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新人教[原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附件2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供学科重构参考)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当学生完成以上内容后, 必然会提出迁入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什么关系?这时教师确到好处的作出点拔: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些种群(活动能力强)的密度也起决定性作用, 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
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 通过学生对书本种群空间特征分布的观察, 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同时为群落分布打下伏笔。
第二节: 种群数量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种群数量变化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切块教学把这节内容切成:“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探索”三大部分。
1.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
这一切块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对单细胞生物(细菌或酵母菌)的繁殖特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所以在课前老师要安排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
如通过取样调查法统计在一段时间(细菌或酵母菌培养的早期)内某种细菌或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列表统计后利用数学描点法绘制出细菌在优越的条件下数量变化曲线(“J”型)备用。
在此基础上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最后别忘记给学生呈现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J”型曲线“S”型曲线2.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
这一切块内容在教学时是重难点, 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建立在第一切块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楚种群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中的一种直观的形式。
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可先针对两曲线进行列表比较来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 然后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祥细讲解如“J”型曲线与“S”型曲线形成条件, “J”型曲线与“S”型各自具备的相关性质, “S”型曲线的1/2K相关问题的探讨等。
列表如下:两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寄生2. 两种群间能量流动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群落垂直结构以形成垂直结构的意义为教学目标。
人教版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教案
《群落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特征
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与学生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
1、下列生物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大山雀
D.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生命系统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注意: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
2、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群落的概念与特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其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3. 能够分析不同群落的实例,并描述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群落的概念:介绍群落的基本定义,强调群落是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
2. 群落的特征: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特征。
3. 群落的特点:分析不同群落的实例,如森林、草原、沙漠等,并描述其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的概念、特征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群落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群落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相关群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群落的概念、特征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群落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并掌握群落的特征。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群落的概念、特征及特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种间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种间关系的类型,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3. 能够分析不同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种间关系的概念:介绍种间关系的定义,强调其在群落中的重要性。
2. 种间关系的类型:讲解竞争、捕食、共生等种间关系的类型。
3. 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分析不同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如竞争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种间关系的概念、类型及对群落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种间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种间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相关种间关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间关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种间关系的概念。
《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结构的含义和类型,掌握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掌握群落结构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准备视频资料,用于展示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环境。
4.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和识别。
5.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的特征和意义。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群落的结构。
2. 讲授新课(30分钟)(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介绍。
(2)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物种的生态习性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
3. 学生分组实验(2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本地自然保护区或公园内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数据,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讨论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4. 小组讨论与交流(15分钟)让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给予指导并答疑解惑。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群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6. 布置作业(2分钟)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收集有关群落空间结构的更多信息,并在下次课上与大家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群落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了解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生物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3_群落的结构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能力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判断种间关系和曲线图。
2.通过概念图的绘制,有意识的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目标:1.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
2.充分运用图形图表和生活实例与本节知识相联系,指导实践应用,感受生物科学学以致用。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PPT图片:展示沙中的池塘美景导入新课:刚才投影上展示的两幅画面大家熟不熟悉?在我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上,都有这样一处美妙的风景,今天,我们就从生物学的角度去挖掘一下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具体的生物。
教师提问:1、这个池塘有哪些具体的生物?2、什么是群落?(圈出定义的关键词)学生思考回答:1、水草、水藻等水生植物;鱼,虾,螺等水生动物;青蛙等两栖动物;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2、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练习】知识回顾:种群研究的问题1、判断下面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些层次(1)沙中池塘里的一个草履虫 ( ) (2)沙中池塘里的所有的鲫鱼( )(3)沙中池塘里的所有的生物( ) (4)沙中整个池塘( )教师提问:1、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2、回忆种群研究的问题(PPT展示种群的数量特征概念图)3、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增长、稳定、波动、下降)学生思考回答:(1)细胞或个体 (2)种群 (3)群落 (4)生态系统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两对直接决定因素;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强调群落结构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的定义和特征强调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掌握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群落的结构类型3.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强调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四章:群落的演替4.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强调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4.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4.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五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5.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意义5.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5.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六章:群落的空间结构6.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强调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意义6.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第七章:群落的边界与相互作用7.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强调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7.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7.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第八章:群落生态位与竞争8.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强调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8.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让学生掌握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九章:群落的动态变化与稳定9.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强调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9.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让学生理解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介绍总结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展望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内容和要点总结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展望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重点解析本教案《群落的结构》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群落的结构类型、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边界与相互作用、群落生态位与竞争、群落的动态变化与稳定以及总结与展望。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3. 了解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 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3. 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三、教学难点1.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2. 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案例素材3. 教学道具(如模型、标本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现象,提出问题:“什么是群落?群落有哪些特征?”2. 知识讲解:a. 群落的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b. 群落的特征: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i. 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如森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ii. 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如草原上的不同草种、灌木和乔木。
