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课件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99199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a.png)
•61
胆囊不显示可能的情况
• 先天性胆囊缺如或发育不良 • 胆囊切除 •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萎缩 • 胆囊位置异常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62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2
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 有否外科阻塞性黄疸 • 阻塞位置判断 • 阻塞性质确定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3
黄疸的类型
• 肝前性黄疸:溶血 • 肝性黄疸:肝损害 • 肝后性黄疸:胆管阻塞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4
肝前性黄疸
• 表现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不升高 • 见于输血反应、毒蛇咬伤的溶血性黄疸
•23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24
阻塞部位的判断
• 共同开口以上阻塞,表现为肝内胆管广泛 性扩张,肝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而主胰 管不扩张。
• 原因可能为结石、蛔虫或肿瘤。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25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26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27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 50~55岁以上,长期有胆囊结石特别是 充满型胆囊结石病人,要多方位,多切 面观察胆囊壁情况,对可疑病例提示临 床。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60
胃手术后胆囊变化的超声观察
• 胆囊明显肿大 • 胆汁透声差 • 手术后较短时间内形成胆囊结石 • 建议:研究胃手术时是否同时做胆囊切除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12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13
肝内胆管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14
主胰管超声图
•疑难病例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df172b6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9.png)
术后: ➢ 预防应急性溃疡出血 ➢ 营养支持:肠内营养 ➢ 防治感染
法莫+洛赛克 TPN
常见疾病的特点
胆总管增粗→
stone→
stone→
胆总管下段结石
←主胰管正常病程长,反复发作 黄疸伴腹痛、畏寒、发热 腹部压痛,胆囊肿大、压痛 B超、MRCP提示结石
胆总管下段癌
扩张的胆总管→
病程短,突然发病 无痛性渐进性黄疸 胆囊肿大、无压痛 MRCP、ERCP无结石, CBD下段充盈缺损、狭窄段
良性黄疸
伴腹痛 轻度、波动性 不完全
<10mg 不一致 正常 结石
恶性黄疸
无痛性黄疸 重度、渐进性 完全性
>10mg 同步升高
升高 肿块
阻塞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 ➢ 减黄
是否需要减黄? 怎么减黄?(手段.程度.时间) ➢ 保肝、纠正营养不良 ➢ 预防控制感染 (抗生素.乳果糖) ➢ 纠正凝血障碍
恶性黄疸
➢ 胆管癌 肝门胆管癌 胆总管中下段癌
➢ 胆管受肿瘤侵犯或压迫 胆囊癌侵犯肝门胆管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癌
➢ 壶腹周围癌
胰头癌 十二指肠乳头癌 壶腹癌 胆总管下段癌
肝外阻黄的鉴别诊断
肝外阻黄的鉴别诊断思路
是否为肝外阻黄 阻塞的位置 阻塞的程度 阻塞的性质 阻塞的原因
病史和症状(一)
提要
1.胆道的解剖和胆红素代谢 2.黄疸的概念、分类、诊断 3.胆管阻塞的病理生理 4.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5.肝外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6.常见肝外阻塞性黄疸疾病的特点
胆道的解剖学
毛细胆管 赫令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
左右肝管汇合部
↓
肝总管
阻塞性黄疸完整版.ppt
![阻塞性黄疸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4e8f7d76c66137ef06192a.png)
王小倩
金忠,男,45岁,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 膜黄染,同时伴皮肤瘙痒,就诊于我院行腹部B超提示 “肝内外胆管增宽伴肝外胆管异常回声”,以“阻塞性黄 疸”收住入院。患者来时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黏 膜查示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大便白色陶土样(提示胆道梗 阻)小便深黄患者于2009年因“胃癌”行“远端胃大部 切除术”后病理提示隆起型粘液腺癌,术后分期为 T2N1M0
4.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无消退,大便及尿液颜色是 否恢复正常,
16/9
术后护理(二)
5.注意腹部变化和伤口出血,及时更换纱布。
6.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1-2d,重症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d 后下床活动,14d 内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导管滑脱
7.患者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口渴难忍时可用少量白开 水漱口,嘱其吐出,勿咽下,或用干棉签蘸水湿润嘴 唇;
射,吸氧,留取血培养、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应用足量、敏感 抗生素并做好高热患者护理 3.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给予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静脉输注化痰 药 4.褥疮: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处 5.下肢静脉曲张: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在床上翻身活动,按摩下肢等
