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防,治疗以及答疑

合集下载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的宣传知识对于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1.健康饮食:饮食习惯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包括饮食均衡、多样化、控制摄入糖分和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2.适度运动:宣传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鼓励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宣传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4.定期体检:宣传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控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宣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鼓励公众远离烟草和过量饮酒。

6.心理健康:心理压力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宣传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7.宣传知识普及: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社会健康水平。

1 / 1。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以下是关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2. 预防2型糖尿病- 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体重控制。

- 膳食改变:饮食应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并且应避免过度摄入加工食品和饮料。

- 积极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和减少久坐时间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3. 2型糖尿病管理- 定期体检:进行定期血糖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管理2型糖尿病。

- 药物治疗: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 饮食控制: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饮食建议,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入。

- 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4. 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

-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心理支持:患者在面对2型糖尿病的挑战时,可以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5. 结论以上是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的主要内容。

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需要综合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治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

以下是一份糖尿病治疗的指南,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管理相关风险。

饮食控制1.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合理分配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避免过量摄入。

2.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 选择健康的脂肪: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4. 控制饮食热量: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超过需求。

运动和体重管理1. 运动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2.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参考医生或专业教练的建议,制定适合个体情况的运动计划。

3. 控制体重:合理控制体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药物治疗1.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的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

2. 口服药物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合适的药物。

定期检测和随访1. 定期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血糖监测。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3. 定期随访: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糖尿病的风险,应坚决戒烟戒酒。

2. 定期眼底检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糖尿病的治疗指南,但请注意,这仅为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 注意:以上内容为提供一般性建议,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本文档中的内容可能需要与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最新研究保持一致。

请在对内容进行引用之前,确认其可靠性。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预防
1、饮食习惯
(1)多食高纤维食物和深色蛋白质,少食动物油和碳水化合物。

(2)勤食少量且营养均衡的饮食,均匀分布营养,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增加体内能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

(3)把餐量分割,少食多餐,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减少盐分、热量的摄入。

2、运动习惯
(1)设定每天运动的目标,不低于30分钟,每天坚持,运动强度要适当,有氧运动最佳。

(2)给自己定个正确的运动计划,可分散运动,使身体不受太大压力,也可在每日运动时增加一段2-3分钟的热身运动,避免受伤。

3、情绪管理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的积极性,增加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2)保持对疾病的良好心态,开发对生活的兴趣,实施正确的自我管理,减少压力。

二、糖尿病的治疗
1、降低血糖
(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糖分、脂类、盐分的摄入,少量
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控制在250g左右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2)减少体力活动,但不能完全停止运动,运动有利于改善血糖胰岛素特性,改善身体的体质和体重。

(3)多食蔬菜水果,减少摄入肉食,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可以减缓血糖增高的速度。

2、补充药物
(1)补充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例如降糖药、胰岛素、降胆固醇药等。

(2)坚持服药,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臆断停药,避免引起血糖升高。

(3)服用药物时,应经医生指导,以免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其它疾病。

糖尿病如何预防预防糖尿病最好方法

糖尿病如何预防预防糖尿病最好方法

糖尿病如何预防预防糖尿病最好方法1、饮食禁忌管住嘴,不吃含蔗糖、葡萄糖的食品。

主食方面经常吃一些粗粮,如玉米、荞麦、豆类。

副食则以蔬菜、瓜果为主,对降糖有辅助作用的食物,如苦瓜、柚子皮(作菜)、番石榴、雪莲果等要常吃。

还要戒烟限酒。

2、坚持锻炼怎么做好糖尿病自我保健坚持锻炼但不能太剧烈,最好在户外进行,吸收更多的氧,且一定要持之以恒。

3、少熬夜睡眠稳定内分泌,再忙再累,也要注意安排好休息时间。

熬夜打乱身体工作流程,使胰岛素分泌失去规律或反应不及时,糖的分解代谢失常。

4、饮食均衡不暴饮暴食,生活、饮食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少食多餐,总量控制,日常多喝些白开水,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

