射和感应问题。
c. 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在生产创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合适的电磁屏蔽材料对设备进行屏蔽,减少干扰。
d. 严格控制电源线和地线的连接: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源线和地线的连接,确保连接良好,减少干扰。
3. 安装调试措施a. 合理安装设备:在安装设备时,要遵循设备的安装要求,避免设备之间过于挨近,减少干扰。
b. 优化设备接地:在安装设备时,要优化设备的接地,确保良好的接地,减少地线干扰问题。
c. 使用合适的滤波器:在电源线上安装合适的滤波器,减少电源线干扰问题。
信号系统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
![信号系统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https://img.taocdn.com/s3/m/89c9e965783e0912a2162ae4.png)
2004年1月 铁道通信信号 January 12004第40卷 第1期 RAI LW AY SIG NA LLI NG &C OM M UNIC ATI ON Vol 140 No 11信号系统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王海忠3摘要:简要介绍了电磁兼容防护的原理,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工程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信号 防雷 接地系统 电磁兼容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about the principle of E MC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ed earth 2ing system through site measurement ,introduces its constitution and function in detail ,and presents s ome suggestions which is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K ey w ords :Signal ,Lightning 2Protection ,Earthing system ,Electromagnetic com patibility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电信处 工程师,300251 天津 收稿日期:2003211261 电磁兼容防护原理111 干扰分析11干扰源。
包括高压电气设备(接触网辐射、大功率发射器等)及干扰电压源(雷电、接触网上电等)。
21耦合途径。
分为共用阻抗耦合(共模2差分转换)、多种环线感应、直接差分感应、电缆串音干扰和电源传导耦合等。
31被影响的设备。
包括信号设备和其他路外设备。
112 防护措施总的防护原则是“等电位”。
将铁路沿线金属外壳、杆、塔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并设置贯通的架空地线和埋设地线,通过完全横向连接将架空地线与埋设地线连接在一起,构成立体防护网络。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8be7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4.png)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与抗干扰设计在电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电磁环境相互协调工作,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或者被干扰的现象。
抗干扰设计则是指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一、电磁兼容性原理电磁兼容性的实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电磁辐射是指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可能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敏感性则是指设备对来自其他设备或者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信号产生的相应。
要保证设备的兼容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两个方面。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电路中的回路面积,降低电流回路的长度,采用屏蔽技术等方法,控制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使其在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 电磁敏感性控制: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屏蔽技术,减少设备对来自外界电磁场的敏感度,降低设备对干扰信号的响应。
3. 地线布局:良好的地线布局能够减少地线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包括合理的地线引出方法,减少地线共振等。
4. 滤波器的应用:在电路中加入滤波器能够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并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5. 屏蔽的使用:采用金属盖、金属屏蔽壳等方法,将设备的敏感部分与外界隔离,减少干扰的传播。
二、抗干扰设计的实施1. 设备的框架结构设计:在设备的设计中,应该合理布局各个电路部分,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对于敏感部分应该采取隔离措施。
2. 电源线设计:电源线是设备中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合理的电源线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包括电源线的滤波、地线的设计等。
3. 地线设计:地线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地线设计可以降低设备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防止干扰信号进入设备。
《电磁兼容和测试技术》课件2-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和测试技术》课件2-电磁兼容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78c2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3.png)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雷电 NEMP
脉冲电路
无线通信
ESD
直流电机、变频调速器 感性负载通断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大气干扰
雷电干扰
宇宙干扰
自然 干扰源
热噪声 电气化铁路
无线电广播
电磁 干扰源
无线通信
功能性
人为 干扰源
非功能性
电视 雷达 导航
办公设备
输电线
点火系统
家用电器
工业、 医疗设备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电磁兼容性控制技术
