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物防雷措施 文物保护避雷针
故宫避雷工作方案
故宫避雷工作方案背景介绍故宫作为北京市的一个古代建筑群体,其历史距今已经超过600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环境和天气情况对故宫的保护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其中,雷电天气对古建筑的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
因此,定期开展故宫的避雷工作,保证其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避雷工作的重要性当雷电天气来临时,不仅是人类和动物容易遭到打击,还有古建筑容易遭到雷击。
古建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它们的基础和建材都与现代建筑有所区别。
其避雷系统也需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
故宫是一座大型的古代建筑群体,其中有许多宝贵文物,保护它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避雷工作方案的设计为了保证故宫的安全,制定一个完整的避雷方案非常重要。
该方案应该由专业的避雷技术人员设计,涵盖地面和建筑物内部的避雷系统。
地面避雷系统地面避雷系统是指在故宫地面上通过设置导线、接地装置等设施来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安全。
该系统应涵盖整个故宫建筑群体,将所有的建筑物设置为零电位,确保一旦遭到雷击时不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具体的措施包括:1.在故宫地面上设置地下铜排,并与所有建筑物的接地体相连,形成互相联通的电气网格;2.在故宫的高点处设置接地网格,将故宫建筑群体联接在一起。
建筑内部避雷系统建筑物内部避雷系统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不被雷击而设计的。
该系统应包括如下措施:1.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避雷针;2.在建筑物附近设置闪电电流的排泄线;3.将避雷针通过高压导线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相连;4.对于大型仓库或有文物的建筑物,可以额外设置局部避雷系统。
检测和维护为了保证故宫避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具体的措施包括:1.对避雷系统的导体及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2.向避雷工程的使用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3.在遭受雷击后,对避雷设施及其周边进行全面检查,对损坏的部分进行及时维护或更换。
结语避雷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故宫这样的古建筑更是如此。
古建筑防雷保护措施----沈阳北一宁防雷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方案
古建筑防雷保护措施古建筑防雷主要是针对于外部直击雷防护,因感应雷主要是电源信号线路,而古建筑电源信号等线路是后来敷设的,其防护相对容易。
外部防雷难度主要集中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前提下,并且古建筑物的结构主要为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两种,有些建筑物上饰有金属材料,但因当时金属加工工艺所限,没有承担柱、梁等承重作用,给古建筑防雷带来了很大难度。
接闪装置接闪装置的作用是直接拦截雷电,避免破坏古建筑。
而古建筑不同于一般现代建筑,在安装时不能破坏其原貌。
(1)接闪器应采用避雷带和短避雷针。
为保持古建筑物原貌和艺术特点,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与短避雷针(30~50cm)的组合形式,宜在敷有引下线屋角的避雷带上焊接30~50cm左右的短避雷针,以便有效接闪泄流人地。
根据雷击规律,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面的正脊、吻兽、屋顶檐部、斜脊、垂兽和高出建筑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时应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应采用圆弧形弯曲,其引下弯曲的弦长应大于对应弧长的1/10。
(2)避雷带应沿古建筑物屋脊的轮廓弯曲,避雷带应高出正脊、斜脊、屋檐瓦当的高度,以及其上的吻兽、法轮宝顶和斜脊下端的垂兽等20cm。
避雷带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当脊或檐不在保护范围时,应增加避雷带的高度。
避雷带应设计成古建筑物屋面的轮廓线,须精选优质耐用材料,精细加工,安装工艺要求精良,将防雷设施与古建筑物融为一体。
(3)攒尖顶的亭、塔、殿等古建筑物的宝顶处,以及大型古建筑正脊上的吻兽、正脊中间较突出的尖塔、法轮宝顶处可安装短避雷针,原则上应安装在顶端中心位置,不破坏古建筑物的对称平衡原貌。
沿斜脊和四檐安装避雷带,避雷带的外口沿檐角走向安装短避雷针。
(4)金属宝顶其外部金属层厚度大于4mm时,可做接闪器,但必须与避雷带连接。
引下线布置防雷引下线根数少,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二次效应危害。
河南古建筑直击雷防护 古建脊瓦避雷带避雷针安装
河南古建筑直击雷防护文化古建脊瓦避雷带避雷针安装图片防雷验收检测编辑:郑州万佳防雷薛红一、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设计和施工遵循的原则在古建筑上安装防雷装置不能对古建筑物本身造成损害。
防雷装置要在古建筑物上固定、支撑、链接和敷设时就必须用非常规的方法,不能因未安装防雷装置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同事施工过程中也须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
古建筑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经历长年的风雨侵蚀,不能因为施工不慎而对古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防雷装置安装后要对古建筑物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这一点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
有些古建筑一旦损坏,往往是无法复原。
我们应对古建筑做详细全面的勘察,系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可行有效的防雷设计方案,并最终确保防雷设计方案的严格执行。
安装的防雷装置要尽可能美观,与古建筑的风格样式和谐统一。
因此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尽可能做到与原古建筑融为一体,不能喧宾夺主。
尽可能使其融入古建筑物本身,并且要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二、古建筑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形式1、接闪器由于古建筑的外观复杂,屋脊和屋面的造型多,因此接闪器的形式、外观、材质和安装工艺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古建筑的类型和屋顶形制慎重选择。
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
选择使用接闪导线的颜色应与古建筑物相应位置的颜色协调一致。
既要做到保证其防雷效果,也要做到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与其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还要尽可能避免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在古建筑物上敷设避雷带,其支持卡子不能靠在古建筑上打孔来固定,这会破坏古建筑,可以采用U型(抱箍式)固定件、固定螺丝与瓦面之间应加橡胶垫进行保护,接闪导线的固定支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可选用25mm*4mm的热镀锌钢。
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可选用铜管进行压接,三根货多根避雷带连接时可在没根避雷带上压铜鼻,铜鼻之间用螺丝固定连接。
这样避雷带即保证电气连通性,也保证了连接的机械强度。
避雷带敷设时要与古建筑物顶的金属装饰物都做好电气连接,确保金属物都有良好的接地。
寺庙屋顶滚雷原理
寺庙屋顶滚雷原理
寺庙屋顶滚雷通常是指一种防雷装置,它常见于寺庙等古建筑物。
这种装置旨在保护建筑物内部、特别是内部寺庙供奉的文物和神像不受雷击损害。
其原理类似于传统的“避雷针”装置,但具体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原理:
1. 导流和放电:寺庙屋顶上的滚雷通常是由金属制成的,其作用是在雷电引发时将电流导向地面,以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破坏。