19/9
健康教育
2/9
患者于 11月11日查肝肾功能示:直 接胆红素 291.0(0.03.4),总胆红素305.0(3.4-1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40 (0-40)总胆固醇7.10(3.1-5.72)甘油三酯2.29(0.342.25);查MRCP提示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考虑胆总管下段 外压性梗阻;11月21日做胸部CT增强,上腹部CT增强,十三 维重建检查结果:1.右侧胸膜增厚2.胆囊结石胆囊炎3.胆总 管中段梗阻,胆管CA可能。11月18日科张主任查房指示,患 者系胃癌术后,目前黄疸为阻塞性黄疸,不排除胃癌复发转 移,需进一步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暂时以保肝,制酸对 症治疗。患者于2011年11月28日上午8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 术,于12时三十分安返病房。术后诊断:梗阻性黄疸,胃癌 术后干十二指肠韧带转移,术后持续胃肠减压,于一级护理 禁食等护理。并遵医嘱给予谷胱甘肽,西米替丁,酚磺乙胺 等保肝,制酸,止血等治疗
阻塞性黄疸诊断详述
![阻塞性黄疸诊断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c794add4d8d15abe234ef7.png)
阻塞性黄疸诊断详述*导读:阻塞性黄疸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早期呈金黄色,中期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
(2)尿像浓茶样,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3)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样,乃因胆管受阻粪便不能被胆汁染黄造成。
(4)皮肤瘙痒,是胆盐沉积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
(5)心动过缓,为胆盐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致。
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因。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胆道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内,找到乳头,将造影管通过乳头插入胆管或胰管后注入造影剂,使胆道或胰管显影,从而达到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目的。
一般真正的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粘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至的黄染,血清胆红素含量在4umol/L以上。
此种黄染应与一些假性黄疸相区别:①服用大剂量阿的平治疗绦虫病等,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越近角膜部分黄染越深,但血清胆红素不增高;②进食过多胡萝卜、南瓜、菠菜、桔子、木瓜等,因它们含有很多胡萝卜素(呈黄色),尤其当甲状腺机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致使胡萝卜贮留而引起胡萝卜血症,出现皮肤黄染。
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鼻翼等处。
③老年人常在内眦部有球结膜下脂肪积聚而出现黄染,细心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血清胆红素不高,皮肤也无黄染现象。
因此,对两者的鉴别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在治疗上,中医依黄帝《内经。
五脏别论篇》“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后世医家又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故阻黄的治疗多以疏、清、通为原则,通过辨证对原因不同的证型分别施以:茵虎合剂(清热利湿、利胆导滞),牛黄五花散(清热凉血、利胆解毒),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利胆),隔下逐瘀汤(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等治疗,“阻塞性黄疸”是湿、瘀为患,因此去湿利小便、通腑化瘀则成为其重要治法。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及治疗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9509d3d647d27284b7351ea.png)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2例 患者 中男 8例 , 女 4例 ; 年龄
3 4岁 一 6 5岁 , 平均年龄 4 6岁。 1 2例患者 中胆总管结石 3例 , 胰 头癌 3 例, 胆管癌 2例 , 壶腹部癌 1 例, 胆囊癌并肝 门部胆管受 侵1 例, 十二指肠降部乳 头状腺 瘤 1 例, 慢性 胰腺炎 引起胰头
勒超声定 位下行经皮肝穿刺 胆管引流术 ( C D) , 并 给予 保肝 、
胆囊癌 、 壶腹 部 占位性病变及胰 头肿物等 。由于胆 管系统较为
隐蔽 的解剖关 系 , 其诊 断相对 困难 , 目前 先进 的仪器及 检查方 法对阻塞性 黄疸 的诊断提供 了极大的帮助 , 腹部增强 C T 、 彩色
行 官腔 探查 。此外 常规 检查 软产 道有 无血 肿 和裂伤 , 若有 血 肿, 应切 开清 除积血 、 彻底缝 合 , 避免 空腔 。 发 现裂 伤 , 马上 缝 合, 第 1针要始于裂 口上端 0 . 5 c m处 , 最后 1 针要止于裂 口下端
0 . 5 c r f l 处。
一 嘧露目自固
压宫底 , 过早或强硬牵 拉脐带 。胎盘娩 出后 , 要 仔细检查胎盘 、 胎膜有无缺 损 , 如有残 留 , 可用 大刮匙轻轻搔刮 清除 , 必要 时进
3 . 5 正确 规范应用缩 宫素并要严密 观察
因为人与人之
间存在个体差 异 , 缩宫素按 常规剂量 使用 , 也可 能会使个 别产
( 朔州市中心医院 , 山西 朔州 0 3 6 0 O O )
【 摘 要】 目的
探讨 阻塞性黄疸 的诊 断及 治疗方 法,提 高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93e9cdf216fc700aba68fcc1.png)