传输通道抑制 空间分离 时间分隔 频谱管理 电气隔离 其他技术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是采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将各种 电磁干扰特性、传输特性和敏感度特性用数学模型描述,并编制 成程序对潜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计算。
• 数学模型
干扰源模型、传输损耗模型、接受器模型
• 系统法
从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开始就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方法。它在设备或 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贯彻始终,全面综合电磁耦合因素,不断进行电磁兼容 性分析、预测,对各阶段设计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措施。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EMC措施与费效比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为了实现系统内外的电磁兼容,需要技术上和组织上两方面采取措施。
Ea , Ha ;Eb , Hb
S
Va
V
J
a
,
J
m a
Sa
Va
J
b
,
J
m b
Sb
2. 传导耦合的基本原理
传导耦合按其耦合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①电路性耦合 ②电容性耦合 ③电感性耦合 实际工程中,这三种耦合方式同时存在、互相联系。
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讲义
![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3c8d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9.png)
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讲义概述电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设计是军用电子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军用电子设备需要能够在严酷的电磁环境下正常运行,同时不被其他电磁辐射源所干扰。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磁兼容设计原理和方法。
电磁干扰源的分析和评估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电磁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了电磁辐射源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其对军用电子设备的影响程度。
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包括雷达、通讯设备、雷电、电磁脉冲等,它们的频率范围、功率水平和辐射特性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抗干扰设计原则针对不同的电磁干扰源,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抗干扰设计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 - 辐射源和受体的物理隔离:通过物理屏蔽和隔离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输路径,从而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 地线设计:合理的地线布局和接地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和辐射。
- 滤波器的选择和设计: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来限制特定频段的电磁干扰。
- 信号调理和处理:采用合适的信号调理和处理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屏蔽技术屏蔽是电磁兼容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
常见的屏蔽技术包括: - 金属屏蔽:使用金属屏蔽,如金属盖、金属箱体等,来将系统或设备与外界电磁场隔离开来。
- 导电涂层:在设备表面涂覆导电涂层,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能来屏蔽电磁干扰。
- 电磁屏蔽材料:使用吸波材料、金属箔等材料来吸收或反射电磁波,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干扰。
地线设计与接地技术合理的地线设计和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地线设计和接地技术的要点: - 单点接地:将所有地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接地点,减少不同地线之间的电位差,减少干扰。
- 多点接地:根据系统的特点,将不同的地线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接地点,使其电位差尽可能小。
- 等电位连接: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将所有地线的电位保持一致,减少干扰。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fd83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f.png)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是指针对电磁兼容性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和预防电磁干扰和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
1. 设备屏蔽:通过在设备外壳内部添加金属屏蔽层,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减少干扰源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2. 地线设计:合理设计和布置设备的地线,确保设备的接地电阻低,减少电磁波的回流和干扰。
3. 电源滤波器:在电源输入端添加滤波器,可以过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减少电源对设备的干扰。
4. 信号线屏蔽:对于容易受到干扰的信号线,可以采用屏蔽线材或者在信号线上添加屏蔽层,减少外界电磁波的干扰。
5. 设备间隔离:对于容易相互干扰的设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之间的间隔或者隔离屏蔽来减少干扰。
6. 接地和屏蔽检测:对设备的接地和屏蔽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性能。
