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践行论文范文
【教育思想论文】如何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论文】如何在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最后详细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流程化的现象,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教学。
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样的教学流程更像是一个固定程序,学生在固定的模式中,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不利于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重复上述步骤和流程,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枯燥,进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虽然有固定的流程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意自己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考虑到本课教学设计是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对于创造来说,它并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和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而使他们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研究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研究论文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桂林中心学校李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有意识地坚持让语文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这样既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又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一、识字写字教学生活化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
为此,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只要肯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
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加起劲。
同样是带孩子逛菜市场,有的家长却把它当成绝好的课堂。
每种蔬菜、禽蛋的名称,都是孩子们识字的机会。
此外,饮料名称,食品袋上说明,路旁的各色广告,看电视时,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他们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教育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孙莹在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所在班级就是陶行知思想理论研究实验班,在班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把爱生放在了首位。
我们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
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2)推荐文章大学生素质教育探讨论文热度: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热度:小学道德教育探讨论文热度:网络教育有关探讨论文热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探讨论文热度: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讨论文篇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涵盖了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
他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要使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性思维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因此,它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也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二基本原理。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当大众没有被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最早提出的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原理,还是他所办学校一直遵循的校训。
陶行知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陶行知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陶行知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摘要】班级是学生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地方。
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是无形的教育力量,还对学生的心灵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认真践行陶行知等一代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不仅教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事。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文化;践行策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不仅是指挥者,更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师。
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表率作用、处事原则、思想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终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该践行陶行知等先辈教育家的优秀教育理念,从“知行统一”“民主平等”“爱心教育”等方面着手,建成和谐民主、真诚包容、富有爱心的班级集体。
本人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于建设精神文化、物理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平台等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真诚平等的精神理念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一段教与学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陶行知作为一代教育大师的平等民主理念,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
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知行统一,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理念时要把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生活价值观等的“知”运用到“行“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将理解、平等、真诚、包容等作为核心价值观践行给学生。
所谓理解,不单指学业上,也指生活上。
如在学业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叛逆等,小学生还处于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不希望被过多的作业、死板的教学方式牵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采用活泼轻松的教育方式来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动不动就惩罚学生;反之,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尊师如父的道理,尊重理解教师。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
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究论文篇一《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教师教育》[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教师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师资,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教育的价值、师德教育、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做出了精辟的论断。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德;对象;内容;方法;价值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更需要知识自我的更新,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的核心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形势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外语能力等迫切需要提高。
面临新形势,要正确地分析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方面吸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准确定位,明确主攻方向。
一、教师教育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
他曾在《介绍一件大事》中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小而言之”,小学教员教出的学生之好坏,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关系到“国运”,“民运”。
他不仅仅注意到师范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作用,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师范教育放到挽救贫穷落后的民族,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国家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二、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指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3篇)

第1篇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他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民族教育”,主张教育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具有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的人。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民族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关注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4. 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服务。
二、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途径1. 转变教育观念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关键。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4. 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论文陶行知说过,要想使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适合我国儿童成长的幼儿园。