5、心态平和保持心态平衡,减轻心理压力。

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6、合理减肥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7、预防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

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6、服用其他药物应告诉医生患者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要及时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因为许多药物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糖药的作用,避免出现高血升高或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的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的危害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

2、对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糖尿病在中医上被称为“消渴症”,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保健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和调节,建议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甜腻的食物。

2.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可通过冥想、瑜伽、音乐等方式进行情志调节。

3. 适当运动: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血糖,增强体质。

4. 中药调理:中医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运用中药进行调理。

一些中药如黄芪、山药、葛根等被认为具有降糖、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

5. 艾灸和按摩:艾灸和按摩特定的穴位被认为可以调节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防治糖尿病应在正规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中药或治疗方法。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积极配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如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旨在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水平以及情绪管理等。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具体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限制糖分和高GI (血糖指数)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血糖平衡,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 适度运动:动起来!适度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阻抗,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等。

3.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如果您已超重或肥胖,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4. 管理压力:长期紧张和压力会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休闲活动或与亲友交流等,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治疗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方法:1. 个性化的饮食规划: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和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糖分和白米饭),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也是重要的。

2. 药物治疗: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给您开具一些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

3. 规律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助于控制病情。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的变化,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也称为高血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在体内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这可能是因为胰岛素不足(类型1糖尿病)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足(类型2糖尿病)引起的。

糖尿病会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并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管理和控制。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高热量的食物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和水果、蔬菜、全谷类等天然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代谢率,促进体内糖的利用,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 控制体重:维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身体的伤害,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利于治疗和预防其发展。

糖尿病患者在山上行走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控制血糖:山上行走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容易出现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出发前测试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和饮食控制血糖。

2.合理安排行程:考虑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难度的路线和行程,避免超负荷运动。

3.携带必备药物和食品:携带足够的药物和食品,以应对突发情况,如低血糖、昏厥等。

4.注意脚部保护:山路崎岖不平,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疲劳、水泡、溃疡等,需要注意穿戴合适的鞋子和做好足部保护。

5.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行程,控制血糖,携带必备药物和食品以及注意足部保护,享受健康的山上行走。

总之,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1、定期血糖检测预防糖尿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在平时要做好血糖检测,定期血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浓度的遗传,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就可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2、经常运动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进行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相对应的,糖尿病的病发率也高了起来,因此,我们要做好体重的控制。

4、合理饮食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

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零食、泡面、腌制食品等垃圾食品,对甜食,高热量的食物也要少吃,这些食物都很容易造成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无论哪一型、病情轻重、用什么药物治疗,均应通过饮食治疗减轻胰腺的负担,降低过高的血糖,改善症状。

饮食治疗的原则首先是合理控制膳食的总热量。

根椐身高计算出标准体重,即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60厘米,则标准体重为55公斤。

然后,按自己的劳动情况计算出合适的总热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的热量×标准体重。

控制食物成分的比例。

例如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熤肪占30%或以下,蛋白质占15%~20%,辅以足够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配合合理的餐次分配。

饮食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目前,许多医院都设有营养医师,可提供咨询。

2、运动疗法适当的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对肥胖者有助于减轻体重。

作为日常的保健,建议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轻、中度活动,每天累计约30分钟。

这些活动包括在平地上快步走、在平地上骑车、刷墙、拖地板、擦窗和园艺如修枝、播种、植树等。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值,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眼部病变、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指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细胞功能减退,使血液中的糖分不能顺利地被利用,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疾病。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多尿、口渴、多食和体重减轻。

如果长期未被诊断与控制,还会有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及血管病变、肾损害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二、糖尿病的预防1. 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与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摄取血糖的能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步行等轻度运动以及游泳等中、重度运动。

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时间最少为30分钟。

2. 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减少糖分、油脂和盐的摄入,并且多摄取蔬菜、水果、全麦面包、低脂乳制品等食材。

应该控制饮食量,分三餐,不过量,避免因进食过多过快而导致血糖值突然升高。

3. 控制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合理安排时间,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