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之公保含烟创作一、定义: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二、分类:1.肝外梗阻:如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胰腺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2.肝内梗阻:如胆淤型病毒肝炎、药物性肝内淤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三、临床表现:1.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2.尿和粪的色泽改动:尿色加深,呈浓茶水样;粪色变淡,甚至完全灰白;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常因原发病分歧而稍有差异;4.胆盐血症表现:如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出血倾向、脂肪泻、夜盲症、乏力、肉体萎靡等.四、诊断:1.详细理解病史、临床表现及全面的体格反省;以后常常使用的反省办法有黑色B超、CT、MRI、ERCP等,对发现肝内胆管是否扩张都很敏感、牢靠.判断肝内胆管的扩张水平、范围是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的第一步.(1)肝功用:血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一般>170μmol/L,同时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异常增高.(2)癌胚抗原(CEA):安康人CEA值为1.8μg/L,患胰腺癌时多在25μg/L以上,(3)CAl9-9(糖链抗原19-9):以CAl9-9>37 U/ml为参考值.80.3%的胰腺癌患者血清CAl9-9年夜于参考值.(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胰岛素源同系肽类,为分子量7 KD的单链多肽.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时明显升高,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五、治疗1.病因治疗:如药物性肝损害可停用招致肝损害的药物.2.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及进食富含卵白、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饮食.尽量避免应用损伤肝脏的药物,注意呵护肝功用.3.药物治疗:(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志物失掉改善,3个月内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胆固醇及IgM均明显下降,某些患者肝组织病变失掉改善.(2)免疫调节治疗:①糖皮质激素:有利胆、抑制胆管周围炎症的作用,并可抑制纤维化进程,呵护肝细胞,加重炎性坏死,延缓胆管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停顿.②甲氨蝶呤(氨甲喋呤):近年文献报导较多且年夜多疗效一定.患者服药5个月后ALT、AST、胆红素等生化指标降低,并有肝组织学的改善.③秋水仙碱(colchicine):近年的文献多认为疗效不一定.对皮质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试用秋水仙碱治疗,每天1mg 口服,或与皮质激素结合应用,有局部患者取得症状缓解或加重的报导.(3)抗生素抗感染治疗.4.外科及介入治疗:(1)外科手术:如胆石症可外科取石,肿瘤可手术切除;(2)ERCP胆总管取石及胆管支架置入术:胆总管结石可性ERCP胆管取石术,肿瘤招致梗阻可行胆管支架置入术(胆管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及塑料支架);(3)PTCD引流减黄.。
阻塞性黄疸治疗方法
![阻塞性黄疸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a9982aa6c30c2259019eda.png)
阻塞性黄疸治疗方法
阻塞性黄疸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疾病,这类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多,多数是其他疾病引发造成,对阻塞性黄疸治疗上,需要长期的进行,而且这类疾病在药物上也是比较多,因此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这类疾病,就需要对自身疾病进行认识,这样在药物购买上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
阻塞性黄疸治疗药物:
肝泰乐、益肝灵、门冬氨酸钾镁、辅酶A、三磷酸腺、茵陈蒿汤加减、隔下逐瘀汤加减、茵陈术附汤加减。
阻塞性黄疸常见的原因:
1.结石或寄生虫:因肝内胆管或总胆管阻塞所致。
2.胆道癌、十二指肠壶腹癌:因肿瘤阻塞胆道或其开口所致。
3.胰脏肿瘤、慢性胰脏炎:因肿瘤或胰脏压迫到总胆管所致。
4.腹腔内恶性肿瘤或淋巴结压迫胆管所致。
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常见的有上腹痛、发烧、茶色尿、灰白便、或脂漏便等症状。
但若由恶性肿瘤所引起者,通常上述症状并不明显,病患常常仅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因此一旦出现黄疸症状时,应尽速就医。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
除了抽血检查各项肝功能指数、肿瘤标记外,可经由腹部超音波、计算机断层、核磁共振、胆道摄影等检查,以了解有无胆管扩张、有无结石与肿瘤之存在,以确定病灶之所在与选择手术与治疗之方式。
阻塞性黄胆之治疗:若是结石所引起者,视结石所在位置可利用手术或内视镜等方式取出结石。
若是肝内结石,一般皆须将合并胆管狭窄处肝叶切除。
以上对阻塞性黄疸治疗的药物详细介绍,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进行,如果对自身病情不了解,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进而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正确的药物,这样对病情的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梗阻性黄疸课件
![梗阻性黄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1b529e8762caaedd33d4a9.png)
患者,男性,76 岁,胆管Ca, 全身皮肤发黄 3周,左右肝管 汇合部梗阻
术后观察 3天,胆汁引流逐渐减少,全身黄色逐渐减轻, 3 天后造影复查胆道支架通畅,拔出引流管,包扎穿刺点。
谢谢
诊断
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 )、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 因、部位。
治疗
外科手术
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梗阻,但临床上较多病例由于病灶 较大侵及周围血管而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
经内窥镜治疗
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 黄目的,但其并发症较多(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 局部感染等)、操作时病人痛苦较大