也就是要通过自己编订课本,对孩子进展各方面的教育,包括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等等,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孩子。
在办好幼儿园的同时还要尽量节省,减少办学费用,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在教师方面,要下大力度对教师进展培训,使其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陶先生提倡的省钱化平民化参考国情化的承办幼儿园的理念,扭转了那个时代中国幼儿教育观念向洋化开展的场面,加速了幼儿教育改变的历程,照亮了幼儿教育开展的方向。
现在就来说说我认为的五个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的详细实践:陶行知还说过,幼儿教育要立足于环境,用环境来教育孩子,不用甚至少用死板的书本知识。
按照幼儿园的教学观念,幼儿园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和喜欢体育,让幼儿体魄强健,能够快速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
体育锻炼的加强,促使幼儿的身体全方位的快速成长,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全面的不断地提升。
(一)建立完善的活动目标幼儿教师参考幼儿的身心所处的阶段,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随着幼儿的不断进步和开展教师及时的改变体育活动目标,并建立完善幼儿活动目标,从而形成一定的体系。
(二)多彩多样的活动形式早晨课间锻炼和户外的游戏活动以及体育课堂上的运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工程。
教师自己制作一些体育器材来帮助幼儿的体育活动,幼儿在运用各种器材的时候,加强了自己身体的各项机能。
参与体育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赋予幼儿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
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大环境、大集体中和孩子合作与别人进展比赛,孩子们不但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展和愉悦,更能让他们体验到亲子间的快乐和同伴间的合作与关爱,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性格。
(三)科学有序的活动开展教师努力完善户外体育活动的设施,扩展一些能够增强幼儿能力的地方,一些器械能够合理的运用,创造愉悦的活动气氛。
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获奖论文

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获奖论文推荐文章师德教育学习心得分享热度:2022年党课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热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精选3篇热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表热度:年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例文热度: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工作中仍然被沿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篇一:《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摘要: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
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地变为科学的中国了。
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科学态度; 创新意识; 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新理念的倡导下,《科学》课程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
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笔者结合在实践中的探索,认为有效的科学课堂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郝京华教授也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正与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谋而合。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科学态度不是光靠老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
所以我们上好科学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态度。
如我在教《冷水与热水》这一课时,让学生小杯(热水)置于大杯(冷水)中,让学生测量10分钟内两杯水的水温变化。
结果,有些学生会说:“我测的大杯中的水温,有时是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内容摘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突出“做”的重要性,同时又不否定教和学的作用,将知与行统一,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
这一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杰出创造。
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同时,他又说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从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即三者应该“合一”不应该分离。
陶行知看到晓庄一位指导员的教学草案中把活动分为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认为这位指导员是把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
因而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事实上,教学做是不能分家的,不然就教归教,学归学,做归做了。
2.“教学做合一”强调必须以“做事”作为出发点。
教师应该为教学生会做事、肯做事而教;学生应该为学会做事而学。
所以“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否则教与学便没有明确的目标。
3.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这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必然,所以陶行知说:“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践行陶行知思想

践行陶行知思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小陶子们发表自己这两年多来的学陶心得。
从09年加入院陶行知研究会,到现在已有两年多了。
在这两年多的学习中,我认真听取了张昌勋副院长题为《陶行知师德思想与未来教育师德修养》的讲座,深刻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倡导的师德品质,认识了一个信奉“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陶行知先生,懂得了师德思想既所言倡的:爱满天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等富有哲理的言语。
我还认真听取了洪书源老师题为《实践行知精神,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讲座,洪老师对创造教育理论是什么?创造教育理论如何指引着教育事业的前进方向?对于现在的教育事业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讲解。
我们深深地理解了“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创新理念。
踏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我感受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忱之心,领悟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体会他“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创新理念。
在会后,我和小陶子们还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感受,并励志要像陶行知先生学习。
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实践,只是岸上观摩与书本理论研究是学不会的。
所以我通过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下小学听课活动,如“牵手教改之路,共享智慧课堂”——闽浙两地小学品德教学交流活动。
在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新课改下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成果,因此,敬佩着教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
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我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团委少工部组织的下小学语音书法指导活动,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真切的领悟到“行动产生理论,行动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
在“三代话师表,同堂传师德”的座谈会中,那些一线的老师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教育感召着我们。
他们引经据典,三尺讲台上话世界;他们亲切可人,用一根粉笔著人生;他们满腔热血,捧着一颗心铸师魂。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4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导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受益匪浅。
首先,陶行知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一观点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导师。
其次,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他主张学以致用,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陶行知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也积极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陶行知强调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对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该和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
这些观点对于我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
陶行知的思想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他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二)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关注并尊重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创新能力进展研究,发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思想,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关注。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对教材中的创新资源进展充分挖掘,希望能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课题是培养学困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刺激,所以要想发挥出创新精神的影响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入手,积极探索激发创新精神的措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辅助。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觉对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进展挖掘,启发学困生提问和质疑,才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从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质疑是创造力之母。
