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015011课程名称(中/英文):《微机原理及应用》/ The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类型: 实践教学总学时:2周讲课学时:2周学分:2适用对象: 工科类本科生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微机原理的理论知识目标2:通过课程设计学会对开发设备的使用。
目标3:通过课程设计熟练掌握编写汇编程序。
目标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能力目标:目标5: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目标6:提高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目标7: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
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下:微机原理及接口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通过设计,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课程设计的题目分为两大类:软件设计题目和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要求在电脑上调试通过并且结果运行正确。
硬件要求在开发设备上完成硬件系统的调试,结果正确。
调试结束后撰写设计报告,包括1.题目2.题目分析3.硬件电路图(仅硬件题目提交)4.软件流程框图5.设计思路说明6.程序清单(需加必要解释)、7.设计总结(讨论)、心得体会;要求硬件电路图用A3纸绘制,折叠成论文稿纸大小,统一装订在论文中。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基础技术;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3、学习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
4、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复杂运算,解决实际的问题;
5、了解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
1、微型计算机概述:介绍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类型、组成结构和技术特点等;
2、微型计算机组成:分析微型计算机结构中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器件、中央处理器单元等;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深入介绍操作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4、编程语言原理:介绍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组织结构,深入学习编程语言的编译和运行机制;
5、软件应用技术:介绍供应市场上的各种软件应用,及其系统设计原理,掌握使用软件的基本方法;
6、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技术;
三、学习要求
1、认真学习,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原理,掌握相应的技术;
2、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安装、应用、调试等工作。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614课程中文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anditsApp1ications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4学分课程学时数:64学时(56+8)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微机各个组成部分(微处理器、内存、I/O接口、总线等)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要求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为后续的专业方向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课程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基础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微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微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发展,具备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微型计算机绪论1、微机的概念及其发展;2、常用数制与信息编码;3、微机的组成结构:CPU、存储器、I/O接口、总线;4、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模型机介绍;重点:微机的概念、微机的组成结构;难点:模型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微机的一般概念及发展;理解微机的工作过程;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编码。
(-)80X86微处理器1、8086/8088CPU功能结构;2、8086/8088CPU的引脚信号及工作模式;3、8086/8088CPU的主要工作时序;4、X86系列微处理器结构;5、32位CPU工作模式;重点:CPU的内部结构、工作模式、主要工作时序。
难点:最大模式、工作时序、32位CPU的保护模式。
了解80286以上微机的结构及寄存器种类和用途;理解8086微机的工作模式及总线操作时序;掌握INTE1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8086的处理器的寄存器的种类用途。
(Ξ)8088/8086指令系统1、8088/8086寻址方式和指令集2、汇编程序程序设计重点:8088/8086指令集难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了解汇编语言的语句类别、结构;理解8088/8086的寻址方式;掌握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功能、特点、用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1.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微计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先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本课程以当今主流微处理器80X86为结合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操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然后讲解80X86主要外围支援芯片的功能、结构、编程方法以及基本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
在此基础上, 对键盘、LED数码显示器、AD与DA转换器等基本外部设备的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讨论。
此外对微计算机系统总线、其它微处理器结构也给以介绍。
2. 在课程体系中地位、作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满足材料类高等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研究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在微计算机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应用问题的科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对微处理器及微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程包括汇编语言的学习及应用。