d. 群落的类型:根据生境条件和物种组成,群落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湿地群落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群落结构和类型。
4. 群落的边界:介绍群落边界的概念和特点,如边界物种、边界效应等。
5. 群落的演替: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如初级演替、次级演替等。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群落结构和类型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如城市绿化、生态修复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群落的定义、特征、结构和类型等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群落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
3. 了解群落的边界及其形成机制。
4. 能够分析实际环境中群落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群落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
3. 群落的边界及其形成机制。
三、教学难点:1. 群落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群落边界的形成机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群落的结构特点。
2. 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中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群落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讲解群落的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群落边界的形成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群落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究实验,观察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群落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群落结构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报告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群落结构的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或生态环境基地,实地了解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2.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开展群落结构相关的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教案
“群落的构造”一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辨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剖析群落的物种构成,差别不一样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一样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构造。
教课重难点群落的构造特色从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绘群落的构造特色教课策略和手段设问指引、剖析议论与讲解相联合的教课方法教课过程教课教师的组织指引学生活动步骤讲堂出示图片: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读图思虑导入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那些种类?共有小组议论多少种生物?沟通并回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是完整独立的?若是答问题生活在该草原中的肉食性动物大批减少,草原上其余种群的数目将会出现如何的变化?.生经过上述的实例可见: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物群区的生物大家庭,拥有必定的构成和构造,落的此中的各样生物互相限制,又互相依存,观点是一个一致的整体。
展现: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黑尾鹿数目变剖析实例化的曲线图。
并议论回问:1.黑尾鹿数目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数答问题,从量变化?(草场的急剧退化)实例和问2.如何恢复退化的草原?是只需人为种题中概括草就能够吗?(需要认识草原上有互相关群落的概系的各样生物。
)念。
3.你能概括出群落的不一样的圆表示不一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二.群展现图片:亚马逊热落水问:你能介绍一下这平上你研究这个群落,你研究些方面?的问议论:群落研究的内教课企图创建新情形,让学生感觉生活在一同的各样生物之间其实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互相限制的关系经过实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自行建立群落的观点,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是在种群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群落会有新问第1 页题的差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此中主要研究的是群落的物种构成(引出下文)三.群展现图片: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学生剖析落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资料图片进行物种问:1.这两个群落同样吗?你如何划分这思虑、议论构成两个群落?(两个群落的物各种类不一样)及小组内2.什么是丰富度?你能举出那些要素可能合作学习。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C:理解)2、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
(B:识记)3、种间关系。
(C:理解)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2.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设问: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课本P71研究群落的图表内容,回忆上一课时的探究活动。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 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3. 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
4. 能够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3.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
2. 群落演替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的概念、特征、结构类型及演替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
3. 讨论法:探讨群落演替的机制。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案例素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实例。
3. 讨论问题:关于群落演替的机制。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群落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群落以及群落的特点。
2. 讲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讲解群落的定义、组成、空间结构等特征。
3. 介绍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介绍常见的群落结构类型如草本群落、木本群落、水生群落等,并分析其特点。
4. 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5. 讲解群落的演替过程: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过程和机制。
6. 探讨群落演替的机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入新课,展示群落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和特点。
2. 第二步:讲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包括定义、组成、空间结构等。
3. 第三步:介绍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如草本群落、木本群落、水生群落等。
4. 第四步:分析不同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不同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5. 第五步:讲解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定义、类型、过程和机制。
6. 第六步:探讨群落演替的机制,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之《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71页,能够识别群落并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读课本72-75页,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阅读课本75页探究实验,尝试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研究的问题:
群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落结构特征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
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其中群落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
的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引入课题中,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剖析某温带草原上的生物群落,引出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
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
本节内容共2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
三、课堂教学过程(第1课时)
附:本节巩固练习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A.所有的树木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 D.所有的生物
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4.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5.下列简图依次表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A.⑴⑵⑶⑷
B.⑴⑶⑵⑷
C.⑴⑷⑵⑶
D.⑶⑴⑵⑷
6.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
A.共生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7.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
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自我测评
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
壤
2.一座山上所有的鸟构成一个()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物种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群落的是()
A.一罐保存期内的健力宝
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
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
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
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
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
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5.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A.虎和野猪
B.草鱼和鲤鱼
C.长颈鹿和鸵鸟
D.水稻和稗草
6.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
关系,又是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
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
_________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_________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
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草原生物种群间又恢复平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