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当前货币政策的认识与建议
币 注水
从 国 内看 , 年 以来 , 国经 济 增 速 总 体 趋 缓 , 今 我 第 二季 度 增 速 “ 8 , 8月 的宏 观 数据 并 未 显 现 出 破 ”7、 转 好迹 象 , 济下 行 压 力在 持 续 加 大 : 是进 出 口增 经 一
速 大 幅 波 动并 放 缓 。2 1 0 2年 8 . 国 进 出 口总值 月 我
【 图分 类 号 】 8 01 中 F2 .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0 6 19 2 1 )0 0 2 — 4 文 10 — 6 X(0 2 1— 0 6 0
胡 少 维 , 家信 息 中心 预 测 部 副研 究 员 。( 京 1 0 4 ) 国 北 0亿 美 元 , 比略增 02 2 28 同 .%。其 中出 口 17 . 7 97 3
亿 美 元 。 比增 长 2 % ; 口 1 1. 亿 美 元 , 比 同 . 进 7 5 31 3 同
下 降 26 .%。二是 投 资增 长 的 动力 仍 然不 足 。 0 2年 21
从 国外 看 . 在世 界 经 济复 苏 缓 慢 的情 况 下 , 发 各
至 21 0 5年年 中。值 得 注 意 的是 , 联储 此 轮 量 化 宽 美
松 并 没 有 设 定 时 间和 规 模 ,美 联 储 主 席 伯 南 克 表
增 速 的降 幅 , 给 面 与需 求 面 的偏 离 , 明去 库存 的 供 表
压 力 仍 然 较大 。特别 是 电力增 长 率 、狭 义 货 币供 应
金 融 与经 济
ou n r al
2 1 .0 021
Fi an eat Ec no is n c t d o m c
【稳健】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关键字】稳健正确认识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摘要: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
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流动性泛滥;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但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复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从国内看,微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特别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来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以及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体制性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使得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只有着眼于长期发展来解决短期问题,通过解决短期问题来化解长期矛盾,才能为“十二五”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世界经济正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等,既对我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总体判断,2010年我国微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正在逐步转入正常增长的轨道。
2011年,虽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只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审慎灵活的微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微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国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政策的认识
货币发行政策的认识货币发行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学名词,它指的是政府或中央银行在不断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以及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货币发行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发行政策的目的是调节宏观经济的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通货膨胀的控制,调节流动性,改善宏观经济结构,优化货币供给,利用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因此,货币发行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货币发行政策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求对货币发行政策有深刻的认识,明晰它的宗旨与内容,以及它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要把握发行政策的正确方向,避开发行政策的容易受影响的方面,例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的流动性以及经济的稳定性上,调节货币供应,以及实施投机政策等,要切实防止金融活动过度繁复导致金融风险增加,有效降低通货膨胀,达到经济稳定目的。
一般来说,货币发行政策采用的政策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定向货币发行,一种是投放货币。
定向货币发行是指政府及其中央银行,通过定向货币发行方式,将货币融入实体经济,增加社会投资,来改善宏观经济结构。
投放货币是指政府及其中央银行,通过供给货币,把货币注入市场,改善流动性,调整宏观经济,以及维护通货膨胀率,实现货币政策的目的。
此外,货币发行政策还应该注意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金融和投机市场的变化,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运用合理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宏观经济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并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货币发行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调节宏观经济,稳定社会,抑制通货膨胀,而且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因此,要完善货币发行政策,有效实施,从而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认识--一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
来影响总需求 ,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的经济政策。 它 包括财政 收入政策 和财政支 出政策 。货 币政策指一 国中央银行 ( 货币 当局 ) 为实 现其特定 的经济 目标 而 采用的各 种控 制和调节货 币供应量和信贷量 的方针 和措施 的总称 , 包括信贷政策 、 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一
2 0 1 2 年新课标安徽卷第 1 题: 2 0 1 2 年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要突 出把握好稳 中求进的工作 总基 调。下列 选项 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 A . 运用经济手段—— 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 目标略 微调低为7 . 5 % B .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 款准备金
三是 均衡性货 币政策 ,通过保持货币供应量 与 流通 中对货 币的实 际需求量 的大体平衡 ,以保持 总 供 给和总需求 的平衡 。 5 . 政策 的时差与调节 的时滞不 同 : 政策 时差 , 是 指决 策机关从认识 到需要改变政策 ,到实 际上实行 新 的政策所需 的时间。 一般而言 , 财政政策地制定与 修订必须 经过立法机关 审议 、 批准这样一整套 程序 , 财政政策 的时差较 长;而货 币政策通常是 由具备较 强独立性 的中央银行 的高级决策层制定 ,其时差较 短。 调节 时滞 , 是指政策从其 调节 动作 的发生到调节 效果 的显 现所需 的时间。财政政策是 国家意志 的体 现, 一经确定 , 其实施带有强制性 , 时滞较 短 ; 而货 币 政策则 主要依靠调整存贷款利率 、 存款准备金 率 、 票 据再贴现利率 和再贷款利率等 ,间接地调整 民间存 贷款意 向和银行贷款意 向等 ,经过多道环节地传导 才能产生效果 , 因此 , 其 时滞长于财政政策 。
为三 种 , 一是扩张性( 积极 ) 财政政策 , 是通过增加财 政 支出 , 减少税收 , 以刺 激社会总需求 , 使 经济得 以 较快发展 的财政政策 , 通常适用于通货紧缩时期。 二是 紧缩性财政政策 , 是通过减少财政支 出, 增 加税 收 , 以抑制社会 总需求 , 降低通货膨 胀率 , 通 常 适用 于通货膨胀时期 。 三 是 稳 健 的财 政 政 策 , 是 一 种 中性 的 财 政 政 策 ,
金融学17货币政策(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一、选择题1、C2、A3、D4、A5、B6、A7、A8、C9、C 10、D11、B 12、C 13、C 14、B 15、C16、A 17、A 18、C 19、B 20、A21、B 22、A 23、B 24、A 25、B26、A 27、D 28、B 29、A 30、C31、D 32、C 33、B二、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19、√20、×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36、√ 37、√ 38、× 39、× 40、√41、√ 42、× 43、×三、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目标:它是由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3、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内容。
4、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
5、操作指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选定的一些既能被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指标联系紧密的变量。