4. 定期检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控制。

三、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1. 药物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物有降血糖药物和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两类。

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时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2. 非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十分重要。

处方运动、饮食和心理调节等非药物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来帮助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一、饮食原则
1、少吃甜食:诸如蛋糕、糖果、冰激凌、糖果等,除了发挥调味作用外,其根本性的营养价值很低。

2、节制饮食: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讲求清淡,不要吃油腻之物,要把饮食搭配均衡,以满足体内营养的需要。

3、不能吃咸鱼、酒中的酒精、油炸食品和香料多的调味品。

4、少食淀粉类食物:淀粉类食物既不富含蛋白质也不富含脂肪,但它的热量较高,而且这类食物容易使血糖升高,病人应少吃淀粉类食物。

5、少吃糖:应避免甜食、糖制品和蔗糖,新鲜水果、蔬菜可以替代糖。

二、平时的体育锻炼
1、适时的锻炼:病人应当有规律的、有节制的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和血脂,减少体重及腰围,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锻炼时间及强度的规律:每次锻炼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一般在30~45分钟内;锻炼强度要适量,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病情而定。

3、注意安全:行动要轻柔,有氧运动时不宜过于激烈,长步行时应慢慢提高步伐,以防病情恶化。

三、休息原则
1、善于休息,不要熬夜,以腰部抬高姿势睡眠,以保证身体健康。

2、尽量减少精神压力、重体力劳动及体力消耗,应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悲观情绪,以防病情加重。

四、正确药物使用
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药物,达到病情稳定,尤其要注意以下要点:
1、遵循医嘱: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2、不要自己用药:不能自行用药,只有正确使用药物和保持规律生活,才能控制病情;
3、控制处方量:不要超量服用,以免药物副作用;
4、要坚持服药:只有坚持服药,才能保持血糖和血脂稳定,控制病情。

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护理和接受健康教育,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1、糖尿病的护理措施(1)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均衡膳食,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

同时,患者还需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2)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提高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

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时间,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药物。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根据结果和医生的指导,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掌握自己的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有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仪等。

患者需要了解正确检测方法,及时记录血糖数据,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讨论。

同时,患者还需要学会识别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按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血脂、肾功能等,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心电图等其他相关检查。

同时,患者还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自己的症状和用药情况。

2、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1)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饮食指导,了解合理的膳食组成和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热量摄入,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高血糖的发生。

(3)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运动指导,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以达到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提高身体健康的目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是一份详细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了解自己所患的类型以及其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 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2. 饮食指导- 控制饮食总热量: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

- 均衡膳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膳食的均衡。

- 避免高糖饮食: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等。

- 合理分餐:每日分多次进食,减少单次进食的食量,有助于控制血糖。

3. 运动指导- 适度运动: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持续运动:保持每天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 控制运动强度:运动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

4.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口服降糖药物。

- 胰岛素注射: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注意注射技巧和部位的轮换。

5. 血糖监测- 定期检测血糖: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 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技巧。

6. 心理调适- 积极应对糖尿病:面对疾病,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学会接受和调适。

-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以及糖尿病患者组织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和交流经验。

7. 定期随访-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检查血糖控制情况和相关并发症。

- 随访记录:根据医生的要求,记录血糖监测结果、饮食和运动情况等,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IDF统计,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防控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旨在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指南编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充分考虑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注重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相关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糖尿病病因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等。

3)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2.2 糖尿病发病机制1)胰岛素分泌不足:T1DM和部分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

2)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3.2 糖尿病诊断1)空腹血糖:≥7.0 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3)随机血糖:≥11.1 mmol/L,且有典型糖尿病症状4. 糖尿病的治疗与干预4.1 糖尿病治疗原则1)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重等。

糖尿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阻导致的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障碍症状。

糖尿病通常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疾病,但是预防和治疗却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该疾病。

首先,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预防糖尿病。

饮食中过多的简单糖和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肥胖,这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一个均衡的饮食应该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并且应该重点关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

