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唐诗

合集下载

运用量化分析方的法研究唐诗

运用量化分析方的法研究唐诗

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唐诗学号:200800906524 姓名:陆秋献班级:对外汉语五班什么是量化分析?量化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一种,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

用量化分析来研究唐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专业数据库而来计量唐诗的数量,当我们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考察唐诗创作中的高产、多产、中产、低产作者数,由此见出不同层级的作者对唐诗繁荣各具什么贡献;考察各层级知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全盛期及衰落期之所在;考察知名诗人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段的代群分布,由此见出各代群的内部构成、前后更迭、代群间隔及其嬗变规律。

这样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就来说说通过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

表一唐代诗歌的发展态势表一显示,从初唐到中唐,无论作者数还是诗作量,均呈明显的上升态势;中唐与晚唐两大时段,作者数、诗作量则大体持平,而中唐略高。

就前三时段作者数和诗作量的增长速度看,初唐到盛唐,增长率分别为32%和122.5%;盛唐到中唐,增长率分别为61.8%和140.3%。

如果考虑到各时段时间长短的不平衡状况,如初唐时近百年,而盛唐仅五十余年,以约占前者之半的时间而达到远超前者的数量,其增长率就不是上述32%、122.5%所能限制的了。

在基本了解唐诗在几大时段发展情形的基础上,我们试着以创作主体的多寡为基准,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

众所周知,创作主体在作品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作主体又是以他所扎根的土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创作主体所生存的地域对其创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所以南北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也势必会对创作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的诗人们自然也不例外的会受到这种影响。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成就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诗词创作中,高频词是指频率较高、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

通过分析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可以揭示出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作家的创作特点。

本文将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探究。

我们需要收集并整理唐诗与宋词的文本数据,建立一个包含大量作品的语料库。

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语料库进行文本处理和频率统计,筛选出高频词并进行排序。

在唐诗中,常见的高频词包括“春”、“花”、“山”、“风”、“月”等。

这些词语体现了唐诗家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描写,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豪放和激情。

《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句诗中的“春”和“雨”都是高频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除了高频词的选择,诗词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也是衡量唐诗与宋词风格的重要因素。

唐诗更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营造,常常运用辞章、对仗和排比等手法,以求意境深远。

宋词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文人的个人感受,常常采用对偶、押韵和描写细腻的手法,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可以看出唐诗与宋词在文学风格上的异同。

唐诗更偏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宋词则更注重对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际关系和个人感受的描写。

唐诗追求豪放和激情,宋词追求细腻和情感。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大数据下的唐诗

大数据下的唐诗

大数据下的唐诗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以下是一些大数据在唐诗研究中的应用:
1.诗人和诗作数量的统计: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统计出唐代诗人的数
量和他们的作品数量。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诗歌创作的规模和繁荣程度。

2.主题和风格的比较: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对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诗歌
进行比较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杜甫和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语言、意象等方面的差异,或者比较初唐和盛唐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变化。

3.诗歌影响力的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哪些诗歌最受欢迎,
哪些诗人最有影响力。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4.诗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分析唐代诗人之间的关
系,例如哪些诗人互相酬唱、哪些诗人师承关系密切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代诗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5.诗歌语言的演变: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唐代诗歌语言的变化和
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初唐和盛唐诗歌在用字、用词、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唐代诗歌语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之,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诗,为我们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视角。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近年来,计量风格学在文学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测量,可以揭示出不同作品、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以唐诗和宋词为例,探究其中的高频词,旨在通过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分析唐诗和宋词的特点和差异,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和思路。

我们需要明确计量风格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计量风格学是一种基于计量统计的文学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式等进行统计和计量,来揭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规律。

在文学研究中,计量风格学可以用来分析作品的词汇使用频率、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计量数据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找出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对唐诗和宋词的语料库进行分析,得出它们的高频词。

高频词是指在一定的语料库中,频率最高的词汇。

通过对高频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诗词的主题、情感倾向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可以对唐诗和宋词的高频词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唐诗和宋词的高频词,我们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从中看出唐诗和宋词在词汇使用上的特点和变化。

唐诗的高频词通常与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有关。

“春”、“花”、“月”等词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与唐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审美追求有关,他们热爱自然,追求感性的表达。