还包括中断、接口、总线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如何使用软件编程控制硬件的正确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一门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微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图1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已学相关课程的关系图2 微机原理及应用与机自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关系3. 对专业培养要求支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毕业要求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毕业要求3中的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前沿、发展前景和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新的成型理论知识;(2).毕业要求5中的具有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理解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这三个名词术语的内涵;掌握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计算机系统概念术语;;了解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概况。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总学时:60 (其中理论课50 学时,实验10 学时)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单位:电信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工科院校电气电子类、计算机类等信息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是电子信息学科有关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硬件基础类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
该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开展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目的是通过循序渐进、综合循环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微处理器芯片结构、计算机系统构成、接口技术,同时掌握微机技术新的发展趋势。
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及硬件的连接,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了解当今计算机硬件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使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配置组装、硬件接口电路开发及汇编语言编程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熟悉计数制及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编码运算方法,数的定点及浮点表示法;2.掌握微处理器内部逻辑结构、引脚功能和工作时序;3.熟悉存储器芯片特性及与CPU的连接方法,存储器空间扩展,存储器与CPU连接举例;4.掌握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的功能与使用;5.熟悉汇编语言伪指令,常量与数值表达,标号,变量与地址表达式;6.掌握顺序、分支、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与堆栈技术,DOS功能调用;7.掌握中断的原理并能利用中断编制小应用程序;8.熟悉输入输出(I/O)设备与微型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控制方式(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9.熟悉中断概念、中断响应及管理、中断控制器;10.掌握并行数据通信及可编程I/O接口;11.掌握可编程计数/定时器;12.掌握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应用;13.计算机外部设备和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评价指标。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该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与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安装方法;3.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4.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搭建并进行简单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历史发展(2学时)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2计算机的历史发展概述;1.3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硬件系统(10学时)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功能;2.2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3存储器的类型和层次结构;2.4输入/输出设备的类型和功能;2.5性能评价指标。
3.计算机软件系统(12学时)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与安装;3.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3.4网络和安全软件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4.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应用(16学时)4.1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组装;4.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4.3常见硬件故障的排除与维修;4.4常见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5.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8学时)5.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5.2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介绍与搭建;5.3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6.计算机编程基础(14学时)6.1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与特点;6.2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6.3常见编程语言的入门知识;6.4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四、教学方法1.授课与互动采用讲授、示范、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倡导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2.实验与实践设计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研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入研究。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引言微机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能够进行汇编语言编程;3. 熟悉计算机总线、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了解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系统结构: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层次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2. 微处理器原理:详细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数据传输等;3. 汇编语言编程:教授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汇编语言编程;4. 计算机总线和存储器:介绍计算机总线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 输入输出接口:讲解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等;6. 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以及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加深对原理和应用的理解;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5. 