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职业病危害的识别控制评价和预测

职业病危害的识别控制评价和预测

识别内容
识别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 素
识别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健康 损害
识别不同职业人群接触危害因 素的种类和数量
识别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的影 响程度
职业病危害的控制
控制原则
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式消除或降低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
使用替代品或无害化处理:采用低危害或无危害的替代品或对危害物质 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风险评估:对职业病危害可 能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措施: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持续监测:对职业病危害的 防控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调整措施
评价结果应用
确定优先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改善。 制定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职业病危害,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监测与评估:定期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反馈与改进: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预测模型
职业病危害预测模型的建立 预测模型的评估与验证 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预测结果分析
职业病危害的 预测方法:包 括流行病学调 查、职业病危 害因素监测和 风险评估等。
预测结果的应 用:为企业制 定职业病防治 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为政府 部门制定相关 政策提供参考。
预测结果的局 限性:受到数 据质量、模型 选择等因素的 影响,预测结 果可能存在误
差。
预测结果的改 进方向:加强 数据收集和整 理,提高模型 精度和可靠性, 加强与其他领 域的合作与交
流。
预测结果应用
制定预防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优点: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为制定有效的 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评价方法
危险度评价:评 估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危害程度和 可能性
风险评估:综合 考虑职业病危害 因素对个体和群 体的影响
危险因素识别: 通过调查和检测 确定职业病危害 因素
综合评价:对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全面、系统的 评价
检测检验法
检测检验法: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对作业场所和员工身体进行检测和检验, 以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观察法:通过观察作业场所的环境、设备、工艺流程等,以及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 况,来发现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职业史、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等情况, 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 通风设施和排气罩的设置 隔离和密闭措施的采用
管理控制措施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 评价制度
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方 案和实施计划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与评价,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档 案,记录各种控制措施的实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行业、规模等
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的方法和结果
评价方法:介绍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标准,如何确定其等级
控制措施:针对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 防护、管理措施等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案例一: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对作业 场所进行整改,落实控
制措施。
监控与评价:对实施控 制措施后的作业场所进 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控 制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参考相近项目职业健康危害情况,按照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标准要求,根据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项目部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本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汇总成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此清单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应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确保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一、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____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1、识别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2)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一、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迅速增长,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职业病不仅给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

通过监测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系统的监测,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理因素监测:如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监测:如有毒气体、粉尘、重金属等;(3)生物因素监测:如病原体、粉尘中的真菌等;(4)人因因素监测:如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姿势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和危害程度。

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2)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根据暴露水平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性特征,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程度;(3)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对已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估,以判断控制效果的好坏。

四、步骤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确定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确定监测的重点和监测周期,制定监测方案和计划。

2. 监测实施按照监测方案和计划进行监测实施。

采集工作场所的监测数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因因素等方面的数据。

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危害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限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工程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符合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一是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上下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丫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缺乏, 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二是根据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公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分类治理方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划分.该方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①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该方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工程是指存在或产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根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放射性物质类.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③化学物质类.包括铅、汞、镒、镉、钮、磷、碑、碑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座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噪声聋、铭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醍、碑、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铭酸盐等.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富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对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水平直观地对拟评价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检测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工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2,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 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对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收前的职业病危害限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治理及国家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治理提供数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流程是:①收集各种与评价工程有关的资料, 包括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企业提供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与治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等. ②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③在获得充分资料的根底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⑤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职业卫生的思考,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的要求, 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治理、工程技术举措等进行评价.⑥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对策举措, 包括治理举措、工程技术举措、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应急救援预案等;作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的质量.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中规定,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那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类比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举措.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举措的类比.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那么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举措、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治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3,限制职业病危害主要有哪些方法?限制职业病危害的方法主要有工程限制技术、职业卫生治理及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类.在实际工作中,仅靠采取上述某一种方法效果是不好的,而必须综合采取技术、治理、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项举措及方法,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例如,通风技术是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限制尘、毒、热、湿等有害物污染的重要方法, 但在采取通风技术举措的同时,还必须增强职业卫生治理,制定、完善、执行通风治理规章制度,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又如,工业防毒技术是限制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 用燃烧净化技术来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用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去除某种有害气体等.同时,必须增强工业防毒治理,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还有采用低噪声材料、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限制噪声源;通过规划治理举措和技术举措来实现限制噪声传播途径.当采用了上述治理、技术举措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限制噪声危害的方法,常用的防护用具有防噪声耳塞、耳罩、头盔等.。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或短期地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处于有害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各种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以采用职业病危害预评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提前预测和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评的内容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生产工艺、对职业健康有危害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价、量化和记录,并分析评价结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劳动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的产生。