少年儿童天真好奇,但凡都爱问个为什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大胆设疑,勇敢提问,且让他们对有价值的问题进展讨论、探究,培养他们敢于求索的精神。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习学生困难质疑:桂林的山是怎样的?桂林的水是怎样的?教学《船长》一课时,学困生提问:谁是船长?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虽然这问题看似很简单,可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学陶思陶论文(范文)

学陶思陶论文(范文)第一篇:学陶思陶论文(范文)奉献教育陶行知先生,一位现代民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陶先生说:“我们的孩子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
”为了改造中国的教育,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履,奔赴乡村,与他的学生一起“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稞下功夫”。
重新学习陶先生之奉献教育精神,深感惭愧……爱满天下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能够概括出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
陶先生说:“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的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佬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的盛怒之下的鞭挞,连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的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人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陶先生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先生用“爱满天下,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指导我们:对教育来说,爱是至高无上的。
爱的教育陶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
”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思想数学论文2100字_陶行知思想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陶行知思想数学论文2100字_陶行知思想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陶行知思想数学论文2100字(一):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摘要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其主要是希望通过生活力的教育来培养具有生活力的学生,当前该种思想在教学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其包含的内容知识比较复杂,具有极强的思维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从而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此前提下,教师则可以通过应用陶行知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本文主要对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思想;小学数学;实践应用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围绕着“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开展的,其重点强调教育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
与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陶行知思想在现代化教学中遵循着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旨在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其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但与实际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距离,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陶行知思想理论则成为广大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陶行知思想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有效教学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充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地联系,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化的情境教学方式来加以实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处于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的阶段,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形象的知识比较熟悉,而相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法能够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注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思想践行论文范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
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而语文学科又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
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有兵马俑的特写,有一号坑的整体,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陶行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和品德,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纳入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式。
其次,陶行知提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再次,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结起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地方。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的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受到启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二)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体系。
有关陶行知理论爱的教育论文(2)

有关陶行知理论爱的教育论文(2)陶行知爱的教育论文篇二:《践行“行知思想”实施“爱的教育”》关键词:行知思想; 爱的教育; 尊重; 理解我们都知道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宝库里,“爱的教育”这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放射着最耀眼的光彩。
陶行知老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我们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做了二十九年的班主任。
其间酸甜苦辣,趣闻轶事,丰富着我的生活,历练着我的情感,细细回味,颇有感慨,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本人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
一、理解与尊重的爱,拉近师生距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人格影响着无数的后来者。
教育的永恒话题一直是关爱学生,这也是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陶行知老先生以博大、深沉、执著、持久的爱,关注着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成为我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
”关心不仅意味着奉献与努力,还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
关心学生就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行动上服务于学生。
得知学生生活或学习上有困难时,应该主动的给予关心,给予帮助。
得知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时,班主任应及时联系家长,必要时及时陪送去看医生。
因为医院和学校只有一墙之隔,我先后陪送过吕晨、吴茜、华鑫、周恒等学生去医院,等家长赶到方可回校。
还有一位外地学生华鑫篮球比赛中不小心弄破了手指头,我及时送他去医院缝补包扎伤口,几天后,伤口愈合需要拆线,可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一直没有陪这位学生去医院。
多次询问,孩子总说父母很忙,请不出假陪他去。
责无旁贷,我还陪他去拆线了。
既是老师,又是父母。
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班主任都应该主动地去做。
班主任做的一切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班级当作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二、认真与严格的爱,促进师生成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研论文(最新版)

陶研论文陶研论文践行行知思想,做一名好老师多年来,我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路明灯,以学生的前途和发展为已任,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和自己肩负的重任;凡事都为学生着想,捧着一颗“心”去爱他们,不仅教给他们实用知识和生存的技术;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学习陶行知精神,播撒爱的种子 1、注重师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爱是一种力量”,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不会错。
”当一个好老师,不但要有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艺术,尤其是班主任。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没有“爱的情感”,就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设法拉近师生的距离,讲究爱的方法。
下课铃响的时候,我去的第一个地方不是办公室,而是教室或走廊,和学生们谈心、交流思想感情或教学中的问题,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把自己融进其中,与他们打成一片。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班级工作中,我除了用“心”去爱他们,用真诚去打动他们,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工作。
我觉得,教育应该不分时间地点。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我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放在首要位置,经常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和情感教育,教育他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宽容的心。
