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奇经八脉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经络ppt

针灸学-经络ppt
刺激效果分析
确定穴位定位
经络指导取穴
在针灸治疗中,经络理论对于取穴具有指导作用。针灸师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配穴方法
针灸治疗中,通过经络理论可以掌握配穴方法。根据经络的相互关系和病理特点,可以合理地配合各个穴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指导针灸取穴
针头部睛明穴,沿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再分支进入每只脚五个分支。
其经脉分别与肾经、脾经、肝经相交会,最后再进入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脉。
主要治疗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等症状。
足少阴肾经
其经脉分别与肝经、膀胱经、脾经相交会,最后入锁骨下窝,联络心脏。
主要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
功能
阴跷脉主要与生殖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情绪和睡眠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阴跷脉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01
03
02
阳维脉
定义
阳维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经络之一,起始于足跟外侧,沿着下肢外侧向上,最终到达头部。
阳维脉主要与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同时与运动和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经络理论,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手法选择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正确的针灸手法至关重要。根据经络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针灸手法,如补法、泻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制定针灸治疗方法
通过观察经络的异常反应,可以辅助诊断疾病。例如,在经络检查中,若发现某条经络上的穴位存在异常感觉或反应,可能表明该经络所对应的脏腑或器官存在病变。
疾病诊断

奇经八脉 2

奇经八脉 2

奇经八脉督脉一、循行营气运行示意图①起源②本支③旁支④与足少阴沟通⑤与足太阳沟通⑥与任脉沟通督脉循行示意图二、联系脏腑器官生殖器,肾,脊,脑,心,目(睛明,承泣),喉,唇三、腧穴本经穴:28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另:后溪通督脉被交会穴:龈交←—任脉水沟←—手阳明神庭←—足阳明、足太阳百会脑户风府←阳维哑门大椎←—手足三阳陶道←—足太阳长强←—足少阴四、作用1. 统率、督领诸阳经脉气“总督诸阳”,“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2. 督领经脉之海3. 调补脑脊4. 调节脏腑功能通过膀胱经背俞穴督脉本身有支脉,“并于脊里”五、病候六、用药鹿角胶鹿角霜皆通阳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牛、羊、猪脊髓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蒿本等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任脉一、循行环唇承浆咽起喉于①胞中阴器曲骨会阴②①起源②前行支(本支)任脉循行示意图二、联系脏腑器官生殖器,咽喉,目三、腧穴本经穴:24交会穴:承泣另:列缺通任脉被交会穴:承浆←—足阳明廉泉天突上脘←足阳明、手太阳中脘下脘←—足太阴阴交←—冲脉关元←足三阴中极曲骨←—足厥阴会阴←—督、冲脉四、作用1.总揽、总任诸阴经脉气2.主胞胎和冲脉同为妇人生养之本五、病候六、用药龟甲、鳖甲、阿胶、鱼胶、淡菜、蚌水知母、黄柏、玄参、生地等降肾火药可参用,其成方有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紫河车、紫石英、艾叶等暖宫药均属任脉药,又入冲脉冲脉一、循行二、联系脏腑器官生殖器(胞中),咽喉,唇口,目,脊三、腧穴交会穴:14气冲(足阳明)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会阴、阴交(任脉)公孙通冲脉。

《素问·气府论》:“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侠齐下傍各五分至横骨寸一。

【课件--督任奇经八脉】

【课件--督任奇经八脉】

增多症,针刺后可使嗜酸性白细胞数下降
7.哑门(DU15)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 主治 • ①治哑要穴,用于脑炎或中风后遗症所致的失语
②头痛项强 • 针法 • ①直刺0.5~1寸
②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针刺过深可引起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后窝血肿 备考 • 治哑要穴
8.风府(DU16)
2.腰阳关(DU3)
•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 主治: ①盆腔内阳气虚弱的病症,如月经不调,
遗精,阳痿;②坐骨神经痛等,如腰骶痛,下肢 痿痹 •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3.命门 (DU4)
•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指压时,有强烈 的压痛感。
• 主治: ①生殖系统疾病之要穴,用治阳萎,早泄, 遗精,月经不调等,一般都用于虚证 ②治肾虚泄泻(慢性腹泻) ③腰脊酸痛 操作: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5~1寸,不宜过深
[现代研究] (1)针百会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针百会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当血压降 至20-30mmHg不再回升时,针“百会”30分钟, 血压即可上升,大部分上升幅度均超过35mmHg。 (2)针百会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趋
于规则化。针百会也可使正常人肌电幅度升高 (P<0.05)。(3)对家兔用牛奶注射所致的发热模
• 备注:培补命门之火的主穴,具有补肾阳,壮 命门
4.至阳’ (DU9)
[定位] 后正中线上,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肝胆胃的疼痛疾病,如胸胁胀满,黄疸; ②督脉经气不利所致咳嗽,气喘,背痛,脊强; ③按压可缓解心绞痛。 • [配穴举例] 配阳陵泉、日月治胁肋痛、黄疸、呕 吐;配心俞、内关治胸闷、心律不齐(《腧穴 学》)。 • [操作] 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