而宋词的高频词则更多地涉及生活琐碎、社会人情和家国情怀。

“江南”、“落花”、“故乡”等词在宋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与宋代词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有关,他们生活在繁荣稳定的社会中,更注重描写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真实。

唐诗中“山”、“水”等词出现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与唐代社会繁荣和文化发展的背景有关,也与唐代诗人追求自然和山水之美的审美追求密切相关。

而宋词中“人”、“情”等词出现的频率则相对较高,反映了宋代词人更加注重人情、生活琐事和情感表达。

谈文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与权重设置——以唐诗宋词为中心

谈文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与权重设置——以唐诗宋词为中心

1 6 4
社会科学
2 0 1 3年第 2期
王兆鹏 :谈文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 与权重设置
和评 价 。过 去我 们 习惯 用 定 性 分 析 的方 法 ,凭 主 观 的 印 象 去 描 述 和 区分 哪 些 作 家 影 响 力 “ 很 大” ,哪些作 家影 响力 “ 较大” ,哪些 作 家 “ 有 一 定 的 ” 影 响 。 当文 学 研 究 发展 到 成 熟 阶段 时 , 我们 已不能 满足 于那 种 标 签 式 的定 性 描 述 。 面 对 文 学 史 著 作 告 诉 我 们 的 哪 些 作 家 作 品影 响 力 “ 很大” ,哪 些作 家作 品影 响力 “ 较大” ,哪些 作 家作 品 的影 响力 “ 一般”或 “ 较 小 ” 时 ,我 们 不禁 要 追 问 :这 些 比较和 定位 ,究 竟有 多少 数 据作依 据 ?没有 数 据 的支撑 ,凭什 么对 作家 作 品影 响力 的大小 高低 进行 定位 和 比较 ?怎 样 衡 量 作 家 作 品 的 影 响力 是 “ 很 大”还 是 “ 较 大 ” 还 是 “ 较小” ?“ 很大”与 “ 较 大” “ 较小 ” 之 间究 竟是 一种 什 么样 的数 量 关 系? 一般 读 者 ,了解 哪些 作家 作 品影 响较 大 ,哪些 作家 作 品影 响较小 ,就可 以 了 ,但 文学研 究 的学者 和专 家 ,必须 在学 理 上弄 清楚 :究 竟 多大 的影 响力 才算 “ 很 大 ”,多 大 的影 响力 才 算 “ 较大”或 “ 较小” ,作 家 作 品 的影 响力 怎样 来 计量衡 量 。 单项 量化 数 据 的影 响 力排 行 ,比较 容易 操作 ,如 一本 书或 一个 唱 片 的发 行销 售量 排行 等 ,不


排行榜 是一种特殊 的研究方法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代表了唐宋两个文学高峰时期的成就。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诗家之宝”,宋词则因其婉约清丽、婉转动人而成为“词家之精”。

随着计量风格学的发展,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逐渐从主观性的文学理论向客观性的数据分析转变,通过对诗词的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不同风格、时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本文旨在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高频词特征,探讨唐宋两代文学风格的差异与变化。

这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唐宋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为古典诗词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宋文学的内在逻辑和变革轨迹,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巅峰。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其特有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时代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频词的研究还可以为语言学、文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丰富和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通过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风格,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的高频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探讨两个时期诗词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时期文学风格和特点的认识。

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艺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计量风格学概述计量风格学是一种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来探讨文学风格和特点的方法。

在文学研究中,计量风格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现象,揭示出不同作品、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之间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差异。

大数据下的唐诗

大数据下的唐诗

大数据下的唐诗
在大数据时代,唐诗也融入了技术的力量。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唐诗的创作特点、主题、词汇用法等方面。

首先,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唐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通过对大量唐诗的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诗人的用词偏好、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

例如,通过统计唐诗中常用的词汇和词频,我们可以发现某些词汇在唐诗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从而揭示出某些诗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唐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大量唐诗进行情感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唐诗中表现出的各种情感的分布和特点,从而发现某些诗人所倾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通过情感分析可以得知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中,哀愁、思乡、忧愁等属于较为常见的主题。

此外,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唐诗中的一些隐含关系和联系。

通过构建唐诗的同义词网络、关联词网络和共现词网络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内涵和含义。

通过网络分析和社交网络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唐诗中的词语关联性、作者关联性等。