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10523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英文名称: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讲授学时48,实验课时15,总学时63学分: 3合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三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二、课程简介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性能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下降,使得微机的应用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由于微型计算机在电子控制、数据处理、通信等方面用途广泛,于是掌握微机原理对于电子、通信类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With the technology of micro-electronics improves quickly in recent years,the performances of microcomputer increased and the price drop down, which caused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s throughout everywhere, and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marts of the science level. As microcomputers have a wide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control, data process, telecommunication, and so 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majoring in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o master the principles of computer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微机原理与应用》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专业基础地位,它强调的是计算机内部体系结构的组织与实现、微机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的方法,是特殊针对微机硬件(包括系统以及接口) 的一门课程。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二、课程性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任选课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8086/8088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技巧。
另外,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学生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数据库原理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动手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概述(计划学时1)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与性能指标,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1.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1.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1.1.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特点1.2微型机的分类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1.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1.4微型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1.4.1理解并掌握进位计数制与转换1.4.2理解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143 理解字符表示法1.5评估微型机性能的主要指标1.5.1理解如下的概念:字长,指令执行时间,内部存储器容量,外部设备配置1.6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几种主要的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教学难点: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计划学时4)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微型80X86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二、课程教学内容2.1 8086微处理器理解8086的编程结构2.1.12.1.2 掌握8086的工作模式及引脚功能2.1.3 理解最小模式系统2.1.4 理解最大模式系统2.1.5 理解8086的操作和时序2.1.6理解8086的存储器及I/O组织2.280386微处理器2.2.1了解80386的特点2.2.2了解80386的内部组成与结构2.2.3了解80386处理器信号2.380486微处理器2.3.1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特点2.3.2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结构2.3.3了解80486微处理器的信号2.4Pentium 与Pentium II2.4.1了解Pentium 与Pentium 特点2.4.2了解Pentium处理器信号功能2.4.3了解486与Pentium总线之间的区别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8086的编程结构与工作模式教学难点:8086的工作模式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动画演示第三章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计划学时4)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80X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为后面进行接口编程打好基础。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的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程序的设计,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进行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研究和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2.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编码及微机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硬件结构;4.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5.掌握8086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了解常用存储器的型号,掌握存储器扩展的基本方法;7.了解8086 I/O的编址与寻址方式,掌握8086与外设间的数据传输方式;8.掌握中断的概念,掌握8086的中断过程;9.掌握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10.掌握可编程并口扩展芯片8255的结构、工作方式及应用;12.重点掌握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
