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与衡量、过程性评价与衡量和发展性评价与衡量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教育领域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教师,他们希望通过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通过评价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提高。
目前,常见的教育评价种类有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收集任务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其他和学生考核相关的物证证据,将学生表现的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已经实现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是最传统和常见的一种。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通常使用数值等级或等级标准来评价学生。
例如,班级考试的分数排名等级或根据国家制定的考试等级标准。
表现性评价的优点是容易测量和比较。
缺点是它局限于测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评价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时面临困难。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和学习策略,而不是仅仅考虑他们的表现。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的方向和过程,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并且试图帮助学生发现和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作品和提问、学生表现的参与、互动和贡献、和同伴间的合作等。
过程性评价可以使用一些较少结构化的方法,比如记录学生的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和提供关于反馈的信息。
它的优点是更加接近学习情境,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使其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且不断地提高。
缺点是评价过程可能不那么精准和共性明显。
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不仅仅是检测学生的现有能力。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给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从而促进他们改善和提高学习能力。
与过程性评价类似,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更为细致的反馈建议。
与表现性评价不同,发展性评价旨在集中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和策略,并在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实践中应用它们。
(完整版)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完整版)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的,它最早是运⽤在⼼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语⾔的⼼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操作具体的实物⽽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评价;在⼯⼚⾥,主管⼈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项特殊⼯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的⼯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泛应⽤的⼀种独⽴的学⽣评价⽅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的作品来判断学⽣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法(即答案)或⽤⾃⼰的⾏为表现来证明⾃⼰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实际操作的能⼒,要求学⽣建构各⾃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有充分作答的⾃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的思维,抹杀学⽣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活中的同⼀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规定问题解决⽅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实际操作(如学⽣的⼝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的操作能⼒。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评价只需要学⽣的卷⾯成绩。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最早被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在教育测量学家的关注和研究下,它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有三层含义。
首先,它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
其次,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最后,表现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学生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表现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评价标准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正性,评价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用生活技能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答案。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执行一定的过程或创造出产品,从而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
注重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尤其是在复杂任务中,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多种能力。
一些表现性评价的倡导者认为,理想的表现测验应该是很好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
表现性评价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高质量的任务和评分办法难以编制,实施较为困难,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研究目标等。
演示是一种能力表现,学生通过展示自己使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定义良好的复杂任务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蒋立兵_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蒋立兵1,2陈佑清1(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并不适合翻转课堂,建立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便成为了促进其推广应用和深入发展的关键。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文章分析了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价值;以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为理论基础,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然取向与本体特征;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就该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6)11—0060—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6.11.009翻转课堂在重构教学活动的同时,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1];凸显了“学为中心”和“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手段不仅难以科学地鉴定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且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构建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便成为了促进其应用发展的关键。
但是,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比如,李馨[2]基于CDIO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评价体系的建设路线;李晓文[3]认为翻转课堂的评价指标设计应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王永花[4]以翻转课堂各阶段的学习活动为评价项目,建立了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目前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成果存在以下不足:处于宏观研究阶段,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已有的评价体系未能全面考察翻转课堂的教学绩效。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尝试构建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过程性评价PPT
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发现问题
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问题解 答的答案上,忽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问 题的方法、认识问题的态度等一系列潜在的东西
导致结果
学生只关心是否达到目标,而不去考虑方法的合理性以及 如何最便捷到达目的地
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FIRST,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
具体实践步骤
• 明确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档案袋评价。 • 明确放入档案袋的内容。 • 提供清楚和详细的指南。 • 向有关人员通报。 • 对档案袋进行评价。 • 总结和展示。
“档案袋”好在哪里?我们可以和以往的标准化考试进行一下比较:
由此可见,档案袋评价的优点在于:
1.通过收集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多种方式(如使用不同媒体)描述学生的成长 过程和各自的特点,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
所具有的特点:一、情境性 二、评价的灵活性 三、整体化
表现性评价 是指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如制作一个信 息技术作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项研究等)来表现出他们的理解 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评价
另类评价
是表现性评价的另外一种称谓,强调这类评价方法提供了有别于传 统笔纸测验的其他一些评价方式
二、过程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 要提供有关学生表现水平的参考依据,必须将这些量化 得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切忌单纯利用量化分数对学 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
三、过程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 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指令要求明确,具体,清晰。
4.2过程性评价
授课人:吴小娟 吴荣法 肖亚玲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多元化评价方式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实施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测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物理知识技能和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多元化评价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同伴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优点1.全面评估学生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物理学习状况。
