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2. 培养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基本方位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描述找到相应位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位置的概念。
2. 利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
3. 采用分组讨论、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如排队、找座位等,引出位置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并利用教具进行演示。
3. 练习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描述位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如“找朋友”、“抢座位”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位置描述练习,如描述家中的物品位置。
2. 绘制一幅简单的位置图,标出家中主要物品的位置。
3. 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观察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绘制的位置图,了解学生对基本方位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校园寻宝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位置知识。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如家庭位置描述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巩固学生对位置的理解。
九、复习与巩固:1. 通过课堂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途径,发现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
2. 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讲解数对的组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利用图片、教具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座位安排等。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4.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纠正错误。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评价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卡片、小旗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需要参照一个物体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小旗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旗子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旗子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后、左右位置的概念。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方位词“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使用方法。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方位词。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图片展示物体的位置,方位词的示意图等。
2.教具:卡片、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物体,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入“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概念。
2. 学习
•给出一系列图片或场景,让学生模仿老师口头指令,描述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方位词。
3. 实践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描述小组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4.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六、作业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写出指定物体的位置关系,并用方位词描述清楚。
七、扩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拍照记录,并在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好方位词的使用方法,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愿大家都能取得进步!。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的认识。
2. 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教室内的物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同学分享。
4. 活动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进行交流。
5.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图片中物品的位置。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词。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位置”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画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描述一下周围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所学知识描述它们的位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下、左、右”,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述位置?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连贯性。
十二、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辅: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
十三、教学进度: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位置”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建立“位置”的概念,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动物卡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座位图、小动物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让学生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
3. 教学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位置。
4. 游戏环节:组织“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位置关系的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过于依赖实际操作,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下、前后、左右,还有哪些位置关系?2. 学生举例说明,如里外、高低等位置关系。
3. 教师总结:位置关系有很多种,我们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强调:位置关系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运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上、下、左、右、前、后。
2.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学生座位表、小动物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位置的相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含义。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中小动物的位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描述家人在家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挂图和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
2. 第二步:让学生用卡片上的物体摆一摆,换一换位置,用语言描述新的位置。
3.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第四步: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位置的认识程度。
5.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上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马路上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了解有关红、黄、绿灯的交通知识。
说的对吗?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提醒:看,你的上面有什么?(4)想象:如果再往上看有什么?再往上,穿透屋顶有什么呢?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5)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6)想象: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7)揭示课题:上、下(板书)2、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情境:(1)图上都有些什么呢?(2)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4)我们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也可以说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5)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6)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火车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呢?小结:上、下是相对的,它们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也就不同。
3、摆一摆,说一说。
做一做:(1)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先摆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还可以怎么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3)Flash动画展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精品教案
《位置》精品教案课题认识位置单元第2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方位。
2.能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场景中分清楚左右,并学会表述位置关系。
重点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学法合作、讨论教法讲故事、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发现:眼睛在鼻子的上面,嘴巴在鼻子的下面。
学生动手指一指,说一说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位置。
讲授新课一:认识上下1.导入提问: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图中的位置关系吗?2.讲解:观察上图,我们发现:汽车在最上面,轮船在最下面。
火车在中间。
我们可以将两个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挡住其中一个,挡住轮船我们发现,汽车在上面,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依次学生小组讨论,用“上下”来表示图中位置关系。
利用挡一挡,遮一遮的方法,来认识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用“谁在谁的什么面”的句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一说......3.总结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练习:答案:二、认识前后探究新知: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轿车的后面;个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
验证回答是否正确,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巩固练习多做多练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同桌交流,寻找方法,说一说“谁在说,练一练,巩固知识的学习。
检验学生的掌握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游戏的方式检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会说“我的书在你的左边”,“椅子在桌子下面”。
但正式的用语言描述位置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位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座位图、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课件,呈现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出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鸟的位置。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卡片,呈现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小动物的卡片,让学生用“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等词汇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其他组员用语言描述代表的位置。
然后,代表根据组员的描述,调整自己的位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位置的概念和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实际物品的摆放,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上下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上下前后”概念。
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展示和练习。
四、教学准备
1.立体物体模型。
2.实物:书、桌子、椅子等。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
品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上下前后》概念:通过示例,教授“上下前后”的概念。
3.游戏练习:利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上下前后”概念。
4.实物练习:老师提供实物,让学生描绘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上下
前后”描述。
5.小结:复习“上下前后”概念,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摆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并运用“上下前后”
说出位置关系。
七、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实物练习
•梯子、凳子、箱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物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前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引导和巩固。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通过活动感知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对称、相等等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坐标概念,初步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内容,教学PPT。