总之,大数据分析为我们研究和理解唐诗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工具。

它能够揭示出唐诗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欣赏这一伟大的文学遗产。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历史的漫长沉淀,中国古代文学绝世独立,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以高超的艺术修养,精湛的表达技巧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语言学与计量风格学等科学方法的发展,对唐诗宋词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以唐诗和宋词中的高频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作用。

一、唐诗中的高频词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以语言简练、意象深远和形式规范而著称于世。

在唐诗中,有一批高频词汇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

这些高频词汇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唐诗作品的艺术风格。

根据高频词出现的频率和内涵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唐诗中的高频词划分成以下几类:(1)物质类高频词:比如“山”、“水”、“花”、“月”、“风”等,这些词出现频率较高,可以用来描述自然景观和物质世界的事物,是唐诗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1)雅致婉转的自然景观:在唐代文人的诗歌中,表现自然景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方式。

诸如“山光”、“水色”、“花香”、“烟霞”等高频词语是表现自然景观的最常用的词汇,在唐诗中都是占有相当比重的。

举例来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在表现自然景观的时候,使用了“花”这个高频词,表现出了花开的美丽鲜艳和短暂的生命,同时运用折枝的形象来表现人生的短暂,营造出一种“美好即将消逝”的意境。

(2)写意深刻的社会生活: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唐代诗歌主题广泛且深入到社会现实中的一个原因。

高频词在表现唐代社会生活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自言语笑其实畏,闻采枫林叹复悲。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高频词“畏”、“叹”等词语来表达江南地主对陌生广大草原的畏惧和叹息,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对自身安危的担忧,带有明显的思想倾向。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计量风格学是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统计方法,旨在通过分析诗歌或散文的字数、行数、韵脚、节奏等特征,探究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利用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分析唐
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探究它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

首先,我们对唐诗中的高频词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唐诗全集进行计量分析,我们发现
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字分别是“山”、“人”、“风”、“水”、“天”、“花”、“月”、“春”、“云”、“日”。

这些高频字主要出现在自然景观描写和人物
心理描写中。

例如,诸如“霜叶红于二月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脍炙人口的名句中,传神之处都有这些高频字出现。

此外,唐诗中还常用一些形容词来表
达情感,例如“清”、“静”、“婉”、“媚”等,这些高频形容词的运用,也成为了唐
诗作品的一大特色。

综上所述,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的运用特点是:唐诗注重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描写,用高频字传递出自然美和人情味;而宋词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用高频字细腻地传递出人
的情感和内心。

计量风格学的方法为我们揭示了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也为我们更好
地欣赏并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方法。

现存“唐人选唐诗”中的边塞诗定量分析

现存“唐人选唐诗”中的边塞诗定量分析

与《 唐人选唐诗 十种》 比, 《 相 “ 唐人选唐诗新 编》 不仅在收书品种上增补 了《 翰林学士集 》 《 、 丹 阳集 》 《 台后 集 》 《 、玉 、珠英 集 》 4种 , 且 在底 本 上 并
改选 了较 好 的版 本 : 河 岳英 灵 集 》 接 近殷 瑶 原 《 用 编 的宋刻 二 卷 本 , 不 用后 起 的 明 刻 三 卷本 ; 中 而 《 兴 问气集 》、 极 玄集 》 改 用 时 间 较 早 的影 宋 抄 《 亦 本 。在参 校本 的选用 以及 辑佚 、 校勘 、 考证诸 方面 , 则在 根据有 关 版本及 材料 考订 基础上 做作校 记 , 改
作 为数 据来 源的“ 人选 唐诗 ” 本 述略 唐 选
为 了明确所 要进行 之定 量分 析 的数 据来 源 , 在 此 我们 选择 现 已结 集 刊行 于世 且 较 为 常见 的 《 唐
清代 沈德潜 等 学者在 评选 唐诗 时 , 几乎都 将边 塞诗
列为 冠首 。 由此 可见 , 塞诗在 后人 心 目中的至上 边
正 了不少 原书 或过 去 刻本 中的讹 误 。 故本 次 定 量 ”
边塞诗, 重新 解 构唐 人 的诗 歌 审 美趣 味 与风 尚 , 欣
赏 当时“ 传乎 乐 章 , 在人 口” 布 的边 塞 诗 佳篇 , 无 这 疑别有 创 作 的风 起 云 涌 , 们 伴 人 就 开始 以各种 不 同 的方 式 对 与 他 们 同 时代 的诗 歌
收 稿 日期 :0 9—1 20 0—1 1 作 者 简 介 : 华 林 , 南 开 封 人 , 士 , 究 方 向 为古 典 文 献 学 。 张 河 硕 研
第 2 第 6期 8卷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20 0 9年 1 2月 Ju a o h nzo ntueo A rnui lId syMaae etS c l c neE io ) or l f eghuIstt f eoat a n ut ngm n( oi i c dt n n Z i c r aS e i