3、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当一个好老师,要有一种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不折不扣的信念,要把问题生的教育和优秀生的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不能把问题生往校门外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再差的学生我都要把他教好”,这是我的信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我想,正因为学生有困惑,他们才要来求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渴求和珍惜老师的关爱,很希望有人理解他们心中的困惑与迷惘,希望有人帮助他们,给他们指点迷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
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而语文学科又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
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有兵马俑的特写,有一号坑的整体,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搜集了关于维也纳城市建设的照片,感受维也纳的生活几乎处处都是音乐,看着那美仑美奂的城市,耳畔回响着优美的华尔兹舞曲,悠扬的小提琴声,从孩子们那痴迷的表情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可以感受到他们已沉醉于维也纳的城市魅力之中。
二、让孩子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
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
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如在教学一年级孩子《秋游》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媒体的演示和动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秋游的快乐,并组织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让大家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并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样,躺在草地上,或者对着蓝天喊上几嗓子,孩子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
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说:“秋天来了,小草穿上了黄毛衣。
”有的说“我很快乐,我对着白云喊‘你好吗?’,白云笑眯眯地看着我。
”有的说“躺在草地上的时候,小草在跟我玩游戏,他们悄悄地挠我痒痒。
”……还有很多充满童趣的语言,我想这都来自于他们亲自去生活中体验那种快乐。
接着我让孩子们朗读这篇课文,孩子们动心动情,秋游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动而辞发”的真谛。
因此,我得出,在生活中教学可以创造出更多精彩。
另外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更是可以非常充分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如口语交际教学中,先给学生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交际,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习作中,则可以通过先活动,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进行听说训练,最后写一写,孩子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去写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方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三、再现生活,让学生与生活对话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的你处处都在使用语文,如你希望用新颖、独到的广告语给你的企业宣传,你希望用别具一格的自我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需要用得体、恰当的表达方式沟通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两位旷世诗人的深情厚谊,那依依惜别之情更是让人动容。
离别、送别的场面,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演绎场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后,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生(李白):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把您当成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日,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生(孟浩然):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生共同举杯满饮,两位诗人的豪情与别情尽在其中)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但学会了学习,更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感受了知己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懂得“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也足矣的人生道理。
学生在这情景之中,尽情表演,激情满怀。
语文与生活就在学生的表演中融为一体。
这样与生活的“对话”,更让语文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这更验证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
”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
而语文又与生活紧密相连,是生活给了语文以生命。
当我们倾听一个人的深情告白,当我们振奋于一份就职演说,当我们倾诉自己灵魂的需求,当我们沉醉于一段优美的文字时,当我们绘声绘色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谁能否认自己就在学语文,就在用语文?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在享受生活,学语文,就在装扮生活。
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
我们的语文老师,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增长才干。
因为,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真正富有生气的语文学习陶行知思想践行真爱教育行知小学周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至理名言。
作为一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真爱。
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却能使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其实还是在我读书时,我就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也知道一些关于他的教育故事和理念。
但真正促使我走近陶行知先生,去用心学习、感悟他的教育思想,却是在我也当了教师后。
他的“教育即生活”、“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给了我许多启示,也让我对真爱教育有了全新理解与感悟。
真爱,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有益的爱,像爱着自己孩子一样的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引导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行知人,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在工作中应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爱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心中时时有真爱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以陶行知的真爱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心中时时充满对学生的爱。
让这种爱成为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骨髓,也让这种爱成为一种习惯,时时指引我们去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犹如春风化雨,能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也常常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
我班有一个叫杨开开的男孩,刚进一年级没多久,却让我头痛的不得了,因为他上课老是做小动作,和别人讲话,下课了又常和别人打架,每天都有同学和其他任课老师老师来告他的状,虽批评教育他多次但效果甚微。
该怎么办?我一筹莫展,也多次想放弃。
但老师的良知和责任却促使我不断去了解他,关心他。
通过与其父母沟通,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脑部曾患脑积水,做过手术,而现在身上还有其他病。
了解了这个特殊情况后,我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大大改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他。
当他再次犯错误的时候,我不再大声呵斥他,而是像一个朋友一样与他谈心,帮助他改正错误。
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我就马上表扬他,还发动其他学生帮助他。
经过一段时间对他的真心关爱、帮助,他现在对人有礼貌了,上课也爱举手发言了,还经常当小老师帮助别人呢!二、教学中时时有真爱作为一名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心、爱护班上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用真诚打动他们,用真爱感染他们,努力成为每个孩子的亲人、朋友。
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信赖老师。
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不能去歧视他们。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理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这句话道出了师爱的重要性。
只有热情关怀,耐心教育,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简单、粗暴的批评变成欣赏他,激励他,感染他,才能让每一位后进生重拾自信。
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生活中处处有真爱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真爱,在课外,同样要对学生进行真爱教育。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的真爱应该贯穿在日常的教育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
老师俯下身来一句善意的提醒,简单的鼓励,轻轻地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浓浓的的爱。
特别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人娇生惯养,不懂得感恩,也不会与人分享。
他们更需要我们老师贴心的关怀与帮助,我们需要像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学会发现爱,体会爱,从而也学会爱别人。
今后,我将继续认真学习陶行知思想,践行真爱教育,做到既教书有育人,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怀抱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真正做到——真爱,真情,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