2. 吸引和分散:金属滚雷可以吸引雷电,通过连接的导线将电荷引至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
功能和作用:
1. 保护建筑物和文物:主要作用是保护寺庙内部的建筑、文物、神像等不受雷击损害,确保宗教场所的安全和完整性。
2. 减少损失和危险: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减少由此可能导致的火灾和人员伤亡的危险。
注意事项:
1. 维护和检修:滚雷装置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2. 环境影响:在安装滚雷装置时,需要考虑对建筑外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做到美观和保护效果的兼顾。
滚雷装置在古代建筑中的使用旨在保护宗教场所和文物,它是一种传统的防雷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防雷技术和装置可能更加先进和高效,但传统的滚雷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发挥着作用。
文物古建防雷方案
文物古建防雷方案引言文物古建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文物古建在雷电侵袭下容易遭受严重破坏。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防雷方案对于保护文物古建具有重要意义。
防雷背景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具有极强的能量和破坏性。
文物古建常常位于露天场所或者高耸的建筑中,成为雷电的主要靶点。
遭受雷击对文物古建造成的损害主要包括直接损坏和间接损坏。
直接损坏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的破坏、室内物品的燃烧或破裂等;间接损坏主要体现在电磁波辐射对文物的损害,例如电子设备的瘫痪、纸质资料的烧焦等。
防雷原则文物古建防雷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确保文物古建的安全是防雷方案制定的首要目标。
2.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防雷设备和技术,保证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3.适用性原则: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文物古建应制定相应的防雷方案。
4.可持续性原则:防雷设备和技术应具有长期稳定的性能,保障文物古建的安全。
防雷措施为了降低文物古建遭受雷击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雷措施:1. 避雷针(针状避雷装置)避雷针是一种主动的避雷设备,通过起到绝缘作用来引导雷电放电到地下,保护文物古建不遭受雷击。
避雷针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 避雷针的高度应比文物古建高出一定的范围,以确保雷电优先击中避雷针。
- 避雷针的形状、设计和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 避雷针应与文物古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防止直接损害。
2.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一种 pass 过被保护物接地极来将雷电放电到大地的设备。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注意以下事项: - 接地装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 接地电阻不应过大,以保证雷电能够及时、有效地放电到大地。
3. 雷电监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的作用是实时监测文物古建所处环境中的雷电活动情况,对即将来临的雷电进行预警。
雷电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 系统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能够及时发现雷电活动。
古建屋顶防雷措施
古建屋顶防雷措施1. 简介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以及构造特点,其屋顶较易受到雷击的威胁。
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以及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
2.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其原理是通过将针状金属物体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以吸引并导引雷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周围环境。
避雷针通常由高强度和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或铝。
其形状多样,可以是尖针、尖顶、尖塔等。
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屋顶中点,并且高度要高于建筑物周围的其他高物。
3. 避雷带避雷带是另一种常见的古建屋顶防雷措施,主要用于导引和分散雷电,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避雷带通常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钢等。
其形状呈带状,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附近,沿着屋面的边缘延伸,或者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避雷带需要与地面或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以便将雷电导入地下。
4. 避雷网避雷网是古建屋顶防雷措施中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阻挡或分散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
避雷网通常由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网格构成,如铜网或铝网。
它们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紧贴着屋顶表面。
避雷网的间距通常较小,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避雷网需要与地面或地下的接地系统连接,以便将雷电导入地下。
5. 其他防雷措施除了上述介绍的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防雷措施来保护古建筑的屋顶。
•排放静电:定期清理建筑物表面的积尘、油污等,避免静电积聚,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安装避雷装置:在屋顶等易受雷击的位置安装避雷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等,增加古建筑的防雷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检查和维护,修补损坏的部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
6. 结论古建筑的屋顶防雷措施是保护建筑物安全和文化遗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古建筑防雷紫禁城古建筑防雷的传统方法
古建筑防雷紫禁城古建筑防雷的传统方法01栏目内容简介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是明清帝王执政及生活的场所。
紫禁城古建筑群建立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距今已近600年。
紫禁城现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不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有着清晰的轴线、开阔的格局、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真实的信息、丰富的景观,其无论在建筑结构,还是在建筑艺术、建筑技艺、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代表着我国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粹。
本栏目将通过十二期连载形式,基于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解读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防震、防雷、排水、防虫、避暑、御寒、建筑艺术、建筑技艺、加固方法、装饰艺术、建筑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使读者对紫禁城古建筑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亦有利于推进我国优秀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研究。