介入治疗 PTCD、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是针对老年、不能手术、术
后复发或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介入治疗
优点:操作简便、适应症较广泛,创伤小、见效快、不良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
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 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梗阻部 位可在肝内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
病因
毛细胆管型肝炎 胆石症 肝癌、胆管癌、胰癌 胆道蛔虫症等
临床表现
巩膜和皮肤发黄 尿像浓茶样,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样 皮肤瘙痒,是胆盐沉积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 心动过缓,为胆盐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致。
阻塞性黄疸护理 ppt课件
![阻塞性黄疸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a8771883c4bb4cf7ecd137.png)
ppt课件 1
定义
黄疸(Jaundice)
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 (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和其他组织 被染成黄色。 正常值:1.7-17.1umol/L >34u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
隐性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肉眼 看不出黄疸。
ppt课件
18
PPT制作前准备
B胆道感染: 胆汁中细菌经造影剂注入肝内或PTCD操作器械消毒 不严;内外引流后,肠内容物在腹压增加时逆行胆道 致胆道感染。长期梗阻性黄疸病人,其机体免疫力较 弱,容易导致感染。 术后应监测患者的体温,必要时做血培养,应用广 谱抗生素,对症处理。
ppt课件
19
护理措施(术后)
ppt课件
6
病案分享
患者吕某,男性,81岁,因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半 月余门诊拟“梗阻性黄疸:肝门部胆管癌”收住入院, 择期在B超室行PTCD术失败后行PTCB术,现患者引流通 畅,黄疸较前下降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20 余年,前列腺手 术史8年 过敏史:青霉素
ppt课件
7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5.术前两天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ppt课件
10
护理措施(术后)
1.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半卧位。 禁食水6 h,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 症状、引流液颜色,警惕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 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若病人 出现穿刺口疼痛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指导 患者进行节律性的深呼吸,必要时可遵医嘱予药物止 痛对症治疗。
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2.皮肤瘙痒多见 3.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阻塞性黄疸有什么症状及诊断(专业文档)
![阻塞性黄疸有什么症状及诊断(专业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3ecafc57f1922791788e811.png)
阻塞性黄疸有什么症状及诊断(专业文档)阻塞性黄疸有什么症状及诊断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
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30岁以下以肝细胞性黄疸为多见,而中年(40岁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肿瘤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梗阻。
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肝细胞性则较少见。
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
阻塞性黄疸肝内梗阻一般少见171umol/L,阻塞性黄疸肝外梗阻可达256.2-513umol/L,且少有波动。
阻塞性黄疸AKP:肝外梗阻或高较明显,恶性梗阻更为明显。
阻塞性黄疸ALT:梗阻性一般<5000U,而肝细胞性多5000U。
阻塞性黄疸严重时粪胆原排出明显减少。
粪便可呈陶土色。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一)、诊断要点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巩膜、小便黄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
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见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鉴别诊断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
须与胆管癌。
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
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核素胆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阻塞性黄疸的介绍
![阻塞性黄疸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8c7b7210029bd64783e2c9d.png)
病因
•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 性黄疸
• 一、良性的病因
•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Mirrizzi’ syndrome) 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 内压迫胆管。
无忧PPT整理发布