生活方式方面,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戒烟也能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及时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口渴、多尿、尿液甜味、疲乏、视力问题等等,这些症状都需要及时控制。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压、肾功能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化学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并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

第三,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因此,通过增加社交活动、饮食等方面的爱好、宗教信仰等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他人分享经验和组织互助小组也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应对糖尿病的挑战。

总之,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人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以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

通过饮食、生活方式和医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降低患病风险、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一个慢性疾病,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和关注,这也需要人类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1)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有超过4亿人口患病。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分类、症状、预防等。

一、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方式等。

常见的病因包括:1. 遗传因素:父母患病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遗传易感性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2. 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会导致血糖升高。

3. 胰岛素抵抗:长期高糖饮食和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

4. 环境因素:如肥胖、缺乏锻炼、精神压力等,都是糖尿病的诱因。

二、分类糖尿病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胰岛素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控制血糖。

3.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出现血糖升高,需及时诊治,预防胎儿出生后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

三、症状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以下症状:1. 多尿、口渴、饥饿感: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肾脏大量排泄尿液,使人感到口渴、饥饿。

2. 模糊视力:由于长期高糖血症,导致眼球晶体变干,引起视力模糊。

3. 头晕、乏力、低血糖:血糖水平降低时,会导致人感到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

四、预防糖尿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 避免饮食过量: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选择低GI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

2. 加强锻炼:保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减少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4. 戒烟限酒:烟酒对身体有害,不仅容易导致糖尿病,还会引发许多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加强宣教,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健康水平。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护理和教育的指南:一、控制血糖水平1. 饮食控制:遵循饮食均衡、适量、多样化的原则,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2.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药物治疗:及时服用医生开具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二、定期监测1. 定期测量血糖: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测量,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

2. 步态监测:检测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三、自我护理1. 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定期检查足部有无溃疡或磨损。

2. 眼部护理: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 饮食控制:注意饱食和节食,控制体重。

四、教育指导1. 专业指导: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糖尿病护理和教育指导。

2. 自我监护: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技巧和用药方法。

3. 生活方式:了解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总之,糖尿病护理和教育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自我护理和教育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护理的慢性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持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五、心理护理1. 积极面对:糖尿病可能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压力,与家人和医生进行沟通有助于缓解压力。

2. 支持团体:加入支持小组或社区团体,与其他糖尿病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互相支持。

六、预防并发症1. 定期随访: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注意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需要及时干预和控制。

七、应对突发情况1. 低血糖:患者及家人需要掌握低血糖的急救常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突发疾病:如感冒、腹泻等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糖尿病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排泄及(或)促进作用瑕疵引发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新陈代谢病。

糖尿病就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为多尿、多饮、多食及发福。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以上测量的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如果在定期检查时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还应当搞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仅整体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将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将并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伯朗莱。

对于已经揭发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涉效果比较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量药物干涉。

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原则上要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运动强度应当融合个体的体力状况和运动水平,所推荐展开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糖尿病人已经开始出席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挺累或稍辛苦即为则表示中等强度运动,2型糖尿病人可以展开强度高、频度小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低的热卡消耗达至减少体重的目的。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如下:
1. 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预防离不开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

了解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2.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运动和控制体重的药物等方法来控制体重。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定期运动等,都是预防糖尿病的好方法。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帮助人们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的疾病。

加强糖尿病的宣教和知识普及,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保护自己的健康。

预防糖尿病的知识

预防糖尿病的知识

预防糖尿病的知识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预防糖尿病的知识1、宣传糖尿病知识宣传糖尿病知识。

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地实行干预。

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

2、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

如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早诊断。

3、预防与控制肥胖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4、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5、平衡调节饮食提倡膳食的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

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

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糖尿病的病理病因1、糖尿病遗传因素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2、糖尿病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3、糖尿病环境因素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说明1、给糖尿病个人和家庭报个喜讯:“2型糖尿病有了可防、可治、可不复发的新方法”。