参考教材:[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周明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杨有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郑学坚,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潘新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数制和码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发展概况、特点、应用及常用intel系列CPU介绍。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其应用》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68学时执笔人:编制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提高学生微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重要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介绍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接口电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硬件连接,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技术,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软硬件相结合的基本思想。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计算机基础(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进位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数值的编码;字符的编码;基本逻辑电路非、与或门的符号表示;补码加法和减法;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微机的基本结构;一些微机、存储器相关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触发器逻辑电路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微机的基本结构;补码加法和减法。
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微机的基本结构。
3、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第二节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第三节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第四节微型计算机概述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10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8086微处理器引脚的功能;8086存储器分体结构;8086最小和最大模式系统配置。
(2)理解总线周期的概念;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两大部件的功能。
(3)了解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中各寄存器的用法; 8086中存储器的组织;8086中20位地址的形成;8086存储器的分段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8086微处理器引脚功能;8086最小模式系统配置和8086存储器分体结构。
难点:8086微处理器引脚功能;8086最小模式系统配置。
3、教学内容第一节8086系统结构第二节寻址方式第三节指令系统第四节汇编语言第五节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六节DOS系统功能调用和BIOS功能调用第七节宏指令、条件汇编及上机过程第四章存储器结构(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存储器容量扩展;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65总学时:48学时(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预修要求: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性质:是机械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
是一门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应用的课程。
这门课理论与实践联系性较强,面向应用,具有很强实践性与综合性。
目的:通过学习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获得微型计算机应用所需的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在今后工作中实现电器控制、过程控制、信息处理和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任务: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有关微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微机的典型接口技术及其应用,掌握微机系统的总体构成。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原理部分以讲授为主;程序设计提倡多读程序、多写、多上机;硬件接口应在掌握了硬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教学手段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教学模式;实验环节重点学习8086微机的硬件组成、工程应用及系统开发;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本章的学习要点,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为下一章学习做好准备;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结合实验和平时成绩,在内容上尽量体现单片机的基本常识性问题,结合实际,做到质、量结合。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电子机械专业学生应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大部分内容;课程可根据总课时数而定,大纲最后给出了两个课时分配表供选择。
大纲正文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对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背景及其系统组成进行概述,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系统组成以及IBM PC/AT系列微机系统的总体情况。
重点:IBM PC/AT系列微机系统和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难点:存储空间、I/O空间、数制、编码第一节: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第二节: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第三节:IBM PC/AT系列微机系统第四节: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习题:1.2;1.4;1.8;1.9;1.10;1.11;1.12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学时:10学时(讲课8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8088/8086内部结构和8088/8086的指令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适用班级: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9;车辆工程10(专升本函授);2014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高起本函授)辅导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马义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的一门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对8086CPU内部结构、8086指令介绍,使学生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及简单的汇编程序的编写方法及技巧,并使学生了解存储器的组成及组织方式、输入输出技术、中断技术、接口编程及现代PC机的系统性能的改善和Pentium 微处理器,为学生掌握好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进一步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了8086指令系统及其编程、存储器的管理、输入/输出技术等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机运算基础,掌握各种进制、码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及符号数的表示(2) 8086CPU的内部结构、主要掌握内部寄存器的使用方法,及对存储器分段管理的方法,其中时序和外部引脚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3)介绍了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掌握其寻址方式及基本指令的用法和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应掌握汇编语言编程调试过程及技巧。
(4)介绍了存储器的内部结构,应掌握存储器的扩展及其同CPU的连接(5)介绍了输入输出技术及简单的I/O芯片的使用。
(6)介绍了中断控制技术,掌握基本原理及应用。
(7)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及编程和应用。
