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参考资料(自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资料
(1)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生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

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9时30分左右,理科二号楼的天台已被拉上了警戒线。

保安将该男生运到救护车上,在外面可以看到他的身体被一个黑色的布裹着,头部盖着白色纱布,纱布下面露出血迹和皮肤。

赶到现场的校医院医生说,她赶到时该男生已经不行了,随后该男生被送往北医三院。

2005年北京有10多名大学生自杀,类似悲剧在其他地区的一些高校也曾发生。

针对这一状况,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等研究人员,设计并实施了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后,学生生活应激能力有提高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的案例时有发生。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人数增多,少数大学生甚至轻生。

沈阳师大心理学教授郭占宇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由学业、就业、恋爱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个体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衡。

心理危机发生后,常表现为激烈的心理冲突、精神失常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甚至是自杀等。

(2)2月21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一位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因对专业不满,在其所住的大学生公寓坠楼自杀。

23日,华南农业大学又有一起女教工跳楼自杀的案件发生。

27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五山校区研究生4号楼宿舍,一名女研究生因就业前景不好从9楼坠下。

2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又发生一起女研究生自杀事件。

这四名自杀者中三名为女性,是什么让众人眼中前程似锦的她们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是什么让她们无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自杀的大学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普遍反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是她们轻生的主要原因。

而报纸上也频频披露女大学生争应富翁征婚的闹剧。

由于当
代大学生所成长的环境复杂,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女性,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远远超过了男性,处于边缘的女大学生首先就要面临——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的经济原因;难以理清的情感因素。

现实中,女性如何能够不放弃自我最为重要。

你可能在别人的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家里,你是一个孩子,父母因你而快乐。

生命是美好的,越是想自杀的时候,也就是越需要自己活着的时候。

现代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生活不如意者常有八九。

有人颓废,有人崛起;有人等待,有人寻觅;有人哀叹,有人释怀;有人不平,有人坦然。

精神压力大已经不是某个人的困惑。

尽管有时会有挫折和失意,但人们都知道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品味美好的人生和享受健康生活的多彩。

但怎样进行心理保健却有不少人不清楚,以致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发生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导致自己和家庭遭受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每每抑郁难耐的时候,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们更应该懂得如何调节。

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

(3)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

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果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

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量案例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

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
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

”“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

”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

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兰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牛芳告诉记者,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说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多达30人,占1.57%,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11.9%。

牛芳说:“我一直在高校里教大学生,对学生们比较了解,我发现在拥有不少优点的同时,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发育不全’的现象。

据教育部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认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卫生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芳建议,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教育部门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实践和探
索,我想这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不再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4)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

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面对似乎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王国,大学生真的难逃此劫吗?
西北师范大学BBS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告诉记者,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

但由于网络特有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

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心理问题,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去年学校还有一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

(5)据媒体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其中着重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症状上。

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通过调查也发现,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招生差。

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6)4月13日晚6时,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大会在世纪会堂隆重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金宝莲、副校长李天来以及全体学生工作干部、部分学生代表150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学生处副处长赵永吉主持。

会上,金宝莲副书记、李天来副校长共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揭牌,宣告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后,学校特邀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张嘉玮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的报告。

张教授从认识大学生异常心理现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了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简易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将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素质测评。

此外,一L,N健康教育中心正在组织筹备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广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等相关工作,全面启动和推进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教
育“时尚”,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校园心理咨询站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预期的效果。

专家认为,作为一项尚在探索中的教育、救助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形式,更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

甘肃省发展心理学研究专家彭德华告诉记者,目前,各高等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仍然比较单一,而且流于形式。

彭德华认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上。

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彭德华还指出,高校里的心理辅导、咨询机构要科学地把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严格区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差别。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该承
担“知心大姐”、“生活好朋友”的角色,而不是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姿态去接待前来咨询求助的大学生。

兰州市绿色阳光心理咨询室医师杨毅说,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时,最重要的还是爱心。

杨毅告诉记者,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做好心理咨询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来访者之间相互的信任关系,这是一切心理咨询工作成功的基础。