02作者简介周乾,男,1975年生,湖南省茶陵县人,博士、博士后,研究馆员,现就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古建筑、馆藏文物科学保护研究。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基金项目、故宫博物院基金项目等课题数项。
承担并完成古建筑力学评估30余项。
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
《工业建筑》《建筑结构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等多家期刊审稿人。
代表著作有《故宫古建筑结构分析与保护》《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图说中国古建筑》等。
03紫禁城古建筑防雷的传统方法0 引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有着近600年的历史,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袭击,雷击即为其中之一。
紫禁城有明确记载的雷击记录,明代有16次,清代有4次。
遭受雷击的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奉先殿、午门等十余座建筑,其中太和殿在明代至少被雷击过4次,分别为明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明正统八年(1443)五月、明天顺元年(1457)六月、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
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防雷保护要点
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防雷保护要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包括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考古价值的古建筑及重点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能够让国人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内涵与魅力,还能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因此,保护好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尤其是避免其遭受雷击,是一个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事情。
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防雷设计施工方案,安装合适的防雷装置,能有效地保护古建筑,从而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完整,使其免受毁坏。
1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防雷保护的重要性文物建筑和古建筑是指始建时间较长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驿道、坛庙、寺观、亭阁、城池、桥梁等。
它们保存到今天,已经成为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时代文化的标志。
历经沧桑的文物建筑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因此,对其予以有效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但从近些年我国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保护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事情时常发生,往往它们一旦遭受雷击,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当前我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第三类防雷保护建筑。
针对不同防雷等级的建筑物必须予以相应的防雷保护,尽可能避免古建筑遭受雷击。
2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大量雷击事故的研究结果表明,雷击地点及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重点文物建筑和古建筑遭受雷击的具体情况,应当加强对雷击规律的研究。
参考相关资料,确定满足以下条件的建筑均可能遭到雷击。
①位于河、湖、池、沼附近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
②位于潮湿地区或坑洼地带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
③漏雨的建筑物或刚刚维修好但比较潮湿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
④单独伫立在大片平坦区域上的建筑物和比较高、比较突起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
文物建筑防雷施工方案
文物建筑防雷施工方案文物建筑防雷施工方案一、前言文物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雷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文物建筑防雷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二、防雷施工方案1. 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避雷针是一种重要的防雷设施,可将雷击点引导到地下,以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
对于较大的文物建筑,应适当增加避雷针的数量,以提高防雷效果。
在避雷针的基础上,还可以安装避雷网,以进一步增加对雷电的防护。
2. 布设接闪带为了分散雷电的电荷,减少对建筑物的冲击,可以在文物建筑的周围或屋顶上布设接闪带。
接闪带的形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特点进行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防雷效果。
3. 加强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文物建筑防雷的关键。
接地系统应该采用专门设计的铜质接地网,并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避雷针相连接,以确保雷电能够有效地释放到地下。
4. 使用避雷器避雷器是避免雷击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破坏的重要设备。
在文物建筑中,应适当配置避雷器,以吸收雷击的过电流,并保护建筑物的电气设备。
5. 电气设备的防护文物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防护。
在电气设备中安装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并采取合适的接地措施,以降低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6. 定期检查和维护文物建筑防雷施工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它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避雷针、避雷网、接闪带、接地系统和避雷器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和更换,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总结文物建筑防雷施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够保护文物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
通过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布设接闪带、加强接地系统、使用避雷器、保护电气设备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对文物建筑的破坏。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物建筑的防雷工作,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正确的保护和维护。
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综合解决方案
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综合解决方案文物和古建筑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需要受到专业的防雷保护,以保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详细的文物和古建筑防雷方案和措施,包括避雷针安装、接地系统建设、监测技术和定期维护等。