7. 电磁兼容测试:在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8. 电磁兼容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电磁兼容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电磁兼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具体的整改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应对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d2d0c0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6.png)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应对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而不产生或受到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性分析与应对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是对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们能够在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
该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辐射分析: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该辐射可能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通过分析电磁辐射强度和频率分布,可以评估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 电磁感应分析:电子设备也容易受到周围电磁场的感应而产生干扰。
通过分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预测它们在真实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3. 传导干扰分析:电池设备之间通过导线或其他导体进行信号传输。
传导干扰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或丢失。
分析传导路径和干扰源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潜在的干扰问题。
二、电磁兼容性应对方案为了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1. 滤波器:通过在电路中添加滤波器,可以减少干扰信号的传播和影响。
滤波器根据频率特性来选择,并将不希望的频率信号滤除,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屏蔽技术:屏蔽是一种阻止电磁波传播的方法。
通过在敏感部件周围添加金属屏蔽,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干扰信号的进入,从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接地系统,可以降低电路中产生的干扰噪声,提高设备的兼容性。
4. 电磁屏蔽设计:对于高频或高精度的电子设备,通常需要采用专门的电磁屏蔽设计。
这包括使用金属屏蔽箱、金属屏蔽螺栓等来封装和分隔不同的电路模块,以减少干扰。
5. 地线布线:地线布线对于电磁兼容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地线的走向和布局,可以减小回路中的感应电流,降低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兼容性分析与应对方案的操作,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
电磁兼容技术全面培训(杨继深)
![电磁兼容技术全面培训(杨继深)](https://img.taocdn.com/s3/m/da573be4524de518964b7d96.png)
V2 V1
电流增益的分贝数 = 20lg I2 I1
杨继深 2002年4月
用分贝表示的物理量
电压:用1V、1mV、1µV 为参考(例如:1µV = 0dBµV) 则单位为:dBV、dBmV、dBµV 等,
电流:用1A、1mA、1µA 为参考,则:dBA、dBmA、dBµA 场强:用1V/m、1µV/m 为参考,则:dBV/m、dBµV/m 等, 功率:用1W、1mW 为参考,则:dBW、dBm等,
EUT与参考地平面 之间的距离大于 100mm
静电放电
+ +++++++++++++++++
放电电流 I
杨继深 2002年4月
静电枪电原理路
人体模型电路
放电端
放电开关
放电枪核心
接地端
杨继深 2002年4月
静电放电试验装置
水平耦合板 >1.6×0.8m
EUT绝缘垫
直接对EUT放电
水平板间接放电
垂直耦合板 500mm正方形,距EUT100mm
产品标准
标准编号的识别
国家或组织 制订单位
标准编号
IEC
CISPR
CISPR Pub. × ×
IEC 欧共体 美国 日本 中国
TC77
CENELEC FCC,DOD
VCCI
质量技术监督 局, 国防部门
IEC × × × × × EN × × × × ×
FCC Part × ×, MIL-STD. × ×
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电磁发射试验
开阔场(民用标准) 屏蔽暗室(半无反射室)
可在普通环境中,但
敏感度或抗扰度试验: 是注意对周围设备的
影响
杨继深 2002年4月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0940d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条件下,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不产生电磁干扰,同时也不对周围电子设备和电磁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
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系统与地之间建立低电阻、低电位的连接,以确保设备或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电磁兼容中,接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将具有屏蔽机构和导电外壳的设备通过导电连接与地之间建立连接。
接地的目的是将设备的电荷导向地面,消除静电积聚,防止设备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以及抑制设备遭受外界电磁干扰。
为了有效地进行设备接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低电阻值的接地导线,以确保电流能够顺利地流向地面。
- 避免共享接地导线,因为共享接地导线可能会导致不同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 使用足够大的接地板或接地网,以保证接地性能。
2. 信号接地信号接地是指将设备内部的信号线与地之间建立连接,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在信号接地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信号线和接地线要分开铺设,避免干扰。
- 采用低电阻、低感抗的接地导线,减小对信号传输的干扰。
- 合理布局信号线和接地导线,以减小信号线和接地线之间的互感。
3. 屏蔽接地屏蔽是电磁兼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和接收。
在屏蔽接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屏蔽材料要选择低电阻材料,以确保屏蔽效果。