中医经络—奇经八脉(中医学课件)

中医经络—奇经八脉(中医学课件)
第五章 经络
第四节:奇 经 八 脉
CONTENTS
壹 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特点
目 录 贰 奇经八脉的生理Biblioteka 能叁 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壹 奇经八脉的概念、
生理特点
壹、奇 经 八 脉 的 概 念 、 生 理 特 点
一.概念
“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 01 奇 经 八 脉 是 不 同 于 十 二 经 脉 的 “ 别 道 而 行 ” 的 八 条 经 脉 。
带,有束带之意。
① 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 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 脉之脉气不下陷。 ② 主司妇女的带下。
叁、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
五、阴蹻脉和阳蹻脉
1.循行部位
• 阴蹻脉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 • 沿内踝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 • 沿前阴,腹、胸进入缺盆, • 出行于人迎穴之前, • 经鼻旁,到目内眦, • 与手足太阳经、阳蹻脉会合。
贰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贰、奇 经 八 脉 的 生 理 功 能
1)督脉
• 阳脉之海 • 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
2)任脉
• 阴脉之海 • 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穴
一、加强十二 经脉的联系
4)冲脉
• 十二经脉之海 • 同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
3)带脉
• 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贰、奇 经 八 脉 的 生 理 功 能
02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03
《十四经发挥》认为:“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
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
壹、奇 经 八 脉 的 概 念 、 生 理 特 点

奇经八脉专题培训

奇经八脉专题培训
足逆冷,恶寒——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 真阳即是命门火。本穴位于两肾俞之间,隶属督脉。 督脉亦属阳。所以,本穴与命门之火有关亲密,是 补命门火旳主要穴位之一。
参照
❖ 1。泽田派命门,在肾俞上五分,夹脊穴上五 分处。“命门乃生命之门也,小儿病多取 之”。多取一侧或左或右,取其发紧旳一侧, 有时兼取两侧,(在十四椎棘突旁5分处,如 穴处无发紧,灸之也有效。)泽田先生经验, 此穴有灸一次就将无法医治旳遗尿治好旳。
2. 腰俞
❖ [命名] 《素问·缪刺论》:“腰尻之解……是 腰俞。”腰尻,指骶部,解指骶管裂孔处, 穴位均可称“俞”,故名。
❖ [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 孔。
❖ [取穴] 俯卧或侧卧,先取尾骨上方左右旳骶 角,与两骶角平齐旳后正中线上取穴。(当 用手从下向上推时,触不到棘突时即是穴,)
主治
❖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督脉主一身之阳,主 “脊强反折”。故本穴能治疗癫痫,腰脊强痛等证。
❖ 2.癫痫。 ❖ 3.月经不调,白带,遗精——本穴旳前面即是泌
尿生殖系统。根据腑穴所在,主治所在旳规律,它 能调治这两部分旳病症。 ❖ 4.腹泻、便秘、痔疮、便血
3.腰阳关*
❖ [命名] 穴当腰部,内应丹田为元阴元阳交关 之处。穴属督脉。为阳脉之海,关系一身之 阳,故名。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
督脉
督脉循行主干
❖ 《难经·六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 (指会阴),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上巅,循额,至鼻柱。《甲乙经》)”
❖ 同步有三条分支

❖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后溪通于督脉。
2.络脉循行
❖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脊旁肌肉)上项, 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 也。”(《灵枢·经脉》)。

奇经八脉分布部位ppt课件

奇经八脉分布部位ppt课件
冲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它的一支循背
脊里面上行,为经络气血之海。其浮行在
外的,沿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行的从咽
喉上而络于唇口周围。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难经•二十八难》语译:
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阴毛
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
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交会穴:
承泣(足阳明),龈交(督脉)。此外,
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通于任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灵枢•经脉》原文: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本经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
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素问•骨空论》原文: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頣循面入目。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奇经八脉周康梅 ppt课件