职业病危害预评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包括调查的范围、人员、时间和要求,为后面的调查提供指导。

第二步:收集信息收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布局、设备、原材料、产成品、工程技术特点、药剂、测量数据等。

第三步:现场测量到现场进行必要的测量,例如噪音、振动、灰尘、空气质量、照明等参数的测定。

第四步:分析评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程度、风险等级、预测职业病的发生概率、保护设备的需要等。

第五步:制定预防措施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管理方案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了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后,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检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第二步: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数据,包括作业环境、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和管理。

第三步:数据分析进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个人防护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步:制定改进措施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高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1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1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5.工效学措施
减少生理损害和心理紧张
6.特殊职业人群预防技术指导 7.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减少协同作用 促进整体健康 一般卫生教育(戒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等) 职业安全、职业卫生、职业心理学教育 缺乏医务照料的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
第九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⑵监测频度 ①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最少每年监测1次 ②不合卫生标准的每3个月复查1次,直至符合标准 ③竣工验收/防护效果评价要连续采样3天,每日上下 午各1次,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采样不能少于3个
6.资料的整理与保管 ①整理归类 分析对比 动态观察 卫生评价 接触评定 控制重点 效果评价 修订标准 ②常用统计指标 尘毒实测浓度 测定点合格率=合格点数/实测点数 ×100% 测定率=实测点数/应测点数 ×100% 尘毒浓度超标倍数=实测浓度/国家卫生标准值-1 ……
④毒理学资料 根据毒性大小、毒作用特点等,确定重点监测对象
⑤查阅既往危害登记资料 ⑥临床病例观察 注意时序规律
⑦参照其它单位经验
⑧影响因素 建筑布局/自动化程度/操作方式/操作条件/工作条件/原材料 变化/周围环境条件/作业季节/工作天数/通风/隔离/个体防护 /从业劳动者数量和素质及训练等
由专业人员结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综合判断,确定监测重点 和内容
一.概述 1.概念 职业环境监测是对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进行有计划 的、长期系统的检测,分析其性质、强度、时空分布特 征及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和开展危害控制,积累基础 资料
2.目的 作业环境卫生质量评价 接触水平估计 调查职业中毒原因 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为深入研究、制定卫生标准积累基础数据
3.作业场所职业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 ①多样性(种类繁多、多种同存) ②变动性(强度及时空分布随生产而变动) ③间断性(轮班制、工间休息等) 环境监测、接触评定及相关研究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深入现场+观察记录+正确评估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质量控制

0 引 言
工作 场所 职业 病 危害 因素 检 测 与评 价 , 是 采用 类 比分 析法 、 检 查表 分析 法 的评价 、 检测 方 法 , 对 作业 员 工进 行职 业 活动 的场 所 进 行 有 计 划 、 连 续的检测, 以 定量 、 定 性 的方法 评估 可 能存在 的职业 病 危 害 因素 类 别、 浓 度 或强 度 , 综 合 判 定 可 能 对 作 业 员 工 造 成 的危 害程 度 等 , 确 保员 工健 康 。
中评 价 方案 、 采样 和检 测过 程 、 报 告 书编 制 的质 量控 制 , 以及 建立职 业 病 因素 检 测 管理 档案 等 内容 , 确 保提 供 的
数据 、 得 出的结论 科 学 、 准确 、 可信 、 公正, 以 达到 职 业 卫 生技 术服 务行 为 的规 范 化 、 科 学化 , 为 卫 生监 督 执 法提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特点采用类比分析法检查表分析法定量及半定量风险分析法对建设期和建成投产后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由质量监督员对检测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对评价方案采样检测过程以及评价报告书编制和校核工作等的监督
油 气 田 环 境 保 护
2 0 1 5年 1 O月
ENVI RONM ENTAL PROTE CTI ON OF OI L & GAS FI E LDS Vo 1 . 2 5 No . 5 ・8 5・
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 的检 测 及 评 价 质 量 控 制
数 记 录 到 采 样 记 录 中 。 吸 收 液 分 装 时 要 避 免 污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或工作而引起的一类以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与职业病发生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司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职业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司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本文将从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和制度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公司的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踏勘和实地观察,直接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采样分析法:通过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化学分析设备和技术支持。

3. 生物指示法:利用某些生物体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敏感的特性,通过监测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适用范围有限。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指标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指标是衡量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依据,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浓度指标:测定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如空气中粉尘、有毒气体的浓度,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等。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定各种有害物质的允许浓度限值。

2. 接触时间指标:评估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情况,包括峰值接触浓度和累积接触浓度等。