除了知识技能的评估,还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2.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表现性评价和同伴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同时,这些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促进教师教学改进过程性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程继来( 1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如下:①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实际的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会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②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做出评价。
③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 2 )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小学艺术教育答案
小学艺术教育答案(总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最近发展区:儿童自己身心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经过教师的帮助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发生人事论: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艺术学习中其审美心理结构主要是从儿童后天的生活感受和艺术体验中逐步建构的,是审美对象的系统结构内化到儿童心理并与原先的心理结构互相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和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给理论确立了“人项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审题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教习策略:是学习内容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学习评测等一系列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优化的工作方式,是达到教学目的手段和方法。
艺术课教学设计:是艺术教师以所使用的艺术教材为蓝本,对课程内容、教学课程、目标、环节过程细节、教学评价等进行预测,先通盘思考,将自己对课程的整体考虑,用文本计划的方式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比较系统的设计整体性评价:是以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评价依据,对构成和反映学生艺术能力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设计组织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在教学中的真实表现直接进行考察,以质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评价成为对艺术学习不断提供支持,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学习方法的判断和依据。
前(主观)图式期:约在儿童3~5岁期间,这时他们的画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接近周围世界了涂鸦区:大约在儿童3岁以前这是对他们没有任何内在意义的随意画线、涂抹表达时期。
统合课程:新创设的艺术课将其教学内容扩大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科学习领域,并使这些分科领域的艺术学习内容有机地统一在新的课程结构中。
1.填空: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艺术表演)和(欣赏),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培养。
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
. 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虽然也作为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但更多的是作为评价的监控者和组织者,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
三者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与学生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被评学生与其他学生是自评与互评的关系。
学生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家长与教师参与评价目的是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2. 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评价工具有:档案袋评价发给学生的三种卡、给家长的三种评价表体现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反思笔记法。
档案袋里的内容也体现了作业测验。
3. 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答:原则:目标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
4. 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的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主要有:( 1 )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
杨老师,用多种评价方案激发学生、教师、家长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 2 )评价的内容——综合化。
杨老师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 3 )评价的标准分层化。
杨老师注意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 4 )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杨老师设计了一整套评价方案,如量规、档案袋、调查表等,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框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框架目录一、前言 (2)二、学生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框架 (3)三、多主体合作评价模式的构建 (9)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特点 (14)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策略 (19)六、学生评价制度的创新路径 (25)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实施过程评价,教师常常需要运用多种评价工具,例如观察记录、学习日志、同伴互评、自我评价、作业批改等。
这些工具的多样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有效弥补单一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多种评价工具的结合也能够提升评价的公正性和可靠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
标准化测试(如全国或地方性的学业水平测试)是传统评价模型中的核心工具。
标准化测试通常设计出统一的考试内容,统一的评分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客观地测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减少了人为评分误差的干扰。
标准化测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忽视、对个体差异的轻视等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评价不仅是反映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的工具,还是教育目标调整与完善的重要依据。
教师通过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目标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并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合评价强调学科成绩与非学科素质的并重,既要关注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效,也要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非学科性素质。
这种评价方式试图摒弃单纯通过分数和考试来衡量学生能力的单一模式,力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尤其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综合评价逐渐被用作高中及高等教育招生的重要参考标准,帮助学校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招生选拔。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不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
学生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成果、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而教育目标则为评价的方向和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二者相互作用,协同推动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全面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过程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过程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作者:王鑫刘力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年第22期摘要过程性评价在教育评价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掌握其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有着重要价值。
过程性评价常常伴随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概念出现并很容易混淆。
明确过程性评价的深刻内涵以及辨析清楚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推动教育评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2-0010-04An Analysis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Related Concepts//WANGXin, LIU LiAbstract Process assess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master its concept and apply it in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ssessment is often confused withconcepts such a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portfolio assessment. Clarifying theprofound connota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discerning th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ed concepts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valuation.Key words process assess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portfolio assessment1 前言过程性评价(process assessment)主要是通过引导教师、学生对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关注,从而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進个体发展的一种重要评价思想。
学习评价设计突出诊断性、过程性、表现性、激励性
学习评价设计突出诊断性、过程性、表现性、激励性
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1、发展性学生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2、档案袋评价: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
4、表现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
学生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
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一般描述学生的优点缺点,如何改进,
并肯定学生的未来,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
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
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其作
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
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
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
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主题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课教师关坤
4.分级描述的具体要求 避免使用概括的语言。
分级描述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
全 国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中 级 培 训
档案袋评价 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都要考虑哪些问题?