奇经八脉周康梅 ppt课件

(三)督脉经脉的美容保健作用(P33)
具有温肾壮阳、健脾养胃、补肺 养心益气、疏肝利胆、疏通经络等功 效。
主要调理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不适以及 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不适。
1、总督诸阳 2、“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调理腰骶、
背、头项部病症及相应内脏病症。 3、调理神志
(四)督脉腧穴
任脉主要行于前正中线。 任脉为“阴脉之海”,总管
全身阴气。
(二)任脉经脉的体表循行
起于外生殖器与肛门 之间的会阴穴,向上行于 前正中线,经过下腹部 (中极、关元、气海)至 肚脐中(神阙),经上腹 部(中脘),上行于两乳 头连线中点的(膻中), 经颈部至下颌,止于颏唇 沟正中(承浆)。
(三)任脉经脉的美容保健作用
应用 操作
共同:颈项疼痛、感冒
咳嗽,气喘, 头痛,眩晕,
痤疮,热病
咽痛
共同:灸法
拔罐
点、按、揉
百会(DU20)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两耳尖垂直向上连线中点处
功效
升阳举陷,宁心安神,醒脑开 窍
应用
近治:头痛,眩晕 特殊:失眠、健忘、脱肛,久
泻、昏迷
操作
灸法,点、按、揉
神庭(DU24)
下凹陷处
下凹陷处
功效 应用
温肾壮阳,行气活络
近治:腰痛,下肢痿痹 特殊:肾阳虚证(妇科、男科疾病)
操作 温肾壮阳多用温灸疗法
其余可用按摩、刮痧、拔罐等法
腰阳关
大椎、风府
大椎(DU14) 风椎棘突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下凹陷处
两侧斜方肌上端之间 凹陷处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通络止痛
温阳
共同:下腹疼痛,卵巢保养,下腹肥胖,妇科、男科病症

奇经八脉(概述)ppt课件

奇经八脉(概述)ppt课件

奇经八脉(概述)
6
冲脉循行分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 一、冲脉的起源(大致有四种看法): ❖ 1、起于肾下;2 、起于胞中;
3、起于关元;4、起于气冲。 ❖ 二、冲脉的上行线归纳起来,除循行于
胸腹及背部脊里之外,还应上头面 络口唇。 ❖ 三、冲脉的下行线并少阴之经,循下肢 内侧,达足部,入大趾间。
❖ 《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
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
奇经八脉(概述)
5
❖ 《灵枢.五音五味》:冲脉、
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 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 于咽喉,别而络唇。
2、词解
[1]跗属---跗骨与胫骨连接部。 3、体表路线 起于气冲部(气街)→并足少阴肾 经(横骨) →止于上腹部(幽门) 4、体内联系 与胞宫有联系
2、词解
❖[1]季胁——肋尽处为季胁,
当指十一肋端之章门处。
3、体表循行
❖起于季胁(章门) →并足少阳经(带脉、维道)
→围绕腰腹一周。
奇经八脉(概述)
12
(二)生理功能
❖ “约束诸脉”---约束纵行诸经脉,使起到协调 和柔顺作用。
(三)病候
❖ 1、原文
《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 2、词解
2、生殖泌尿系统病症。
奇经八脉(概述)
10
带脉
❖ 带,在古代多指“官僚贵族腰间系的大带” 与带脉横行腰腹之间,回身一周相仿。
奇经八脉(概述)
11
(一)循行
❖1、原文 ❖《灵枢·经别》:
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 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难经·二十八难》: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行分布
没有一定的规律。
有一定规律。
脏腑配属
没有表里属络关系,与奇恒之 腑(脑、女子胞)联系密切。
有脏腑配属和表里关系
所属腧穴
除督、任二脉外,其它六条脉 的穴位都寄附于十二经脉。
皆有本经所属腧穴。
针灸学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循行概况
督脉 脊背正中 上至头面
(后正中线)
任脉 胸腹正中 上抵颏部
(前正中线)
沟通、联络十二经脉 统摄协调
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任脉: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中极--“阴脉之海”--总督诸 阴 冲脉: “血海” , “十二经之海” --涵蓄十二经气血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诸经 阴维脉:会任脉,联络各阴经,主一身之里(阴) 主一身之 阳维脉:会督脉,联络各阳经,主一身之表(阳) 阴阳表里 阴跷脉 主司下肢运动 阳跷脉 司眼睑开合(会于目内眦-睡眠)
二、奇经八脉 什么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 条,故称奇经八脉。
针灸学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 (奇:奇异,特殊)
十二经脉
循环流注
无相互衔接及顺逆规律,不构 成气血循环流注系统。
有相互衔接及顺逆规律, 构成气血循环流注系统。
一源三歧 针起灸于学奇胞经八中脉
冲脉 伴肾经 夹脐 口唇
奇经八脉的循行概况
带脉 环绕腰腹 状如束带
维脉 阴维:小腿内 下肢内侧 咽喉(合任脉) 阳维:足跗外 下肢外侧 项后(合督脉)
跷脉 阴跷:内踝下 下肢内 伴肾经 目内眦(会合) 阳跷:足针灸跟学外奇经八下脉肢外 伴膀胱经 上额 项后
奇经八脉的功能作用
十二皮部分布图示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及功能作用
分布规律 “以经脉为纪”
面状分布;布于体表,不入内脏,与络脉 (浮络)关系密切。
❖ 功能作用 卫外--保护机体,抗御外邪。(卫气)
针灸学奇经八脉
性质
属络脉范畴
“别行的正经”,属经脉范畴
分布
从经脉上 分出部位 所属腧穴 所主病证
主外,浅行于体表,主要是 主内,深入体内,主要是加强躯干
加强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 部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和表里经脉
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在头面部的联系。
多从肘膝关节以下
多从肘膝关节以上