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6、货币政策工具:这是指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可对金融变量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手段。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题 , 观 经 济 对 利 率 下 降 的反 应 迟 缓 而 微 弱 。 以 断 言 , 宏 可 如 果 我 国利 率 在 现 有 水 平 之 上 继 续 降 息 ,结 果 迟 早 会 出现 流 动 性 陷 阱 。因 此 , 一 步 下 调 存 贷 款 利 率 的 空 间 非 常 有 限 , 进 利 率 政 策 实 际 已经 基 本 走 到 尽 头 。
维普资讯
,
DR C
DEV ELOPM ENT RESEA RCH CENTRE OF THE STATE CO U NCI . L PRC
国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调 查 研 究 报 告
内 部 资 料 2 0 0 2年 1 0月 1 日 8
有 18 。 .
一
,
、
我 们 的 利 率 政 策 究 竟 能 走 多 远
真 正 意 义 上 的第 八 次 降 息 出现 在 2 0 0 2年 2月 : 1年 期 存 款 利 率 从 2 2 降为 1 9 , .5 .8 1年 期 贷 款 利 率 从 5 8 .5
降为 5 3 , 备 金 存 款 利 率 从 2 0 下 调 到 1 8 , 0 .1 准 .7 .9 2
份 的 0 7 。 而 自此 之 后 , 融机 构 存 贷 款 同 比 增 长 率 差 . 然 金
很 快 回升 , 大 在 而
低 于 20 0 2年 2月 同 比增 长 率 差 的水 平 。这 充 分 显 示 ,第 八
次 利 率 下 调 已经 很 难 促 使 商 业 银 行 资 金 更 多地 实 现 从 储 蓄
个人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物品,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方便地进行商品交换。
在没有货币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需求双方的需求和供给必须恰好匹配,否则交换无法进行。
而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使得交换变得更加便利和灵活。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货币具有可比较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商品和服务都转化为货币单位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人们可以更好地判断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方便了人们的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人们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货币来进行支付可以大大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
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货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货币并非没有问题。
首先,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的,它的价值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由于市场经济的波动,货币的价值也会有所变化,这就带来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货币升值,人们的债务负担加重。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货币也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货币的分配不均,一些人拥有更多的货币财富,而另一些人则缺乏足够的货币用于生活。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货币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个人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是,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但也存在着通货膨胀和不平等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使用货币,同时也需要关注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1。
目标对象不同,货币政策是针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财政政策主要是国家调控某些领域;2。
实施方法不同,由于财政与生俱来就带有公共性质,因此在运行中必然要强调公平、效率等原则;货币政策则不需要,它只通过信贷活动影响经济。
3。
调节机制不同,财政政策实际上是根据需求管理政策为其基础的;相反,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工具可能是直接干预市场流通过程。
4.资金筹集方式不同:财政收入是以税收形式或者利润上缴形式而取得;而货币政策往往是以银行存款准备金形式、透支证券或发行债券的形式。
5.支出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情况下财政具有稳定性特点;而货币政策却表现为灵活性。
6.适用范围不同:财政适用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从宏观角度考察这种分配,其结果也服务于宏观经济;但货币政策并没有这样严格的界限。
扩展资料货币政策的功能包括:1.确保充足的商业银行体系是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新的“竞争压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多数西方央行已被迫降低了其规模并转向较小的监管风险和市场约束更加明显的区域。
尽管在我们看来央行还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巨型系统,但事实上它们仍在衰退和萎缩。
为什么他们选择这条道路?很简单,它们认识到如果不改变操作框架并允许其部门的扩张,那么他们最终将失去政府支持,除非他们保留他们的优势地位。
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应当帮助政府重振私营企业,而且还应当保护消费者免受商业周期波动的打击,尤其是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中。
例如,这项规则阻止政府试图推迟纳税日期,使劳动力供给在潜在失业时无法回复,从而鼓励劳动力市场参与者,即雇员和消费者,延缓技术进步速度。
同样,财政政策需要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国际经验,实施正常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可以起到刺激投资、扩大内需、降低成本的效果。
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
货币政策变迁是指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货币政策变迁的原因: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由中央银行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等宏观经济目标。
因此,货币政策的变迁也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所引起的。
2. 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货币政策工具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
例如,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而现代的货币政策工具则包括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等。
3. 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进行科学评估,以确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评估货币政策的效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等。
4. 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还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例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需要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以共同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政策变迁的原因、工具的变化、效果的评估以及与其他政策的协调等。
只有全面
深入地了解货币政策的变迁,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走向。
货币理论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经济学领域,货币理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货币作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其产生、发展、运行以及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通过学习货币理论,我对货币的本质、功能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货币理论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等价物。
在原始的商品交换中,由于交换双方对彼此商品的需求不同,交换过程变得复杂而低效。
为了简化交换过程,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普遍等价物,以方便商品交换。
这种普遍等价物就是货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实物货币具有易磨损、不便携带、难以分割等缺点,金属货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仍然存在价值难以衡量、不易分割等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逐渐成为主流,其具有价值稳定、便于携带、易于分割等优点。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基本功能:1.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可以衡量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人们通过货币可以将不同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价值。
2.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得交换过程变得便捷。