这可以通过工作时间记录、工作岗位监测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吸入量指标:测定员工吸入的有害物质的总量,包括吸入量、呼出量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引起的慢性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是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的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就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进行详细论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的意义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科学评价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可以评估和分析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劳动者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可以建立健全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和职业病防治档案,为劳动者享受相关的社会保障待遇提供依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来源、性质和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

建立相关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劳动者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采取各种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减少劳动者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预测。

评价和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研究职业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企业和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得到有效执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一、危害识别与定量分析方法1.危害因素辨识法危害因素辨识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各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描述,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和实地调查,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描述,对职业病的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主要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分析法、职业病暴露预测法等。

3.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暴露度评价法、职业病风险评估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危害程度评价方法1.危害程度分类法危害程度分类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危害程度划分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法等。

通过对危害程度的评价,可以对各项危害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危害程度计算法危害程度计算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计算和评估,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度计算法、危害因素暴露度计算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危害控制措施评价方法1.控制措施评价法控制措施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职业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职业卫生包括哪些内容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上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保护员工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一系列工作。

职业卫生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职业卫生工作的第一步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有毒气体、粉尘、化学品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以及人因因素(如疲劳、压力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职业病防护。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

职业卫生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这包括对职业病的病因学研究、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3. 职业危害控制。

对于识别和评价出的危害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

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如改进工艺、更换材料等)、管理控制(如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定作业规程等)和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接触危害因素的风险。

4. 职业卫生监测。

职业卫生监测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患病情况监测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

5. 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职业卫生技能的培训等活动,使员工了解职业危害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职业卫生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员工健康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才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ppt课件
向供货商索取辅材料的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物料安全数 据表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毒性资料、质检报告资料等,有助于 了解原辅材料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健康危害等有关情况。
27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生产条件; 生产方式; 设备及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5 焊装 (1)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硅、铬、镍、硫、 磷等;药皮:氧化铁、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 生产工艺 ✓ 高温电弧熔结:电焊烟尘(氧化物颗粒)、电焊烟气(锰、 铬、镍氧化物、氟化氢)、电弧光(紫外辐射)、一氧化 碳、氮氧化物、臭氧、高温
34
(一)机械制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 职业识病别危与害因防素治的识别与控制
1
一、基本概念 二、常见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四、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粉尘、
苯系物、噪声、高温)
电焊烟尘、
2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3
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 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 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18
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接触较小剂量即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机
能,造成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在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生产性毒物。
19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 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肺泡总面积大 (50~100m2),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肺血流 丰富及肺泡壁薄等都极有利于毒物吸收。肺泡 上皮对脂溶性、非脂溶性分子及离子都具有高 度通透性,所以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 的最重要的途径。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是一种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由于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出现之前,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预测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辐射、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职业病发生危险性的评估: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对职业病的发生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确定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影响范围。

3.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4.职业病风险监测和跟踪: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和改善情况,判断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和演化分析:监测和分析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和演化趋势,评估职业病防护措施的适应性和持续性。

3.职业病发病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病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
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
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
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
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
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
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
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
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
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
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
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
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二是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①《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
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
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
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该办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
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
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
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

④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

⑤生物因素。

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

⑥导致职业性皮
肤病的危害因素。

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
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

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的危害因素。

包括导致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铬酸盐等。

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


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
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
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检测
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
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
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

2.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对其可能产生
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
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
收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
及国家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流程是:①收集各种与评价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各类职业卫
生技术与管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等。

②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
价计划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

③在获得充
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
业场所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
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
害程度。

⑤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
关职业卫生的思考,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评价。

⑥针对辨识、
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
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应急救援预
案等;作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
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的质
量。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规定,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
的应用原则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

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类比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
危害程度。

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
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措施的类比。

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则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作业场所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管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

3.控制职业病危害主要有哪些方法?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方法主要有工程控制技术、职业卫生管理及个体
防护设施与用品3类。

在实际工作中,仅靠采取上述某一种方法效
果是不好的,而必须综合采取技术、管理、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
项措施及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

例如,通风技术是工
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控制尘、毒、热、湿等有害物污染的重要方法,但在采取通风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定、
完善、执行通风管理规章制度,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
体防护用品。

又如,工业防毒技术是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用燃烧净化技术来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
无害物质;用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清除某种有害气体等。

同时,必须加强工业防毒管理,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
防护用品,才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

还有采用低噪声材料、低
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控制噪声源;通过规划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来实现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当采用了上述管理、技术措施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控制噪声危害的方法,常用的防护用具有防噪声耳塞、耳罩、头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