2.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小纸片、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小纸片和白板上的坐标轴,让学生猜测横纵坐标的概念,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2.示范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坐标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概念。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完成给定的坐标练习,检查并讨论答案。
4.总结(5分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坐标系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坐标系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图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对称、相等等概念。
3.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练习结果,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坐标概念和应用坐标系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简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简案1.使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课件、贺卡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我将分给每个同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第几组第几个,哪位同学最先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他就赢了。
当李老师发完纸条后,一声开始,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在找自己的位置,突然听到小王和小明争着同一个位置,争个不休。
小王说:这个位置是我的。
小明说:这个位置是我的。
李老师走过去看了看小王的纸条,上面写着第一组第一个。
而小明的纸条写着第五组第一个,那到底是谁找错位置了呢?]二、新授(15分钟)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一年级3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一组第二座位,你能在主题图中找到他吗?说说自己还想和一年级3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①按我们班的位置,从左往右数,介绍第一组、第二组......②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个?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的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指名讲)④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坐在什么位置上。
(同桌互说)⑤学生汇报⑥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⑦解决小王和小明的问题三、做一做(5分钟)(课件出示动物图)①问:第一行第二个是什么动物?狗在什么位置?②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啊?③小组互相提问题。
④小组汇报四、活动(13分钟)a.找电影院座位①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电影好吗?②(课件出示电影院坐位表)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的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③介绍有一个已入座的小朋友坐在几排几号?④可是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找一找座位呢?(课件播放:动画片)b.送贺卡情境说明: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门,数一数一共有几层?第一层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左的为右室。
人教版数学1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教材分析+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 层加上水面共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 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 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的概念。
2.能够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活动。
二、教学重点
1.左右的概念;
2.上下、前后的概念;
3.方位词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方位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在实际中;
2.区分左右、上下、前后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板书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作业本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左右的概念,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左右运动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
2. 学习
1.基础概念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2.基础练习:进行有趣的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练习。
3. 巩固
1.发放练习册,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
2.适当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练习成果。
4. 总结
1.整合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
2.引导学生对位置概念进行简单概述。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相关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位置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下节课需要更多巩固和拓展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上、下、前、后》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空间位置关系的学习,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的物体摆放或指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 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正确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 运用位置关系进行简单的物体摆放或指示。
2.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并描述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位置关系。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空间位置关系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去动物园参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我们的动物园之旅,不过这次我们要更仔细地观察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
2. 激发兴趣师:(展示动物图片)看,这些小动物都在哪里呀?你能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吗?(二)新课讲解1. 认识上、下师:(展示一张有树和鸟的图片)小鸟在哪里?它在树的什么位置?生:小鸟在树上。
师:很好,我们说小鸟在树的上面。
那么,树的下面有什么呢?生:树的下面有土地。
师:对,我们说土地在树的下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
4.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位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观察家里的房间布局,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各个房间、家具和物品的位置关系,并将观察结果绘制成一幅简单的平面图,标注出相应的位置词语。
3.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庭宝藏”游戏: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设置若干个“宝藏点”,学生根据家长提供的线索(如:在沙发的左边、电视机的上面等),找到宝藏并描述其位置。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并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校园平面图,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词,并举例说明。
例如:“图书馆在操场的上面,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前面,篮球场在足球场的左边。”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5.拓展延伸:将位置知识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位置信息,如地图、路标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7.教学策略:
a.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间方位。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概念,能够准确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学会使用“在……上面/下面”、“在……前面/后面”、“在……左边/右边”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二《位置》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二《位置》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图形的位置关系,掌握图形在空间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解决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词汇。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使用位置关系词汇。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准备•板书内容:位置关系词汇、示意图。
•教学工具:卡片、玩具模型、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几个简单的物体,如书、椅子等,在教室中摆放,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1.讲解常用的位置关系词汇,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2.让学生用卡片配对练习,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用简单语言描述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用卡片在桌面上搭建简单的建筑,互相描述搭建好的建筑的位置特点。
2.小组展示并相互评论,学生互相学习,发现错误并改正。
3.老师总结指导学生正确的描述方法。
4. 巩固提高1.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强化对位置关系词汇的掌握。
2.学生自主搭建一些模型,相互描述位置,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位置关系词汇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掌握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2.观察家中的布置,描述家具之间的位置关系。
以上就是本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好位置关系的知识。
《位置——左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位置——左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理解左右两个方向的相对性,并能够准确地辨别左右。
(2)使学生能够运用左右两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这两个词语叙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左右方向,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左右两个方向的相对性,并能准确辨别左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堂练习题3. 小组活动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熊,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玩具熊的左右手。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2. 探究新知(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左右方向。
(2)学生分享游戏中的发现,教师总结左右两个方向的相对性。
(3)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运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左右两个词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教室里物体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我的房间”的绘画作品,并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作品中的物体位置。
4. 总结评价(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第5页的题目。
2.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左右两个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位置——左右》左右两个方向的相对性辨别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分享游戏中的发现和教师总结左右两个方向的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位置复习》教学设计
永登县河桥镇乐山小学范小武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并能具体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以前第二单元知识学习的简单回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老师一起感受“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二、互助探究:
(一)、创设情境,理解上下,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1、幻灯片出示:(1)情境图片:认识松树和小鸟的位置关系;
(2)情境图片:认识汽车、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
(3)情境图片:认识书架上各类物品的位置关系;
(4)情境图片:认识楼房上学生家的位置关系;
(5)情境图片:认识冰箱里各类蔬菜的位置关系。
2、利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二)、创设情境,理解前后,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1、幻灯片出示:(1)情境学习:森林动物运动会;
(2)情境学习:卡丁车比赛;
(3)情境学习:龟兔赛跑;
(4)情境学习:老鹰捉小鸡;
2、创设活动:排排队,说前后。
(三)、学生做位置拍手操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同学相互交流。
四、评价交流:
对学生和小组的课堂表现相互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