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级别化分

合集下载

防雷分区

防雷分区

IEC的防雷分级问题正是考虑不同的防雷分区在等电位连接的原则下以及根据不同电气设备耐压值等级等因素对防雷等级进行区分的。

例如对电源防雷的等级划分:级别波形通流安装位置后续设备耐压值第一级防雷保护 10/350us波≥25KA 进线端<2.5KV第二级防雷保护 8/20us波≥80KA 分配端<2.0KV第三级防雷保护 8/20us波≥10KA 设备端<1.5KV5.7.1.1 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5.7.1.2 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5.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

专用接地干线应从消防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

5.7.3 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5.7.4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2。

5.7.5 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

以下是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部分内容(可以参考):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5.2.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有:S型和M型或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见条文说明中的图1、图2)。

5.2.2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的位置,不得设置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防雷检测甲级

防雷检测甲级

防雷检测甲级防雷检测是保障建筑物、设施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防雷检测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其中,防雷检测甲级是最高级别,代表着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防雷检测甲级的服务内容包括: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电力系统防雷检测、通信系统防雷检测、石油化工系统防雷检测等。

这些服务旨在确保各类设施在遭受雷击时,能够有效地将雷电能量引入地面,降低雷电对设施和人员的影响。

在选择防雷检测机构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资质认证:确保检测机构具备防雷检测甲级资质,这是基本要求。

2.技术能力:了解检测机构的的技术实力,如是否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丰富的检测经验等。

3.服务范围:了解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确保其能满足自身的防雷检测需求。

4.口碑评价:查阅检测机构的口碑评价,了解其在业内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5.售后服务:了解检测机构的售后服务政策,如后续维护、整改建议等。

防雷检测甲级适用于各类重要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如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层住宅、商业中心、医疗机构等。

这些场所往往对防雷安全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防雷检测甲级机构进行专业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防雷安全的重视,防雷检测甲级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1.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如无人机检测、远程监控技术等将在防雷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检测服务更加专业化:防雷检测机构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检测服务。

3.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政府将加强对防雷检测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4.防雷检测应用领域拓展:如新能源、物联网、智能建筑等新兴领域对防雷检测需求将持续增长。

总之,防雷检测甲级是保障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设备防雷等级

设备防雷等级

设备防雷等级
设备防雷等级是根据设备所在的环境、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遭受雷击的风险程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设备防雷等级的划分:
1. 一级防雷:用于保护高风险区域的设备,如高塔、天线、高压电力设备等。

这些设备处于易受雷击的高处或暴露位置,需要采取更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2. 二级防雷:适用于中等风险区域的设备,如建筑物、变电所、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备虽然不像一级设备那样直接暴露在雷击风险下,但仍然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

3. 三级防雷:适用于低风险区域的设备,如普通民用建筑、办公设备等。

这些设备相对较少受到雷击的威胁,但仍建议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

雷电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判定表

雷电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判定表

雷电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判定表
根据雷电预警信号的等级,应急响应级别可以有以下三种:
•黄色预警信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橙色预警信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红色预警信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行业对雷电预警应急响应级别的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应急响应措施,以确保安全。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摘要:一、防雷建筑分类1.一类建筑2.二类建筑3.三类建筑二、防雷建筑标准1.一类建筑防雷标准2.二类建筑防雷标准3.三类建筑防雷标准三、防雷建筑设计要点1.接闪器设计2.引下线设计3.接地装置设计四、防雷建筑施工与验收1.施工要求2.验收标准五、防雷建筑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2.维修保养3.应急预案正文: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对于防雷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建筑物及人身安全,我国制定了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类建筑的防雷标准及设计要点。

一、防雷建筑分类1.一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物,如重要的国家级建筑物、大型公共建筑物等。

2.二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的建筑物,如一般公共建筑物、工业建筑物等。

3.三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一般后果的建筑物,如住宅、农业建筑物等。

二、防雷建筑标准1.一类建筑防雷标准:应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和耐压性能,引下线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接地装置应满足接地电阻要求。

2.二类建筑防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性能要求可适当降低。

3.三类建筑防雷标准:建议设置简易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采用避雷带等防雷措施。

三、防雷建筑设计要点1.接闪器设计:接闪器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和重要性进行选择,确保能在雷击时有效引导电流。