2、此方法必须重视培训宣教。

不是单靠医生和花钱就能实现的,需要医生、个人、家庭三者紧密配合,医生只占三分之一的作用。

3、本法和常规医疗不同,所以听者要把旧知识基本归零。

4、采取培训法是一种无奈的积极措施,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号召大家、没有法律效应来约束大家,只能靠技术来挽救有缘人,用一颗热心来感召有缘人。

代谢系列病防治知识防治糖尿病关键词语1、生活习惯病2、胰岛β细胞疲劳、衰竭、并非死亡3、2型糖尿病、“并发症”改为“并发病”4、胰岛素功能缺陷5、可预防、可治愈、可不复发6、营养要全、比例要平衡2型糖尿病,即在起病时或早期有多食和肥胖史者,占总糖尿病95%以上,故糖尿病一词便成为2型糖尿病的代称或惯称,以前对其病因病理不太明确,所以在治疗上就无法针对病因病理进行消除或逆转,只能用对抗和(或)替代性方法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故在医疗界称为“终身病”“难治病”“慢性病”。

只要是糖尿病均会产生并发症。

并且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无处不发。

无论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只要糖尿病不除,其治愈希望等于零,所以最终多数患者会因并发症而致残、致死。

我国现发病人数约2亿,占总人口的1/7,而且发展正趋向低龄化和农村化,可见防治糖尿病的意义重大和刻不容缓。

今天本院可向世人郑重宣告和承诺:所谓的2型糖尿病已不再是“终身病”、“难治病”、“慢性病”。

其多数并发症也会随糖尿病的治愈而治愈。

一、病因病理新概念1.不科学的饮食观念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其如:饮食量和方法、饮食时间、生活方式等,另外还有生活环境、处世观念、体质不同等均为助发因素,故称“生活习惯病”或称“生活习惯型”糖尿病。

其病理为过多的摄入食物,刺激胰腺β细胞过度。

因超负荷分泌胰岛素,致β细胞疲劳和损伤,使分泌的胰岛素质量降低(本人见解)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如而为病。

2.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组织对胰岛素较不敏感,糖进入肥大的脂肪细胞膜时需要较多胰岛素,于是脂肪越多,对胰岛素要求越高,而胰岛素β细胞负担越重,致胰腺功能渐减退,成为糖尿病,最终功能衰竭。

3.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老化和减少、代谢减慢、功能降低,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细胞膜上的糖受体数减少及亲和力降低致使发生胰岛素结合运载糖的功能降低(本人见解)。

4.遗传因素也客观存在,但并非必然因素。

完全可用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化解遗传致病的因素,以防止遗传致病。

即使是患了病也照样能治愈,没有必要考虑针对遗传治疗的特异性。

如果既是遗传因素者,又是不科学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者,就会提前患病和加快病情发展,加大治疗难度。

二、病理变化过程初期血中胰岛素含量正常或偏高,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或谓胰岛素抵抗期,此提法本人有异议,详见糖尿病答疑第28题),仅是糖尿病病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其实质是胰腺代偿性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过多,致合成胰岛素的某些成分不足和提前释放了未成熟的胰岛素,其结构异常,生物学效能降低,与糖的亲和力自然降低,并非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中期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是因为1、胰腺过度疲劳受损,功能降低;2、胰岛功能细胞寿命缩短,胰岛干细胞在不良环境影响下,生成胰岛细胞的速度减慢,致胰腺细胞代谢紊乱,数量减少。

晚期即所谓的胰岛素依赖期。

由于胰腺严重疲劳受损,胰腺细胞既丧失了功能,其数量也很大程度地减少,使胰腺难以分泌出胰岛素。

根据我们临床近百例胰岛素依赖者100%的去掉了胰岛素,血糖恢复正常的研究现实说明:1、胰腺细胞数量可少,但胰腺干细胞仍然存在;2、功能可以丧失但并非胰腺细胞死亡。

如果治疗措施得当,可逆转为基本正常胰腺;如能祛除病因自然能达到预防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可见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完全有别于1型糖尿病,那么其防治效果也截然好于1型糖尿病。