• 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黄疸常呈进 行性加深,但由壶腹癌所致者则可因癌肿 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胆固醇(胆汁酸和脂蛋白-X( LP-X)等均有显著增高。尿:尿色加深,尿 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在胆道完全阻 塞时,尿胆原可消失。
(或25.6mmol/L), 皮肤及巩膜出现 黄染体格为黄疸
无忧PPT整理发布
• 鉴别 • 一般真正的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粘膜因
胆红素沉着所至的黄染,血清胆红素含量 在4umol/L以上。此种黄染应与一些假性黄 疸相区别:
• /p/20131219/201312 19152304-955455100.jpg绦虫病等,黄染 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此种黄染呈向心 性分布,越近角膜部分黄染越深,但血清 胆红素不增高; ②进食过多胡萝卜无忧、PP南T整理瓜发、布 菠菜、桔子、木瓜等,因它们含有很多胡
。因此,对两者的鉴别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
无忧PPT整理发布
阻塞性黄疸病史
• 30岁以下以肝细胞性黄疸为多见,而 中年(40岁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 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 肿瘤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进行性 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 梗阻;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 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肝细胞性则较 少见。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 可发现肝脏肿大。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502bd7f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0.png)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的缘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文章,欢迎阅读!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程度持续加深,胆红素达10~30 mg/dl。
如果及时停止喂母乳,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病理性黄疸感染性多为宫内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使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的。
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最常见。
其特点是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持续出现。
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在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并且程度逐渐加深,大便颜色由正常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白陶土色。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就是ABO溶血,但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其特点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小儿黄疸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生理性黄疸于面部和上半身,宝宝身体状态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通常在生后2~3天出现,并逐渐加重,在第4~6天达到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2周后消退,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3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发的黄疸,由于外在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常常让新手爸妈们难以分辨:黄疸出现的时间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
黄疸程度较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伴有其它临床症状。
黄疸消退时间过晚 : 持续时间过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或已经消退又再次出现,或在高峰时间渐退后又再次加重。
首次病程记录关于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书写
![首次病程记录关于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f9532a07de80d4d8d15a4f0d.png)
1.胰头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缓慢起病,黄疸常为慢性进行性加重,上腹疼常为首发,呈持续性且向肩背部放射,进餐后更加重。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小便色深,大便色淡或灰白陶土色。
查体可触及肿大胆囊。
B超及CT可发现胰头部有占位性病变。
2.壶腹周围癌:缓慢起病,黄疸出现较早,进行性加重,由于肿瘤发生溃疡,梗阻可部分缓解,黄疸为渐进加深,自觉食欲不振、消瘦,但不如胰头癌明显。
腹痛不明显或仅有上腹部不适。
有淤胆性肝硬化时常可触及肿大胆囊,粪隐血呈阳性。
B超、CT、ERCP有助于诊断。
3.胆管结石:多见于女性。
起病急,有反复发作剑突下、右上腹痛史,多为绞痛,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放射,腹痛发作时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以后出现黄疸多呈间歇性及波动性,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可有腹膜刺激症状。
WBC升高,B超、MRCP、ERCP、PTC有助于诊断。
4.胆管癌:多发于50-70岁,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上、中、下段胆管癌。
中、下段胆管癌可早期出现黄疸,上段胆管癌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黄疸出现早晚亦不同。
黄疸一旦出现则进行性加深,不会缓解。