- 屏蔽层要与接地系统连接,以降低屏蔽层的电位,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
- 屏蔽层的连接点要与设备的接地点连接,确保接地的连续性。
总结起来,接地技术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主要有设备接地、信号接地和屏蔽接地。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接地系统,可以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接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测试验证,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不产生电磁干扰。
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
![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a93f1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e.png)
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一滤波技术防电磁干扰主要有三项措施,即屏蔽、滤波和接地。
往往单纯采纳屏蔽不能供应完整的电磁干扰防护,由于设施或系统上的电缆是最有效的干扰接收与放射天线。
很多设施单台做电磁兼容试验时都没有问题,但当两台设施连接起来以后,就不满意电磁兼容的要求了,这就是电缆起了接收和辐射天线的作用。
唯一的措施就是加滤波器,切断电磁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构成完善的电磁干扰防护,无论是抑制干扰源、消退耦合或提高接收电路的抗力量。
都可以采纳滤波技术。
2线上干扰的类型线上的干扰电流依据其流淌路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差模干扰电流,另一类是共模干扰电流。
差模干扰电流是在火线和零线之间流淌的干扰电流,共模干扰电流是在火线、零线与大地(或其它参考物体)之间流淌的干扰电流,由于这两种干扰的抑制方式不同,因此正确辨认干扰的类型是实施正确滤波方法的前提。
共模干扰一般是由来自外界或电路其它部分的干扰电磁波在电缆与“地”的回路中感应产生的,有时由于电缆两端的接“地”电位不同,也会产生共模干扰。
它对电磁兼容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共模干扰会使电缆线向外放射出剧烈的电磁辐射,干扰电路的其它部分或周边电子设施; 另一方面,假如电路不平衡,在电缆中不同导线上的共模干扰电流的幅度、相位发生差异时,共模干扰则会转变成差模干扰,将严峻影响正常信号的质量,所以人们都在努力抑制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主要是电路中其它部分产生的电磁干扰经过传导或耦合的途径进入信号线回路,如高次谐波、自激振荡、电网干扰等。
由于差模干扰电流与正常的信号电流同时、同方向在回路中流淌,所以它对信号的干扰是严峻的,必需设法抑制。
综上所述可知,为了达到电磁兼容的要求,对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都应设法抑制。
3滤波器的分类滤波器是由集中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或分布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构成的一种网络。
这种网络允许一些频率通过,而对其它频率成份加以抑制。
依据要滤除的干扰信号的频率与工作频率的相对关系,干扰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种类。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11cb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a.png)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一、引言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相互干扰,也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
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通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电磁辐射: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即电磁波信号。
这些辐射会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可能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电磁敏感度:电子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
敏感度高的设备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3.电磁兼容性: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既不干扰其他设备,也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4.电磁干扰:当设备的电磁辐射使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异常行为时,称为电磁干扰。
三、电磁兼容技术原理1.屏蔽技术:通过在设备内部或外部加上屏蔽材料,阻止电磁辐射传播或外界电磁辐射的进入,减少干扰。
2.滤波技术:通过使用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或抑制特定频段的电磁辐射,减少干扰。
3.接地技术:合理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电磁兼容设计:通过电磁兼容设计,合理安排设备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减少干扰机会。
四、电磁兼容技术应用1.军事领域:在军事通信、雷达等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军事设备的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要求,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有很大挑战。
2.汽车电子设备: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设备相互之间的干扰也成为重要问题。
电磁兼容技术可以减少由于车载电子设备干扰引发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3.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磁兼容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通信设备的兼容性,可以更好地保证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电磁兼容技术挑战与展望1.多频段和宽带通信对电磁兼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不同频段和大范围的带宽内实现兼容性是一个挑战。
2.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使得兼容性设计更加困难。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控制电磁干扰,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2