引言:文物和古建筑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因此需要得到适当的防雷保护。
雷击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破坏和文物损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专业的措施来降低雷击风险。
木文将提供一套详细的防雷方案和措施,以确保文物和古建筑的安全。
地凯科技文物古建筑防雷方案:1.1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文物和古建筑防雷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们通过在建筑物顶部或附近安装尖塔形的导电材料,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导到地面。
在安装避雷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避雷针应与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确保足够的覆盖范围。
避雷针应与建筑物结构紧密连接,以确保电流畅通,减少雷击对建筑的影响。
定期检查避雷针的完整性和连接情况,修复或更换受损部分。
1.2建立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确保避雷针有效的关键因素。
它将引导雷电电流安全地引入地下,减少对建筑物和文物的伤害。
以下是建立有效接地系统的要点:使用导电材料(如铜或镀铜钢材)作为接地导线。
将导线埋入地下深度达到适当的深度,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使用接地装置(如接地网或接地块)来增强接地效果。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导线和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清除接地系统周围的杂物。
防雷措施:2.1安装避雷网:避雷网是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们可以覆盖整个建筑物或文物区域,并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安装避雷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雷网应由耐腐蚀和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铜或不锈钢。
避雷网应紧密固定在建筑物或文物表面,并与接地系统连接。
定期检查避雷网的完整性,修复或更换受损部分。
2.2雷电监测系统:使用先进的雷电监测技术可提前预警雷电活动,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雷电监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安装雷达设备或闪电探测器以准确检测雷电的位置和强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防雷措施列举
中国早有类似避雷针的装置唐代《炙毂子》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
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有: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眼睛行至地底,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
这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如雷装置,在大批量和结构上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我国古代人们从雷电对物质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导电效果中,已初步获得了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
人们从对落雷现场的观察中了解到雷电可通过金属,而不能够通过草木漆器,并且雷火遇到水不仅不灭,反而更加猛烈。
例如,他们从落雷现场中看到雷火烧裂了寺庙屋顶上的铁刹,熔化了佛象脸上的金粉涂面,而干燥的木制窗户在雷火中保持原样,漆器也没有烧焦。
钢质宝刀在皮刀鞘中熔为液体;而皮刀鞘原封未动;大树虽为木质,但由于在雨中打湿了,雷火也把大树撕裂了几处。
人们从这些事实中领悟到在修楼建塔时,只要用雷电不能通过的材料,并使地基也难于导电,这样的建筑是不容易遭雷击的。
例如,山西省雁北地区应县县城西北部的佛宫寺内有一座建于辽代的木塔,就是基于这种“绝缘避雷”机制建成的,历时千年而未毁。
此塔公元1056年建成,总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应县的最高建筑。
塔周围是黄土层,县城底下千米深处,不见矿也不见水,全是黄土层,土质干燥,同时土层愈深愈硬。
整个雁北地区长年湿度较低,并且整个应县至今未发现重要矿藏,地下也无低电阻层。
这种长年湿度较低,土质干燥的高电阻特性,保证了木塔塔基有较好的绝缘性能。
古代人们在建塔时索性使塔基更干燥,塔身更绝缘(当然古代人们还没有明确的绝缘概念),以便使塔基、塔身形成一个绝缘整体。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范本
防雷工程文物保护方案范本一、前言古建筑、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记忆的见证。
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责任。
然而,古建筑、文物在其长期的存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包括雷电。
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一旦古建筑、文物遭遇雷电袭击,将会导致严重的损坏甚至毁灭。
因此,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防雷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建筑、文物防雷的重要性1. 维护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古建筑、文物通常是历史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因此,维护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因雷电等自然灾害导致其损坏或毁灭。
2. 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古建筑、文物通常是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闲场所,而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气现象,一旦古建筑、文物遭遇雷击,不仅会对古建筑、文物本身造成伤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 维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古建筑、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古建筑、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旦古建筑、文物因雷电等自然灾害而受损,就等于是在毁坏历史文化的瑰宝。
三、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基本原则1. 综合施策古建筑、文物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进行防雷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从而综合施策,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和方案。
2. 安全可靠古建筑、文物的防雷工程必须是安全可靠的,不能因为节省成本或者其他原因而牺牲安全性。
只有安全可靠的防雷工程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古建筑、文物的作用。
3. 保护原址在进行防雷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古建筑、文物原址的保护,不能因为进行防雷工程而破坏原址的完整性和美感。
四、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主要内容1. 选址和规划选址和规划是古建筑、文物防雷工程的第一步,必须根据古建筑、文物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址和规划,确保防雷设备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
2. 防雷设备的选择古建筑、文物的防雷设备选择必须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古建筑、文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带等。