半数病人有皮肤瘙痒及体重减轻,中、下段癌一般有胆囊肿大。
B超、ERCP、CT及MRCP有助于诊断。
5.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多在2岁以前发病,亦可在成人时始出现,典型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三联症,黄疸为间歇性发作,常伴有急性胆管炎症状。
平时有右上腹不适,发作时有明显腹痛。
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诊断。
6.原发硬化性胆管炎:一种进行性胆管炎性闭塞性疾病,多见于30-40岁,临床表现为慢性梗阻性黄疸,黄疸初期间歇性加重,后期可持续性逐渐加重,伴瘙痒及间歇性右上腹隐痛,伴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常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常死于肝衰竭。
B超不能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而显示胆管壁增厚、弥散性管腔狭窄,或间断性多处狭窄。
最终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ERCP、MRCP 有助诊断。
7.肝癌: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都可有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并有进行性肝肿大及明显肝硬度增加,而胆囊不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的诊断
(1)巩膜(白眼珠)和皮肤发黄,早期呈金黄色,中期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
(2)尿像浓茶样,系血中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3)大便灰白色或呈白陶土样,乃因胆管受阻粪便不能被胆汁染黄造成。
(4)皮肤瘙痒,是胆盐沉积在皮下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
(5)心动过缓,为胆盐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致。
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因。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胆道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内,找到乳头,将造影管通过乳头插入胆管或胰管后注入造影剂,使胆道或胰管显影,从而达到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目的。
阻塞性黄疸的病因病机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见的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
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二、是恶性的病因,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脏头部癌
(3)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塞子堵住胆管─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阻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是造成胆管腔堵塞和狭窄的疾病,如胆管结石或肿瘤、胆管壁炎症、手术后狭窄和胆道蛔虫症等。
肝癌、胰腺癌,肝门淋巴结和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癌等则可从外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时,阻塞近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302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小管淤胆或破裂,胆汁遂经肝组织间隙与淋巴管进入体循10环,1引起血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阻塞性黄疸体征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
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胆道
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Courvo1sJer征。
阻塞性黄疸的血液
血清转氨酶一般无明显增高,在伴有继发性肝细胞损害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在完全性胆道阻塞时,可达510/μmol/L(30mg /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
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但由壶腹癌所致者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胆固醇(胆汁酸和脂蛋白-X(LP-X)等均有显著增高。
阻塞性黄疸的治疗
阻塞性黄疸统属于中医学“腹痛”、“胁痛”、“黄疸”、“蛔厥”等范畴,认为成因是肝胆气郁,湿热壅滞,胆汁郁积,煎熬成石,或热毒炽盛,化腐酿脓,或虫体内扰,上窜胆道,导致肝胆阻塞,腑气不通,引发本病。
胆总管为胆囊之延续部分,中医并无此论述,其相关疾病散见于“胁痛”、“黄疸”等相关论述,胆附于肝,为奇恒之府,亦藏亦泄,以通降下行为顺,受肝之余气而藏为胆汁,赖肝之疏泄而排于小肠以助消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
若因寒温失调,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日久煎熬成石,胆汁排泄受阻,贮留而不泄则泛溢肌肤,发为黄疸,闩久还可热郁尘火,热腐成脓,热毒内陷而生变症。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不利,则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湿热交蒸,则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且有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一派肝胆湿热之象。
在临床诊疗方面,主要采用B超、CT、PTC(经皮肝穿刺)、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有创或无创的影像学、介入学检查措施,以明确梗阻原因。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造影诊断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
