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4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A .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 .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
C .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 .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
2.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B .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 .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 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3.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
A . 是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 . 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 . 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D . 是敌
人阴谋,离间君臣
5.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中央集权制
6.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7.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 .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 .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8. 汉武帝制定厂“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 . 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 . 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 . 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 . 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9.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0.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1.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下列史料,与军机处无关的是()
A .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B .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D . 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12. 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这说明()
A . 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 . 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C . 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
D . 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3.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 . 直接民主的弊端
B . 精英文化的缺失
C . 人民主权的危害
D . 城邦制度的衰落
14. 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
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
A .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 . 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
C . 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
D .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
15.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6.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7.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