唐知名诗人之层级散布与代群进展的定量分析

唐知名诗人之层级散布与代群进展的定量分析

唐知名诗人之层级散布与代群进展的定量分析【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式,以创作量为基准,将唐诗作者分为高产、多产、中产、低产四个层级,从中发觉知名诗人的散布情形及其作用;以生活年代和创作期为依据,将唐知名诗人划分为七个代群,考察其内部组成和前后更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唐知名诗人层级散布代群进展定量分析诗人的知名度是其取得社会认可的一种反映,一个时期有无一批相对知名的作者,直接关系到该时期诗歌创作的繁盛状况。

决定诗人知名度的因素很多,诸如生活地域的中心或边缘,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或退避,人际交往的频繁或稀少,乃至仕途的穷达、官位的高低,等等,都在必然程度上左右着诗人知名度的大小,并由此扩大或限制其阻碍力的发挥。

只是,所有这些都还只是外部的因素,它们大多只能产生那时的效用,而难以阻碍到后世的取舍。

与之相较,作为内部因素而对诗人知名度起着决定作用的,要紧仍是诗人的创作质量。

换言之,能不能拿出过硬的作品,是可否有知名度和具有多高知名度的关键。

但是,除质量这一人们熟知的因素外,作品的数量会可不能对诗人的知名度发生作用?在哪些层面、多大程度上发生作用?具体到唐五代诗人那个地址,有多少诗作才能够算知名诗人?他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层级的散布情形如何?这种散布与唐诗的进展演进有什么关系?其中有无规律可寻?这些问题,咱们希望能在下面进行的定量分析中予以初步的解决。

一唐诗研究中向有“四唐”之分,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五代一段,将之分为五大时期,即:初唐(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先天末,618—713)、盛唐(玄宗开元初至代宗永泰末,713—765)、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敬宗宝历末,766—827)、晚唐(文宗大和初至哀帝天末,827—907)、五代(后梁开平初至后周显德末,907—961)。

在此基础上,依据《全唐诗》、《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等所收诗人诗作,参考周祖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陈尚君《唐朝文学丛考·〈全唐诗〉误收诗考》等论著,对现存唐诗去伪存真,删重补遗(《全唐诗》附录1的误重收类、附录2的仙神鬼魅梦类;诗人的词作和仅有词作的词人均未列入统计),将有关资料输入运算机进行详细统计,得出如下数字:唐五代共有诗作者3228人,作品数50454首,其中初唐九十余年,诗作者共计375人,诗作3438首;盛唐五十余年,作者495人,诗作7651首;中唐六十余年,作者801人,诗作18384首;晚唐八十余年,作者790人,诗作17612首;五代五十余年,作者470人,诗作2880首③。

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兆鹏 孙凯云

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兆鹏 孙凯云

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王兆鹏孙凯云所谓文学经典,是指具有独创性和典范性且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经典名篇,不是由某一个时代几个人确定的,而是由历代公众确认的。

既然经典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是由历代读者确认的,那我们如何来寻找历代读者所形成的共识、所认定的经典名篇呢?本文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统计来遴选、衡定唐诗一百首经典名篇究竟是哪些,进而分析百首名篇排行榜所反映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统计得出的排行榜,只有相对的意义,即可反映其影响力的大小,而不是绝对的价值衡定。

定量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的统计发现问题并进而解释这些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权重本文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数据予以抽样统计。