而其并发症同1型糖尿病却没有差别。

均是因血糖高,导致了有关器官组织病理性改变。

所以应把“糖尿病并发症”改为“并发病”更合医理。

这样明确提示1、有利于转变世人认为2型糖尿病也是“终身病”、“难治病”、“慢性病”的旧常规观念和树立可防、可治、可不复发的信心。

2、可使患者高度重视“并发病”早防早治的重要性。

故下文中所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均改称“并发病”。

糖尿病两种现象和并发病的病理机制1、黎明现象:系低血糖过后应激性的血糖升高现象。

该现象任何时候均可发生,不仅仅见于黎明。

其机理是在低血糖刺激下,胰高血糖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的结果,其病理详见《实用内科学》和《内科学》第七版教材。

2、胰岛素抵抗现象:其实质是耐胰岛素现象。

此现象是在较严重的并发病或其它病的影响下,使细胞内外环境酸化或毒化,导致了细胞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

所以此阶段是暂时的,是并发病和合并病的病理产物,是非必然的病程阶段,对人工胰岛素照样抵抗,故为真正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3、并发病共认的机理是因胰岛素不足或缺如和高血糖、高脂血症、血液粘稠致血管损坏造成机械性障碍,血液动力学改变,高渗性脱水,细胞营养不足或缺乏而为病。

另外还有不被世人重视的“糖毒”、“脂毒”、“酸毒”(见《实用内科学》)。

还有更不为世人所认知的“药毒”,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病理产物对组织细胞(包括胰腺本身)的损害为病。

在所有并发病中,其占致病比例不在少数,不容忽视和质疑。

此已被我临床证实地十分客观了。

总之无论糖尿病的病理如何变化,其实质是:细胞内各种营养都不足,细胞外高糖不能被利用,各种并发病更是因细胞内诸营养缺乏,和细胞外高糖及其他病理产物的损害而使然。

即使是2型糖尿病早期多食、易饥的肥胖阶段,也仍然是因细胞内饥饿而发生的易饥多食致细胞外脂肪过剩现象,即表为实相、实为内羸的表实内虚的实质状况。

三、预防治疗原则预防的原则和方法,可用“8+8+4+4+7”概括,“自我防范、自我管理”,“科学生活、平衡营养”,中晚期者加用“复苏胰岛”,晚期者还要加“综合康复”法,“弱碱化贯穿始终”。

基本治疗原则是:1、针对病因预防。

因为目前有害健康的诱惑不暇耳目,美食文化搭乘着拉动经济的国策快车专门俘虏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享欲族们。

饮食服务业为糖尿病设置了无处不有的温床。

我们身临这些危害环境,想要健康,唯一的方法是立足健康观念,给自己筑起一道坚固的意识围墙,决不让自己越轨。

2、让胰腺充分休息:严格调控糖、脂肪的摄入,仅保持身体生理需求供给,偏胖者暂不供给。

并尽量选用含果糖食品,因为组织细胞可直接利用,不需胰岛素。

3、给足胰腺所需的物质:如B族维生素、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

胰腺有了足够的营养就能加快修复。

4、复苏胰腺: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最需要复苏。

其方法是综合疗法。

如药物、穴位、生物电、功操还精、顺势、思维等促醒疗法。

5、弱碱化体液:全疗程注重弱碱化,以降低靶细胞的利用阈,提高对载糖胰岛素的利用率和及时消除内环境酸化的危害。

四、具体治疗方法:Ⅰ、生活防治法1、思维防治法(1)端正健康观念:人生首重健康生存和健康长寿。

不健康和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不重视健康,不按健康科学生活,才是人生不幸的根源。

要想健康长寿就须学习、研究、探索遵循有关健康科学,才能达到自我防范、自我管理的境界,这是防治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

具备了健康意识和知识,就能主动抵御各种条件、环境下的危害健康的因素。

尤其是准糖尿病者,一定要彻底摆脱“终身病”“难治病”“慢性病”的旧思维模式,才能走进全新的健康世界。

(2)保持乐观淡定:情绪是调控内分泌的主导,所以血糖的高低与情绪关系密切。

情绪平和、愉快,血糖就稳定;反之情绪激动就一定能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修身养性,务使自己淡定从容、内心乐观,有利于血糖稳定。