古代建筑的避雷措施
古代建筑的避雷措施:蚩尾引雷法: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先民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都会遭受雷击,当时虽然没有绝缘体的概念,但是在修建房屋建筑时,也会刻意使用一些雷电不能通过的材料,以起到防雷的作用。
从汉代开始,人们开始在建筑物上安装一些由铜铁所制,状如牛角一样的金属尖端刺向天空的装置,并且在其里面,还有一根金属条和地下相通。
这种做法其实和现代避雷针的避雷原理是一样的,当雷电接触到房屋的时候,金属涂料就把雷引到蚩尾上,再通过金属条把雷电的能量和电流引到了地下,达到了避雷的效果。
经过唐、宋的发展,这种屋脊上的“避雷针”技艺越来越精湛,不仅具备防雷防火的作用,还发展出了龙、凤、狮子、天马、狻猊等极具装饰作用之造型,到了明代,人们开始使用一种名为“蚩尾”的装置,将其安装在屋脊的主脊和垂脊的衔接处,或者正脊的两侧,表面会有一层金属涂层,里面则埋上铁丝或者铜制品与地面连接,起到了把雷电流引到地下的作用。
(2)石屋避雷法: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也。
重母畏雷,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今犹存。
”大意是说西汉时期一个叫樊重的人因母亲害怕打雷,就用石头为母亲建造了一间可以避雷的房子,还用漂亮的石头做了台阶。
由此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石头可以避雷。
古时很多房屋建筑通常建在砖石台基上,除其本身有绝缘性外,也阻隔了土壤中的水分侵入建筑,使其整体能保持较高的电阻。
(3)自然消雷法:春秋时期,孔子就曾告诫他的学生们,天气不好的时候,不要站在树下,防止被雷击中。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人站在树下避雨,万一打雷就会接触到雷电带来的巨大电流,不仅树会被摧毁,人也会被击伤甚至死亡。
基于这个原因,古代人的建筑物周围,便会有一些高于房子的树木存在。
这种情况下,万一打雷的话,雷电击中的就是树木,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当然,在建造规划时,建筑物和树木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能离大树太近。
古建筑的防雷措施
古建筑的防雷措施我之前到过一个老寺庙,那寺庙的墙啊,斑驳得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寺庙里有个老和尚,一脸的祥和,眼睛总是眯缝着,就像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
我跟他聊起这防雷的事儿,他就叹了口气说:“这雷啊,可是老天爷的怒火,咱这寺庙可禁不起折腾。
”咱先得从这古建筑的结构说起。
那些个飞檐斗拱,看着是漂亮,可就像一个个招雷的小天线。
得想办法把雷引开,就像给雷指条道儿,告诉它,你别冲着这宝贝建筑来。
这时候啊,避雷针就派上用场了。
这避雷针啊,得高高的,直直的,就像个忠诚的卫士站在那儿。
可是光有避雷针还不行啊。
这古建筑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
我记得有个古建筑在一片大树林里,那树啊,长得是郁郁葱葱,夏天的时候,那树底下凉快得很。
可是这树啊,在雷雨天就有点危险了。
树高啊,就容易把雷引过来。
这时候就得适当地修剪一下树枝,就像给古建筑周围清理出一个安全的小圈子。
还有那接地的事儿,这可不能马虎。
我见过一个古建筑,它的接地装置做得那叫一个糟糕。
就像一个人穿了双破鞋,走起路来不稳当。
这接地就得像树根一样,深深扎进土里,把雷电流稳稳地导到地下去。
要是接地不好,雷电流就可能在建筑里乱窜,那就像个疯牛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把古建筑里的那些个老物件都给破坏了。
我又想到有一次去一个古建筑修复的现场。
那工匠师傅们,一个个都跟宝贝似的对待那些古建筑的构件。
他们说这防雷措施得和古建筑修复结合起来。
比如说,在给屋顶换瓦片的时候,就可以把防雷的线路巧妙地布置在瓦片下面,就像给古建筑穿上一层带防雷功能的内衣,既不影响美观,又能起到保护作用。
这古建筑防雷啊,还得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
有些地方啊,雷暴雨特别多,那防雷措施就得更严密些。
我听说有个沿海的古建筑,那儿的雷雨天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他们就专门请了一些防雷的专家,研究出一套特别的防雷方案。
那方案里啊,除了常规的避雷针、接地之外,还在建筑周围设置了一些避雷带,就像给古建筑围上了一条带魔法的腰带,把雷都挡在外面。
文物砖塔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文物砖塔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砖塔结构较为脆弱,加之自然环境的影响,雷击成为威胁砖塔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保障文物砖塔的安全,本方案特制定文物砖塔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二、工程目标1. 防止雷击对文物砖塔造成破坏;2. 保障文物砖塔内文物及游客的人身安全;3. 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工程内容1.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1)根据文物砖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特点及历史价值,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2)采用多级防雷接地系统,确保防雷效果;(3)选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设备,确保接地电阻小于1Ω。
2. 防雷设施安装(1)在文物砖塔顶部安装避雷针,以降低雷击风险;(2)在塔身、塔基及四周安装接地引下线,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3)在塔内安装防雷接地装置,连接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及防雷接地装置。
3. 防雷设施检测(1)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2)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四、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对文物砖塔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历史价值及地理位置;(2)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高效;(3)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及防雷接地装置;(2)检查接地电阻,确保符合要求;(3)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防雷设施检测与维护(1)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性能稳定;(2)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五、施工要求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2.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确保施工质量;3. 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4. 施工完成后,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六、施工保障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2.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4.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为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中国古代雷电防护和气象预报
中国古代雷电防护和气象预报在中国古代,对于雷电的防护和气象的预报都有着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可能无法与现代技术相媲美,但却广泛运用于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化和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雷电防护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强烈电气现象,能够对人体和建筑物造成伤害,因此古代人也非常重视雷电的防护。
在清代的《农书》中记载了许多古代雷电防护的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是立起“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尖顶,一端安置在高处,另一端接地,通过接地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