一是诗歌选本。

采用唐宋金元明清以及现当代有代表性的70种诗歌选本进行统计,看每首作品入选的次数是多少。

入选率越高,表明其受欢迎的程度越高。

因此,可据入选次数的多少来衡量一篇作品影响力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

二是评点资料。

每种资料对作品的评点,无论是褒是贬,是艺术分析还是记述本事,都按一次来统计。

评点的次数越多,说明作品受关注的程度越高。

反之亦然。

本文据陈伯海先生主编的《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所辑评点资料统计。

该书汇辑的资料,取材广泛,基本涵盖了唐五代以来有关别集、总集、野史笔记、诗话著作中的唐诗评论资料,可以反映历代唐诗评点的概貌。

三是当代(1949-2000)研究评论唐人单首诗篇的论文。

这些论文无论是考察其创作年代、背景,还是评论其艺术得失,或是探讨其主题思想,都能反映该诗受当代唐诗学者的重视和关注,表明它具有多元广阔的阐释空间。

这可从一个侧面显示该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研究的论文越多,表明其受关注的程度越高。

三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出来后,再进行加权计算。

选本、评点资料和研究论文的权重分别拟定为60%、30%和10%。

文学选本,不仅是一种保存和传播作品的媒介,也是一种特殊的批评方式。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涵盖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本报告主要研究唐诗赏析的课题,探讨唐诗的特点和价值,以及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

一、唐诗的特点和价值1.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以其形象优美、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著称。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使诗歌生动活泼。

同时,唐诗注重韵律和格律的运用,使诗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唐诗的价值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人物形象,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诗歌之美,体味人生之真谛。

二、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2.1 了解背景知识赏析唐诗的第一步是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等。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形象和隐含的寓意。

2.2 分析诗歌结构诗歌的结构是诗歌意义的载体,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分析其结构对于读懂诗歌至关重要。

要注意诗的格律和诗体特点,如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并分析诗的起承转合、抒情和抒怀的过程。

2.3 研究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意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读者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

要研究诗歌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寓意,探寻诗歌所要传递的主题和感觉。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2.4 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唐诗以其音乐性和节奏感而闻名,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是赏析唐诗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吟唱和欣赏诗歌的曲调和音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三、结论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赏析唐诗需要注重背景知识的了解、结构的分析、主题和意境的研究,以及韵味和意境的品味。

通过对唐诗的多角度解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唐诗的艺术魅力。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引言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其诗词风格各有特色,而计量风格学是研究诗歌的一门学科,通过对诗歌的音韵和格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结合计量风格学的方法,探讨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并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唐诗与宋词的特点和差异。

一、计量风格学简介
计量风格学是对诗歌的音韵、格律进行分析,并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式识别来揭示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技巧。

在唐诗与宋词的研究中,计量风格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出诗人的用词特点、句式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二、唐诗中的高频词分析
1.《静夜思》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一些高频词出现频次较高,如“月”、“春”、“年”等。

这些词汇可以反映出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2.《将进酒》
另一位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名作,其中的高频词如“人”、“天”、“酒”等,可以反映出李白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酒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对这些高频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体察,展现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诗更加注重的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表达;而宋词更加注重的是对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出了宋代词人对情感的深刻体悟和表达。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信息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唐诗与宋词的高频词进行提取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认识古代诗词的文学特点和审美趣味。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探究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古代诗词研究的深入发展,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1.2 研究意义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内涵和风格特点,揭示古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诗词分析,可以使研究更加客观和科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出诗词中高频出现的字词,从而揭示出唐宋诗词中的共性和特点,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研究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对于推动古诗词的传播和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翻译提供参考,使其更加深入人心,也可以为诗词教学提供案例和范本,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文学传承与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任何一项研究的核心所在,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计量风格学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提取和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建立了唐诗与宋词的大型语料库,借助计算机程序对这些文本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高频词汇。

接着,我们运用统计学和计量学的方法,对这些高频词进行频率分布和词汇特征分析,探讨其在不同作品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我们还结合了诗词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对高频词汇所反映的诗歌风格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解读。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式,进一步验证计量风格学在诗词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成果的提升和学术发展的推动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引言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研究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多关于古代汉语语言特点的研究资料。

本文将基于计量风格学的理论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进行探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特点,以期为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计量风格学与唐诗宋词计量风格学是一种通过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的学科。

它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词汇、句法、节奏、韵律等元素进行量化分析,来揭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作品的特点。

而唐诗与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两个时期的代表,自然也成为计量风格学研究的热点对象之一。

通过计量风格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唐诗与宋词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二、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的分布规律在唐诗中,高频词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词汇的多样性。