人们可以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3. 贮藏手段:货币具有保值功能,人们可以将货币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货币还可以作为投资手段,用于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
4. 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使得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都可通过货币进行计算和记录。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主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
货币政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信贷规模、投资需求和消费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2. 货币供应量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 目标性:货币政策旨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
古典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看法
•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02
古典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的看法
古典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的作用分析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限
•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
•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市场力量会自动调节供求,财政政策的作用受到限制
率和生产性
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货币政策的启示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降低利率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 现代货币政策可以借鉴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 现代货币政策可以借鉴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
保持经济稳定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改革货币政策
• 现代货币政策可以借鉴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改革利率政策,实现利率公平和利率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降低税收
• 降低税收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 降低税收有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减少社会不公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减少政府支出
• 减少政府支出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
• 减少政府支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竞争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改革财政政策
• 改革税收政策,实现税收公平和税收中性
•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古典经济学
• 19世纪中期的新古典经济学
⌛️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
•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 市场均衡论:市场力量会自动调节供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无为而治: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展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
亚当·斯密(Adam Smith) -代表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当是稳健中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趋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国、工具、调控目标、宽松政策、紧缩政策、措施、挑战、应对措施、调控方向、发展趋势、认识。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行业和部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中国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价格控制和定量控制为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也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化。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7、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
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些认识
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些认识当前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利息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率、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以下是我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首先,当前货币政策的取向是稳健中性。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根据实际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既不过分收紧也不过分宽松,力求保持货币和经济的总量平衡,以达到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增长和推动就业的目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倾向于保持稳健中性,力求维持经济发展的平稳增长。
其次,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财产流失、失业率上升、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基于此,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物价上涨,确保物价在适度的水平上波动。
第三,当前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调控等。
此外还有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手段。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货币政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手段,管理货币市场供求,用以调整实际利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营造有益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环境。
最后,当前货币政策也强调了不断优化货币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
一些新的制度或改革已经或正在得到推行,比如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外汇市场开放等,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总之,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是以稳健中性为取向,以稳定物价为主要目标,采取利率、货币供应调控等手段,加强制度改革等,使其逐渐丰富和完善。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全面开放、提高民生福利等目标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它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利率水平、外汇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
货币供应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调控和控制国内货币供应的总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贷款利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其次,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水平。
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它直接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关系和资金的流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另外,货币政策还包括外汇政策。
外汇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和管理本国货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水平,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政策等手段来实施外汇政策,以确保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外汇市场的稳定。
最后,货币政策还包括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风险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监管规则、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等手段来实施金融监管,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总之,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利率水平、外汇政策和金融监管等内容。