古代避雷针的材质主要是铜,但也有使用铁、钢等金属的记录。
另外,人们还经常将蜡烛或灯笼挂在避雷针上,以便在雷电天气中方便点燃。
除了避雷针,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雷电防护方法。
例如在农村,人们常常会选择将五颜六色的纸串挂在窗户上,相信这样可以吸引雷电的目光,从而使其不会落在家里。
另一种方法是在屋顶上镶嵌兽头,认为兽头可以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到屋外。
二、中国古代气象预报在古代中国,气象预报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不同的气候和季节对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预测天气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调配和安排。
古代人预报天气的方法很多,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利用“时令”来进行预测。
古代人认为,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它独特的天气特点,因此只需通过掌握每个节气的气象规律,就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
例如,春季寒潮频繁,夏季热浪滚滚,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大雪飘飘。
除了“时令”,古代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天气预报方法。
例如观测月相、风向、云形等,都有可能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另外,古代还存在一些“迷信”的预测方法,例如拔草、點火、水漫地等,这些方法虽然看似荒诞,但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气象的变化。
总之,中国古代对于雷电防护和气象预报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可能不够科学和精确,但却反映了中华文明在环境生态方面的智慧和创新。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不断探索创新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故宫防雷措施
故宫防雷措施引言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由于故宫的庞大规模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了保护故宫宫殿建筑物以及珍贵的文物,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故宫在防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故宫的防雷措施1. 为何需要防雷?故宫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楼阁、宫殿、角楼与高塔林立。
而且,故宫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历史层面上,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和广阔的面积,以及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故宫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
因此,防雷工作是维护故宫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2. 雷电监测系统为了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故宫装备了雷电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位于故宫主要建筑顶部的传感器网络组成,能够感知雷电活动的强度、距离和方向。
一旦监测到雷电活动,系统会立即发送警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金针阵雷击保护系统故宫的主建筑物采用了金针阵雷击保护系统。
这是一种主动式防雷系统,通过将针状的导线分布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周围,来吸引和分散雷电。
金针阵雷击保护系统旨在减少或消除雷电对故宫主建筑物的损害,保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
4. 接地系统为了进一步增强防雷效果,故宫的建筑物还配备了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通过将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与地下的大地连接,形成一个电气连接,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故宫的接地系统采用了高效的铜质接地,确保了良好的接地效果。
5. 避雷针和避雷网故宫的一些高塔和建筑物采用了传统的避雷针和避雷网。
避雷针通过将针状导线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将雷电引向地下,避免直接击中建筑物。
避雷网则是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金属网,用于分散雷电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内部设施。
6. 室内防雷措施除了室外的防雷措施,故宫还采取了室内的防护措施。
故宫内的建筑物和展厅使用了防雷材料,如金属导线和防静电地板,以降低室内静电产生的风险。
古建筑避雷方案
古建筑避雷方案古建筑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以及对雷电等自然灾害的缺乏防范措施,古建筑在雷击时容易遭受损坏甚至付之一炬。
因此,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古建筑避雷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建筑雷电灾害分析古建筑一般采用木质、砖石等材料进行建造,而这些材料具有较差的导电性能,很容易被雷击而引发火灾。
此外,由于古建筑的屋顶结构复杂,容易形成雷暴云与古建筑之间的局部电场和电势差,进而产生雷击的危险。
二、古建筑避雷方案建议为了防止古建筑遭受雷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避雷方案:1. 安装避雷针:根据古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避雷针的位置和材料。
一般来说,避雷针应该安装在古建筑较高处,以便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引导雷电,避免雷电直接打在古建筑上。
避雷针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以确保雷电能够通过避雷针迅速地引导到地下。
2. 地线引导系统:合理设置地线引导系统是古建筑避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置导线、地线和接地体等,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以免雷电对古建筑造成损害。
地线引导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古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雷电引导的效果。
3. 古建筑保护层:为了增加古建筑的保护性能,可以在其表面涂抹一层特殊的保护涂层。
这层保护涂层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防火性能,能够迅速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并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
4. 定期维护检查:古建筑避雷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消除雷击的风险,因此,定期维护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定期检查避雷针、地线引导系统和保护层的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部分。
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古建筑避雷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古建筑的安全和完整性。
但是,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古建筑的特点,充分考虑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古建筑原始结构和外观造成的破坏,以确保古建筑能够继续为后人维护和欣赏。
古建筑防雷工程方案