唐诗中高频词的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文化,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感情表达等。

这些高频词汇的丰富多样性,反映了唐代文学的丰富和多元化。

其次是地域特色。

唐诗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文学形式,因此其中的高频词汇也具有地域特色。

在南方地区的唐诗中,高频词中可能包括了更多的江南水乡的景物和自然风光;而在北方地区的唐诗中,高频词中可能包括了更多的战争和边塞的景观。

最后是文学风格。

唐诗是一个特别强调韵律和节奏的文学形式,因此其中的高频词汇也具有一定的韵律特点。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些高频词如花、月、风、雨、情等,都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感。

首先是情感表达。

宋词强调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因此其中的高频词汇往往与情感有关,如爱、怨、别、思等。

这些高频词的存在,能够更好地体现宋词作品中的情感深度和厚度。

其次是文学风格。

宋词是一种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文学形式,因此其中的高频词汇往往更加简练和精当。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唐代诗风豪放奔放,宋代词意婉媚细腻。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的高频词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唐宋文学风格的轻重缓急之别,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宋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基于计量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唐宋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

中所述,即为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通过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分析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汇,探究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唐诗与宋词在高频词汇使用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揭示两个时期文学风格的特点;二是分析高频词汇在唐诗与宋词中的语言运用方式,揭示词汇选择对于诗歌表达和意境营造的影响;三是比较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汇的流变与演变,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通过此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唐诗与宋词这两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文学形式,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文学创作风格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对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衰。

通过基于计量风格学的研究,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可以从词语使用的角度揭示古代诗词创作特点,还能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诗人们的倾向与特色。

这对于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在规律,挖掘诗词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探究诗人对于情感、人生、自然等主题的表达方式,以及古代文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韵味。

通过比较唐宋两代诗词高频词的异同,也可以揭示出两个历史时期文化、思想、审美取向的变化与延续,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出贡献。

基于计量风格学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可以为我们拓展视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摘要】唐诗与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基于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探究。

首先分析了唐诗与宋词的特点,探讨了计量风格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挖掘高频词汇的方法,并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案例探究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与宋词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高频词的分析和对比,揭示了唐诗与宋词在词汇运用上的差异与共同点。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唐诗与宋词的魅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唐诗、宋词、计量风格学、高频词汇、挖掘方法、对比分析、案例探究、结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对古代诗词进行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频词汇作为诗词中频繁出现的词语,其挖掘与分析对于揭示诗词的特点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计量风格学的唐诗与宋词高频词的探究不仅可以为古代诗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文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研究提供新的范例和实践。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汇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唐宋文学的传承与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开辟新的视野。

1.2 研究意义唐诗与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而基于计量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揭示这些文学作品中隐藏的规律和特点。

对唐诗与宋词中的高频词汇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经典作品,还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中高频词汇的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人生等主题的关注,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特点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高频词汇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揭示两个时期文学风格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视角。

大数据分析5万首《全唐诗》,发现了这些秘密

大数据分析5万首《全唐诗》,发现了这些秘密

大数据分析5万首《全唐诗》,发现了这些秘密近些年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其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虽然浸淫于层出不穷的网络语汇,时时面临“语言荒漠”的窘境,仍心向往之。

上述节目中,笔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由于在新浪微舆情从事的是语义分析产品方面的工作,平时用到很多文本挖掘的方法。

所以,笔者想从文本(数据)挖掘的角度去“探索”全唐诗,挑战一些不同场景下(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文本处理和分析的异同点,锤炼自己的分析技能;但更想做的是,结合数据之美和诗歌之雅,用跨界思维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在这里,笔者分析的语料是《全唐诗》,它编校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接下来,笔者将使用多种文本挖掘方法,来分析《全唐诗》。

以下是本文的行文脉络:0 文本预处理对于现代汉语的分词,开源/免费的解决方案或工具很多,开源的解决方案如Jieba、HanLp、StanfordNLP和IKAnalyzer等,“傻瓜式”的免费操作工具的也有新浪微舆情的文本挖掘工具,如果直接采用这些现代汉语分词工具对古诗词进行分词,结果会是这样的:然而,对于古汉语(文言文),尤其是诗词的分词处理可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单字词占古汉语词汇统计信息的80%以上,再加上古汉语微言大义,字字千钧,所以针对现代汉语的分词技术往往不适用于它。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采取的是逐字切分的处理方式,同时去掉一些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