它是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管理外汇市场和监管金融机构,以实现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简要认识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简要认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
它们的目的都是引导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萎靡时期,政府可以采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的措施,使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市场,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期,则通过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的方式来使社会资金回归正常水平,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影响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期,则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措施来遏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配合。
当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货币政策应该通过加强监管,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则应该采取宽松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提高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复苏。
只有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其主要目标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货币政策调整和优化是必要的,应更加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货币政策,重要性,主要目标,工具种类,作用,取向,实施效果,经济发展,影响,调整,优化,稳健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高效领域集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金融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维护货币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工具
工具概述--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一、简介要了解货币政策工具,首先来认识一下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工具是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律解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关于工具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其他政府债券和及外汇;(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本条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工具的规定,这是法律层面上对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解释。
三、种类根据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常规工具或称一般性工具,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②③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选择工具常见的主要包括:①;②;③;(三)补充工具除以上常规性、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利率限制;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
(四)新工具: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这四种。
下面我将逐个介绍一下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情况四、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一)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目标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确立和完善的。
然而这些目标之间又存在多个矛盾,如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四个目标是无法同时完成的,但应该让这些目标稳定,不能顾此失彼,应平衡稳定的发展。
另外在一定时期内应对目标进行选择。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目标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款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状态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根持续紧缩,最终压制住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尾大不掉,拖累全球市场,中国出口企业尤其受伤。
持续紧缩政策造成经济增长乏力,下行之势日益凸显。
央行的报告依然在警示通胀,但中小企却不堪资金之渴。
银根一旦放开,房地产调控大局又有走形之势。
何去何从?有人建议,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走着瞧”,对一国之宏观政策而言,这一建议虽然不靠谱,但也反映了当下的一种无奈。
政府一边谨守稳健货币政策,一边也强调适时微调,一静一动,暗藏智慧,但也平添了今年的货币政策“迷雾”。
从国际环境看,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加强,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
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回暖,但这种复苏不够强劲也不稳定;欧洲仍在债务危机中挣扎,今年难见曙光,仍然是不定时炸弹;日本债务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市场担心日本会陷入类似欧债危机的风险;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因此,全球金融市场仍可能大幅振荡。
欧洲央行量化宽松仅缓解银行流动资金问题,资本不足、资产负债表恶化、南欧5国债务问题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还存在国际热钱借机炒作的可能性。
从国内情况看,当前国内金融形势呈现如下特点: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速、社会融资总量持续回落。
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由上年的“适度宽松”向“稳健”回归。
通过名义稳健实则偏紧的调控使货币增速大幅回落。
此外,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
2012年,中国金融领域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出现新变化。
外汇占款增速减缓,2011年9月后到期央票数量大幅度减少,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贷款投放实现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
二是国际宽松货币环境、国内大额货币存量可能带来通胀压力。
三是中长期贷款增速快速回落、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近3万亿元、用电量增长缓慢等迹象表明,2012年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下降。
四是存款增长减缓,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五是潜在金融风险可能暴露。
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民间借贷市场风险
暴露、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担保机构小借贷公司风险暴露。
总体上,2012年的货币政策由偏紧向“适度”回归。
为保证今年“稳中求进”总方针的实现,全年流动性会比去年宽松。
若外汇占款不出现较大反弹,需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反向对冲外汇占款增量下降,支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因为负利率持续较长时间,加息难度较大,利率可能保持不变。
由于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贷款规模将比去年有较大增长,新增贷款可能超过预期。
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需要进一步推出支持政策。
2012年,调控将优选数量型工具。
由于外汇占款流入减少,存款受表外化和国际化等长效因素影响,使得信贷增速与货币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并带来债券利率增高,存贷比承压的矛盾。
预计将优选数量工具,准备金率有多次下调的可能,差别准备金的使用更为频繁。
利率方面调整则会较为审慎,以防止利率攀升过高增加经济复苏成本。
2012年,货币政策定向宽松重点领域为基建、保障房等领域。
投资仍是重点领域,政府主导的铁路、公路、市政等基建项目属于国计民生项目,在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长期重要作用,因此,预计此类项目在资本金、信贷、直接融资等方面得到重点支持。
房地产行业依然是重点调控领域,一方面继续实施房地产限购等政策抑制非合理需求的集中性爆发,另一方面重点加大保障房新开工面积,加大对刚性需求的供应,整个市场趋于供需平衡,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仍将成为重要的解决就业的产业,因此,房地产行业中的保障房项目所获资金支持将会加强。
总体上,2012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由偏紧向适度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