(8)介绍了D/A 和A/D接口的概念及编程和应用。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以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六、学时分配七、几点说明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马义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孙家启安徽大学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复习作业一1.在I/O接口电路中,按主机与外设间传送的信息类型,端口可分为哪几类?CPU对这些端口实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答:I/O端口分为:数据口,状态口,控制口。
CPU可对数据口进行读或写操作,对状态口进行读操作、对控制口进行写操作2.与并行通信相比较,串行通信有什么特点?(1)串行通信适宜于远程数据传送;(2)串行通信通常传送速度较慢;(3)串行通信的费用较低,传输线少,可借用电话网络来实现远程通信.3.8086/8088CPU响应任何一种中断时,都会自动的将IF 和TF 标志清零,其目的是什么?答:将IF 标志清零的目的是在本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期间,不要再响应其他的可屏蔽中断;将TF 标志清零的目的是不要单步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4.CPU 响应多种中断时,都要自动地保护断点,为什么?答:“保护断点”是指主程序中当前被中断的指令的下一条指令所存放的存储单元的逻辑地址,(称为断口地址,或断点地址,简称断点)包括段值和段内偏移量两部分(既CS 和IP 中的内容)作为返回地址被自动地压人堆栈中保护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中断服务程序运行结束时,使程序能返回到主程序的断点处去继续执行。
5 .当某一中断发生时,CPU 如何能找到相应的中断向量?答:当某一中断发生时,CPU 只有在中断向量表中找准找到相应的中断向量,即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人口地址,才能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若能找准存放该中断向量的4 个存储单元的地址,就意味着找到了该中断向量。
若把存放每个中断向量的4 个单元的第一个单元的地址叫做向量地址,由于中断向量是按中断类型码n从0 ~255的顺序存放的,故向量地址与中断类型码有如下关系:向量地址=0000:N×4 。
如:0 号中断的向量地址为0000:0000,表示0 号中断的中断向量存于地址为0000:0000开始的4 个单元中,1 号中断的向量地址为0000:0004H ,表示1 号中断的中断向量存于地址为以0000:0004H 开始的4 个单元之中,等等。
因此,任何一个中断的到来,CPU 只要能得到它的中断类型号,就能找到它的中断向量。
把它的偏移量传送入IP ,段值送入CS ,即能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6.分别指出下列指令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A.MOV SI,100 立即寻址B.MOV CX,DATA[SI]寄存器相对寻址C.MOV [SI],AX 寄存器寻址D.ADD AX,[BX][DI]基址加变址寻址E.POPHF 寄存器寻址7.什么是中断?什么是中断向量?什么是中断向量表?INT24在中断向量表的什么位置?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有哪几个步骤?答:中断是指CPU在正常运行时,由于内部、外部事件或由程序的预先安排引起的CPU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转而到内部、外部事件预先安排的服务程序(中断子程序)中去执行。
中断向量是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每个中断类型对应一个中断向量。
中断向量表是中断类型码和与此类型码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之间的一个连接链。
每一个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IP和CS成为一个中断指示字或中断向量。
24*4=96=60H INT24在中断向量表的0000:0060H~0000:0063H处。
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排队、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五个步骤。
8.简述8086CPU由哪些寄存器组成。
答:4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数器、DX数据寄存器;4个16位的专用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BP 基址指针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一个标志寄存器FR;4个16位的段地址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DS数据段寄存器、SS堆栈段寄存器、ES扩展段寄存器;一个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9.简述8086/8088系统中为什么要使用地址锁存器?答:为获取并保持地址信息,系统中要使用地址锁存器。
因为8086/8088系统中低16位地址线与数据线分时复用,高4位地址线与状态线分时复用,在每个总线周期的T1状态期间,CPU通过20位地址线向外发送地址,然后在T2、T3、T4状态时传送数据或状态信息,而在一个完整的总线周期(T1~T4)内,被访问的存储器或I/O端口始终需要完整的地址信息,这就要求在T1状态时地址有效期间由地址锁存器将地址信号锁存并保持,以供被访问的存储器或I/O端口在整个总线周期内使用。
10.已知SDRAM6264的片容量是8K×8位,问它的外部引脚中含多少根地址线和数据线?答:从该芯片的容量可知,其内部含有8192个(8*1024)存储单元,每个单元能存放一个字节数据,因为13根地址线才能对8192个存储单元寻址(213=8192),所以它有13根地址线,8位数据线。
因为在读写每一个存储单元的8位二进制数时需要8位数据线。
作业二1、阅读如下程序段,回答提出的问题。
MOV AX,3456XCHG AX,BXMOV AX,3456SUB AX,BXJE DONEKK:A DD AX,BX...DONE:该程序段执行完JE DONE语句后,AX= 0 ,ZF= 1 ,IP= DONE 。
2 请在程序段的每一空框内填入一语句(不得修改其它语句),以实现下述功能:将字变量V ARM1中的非零数据左移到最高位为“1”止,左移次数存入字节变量V ARB中,左移后的结果存入字变量V ARW中。
MOV BL,0MOV AX,V ARW1ADD AX,0JS DONEGOON: INC BLADD AX,AXJNS GOONDONE: MOV V ARW,AXMOV V ARR,BL3 为什么说8088CPU为准16为微处理器,而8086CPU为16为微处理器?答:8088CPU的内部寄存器均为16位,可一次完成16位二进制的算术及逻辑运算,但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
而8086则内部寄存器及外部数据总线均为16位,可一次完成16位二进制的算术及逻辑运算。
4 已知,(DS) = 0120H , ( SS ) = 2000H , ( ES) = 0FF2H , ( BX ) = 1000H , ( BP ) = 2000H ,( SI = 3110H , ( SP ) = 1004H ,试写出下面每条指令中存储器操作数的物理地址。
(1)MOV AL,[BX+SI+9000H] DS*16+BX+SI+9000H 1E310H(2)MOV BX, [BP-18]SS*16+BP-18 21FEEH(3)ADD SS:[BX+SI-3],ALSS*16+BX+SI-3 2410DH(4)SUB [SI+BP], CXSS*16+SI+BP 25110H(5)PUSHFSS*16+SP-2 21002H堆栈指针寄存器SP的初值位1000H,AX=2000H,BX=3000H,试问:(1)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0FFEH(2)再执行指令PUSH BX和POP AX后,SP=0FFEH ,AX=3000H ,BX=3000H 。
5 程序段执行完后,AX,BX,CX,DX寄存器的内容分别是什么?START: MOV AX, 01HMOV BX, 02HMOV CX, 03HMOV DX,04HNEXT: INC AXADD BX,AXSHR DX,1LOOP NEXTAX= 4 BX= 08H CX= 0 DX= 0 .6 判断下面8086汇编程序执行结果:MOV AX,0FFFDHMOV BX,8000HADD AX,BXHLT执行结果AX= 7FF0H BX= 8000H对应标志位ZF= 0 SF= 0 OF= 1 CF= 1 PF= 0 AF= 07.下面程序段执行完以后,BX的内容是什么?MOV BX,00FFHAND BX,0FFFHOR BX,0F0FHXOR BX,00FFH答:BX=0F00H8 下列程序段完成什么工作?DAT1 DB 30 DUP(?)DAT2 DB 10 DUP(?)┇MOV CX,10MOV BX,20MOV SI,0MOV DI,0NEXT:MOV AL,DAT1[BX][SI]MOV DAT2[DI],ALINC SIINC DILOOP NEXT答:把DAT1+20存储单元开始的10个字节搬到DAT2开始的连续10个存储单元中。
9 . 设8086系统中,中断请求信号采用边沿触发方式,单片8259A,中断类型码高5位为01010,中断源接在IR2上,普通全嵌套方式,非自动结束方式,缓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