分词和去停用词处理如下所示:经过文本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文本挖掘中最常规的分析---字频统计,看看《全唐诗》中出现最多的字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唐诗
学号:200800906524 姓名:陆秋献班级:对外汉语五班
什么是量化分析?量化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一种,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

用量化分析来研究唐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专业数据库而来计量唐诗的数量,当我们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考察唐诗创作中的高产、多产、中产、低产作者数,由此见出不同层级的作者对唐诗繁荣各具什么贡献;考察各层级知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全盛期及衰落期之所在;考察知名诗人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段的代群分布,由此见出各代群的内部构成、前后更迭、代群间隔及其嬗变规律。

这样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就来说说通过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

表一唐代诗歌的发展态势
表一显示,从初唐到中唐,无论作者数还是诗作量,均呈明显的上升态势;中
唐与晚唐两大时段,作者数、诗作量则大体持平,而中唐略高。

就前三时段作者数
和诗作量的增长速度看,初唐到盛唐,增长率分别为32%和122.5%;盛唐到中唐,
增长率分别为61.8%和140.3%。

如果考虑到各时段时间长短的不平衡状况,如初唐
时近百年,而盛唐仅五十余年,以约占前者之半的时间而达到远超前者的数量,其
增长率就不是上述32%、122.5%所能限制的了。

在基本了解唐诗在几大时段发展情形的基础上,我们试着以创作主体的多寡为基准,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

众所周知,创作主体在作品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作主体又是以他所扎根的土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创作主体所生存的地域对其创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所以南北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也势必会对创作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的诗人们自然也不例外的会受到这种影响。

在初唐与盛唐的时候,北方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同时北方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正是生产诗人的好土壤,所以这个时期北方的诗人就会很多。

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又陷入了战乱之中,从而造成了一是许多北方人的南迁,一是南方的开发。

这种土壤所造就出来的诗人就不单单是北盛南衰的情形了。

纵观唐代诗人,据陈尚君先生考证,京畿道有诗人226人,关内道有诗人6人,都畿道200人,河南道157人,河东道149人,河北道245人,山南东道77人,山南西道4人,关陇道27人,淮南道60人,江南东道404人,江南西道159人,剑南道66人,岭南道27人⑼。

就诗人总体数量来说,北方要比南方多,但是在中晚唐,南方地区的诗人增长率远远要比北方高。

这说明了唐代诗歌的创作群体是一个逐渐变迁的过程。

总体观来,唐代诗歌创作群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演变过程:初唐北方创作群一枝独秀→盛中唐南方创作群的兴起→晚唐南北创作群的合流。

考察各层级知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全盛期及衰落期之所在
表二不同层级诗作者的时期分布
从表二可知,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层级分布中,作者数最为庞大的是低产层,但由于其作品量过少,故可忽略不计。

在中产作者群中,初唐略高于盛唐,到了中唐、晚唐,则分别有大的增长。

在多产作者群中,初唐8人,盛唐增至12人,至中、晚唐分别猛增至32人和37人。

至于高产作者群,初唐空白,盛唐仅2人,中、晚唐各为9人。

据此可以认为:在最能体现作者知名度的高产、中产作者群中,中、晚唐人数最多,潜力最大,产生知名诗人的概率最高。

与之相比,盛唐虽为唐诗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一流的大诗人,但就知名作者的数量而言,却远不及中唐和晚唐,而略高于初唐。

如果考虑到一些知名诗人也出自中产层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以中产层作者数初唐高于盛唐的情形论,初、盛唐两个时期的知名作者数应是大体相当的。

需要说明的是,同为知名诗人,但其知名度还是有着大小(程度)、广狭(范围)、远近(时间)之分的。

如初唐的王、杨、卢、骆,在当时和后世均颇有诗名,但如果将其与盛唐的李、杜、王、孟比,显然不在同一量级;晚唐的姚、许、皮、陆,虽为一时之选,但较之中唐的韩、孟、元、白,仍是一间有隔。

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知名诗人并不是在同一量级上而言的,他们有的是对唐五代诗史乃至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流大家,属精英作者;有的则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影响的二流诗人,只能算活跃作者。