胆道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内,找到乳头,将造影管通过乳头插入胆管或胰管后注入造影剂,使胆道或胰管显影,从而达到诊受到梗阻部位,肿瘤侵袭范围,患者年龄和全身状况等诸多限制,手术切除率低,因此腔镜技术介入方法为缓解症状和接受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
针对有介入或手术指征的病例,力争以介入或手术方式清除梗阻病灶、解除梗阻,而对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例多采用姑息性治疗,如胆道内支架(Biliary Stent)、胆肠吻合等方式予以解决。
而对肝功能的保护,体内蓄积胆汁酸的代谢,胆汁的排泌的治疗上,仅仅依靠西药制剂,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疗效不够理想。
阻塞性黄疸的发生,从六淫来看,以湿邪为主,多为湿热,亦有寒湿,《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曰“黄家所得,从湿得知。
”但阻塞性黄疸除了湿,更要突出一个“瘀”字,瘀血、痰浊瘀阻胆腑,不通则痛,不通则黄。
从脏腑来看,不外乎肝胆脾胃受之于湿热、疫毒及饮食不节所致病理产物多为瘀血与顽痰。
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发生障碍,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从肝细胞和毛细
胆管逆流入血窦,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引起全身皮肤黄染和脏器功能损伤,病情发展快不仅如此,阻塞性黄疸还造成机体发生内毒素血症、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钙稳态失调等因素从而破坏了肝脏细胞、损害肝脏功能,进而导致机体各种酶学改变(丙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碱性磷酸酶)、各种化学介质改变(白三烯、前列环素等)、各种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从而对机体其他脏器如肾功能、肺功能、胃肠道功能的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中西医病机和理论,将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证型分为阳黄之湿热蕴蒸型、热毒炽盛型阴黄之寒湿阻遏型、痰瘀交阻型四类。
在治疗上,中医依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后世医家又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故阻黄的治疗多以疏、清、通为原则,通过辨证对原因不同的证型分别施以茵虎合剂(清热利湿、利胆导滞) 牛黄五花散(清热凉血、利胆解毒) 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利胆) 隔下逐瘀汤(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等治疗,“阻塞性黄疸”是湿、瘀为患,因此去湿利小便、通腑化瘀则成为其重要治法。
纵观目前国内中医诊治现状,虽然中药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其对阻塞性黄疸病症仍以医师个体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支持,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切性、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使中医中药疗效的验证缺乏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化治疗十分困难。
目前国内学者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对阻塞性黄疸中医分型的量化标准,更没有基于某一标准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进行立体的、系统的、阶段化的研究。
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针对四型黄疸病人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则及与之相应的特色方剂。
1、茵虎合剂组方:茵陈、虎杖、大黄、生姜。
方中茵陈为君,因其具有苦泄下降,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能。
虎杖性苦寒,入肝、肺、胆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经。
近代用于烧烫伤疗效良好。
临床初步观察证实它既能减少或防止ERCP术后出血,又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大黄性苦寒,降泄瘀热,又入血络,破一切瘀血。
因其气香故兼入气血,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
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疼痛积聚,上两药为臣。
尘姜为姜科多年尘草木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有效成分为姜酚,其中的辛辣成分起着刺激温度调节受体的作用,其刺激结果通过反射作用影响胃液和胆汁的分泌。
中医认为生姜能和胃降逆,利水散结,为方中之佐使。
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散结导滞之功。
2、牛黄五花散组方:水牛角粉、大黄、黄连、栀子、甘草、茵陈、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土茯苓、野菊花、大青叶。
方中水牛角粉清热解毒凉血,配以黄连、栀子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
茵陈、大黄降泄瘀热,清热利湿以退黄。
加双花、蒲公英、草河车、大青叶、野菊花以清热解毒。
正所谓“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
甘草调和诸药,且能和中解毒。
3、茵陈术附汤组方:茵陈、白术、附片、干姜、炙甘草。
方中茵陈、附片并用以温化寒湿,且能利胆,白术、干姜、甘草健脾温中,若腹胀,苔厚者,去白术甘草,加苍术、厚朴以燥湿除满。
肤痒者加秦芄、地肤子,祛风止痒,利水退黄。
4、隔下逐瘀汤组方:茵陈、大黄、桃红、红花、赤芍、月皮、当归、郁金、玄胡、香附、草决明、法夏、旋覆花、山楂。
方中桃红、红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茵陈、大黄泻热化瘀且退黄,当归养血行血,郁金、香附、玄胡行气活血且化瘀,均为气中之血药。
草决明清肝化痰,法夏燥湿化痰,旋覆花清上焦之顽痰,山楂消食化痰。
正所谓“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因瘀疸乃顽疾、瘀血腹固难化,痰瘀阻络则湿热瘀阻,难以通达,治痰可以化瘀散结,祛除腹结凝滞的湿热,瘀滞得化、则瘀热易清、黄疸易于消散。
我们通过辨证施治和对阻塞性黄疸间夹症的中药调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