针灸学奇经八脉
五、十二经筋 什么是十二经筋?
合:与表里经脉会合
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六合
阳经经别合于本经
上达头面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
阴、阳经别 出于项部
阴经经别
阳经入于本经, 阴经合于阳经


阳经经别

阴阳经的经别于腘中 阳经经脉

针灸学奇经八脉Biblioteka 经别联系简图十二经别的功能作用
1、加强经脉表里联系,特别是加强了经脉与表里脏腑之 间的 联系。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 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十二经筋皆隶属于十二经脉,并随所辖经脉而 命名,如手太阴经筋等。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
与其所辖之经脉的体表投影基本一致 (尤四肢) 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面、胸腹(向心性)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结 ①结聚多在关节、骨节突出及肌肉丰厚处,并与
蓄积、渗灌十二经气血 调节
蓄积:气血旺盛时,奇经加以蓄积;
渗灌:功能活动需要或正经气血不足时,渗灌供应。
针灸学奇经八脉
何谓“十四经”? 奇经八脉中,除任督二脉各有所属腧穴外,其
它六脉(冲、带、跷、维)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 经脉与任、督脉之中。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均 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 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故相提并论,合称 “十四经”。
针灸学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什么是十五络?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 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 如从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称为手太阴络 脉,… …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分布及作用
分布
作用
四肢:十二经之络 络穴(肘膝以下) 相表里经 沟通表里两经 加 渗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
针灸学奇经八脉
四、十二经别 什么是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邻近他经相联结。 聚 ②手足三阴三阳分组结聚于头面、胸腹 散:在成片状的肌肉处经筋分散开来,多在胸腹。 络:足厥阴经筋,总络诸筋(肝主筋)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二经筋分布图示
结聚多在关节、骨节 突出及肌肉丰厚处
络散
六阳结于头面 手三阳经筋聚于角(额角) 足三阳经筋聚于頄 (目下)
针灸学奇经八脉
六阴结于胸腹 手三阴经筋聚于贲(膈肌) 足三阴经筋聚于阴器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干内联络 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是别道而行的正 经。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为名,如从手太阴 肺经别出的经别,称为手太阴经别,等。
针灸学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分布规律
离:在四肢肘膝以上从本经分离。
四肢 头身(脏腑)
向心性
入:深入胸腹腔,多联系表里脏腑。
出:浅出于头项部(体表)
2、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扩大经穴主治范围
足六经的经别多联系到“心” 主治神志病
阴经经别合入于阳经而上达头面 治疗头面
加强阴经与头面部的联系
五官病变
其他 手阳明经别过“喉咙” 治咽喉痛
足太阳“入肛下尻”
主治痔疾
针灸学奇经八脉
络脉与经别的关系
络脉
经别
均为十二经脉的支别,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补充经脉循行不足,扩大治疗范 围。
十二经筋的功能作用
联结、约束 濡养、支配
筋肉关节 运动正常
针灸学奇经八脉
六、十二皮部 什么是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十二皮部的分布如何?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
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
针灸学奇经八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