地电流2
~
改进1
改进2
~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单点接地对噪声的抑制
RS
RC1
RL
VS
RC2
VG
RG
RS
RC1
RL
VS
RC2 ZSG
RG
VG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接地方式种类
信号接地方式
单点接地
多点接地
串联单点接地
并联单点接地
混合接地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抗磁场干扰的电缆接地方式
VS
VS
VS
只有两端接地的屏蔽层才能 屏蔽磁场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双绞线对磁场干扰的抑制
~
~
理想同轴线的信号电流与回流等效为在几何上重合,因
此电缆上的回路面积为0,整个回路面积仅有两端的部分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抑制磁场干扰的试验数据
0.37I
深度
r
= 1 / ( f r r)1/2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导线的阻抗
频率 Hz
10Hz 1k
100k 1M 5M 10M 50M 100M 150M
d = 0.65cm d = 0.27cm d = 0.06cm 10cm 1m 10cm 1m 10cm 1m
100
(A)
100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金属条与导线的阻抗比较
金属条阻抗/导线阻抗 0.6
0.5
0.4
0.3
0.2
0.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S/W
地线问题-地环路
I1 VN
I2
IG
地环路
杨继深 2000
VG
RL
VG
C1
C2
蔽屏
1
杨继深 2000
VG
2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VN
点屏 !蔽
层 只 能 接 2
光隔离器
发送
VS
光耦器件
Cp
接收 RL
VG
发送
VS
接收 RL
杨继深 2000
VG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共模扼流圈的作用
L
R1
Vs
IN1
M
IS
RL VS + VN
VN / VG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放大器屏蔽壳的接地
C1S
C3S
C1S
C3S
C2S
C2S
等效电路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屏蔽电缆的接地
E
~
H
V
~
0v
电场屏蔽
~
磁场屏蔽
杨继深 2000
~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高频低磁 波屏蔽
电场屏蔽的电缆接地
电缆接敏感电路的信号地,目的是 将屏蔽层的电位保持在地电位。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多点接地
电路1
电路2
电路3
R1
R2
R3
L1
L2
L3
镀银(减小表面电阻)
地线阻抗一定保持很小,
良好搭接(减小地线阻抗)
避免公共阻抗耦合
宽金属板(减小电感)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混合接地
地电流
安全接地
地环路电流
Rs ~ Vs
Rs ~ Vs
安全接地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地线引发干扰问题的原因
V=IR
地线电压
地线是等电 位的假设不
成立
电流走最小 阻抗路径
我们并不知道 地电流的确切
路径
地电流失 去控制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导线的阻抗
趋肤效应
Z = RAC + jL
电流 I
L 1H/m
RAC= 0.076r f1/2 RDC
21.3 356 27 414 35.7 500
4 2 .6
54
7 1 .4
6 3 .9
81
107
d= 0.04cm 10cm 1m
13.3m 133m
14m 144m
90.3m 1.07
783m 10.6
3.86 53
7 .7
106
38.5 530
77
115
作高 用频 减时 小,
导 线 的 直 径
数字逻辑控制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线路板上的地线
噪声
模拟 数字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长地线的阻抗
设备 Z0 = (L/C)1/2
LR C
LR C
ZP = (L)2/R
RDC
杨继深 2000
并联谐振
RAC 串联谐振
FP1 = 1/2(LC)1/2
干扰频率较低
干扰频率较高
单点接地(否则出问题) (在哪里接地?)
多点接地 (间隔/20接地)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电缆多点接地带来的问题
~ VOUT
IS
VIN
~ VOUT
M LS
杨继深 2000
RS IS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VIN = VOUT+ ISRS
噪声
电缆屏蔽层接地位置
51.4 517 327 3.28m 5.29m 52.9m
429 7.14 632 8.91m 5.34m 53.9m m
42.6m 712m 54m 828m 71.6m 1.0
426m 7.12 540m 8.28 714m 10
2.13 35.5 2.7 41.3 3.57 50
4.26 71.2 5.4 82.8 7.14 100
~
屏蔽双绞线
~
屏蔽同轴线
~
屏蔽双绞线
~
屏蔽同轴线
~
屏蔽双绞线
杨继深 2000
~
屏蔽同轴线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低频磁场对电缆的干扰
感应电压
VN
磁通
回路面积A
VN = ( d / dt ) = A ( dB / dt )
当面积一定时
减小面积可以减小噪声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第二章 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为什么要地线 地环路问题与解决方法 公共阻抗耦合问题与解决方法 各种接地方法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安全地
220V
0V
+++++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信号地
定义: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低阻抗路径
杨继深 2000
RL/(RS + RL)
IN2
R1
VG
= R1 / L
杨继深 2000
f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平衡电路对地环路干扰的抑制
RS1 VS1 VS2
RS2
IN1 VG
IN2
RL1
IS
VL
RL2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地线问题-公共阻抗耦合
电路1
地电流1 公共地阻抗
~
V
杨继深 2000
单点接地
1
2
3
1
I1
I2
I3
A
I2
A R2 B R3 C
I1
R1
2
3
B C
I3
串联单点接地 优点:简单 缺点:公共阻抗耦合
并联单点接地 优点:无公共阻抗耦合 缺点:接地线过多
杨继深 2000
电磁兼容-地线干扰与接地技术
串联单点、并联单点混合接地
模拟电路1
模拟电路2
模拟电路3
数字信息处理电路 马达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