尽管如此,却并不能因有一流精英作者的存在,而忽略或否定二流活跃作者所具有的知名度及其对唐诗的贡献。

就唐诗史而言,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和关节点上,某些二流活跃作者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一流精英作者,如人所熟知的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以其对宫廷诗风的批判和对骨力的呼唤,为走向盛唐作了极有价值的先期铺垫和准备,便是显例。

如果上述说法站得住脚,那么,就可以在不同创作层级的诗人中找出一些代表,看看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了。

在广泛查阅历代诗选、诗评及作者别集流播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对初、盛、中、晚四期(五代因知名诗人极少,故此处从略)作者予以甄别,分别遴选出最具影响力和较具影响力的76位知名诗人:
初唐:王绩、许敬宗、杨师道、李世民、上官仪、骆宾王、卢照邻、杜审言、李峤、苏味道、王勃、杨炯、崔融、宋之问、沈佺期、陈子昂。

盛唐:贺知章、张说、苏颋、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李颀、高适、王维、李白、崔颢,储光羲、杜甫、岑参。

中唐:皎然、韦应物、刘长卿、顾况、戴叔伦、钱起、郎士元、严维、耿湋、
卢纶、李益、司空曙、李嘉祐、孟郊、权德舆、张籍、王建、韩愈、刘禹锡、白居
易、柳宗元、贾岛、元稹、李贺。

晚唐:姚合、许浑、张祜、温庭筠、曹邺、陈陶、杜牧、雍陶、赵嘏、方干、
李群玉、李商隐、贯休、罗隐、陆龟蒙、皮日休、韦庄、司空图、韩偓、马戴、杜
荀鹤、郑谷。

考察知名诗人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段的代群分布,由此见出各代群的内部构成、前后更迭、代群间隔及其嬗变规律。

表四三知名诗人及其作品量的分布
据表三可知,在四个时期的知名诗人中,除初唐有2人在低产层外,余皆为中
产层以上作者。

在中产层作者中,初唐人数最多,为8人;盛、中二期人数很少,
各为2人;晚唐则为空白。

多产层是人数最为密集的一个层面,初、盛、中、晚四
期分别为7人、10人、13人、14人。

高产层初唐为空白,盛、中、晚三期分别为
2人、9人、8人,其数量虽不及多产层多,但由于高产层人数本来就少,故就其
在该层级所占比例而言,实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再从四个时期知名诗人的诗作量看,初、盛、中、晚依次为1504首、5184首、11593首、8645首,呈渐次升高,至晚唐略有回落的趋势,就中以中唐为创作量的顶峰。

由此前进一步,看看各层级知名诗人在该层级总数和知名诗人总数中所占比例:低产层2889人,知名者2人,所占比例不足1/1000;在76位知名诗人中也只占到1/38。

中产层151人,知名者11人,所占比例为1/13.7,不足知名诗人总数的1/7;多产层97人,知名者44人,所占比例近1/2,为知名诗人总数的1/1.73;高产层20人,知名者19人,所占比例几乎为100%,为知名诗人总数的1/4。

这些数据说明:其一,低产层很少能产生知名诗人,中产层产生的知名诗人所占比例不高,多产层作者中有一半可以成为知名诗人,高产层作者几
乎全部是知名诗人。

其二,各层级知名诗人在知名作者总数中所占比例,随着其层级的提高而提高。

也就是说,层级越低,所占比例越小;层级越高,所占比例越大。

其三,知名诗人以多产层和高产层的人数为最多,他们主要集中在盛、中、晚三大时期,而以中唐时期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

换言之,从初唐到晚唐,这两个层级的63位诗人共作诗26259首,占全部唐代诗的半数以上,其人均诗歌占有量亦达417首;而仅在中唐一个时期,两层级的22位诗人即作诗11428首,人均诗量高达519首。

以上是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唐知名诗人的层级分布与代群发展的有关问题。

可以认为:唐诗人的知名度除与诗歌质量等因素有关外,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确与其创作数量呈正比例的关系;诗作量达到中产层之上限即百首以上,是成为知名诗人的一个基本依据;而就唐人的创作实际言,多产层和高产层分布的知名诗人数最多,正是他们,构成了唐诗作者队伍的主力阵容,并在初、盛、中、晚四大时期形成各具特点的七个代群,在潮起潮落的更迭变化中,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规律性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