古建筑防雷工程方案古建筑防雷工程方案古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年代久远和结构特点等原因,它们在面对雷电天气时,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防雷工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古建筑防雷工程的一些建议进行阐述。
首先,为了提高古建筑的整体抗雷能力,可以考虑在建筑的顶部设置避雷针。
避雷针的设置可以迅速释放建筑物内部电荷,减少雷电击中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减轻雷电对古建筑的损害。
避雷针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吸引雷电,同时还需要考虑与古建筑本身的审美要求相协调。
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古建筑,可以考虑改进其接地系统,以提高整体抗雷能力。
传统的古建筑接地系统往往较为简陋,容易导致地电位升高,从而增加雷击的风险。
因此,可以对古建筑的接地系统进行改造,加强地下导体的铺设,确保接地电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减少雷电击中的可能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古建筑的抗雷能力,可以考虑在建筑内部设置电气保护装置。
该装置可以起到监测雷电活动和快速切断电源的作用,有效减少雷电对古建筑内部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电气保护装置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使用需求,确保其满足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此外,为了加强古建筑防雷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维护计划。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古建筑的抗雷性能和雷电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维护计划可以确定定期检修和维护古建筑防雷设备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其长期稳定和有效使用。
最后,在进行古建筑防雷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原则和要求。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比防雷更为重要。
因此,在进行防雷工程时,应尽量减少对古建筑结构和外观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古建筑防雷工程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避雷针、改进接地系统、设置电气保护装置,建立监测系统和维护计划,可以有效提高古建筑的抗雷能力并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原则和要求。
古建筑物防雷措施 文物保护避雷针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
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防雷产品系列(电源、信号、天馈、避雷针),二合一、三合一防雷器;整体防雷工程的技术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施工;防雷检测设备、防雷预警系统、航空障碍灯、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天馈避雷器、降阻剂、接地极、浪涌保护器、优化避雷针、防雷工程、防雷检测、勘测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咨询、监控防雷、机房防雷、高速公路防雷、道路监控防雷、收费系统防雷、金融银行系统防雷、通讯基站防雷、微波站防雷、加油站防雷、沥青搅拌站防雷、智能化小区防雷。
防雷网常见的防雷装置,防雷措施变电站防雷,电源防雷,防雷应急预案,防雷接地设计,网络防雷器,防雷论文,防雷设计方案,防雷规范,防雷接地规范。
业务范围覆盖:河南防雷、山西防雷、辽宁防雷、深圳防雷、北京防雷、上海防雷、内蒙古防雷、吉林防雷、黑龙江防雷、江苏防雷、云南防雷、四川防雷、陕西防雷、甘肃防雷、青海防雷、海南防雷、广东防雷、湖南防雷、湖北防雷等全国各地;产品多次出口,受到海内外人士一致好评。
千百年来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
例如: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三殿(当时名奉天、华盖、谨身)遭雷击焚毁,十年后,明正统五年时才修复;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至嘉靖四十一年才修复,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20年后,天启四年才重建完工。
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
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
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防雷产品系列(电源、信号、天馈、避雷针),二合一、三合一防雷器;整体防雷工程的技术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施工;防雷检测设备、防雷预警系统、航空障碍灯、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天馈避雷器、降阻剂、接地极、浪涌保护器、优化避雷针、防雷工程、防雷检测、勘测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咨询、监控防雷、机房防雷、高速公路防雷、道路监控防雷、收费系统防雷、金融银行系统防雷、通讯基站防雷、微波站防雷、加油站防雷、沥青搅拌站防雷、智能化小区防雷。
防雷网常见的防雷装置,防雷措施变电站防雷,电源防雷,防雷应急预案,防雷接地设计,网络防雷器,防雷论文,防雷设计方案,防雷规范,防雷接地规范。
业务范围覆盖:河南防雷、山西防雷、辽宁防雷、深圳防雷、北京防雷、上海防雷、内蒙古防雷、吉林防雷、黑龙江防雷、江苏防雷、云南防雷、四川防雷、陕西防雷、甘肃防雷、青海防雷、海南防雷、广东防雷、湖南防雷、湖北防雷等全国各地;产品多次出口,受到海内外人士一致好评。
千百年来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
例如: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三殿(当时名奉天、华盖、谨身)遭雷击焚毁,十年后,明正统五年时才修复;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至嘉靖四十一年才修复,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20年后,天启四年才重建完工。
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
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
现代建筑防雷技术和技法,是建立在西洋式的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结构基础上的。
依据建筑物防雷原理如何进行中式古建筑防雷保护,目前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这需要文物界、建筑界和防雷界共同努力,制定适合中式建筑的防雷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无以伦比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用途、规制、等级区分,外形上总体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按屋顶形式区分有攒尖顶、卷棚顶等;按格局区分有殿、堂、楼、阁、亭、榭、廊、厦、坊、塔等;按建筑层级区分有单檐、重檐,以致多檐。
除石坊、砖塔外,屋架主要为木结构,梁、柱、斗、拱、檩、椽、窗、扉均为木材制作。
雷电灾害是文物古建筑遭受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雷击除直接击毁古代建筑物构件外,还因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物大多为木结构,雷击将直接导致古建筑物起火,这将使古建筑大面积遭受损毁。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古建筑物未得到有效的防雷保护或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亟待在全社会加强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意识,使珍贵的古代建筑遗存免遭雷击毁坏。
千百年的古建筑遗存一旦损毁,将不可复得。
所以建立和完善古建筑物的防雷击措施迫在眉睫。
现就我们所接触过的古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河南必胜防雷公司作为专业的防雷避雷企业与你谈一些体会。
一、关于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目前普遍将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作为新、改、扩建建筑物防雷标准执行。