活动2:教学评价的设计方法
全 国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中 级 培 训
主题8 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讲课教师:关坤
主题8-学习目标
全 国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中 级 培 训
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您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 ◆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及其意义 (《标准》1.3.1, 1.3.2,1.3.3) ◆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 其特点(《标准》2.2.5,3.1.4) ◆能够使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常用的方法设计教 学评价方案(《标准》1.3,2.1.4,2.2.5) ◆能够使用常用的教学效果统计软件对教学数据进行简 单的统计与分析(《标准》1.2.4,3.1.4,3.4.3)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 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 识。(《标准》1.3,1.4,3.3.3)
三、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与传统的学生评价有很大的区别。
活动2:教学评价的设计方法
全 国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中 级 培 训
量规
档案袋评价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观察法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在当今教育领域,素质教育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然而,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再像传统教育评价那样,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因为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狭隘,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评价体系也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尊重他人、是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考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文化素质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项目报告、小组讨论等,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身体素质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包括体育课程的成绩、体能测试的结果,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运动习惯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自我保健意识。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
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观察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应对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咨询记录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反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
对于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提出独特的想法和方法,是否有创新的作品或成果。
实践能力则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表现来评估,比如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
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
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
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G.F.Scriven)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广东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邹立波【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结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界定,致使在课程执行层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阻滞。
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性的教师专业结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结构课型实施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与教师的指导工作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实现,因此,教师队伍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保证。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结构认识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界定,致使在课程执行层面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临时性、变动性和应景性突出;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局限,许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和课程特性把握不准,课程的执行力不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因此,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质量和水平,规划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大方面,此三方面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的范畴,课程的知识体系、实施方式、教学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它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上的特殊性。
一、专业知识:拓阔原有的知识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定向的、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和技能,由问题而生成的活动主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设计与制作主题、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因此,指导学生实施活动主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就构成了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
幼儿观下的教育实践
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观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幼儿观概述1. 幼儿观的概念幼儿观是指人们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它涉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教育目标和方法等方面。
2. 幼儿观的基本原则(1)尊重幼儿的个性: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性格特点。
教育者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关注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应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的成长。
(3)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4)遵循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幼儿观下的教育实践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2)注重幼儿兴趣培养: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3)体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应围绕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如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情感、审美等。
2. 教学方法的应用(1)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提高教学效果。
(3)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探究式学习: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与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情感态度等。