2、饮食起居防治法:在饮食上力求营养全面,营养比例(身体营养需求比例)平衡。

A、预防法——即正常人生活的饮食起居标准。

(1)严格控制油、肉、蛋黄、奶、糖、酒的摄入量。

脂肪总量每月不超过8两。

(2)粮食控制在每日0-6两,具体用量要因人而宜。

(3)以多样化生鲜蔬果为主,每餐约(具体数量不在此公布详情:糖友俱乐部477727207)种以上,每种####克;食量大者须增加品种。

调味品以酱油、醋、盐为主。

也可配合适量炒菜等。

(4)适当多饮优质水(臭氧处理过的水)。

尤其饭前1小时饮水最好。

注:⑴每餐前必有饥饿感,而吃饭较快的人须在饥饿时不进食,待饥饿过后再进食,并且要细嚼慢咽。

⑵晚饭要早(18点左右吃)、少、清淡。

切忌睡前进食。

(5)睡眠:适时、充足、高质量睡眠是保证稳态系统调整、修复身体的关键,务必珍惜。

要做到早睡早起,躺下不想事,舒适卧位,睡中不开灯、不喝水等。

(6)运动:运动方式、时间、量要因人因病有针对性的选择。

B、治疗法,注:除食品和运动要求不同于预防标准外,其余均相同。

(1)治疗餐1)胖人和中等体型者严格禁食油、肉、蛋黄、奶、糖,瘦弱者,糖和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基本生理需求量。

2)粮食每日控制在(具体数量不在此公布详情:糖友俱乐部477727207)克内。

3)生鲜蔬果每品种(具体数量不在此公布详情:糖友俱乐部477727207)克,需多吃者可增加品种。

水果限3个品种内。

(2)过渡餐1)脂肪、糖、粮食摄入量在血糖正常稳定前提下,逐步增加到生活餐标准。

2)蔬果摄入量可按比例适当减少,但每日总量不能少于(具体数量不在此公布详情:糖友俱乐部477727207)克。

(3)运动糖尿病者无须要求采取运动降糖措施。

但为了其它病或器官的健康需要运动者,最好在饭后做适量运动,空腹休息较好。

这样既能达到运动降糖,又能避免因运动而升高血糖。

Ⅱ、药物治疗1、选用营养成份及所含比例均接近人体的中药,补充胰腺特需的营养和全身营养成份,如:鸡内金、杞果、山药、山萸肉、熟地等。

2、胰岛细胞复苏剂通过营养、休息、活化和修复损伤,使其自然恢复正常功能,主要药物如:蚂蚁、蚯蚓、水蛭、甲壳质、山药、山萸肉、黄精、黄连等。

以上两方按剂量比例调制,各成分性质科学加工,不丧失成分,不降低和破坏活性。

或汤或散因病因人而宜。

Ⅲ、综合康复治疗1、能净化和弱碱化人体内环境的臭氧浴法。

2、能促进全身细胞代谢,增加细胞生物电活动和细胞自体运动频率的高电位和生物频谱仪及生物药离子导入。

3、通过刺激相关经络、穴位,达到调节整体内脏器官、代谢、免疫等功能的协调平衡。

其方法如:中药经络熏蒸法、拔罐、刮痧、放血、按摩、正脊推拿、功操还精法、顺势疗法、思维疗法等。

以上三个方法同时运用是治疗糖尿病比较科学的组合方案。

组合应用,能使治疗效应互补叠加或倍增,所以在治疗时尽量不要偏重或偏废。

Ⅳ、针对具体现象和并发病的治疗1、黎明现象:此现象一则因人为用药产生,二则因病情好转产生。

在治疗上:①调整用药量。

②调整饮食。

③调整运动。

2、胰岛素抵抗现象即耐胰岛素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