如何根据古建筑物的特殊结构和对防雷的要求,将古建筑物防雷标准纳入到GB50057-94之中,确定古建筑物防雷类别,是做好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
按GB50165-92第,古建筑物分为三类:第一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第二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第三类:其它古建筑物。
以上的古建筑分类如何与防雷分类结合,GB50165-92第,对第一类古建筑,应专门研究,对第二类古建筑,应按第一类民用建筑考虑,对第三类古建筑,应按第二类民用建筑考虑。
根据国家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根据其大小至少应划为二类以上防雷建筑物。
在GB50057-94中,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是指有爆炸危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损失和人身伤亡者。
但古建筑屋架大多为木结构,亟易起火燃烧,在第一类古建筑物中属于“国宝”级的和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大型古建筑群应参照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进行防护。
因为这些古建筑物一旦遭雷击焚毁,将是国家和民族无可挽回的莫大损失,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莫大损失,所以第一类古建筑物上述部分应划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重点保护,第一类古建筑物其余部分及第二类古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古建筑物中,当古建筑物有电源线、信号线等引入内部,有大型金属构件、金属物体、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除此之外的第三类古建筑物可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古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根据IECl024-1和GB50057-94(2000版)的有关规定,建筑物防雷可分为内、外部防雷,并按人、物和设备对雷电灾害的感受强度不同可把建筑物内、外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l、LPZn+1等不同的防雷区。
LPZ0A为建筑物的外部防雷保护区域,LPZ0B~LPZn+1为建筑物内部防雷保护区域。
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按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第,古建筑物装设防雷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装置;2.应考虑雷击时所产生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各种架空线路引来的危害;3.若建筑物内部有大型金属构件或存放有金属物体、金属设备,尚应考虑雷击电磁感应的影响。
(一)第一、二类古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直击雷的防护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接闪器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
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即把雷电流引下。
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顷刻流散到大地中去古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除满足GB50057-94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接闪器应采用避雷带和短避雷针。
为保持古建筑物原貌和艺术特点,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与短避雷针(30~50cm)的组合形式,宜在敷有引下线屋角的避雷带上焊接30~50cm左右的短避雷针,以便有效接闪泄流人地。
根据雷击规律,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面的正脊、吻兽、屋顶檐部、斜脊、垂兽和高出建筑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为减小雷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时应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应采用圆弧形弯曲,其引下弯曲的弦长应大于对应弧长的十分之一。
(2)避雷带应沿古建筑物屋脊的轮廓弯曲,避雷带应高出正脊、斜脊、屋檐瓦当的高度,以及其上的吻兽、法轮宝顶和斜脊下端的垂兽等20cm。
避雷带外侧的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当脊或檐不在保护范围时,应增加避雷带的高度。
避雷带应设计成古建筑物屋面的轮廓线,须精选优质耐用材料,精细加工,安装工艺要求精良,市防雷设施与古建筑物融为一体。
(3)攒尖顶的亭、塔、殿等古建筑物的宝顶处,以及大型古建筑正脊上的吻兽、正脊中间较突出的尖塔、法轮宝顶处可安装短避雷针,原则上应安装在顶端中心位置,不破坏古建筑物的对称平衡原貌。
沿斜脊和四檐安装避雷带,避雷带的外口沿檐角走向安装短避雷针。
(4)金属宝顶其外部金属层厚度大于4mm时,可做接闪器,但必须与避雷带连接。
(5)引下线应从古建筑物外立面四角、山墙、后檐墙布设,平均间距18米,须尽可能对称隐蔽安装。
古建筑物正面为安全及美观起见不宜设引下线,面阔较大的大殿前屋檐避雷带可选直径较粗的材料敷设,两端引下线也须加大材料直径。
引下线一般不得少于2组,大型古建筑物不得少于4组。
引下线根数少,雷电流分流就小,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二次危害。
因此,在布设引下线时应按规范要求敷设。
但古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故只能采用明敷。
敷设时应注意引下线要对称。
为减少引下线自身电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应以最短的接地路径敷设。
引下线弯曲应采用弧形弯曲。
在引下线距地面1.8~0.3m处应有良好的保护覆盖物,避免与人员接触产生触电危险。
(6)古建筑物接地装置的布设应根据其用途、性质、地理环境和人员多少等情况来选择结构方式和位置。
对重要的游客集中的古建筑物内部应做均压措施。
对宽度较窄的古建筑物可采用水平周圈式接地装置,并注意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
若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一律连接成一体,构成均压接地网。
这样可以使接地网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减小跨步电压对人员的危害,也可以减小室内在被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易产生高压反击危害。
另外,为降低雷电跨步电压对人员的危害,当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 m时,接地体局部应深埋地面1m以下。
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7)安装避雷带的支持架间距不大于1m,支持架用U型卡固定在脊瓦、筒瓦和瓦当上。
(8)古长城防直击雷的重点是城楼和敌楼,保护对象是古建筑物和游人,敌楼防直击雷可采用周圈安装避雷带,四角安装短避雷针,避雷针除保护古建外,在楼外人体高度平面上(2m),保护范围应大于30m。
(9)雕塑精美的石质牌楼,不易在其上安装避雷带,可在两侧安装避雷针。
(10)古树顶安装一支或多支短避雷针,引下线不要缠绕在树杆上,有条件的地方可缠绕树身周围做环形接地体。
2.防侧击的措施古建筑物防侧击雷,要根据所在地地理位置来决定。
对于周围空旷,或建在山区的古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实需要的可以每隔6m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圈式防雷均压带,并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所有金属物均与防雷接地可靠连接。
防球雷的最好措施是安装金属屏蔽网并可靠接地,最低要求是把建筑物的所有门窗都装上玻璃,使其没有孔洞,以防球雷沿孔洞钻进室内。
此外,还应注意附近高大树木引来的球雷,要考虑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1)独立的古塔,塔身的上部应有防侧击的措施。
一般在塔顶下三层外檐上安装避雷带,檐角加装短避雷针,并与该层的避雷带连接。
(2)具有二、三层檐的古建筑物,除顶层装避雷带外,为防侧击,二、三层檐宜装避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