(2)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作品等方式,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特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 世纪40 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
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
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
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
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上述弊端,它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正因为表现性评价具有上述超越于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优势,它才在当代教育评价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正因为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它才成为了当前国外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不可缺少的又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1.表现性评价的优点(1)有助于阐明学习目标真实的表现任务与复杂的学习目标匹配的程度比较高。
当把这一任务呈现给学生或者告知学生家长时,就通过实际的例子而使学习目标更为清晰。
(2)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以及引导一种有用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只回答关于如何做的答案的问题。
表现性评价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要求其执行一定过程或创造出产品,这就可以对这种“做”的能力作出评价。
(3)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
表现性评价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
(4)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一些表现性评价的提倡者认为,理想的表现测验其实是很好的教学活动。
从这一观点看,编制得好的表现测验,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学活动。
2.表现性评价的缺点(1)高质量的表现任务与评分办法难以编制好的表现性评价与复杂的学习目标相对应。
编制高质量的任务,需要学习许多知识技能。
在评价复杂的推理能力或有多种正确答案的任务时,很难确定高质量的评分办法。
(2)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比较困难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要花费许多时间,而且,教师对表现性任务进行分析评价也要花许多时间,此外,对表现性任务的评分信度往往也较低。
(3)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这就是说,学生在一小部分评价任务上的表现,难以概括到一大类表现性任务上去。
(4)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对于集中于记忆和回忆信息、规则、原理及理论的学习目标,客观形式的测验项目(简答、多项选择、匹配、正误判断)是更好的选择。
当评价逻辑思维、理解概念、言语推理时,客观形式的测验仍比表现性评价优越,因为前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评价更广泛的容。
此外,客观形式的测验更易于评分,得出的结果更可信。
在实际应用时,最好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相互弥补,更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一、演示演示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借此展示他能够使用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件定义良好的复杂任务。
构成演示的任务通常是定义良好的,而且学生和评价者通常也知道完成演示的正确或最佳的方式。
在学校中,学生可以演示他们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如烘烤设备和实验仪器;演示在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在体育课上演示怎样爬绳。
对大多数演示来说,演示集中于学生运用其技能的程度有多好,而不是集中于学生解释自己的思维或说出现象背后的原理的情况如何。
二、实验与调查实验和调查也是一种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现,学生从中计划、实施及解释经验研究的结果。
研究集中于回答具体的问题(如这所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支持本州的死刑法律吗?)或调查具体的研究假设(色彩鲜艳的广告被记住的时间长)。
实验和调查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适当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还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适当的观念框架及对所调查现象是否形成一种理论性的、基于学科知识的解释。
为评价这些能力,应要求学生在开始收集数据前作出估计与预测,而后收集、分析数据,展示分析的结果。
接下来在所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
此外还要述其假设并能识别其方法或数据中可能的错误源。
最后要能有效地交流实验或调查的结果。
三、科研项目这是指让学生或学生群体完成一项科研项目,从而对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出评价。
在实际运用时,主要有两种形式:个体项目与群体项目。
1.个体项目这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最终产出如下产品:模型,有一定功能的物体,实质性的报告或收集物。
精心编制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和整合广泛的知识与能力。
例如,当写一篇图书馆研究论文时,学生必须运用查找并使用参考文献的技能:列纲要、组织、构思报告;用书面语言、文字处理器等呈现方式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群体项目作为评价技术的群体项目,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能否以合作性的及适当的方式一起工作,来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
群体项目的学习目标取决于学科容及所评价的学生的水平。
例如,群体项目可集中于:行动定向的学习目标(出版一份通讯);学生兴趣定向的学习目标(对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论文);学科容定向的学习目标(理解河流是如何形成的);或学科间的学习目标(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
四、口头描述与戏剧表演口头描述可允许学生说出他们的知识,并以会谈、演讲的方式使用其口语技能。
例如,在语言及语言艺术课程中,许多学习目标集中于语言的流利及交流技能的方式上,而不是容的正确上。
争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口头表现。
这是让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对立起来,有理有据地争论问题。
评价集中于论证与辩驳的逻辑与说服的质量上。
戏剧表演将言语化、口头与演讲技能及运动能力表现结合在一起。
例如,学生可以将他们对虚构人物或历史人物的理解,通过扮演角色将这些人的理想位置和个人特点表现出来。
五、作品选集作品选集(portfolios)最初是艺术家、摄影师、作家用来收集和展示其最佳作品的。
这一方法,后来被一些教育工作者用作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或唯一方法。
作品选集是学生作品的有限集合,用于展示学生的最佳作品,或者展示学生在给定时间段的教育成长过程。
作品选集并不仅仅是学生所有作品的集合,放进选集的只限于那些最佳地服务于作品选集目的的作品,其中往往还包括判断优秀作品的标准、学生对作品的修改及对作品的自我分析与反思。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要点一、确定评价容和评价标准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因此,必须事先确定评价的容(即教学目标),并将它分解为构成表现成果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制订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解,我们在单元二中分析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步骤时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多述。
明确而清楚地界定表现性行为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
为保证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制订评价标准时可以借鉴以下几项行动策略:·对要评价的行为表现,教师自己先实际表现一下,记录和研究自己的表现或任何可能的表现成果。
·列出这些表现或成果的重要方面,作为指导观察和评价的表现标准。
·为方便观察和判断,表现标准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限制在10~15项之间。
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或成果特质来界定表现标准,避免用含糊不清的字眼来描述表现标准。
·按行为表现出现的顺序排列表现标准,以方便观察和判断。
·检查是否已有现成的表现评价工具,若有,则可直接借用;若无,再自行编制。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