所以,做大学生心理咨询工
作,就要与他们交朋友,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

否则来访者这个心理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没有长期的信任关系和友谊,就不能帮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

因此,培养爱心、对来访者产生真正的关怀之情,也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8)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

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人,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

我们可以从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

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申论》写作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满分20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

(满分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满分50分)
参考答案:
l、上述资料中有关的实例和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究其根源,是由学习、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压力造成的。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通过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刻不容缓。

只有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才能最终
实现我国育人目标。

2.(1)利用大众传媒、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坚决抵制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2)加大力度宣传和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

面向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全体社会阶层,实施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规范培训,试行教师职业资格认定。

(4)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灵沟通的环境、氛围。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心理问题早发现和主动干预,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在家长、学校、老师与学生本人之间建立不同程度的沟通。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处。

(7)多开展一些以责任心、亲情或是立志为主题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措施
为达到最终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途径及措施。

笔者认为,主要途径及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康人格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

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比任何人都多,每天不少于5~6小时。

因此,要维护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很难想像,一个不具有和谐健康人格的教师怎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据心理学家朱敬兜研究,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中,人格失常者较多。

可见,教师的病态人格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都做过研究。

结果发现: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心理适应困难的比率较一般人要高。

而造成教师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不足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等等,而是社会偏见、领导作风、工作条件、职称评定、成就认可、人际关系、专业特点及多重角色冲突等。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整个社会都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
济收入,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以避免由于社会地位不受重视、收入偏低、工作繁重与丁作条件差等因素造成教师心理上的不适应。

其次,开展教师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尤其要重视开展在我国目前还尚不多见的新教师人职培训,以提高新教师的心理素质,减少其上岗后的不适应。

第三,教育系统内部,从领导到一般管理人员,都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加强领导与管理的科学化,避免因领导作风与管理水平等因素造成教师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四,教师应加强和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

教师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幸福与发展,而且还将对学生的幸福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过去,学校德育主要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往往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当作“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未能从心理学角度正确把握教台对象、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例如,有些学生性格沉默孤僻、落落寡欢,被教师视为缺乏集体观念,对班级关心不够,和同学团结不好;学生逃学,被教师视为思想品质问题所致,而很少注意到学生逃学背后可能存在的智能方面难以适应教学要求的因素,对厌学、怠学学生缺乏科学研究等等。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联系表现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只有德育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发展便不完全。

过去,只重德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是:使一些人关注了高层次的导向问题,失去了一般人际关系适应能力;重视了社会的规范化要求,忽略了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每个人都担当了社会角色,却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第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可以使德育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

其主要区别有:第一、德育主要是解决学生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观念和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与社会。

相对说来,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的是“育人”任务中的基础问题。

第二,在德育中学生常被当作社会关系中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则被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

换言之,德育要求学生达到“君子”境界,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达到“凡人”的
境界。

心理障碍与政治思想觉悟低、品德不佳是性质不同的两类问题。

因此,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取代德育工作。

只是要把原来单纯的德育模式转变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使二者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又相互配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

三、引导学生健全心理防御机制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状态时,在其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除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确保心理健康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人在现实中,其需要和欲望不可能都获得满足,必然会遇到挫折与心理冲突,从而引起情绪上的焦虑与紧张。

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不能及时解除,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好在每个人身上都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有解除烦恼、维护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

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心理防御机制比较完善,能顺利地度过挫折困境,保护了心理健康;而有的人心理防御机制不完善,无法应付挫折困境,因而造成了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仅就此而沦,高校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学有关知识学习,克服他们心理上存在的弱点,建立_种积极、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样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时,就能有意或无意地保护自己,免受真正或想像的威胁,学会在无奈中进行抗争,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身心健康发展。

四、开展心理咨询,解除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确实出现了心理障碍以致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来说,就应该接受心理治疗。

而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设立心理诊所,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

许多高校已经开展这方面工作,且效果非常显著,使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的大多数学生走出了心理低谷,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乐观。

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