接闪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

2.引下线设计:引下线应选用耐腐蚀、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铝等。

引下线的长度、间距和固定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3.接地装置设计:接地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接地电阻,以确保雷击时能有效引导电流。

接地装置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实际需求选用。

四、防雷建筑施工与验收1.施工要求:防雷设施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防雷检测等级

防雷检测等级

防雷检测等级
防雷检测等级通常是指建筑物或设备的防雷性能等级,这是为了评估其抵御雷电攻击的能力而设立的标准。

国际上常用的标准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规范,具体涉及到的是IEC 62305 标准。

IEC 62305 标准将建筑物或设备的防雷性能等级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防雷等级I(LPL I):主要适用于对雷电影响极其敏感或极其危险的场所,如医院、计算机中心等。

这一等级要求提供最高级别的防雷保护。

2.防雷等级II(LPL II):适用于对雷电影响较敏感的场所,如一些重要的工业设施、办公楼等。

这一等级要求提供较高级别的防雷保护。

3.防雷等级III(LPL III):适用于对雷电影响一般的场所,如住宅、小型商业建筑等。

这一等级要求提供一般级别的防雷保护。

4.防雷等级IV(LPL IV):主要适用于对雷电影响较小或可以容忍一定程度雷电影响的场所。

这一等级要求提供基本级别的防雷保护。

防雷检测通常包括对建筑物或设备的综合雷电风险评估、地质雷电风险评估、结构物雷电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检测。

专业的防雷检测机构会根据相关标准对建筑物或设备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确保其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性。

防雷级别划分

防雷级别划分

防雷级别划分
防雷常用的级别划分有三种,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防雷:适用于多数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楼、商场等建筑物。

这种防雷系统能够防护一般雷电天气带来的损害。

二级防雷:适用于特定行业、高层住宅、高架桥、重要文物建筑等。

这种防雷系统可以防护极端天气引起的部分或全部雷电损害。

三级防雷:适用于遭受严重雷电灾害的重点单位、重要生命财产设施等。

这种防雷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抗雷电击能力,能够全面防护雷电带来的破坏。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是指根据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可能遭受雷击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程度,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和管理要求。

一般来说,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风险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其中蓝色为低风险、黄色为一般风险、橙色为较高风险、红色为高风险。

等级的划分是基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特殊地理位置、行业属性、雷击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和后果、易燃易爆场所面积、自然环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等指标,采用计分赋色的方式进行动态管理。

对于新列入名录库的重点单位,通常直接赋橙色,而存在“上一年度发生过重大雷击安全生产事故”等五类情况的重点单位则直接赋红色。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建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建立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治理机制等。

此外,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也需要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制定防雷安全制度、定期进行防雷设施检测和维护、开展防雷安全培训等。

对于高风险单位,还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行管理,如增加检测频次、加强应急演练等。

总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和管理要求,提高防雷安全监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什么叫防雷分区

什么叫防雷分区

什么叫防雷分区
依据IEC61312-1防雷分区的定义:
雷电爱护区LPZ0A(0A区)
该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患病直接雷击,同时在该区内雷电产生的电磁场能自由传播,没有衰减。

雷电爱护区LPZ0B(0B区)
该区内的各物体在接闪器爱护范围内,不会患病直接雷击,但该区内的雷电电磁场因没有屏蔽装置,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也能自由传播,没有衰减。

雷电爱护区LPZ1(1区)
该区内的各个物体因在建筑内,不会患病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更小,本区内的雷电电磁场可能衰减(雷电电磁场与LPZ0A、LPZ0B区可能不全都),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后续防雷区LPZ2(2区等)
当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流和电磁场时,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并根据需要爱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区间不同级别防雷器的安装位置区别B级C级D级可否患病直接雷击没有衰减0A区可能患病直接雷击没有衰减0B区不会患病直接雷击浪涌防雷器1区0区与1区之间的交界和处不会患病直接雷击有衰减2区等1区与2区之间的交界处重要设备前端不会患病直接雷击进一步衰减。

其它防雷措施防雷工程分类级别

其它防雷措施防雷工程分类级别

4.5其他防雷措施4.5.1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部分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3、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4.5.2当一座建筑物中仅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防雷建筑物部分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2、当防雷建筑物部分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3、当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本规范第4.5.1条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4.5.3 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外的2区爆炸危险场所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4.5.4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采取相应的防止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2、从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应穿钢管。

钢管的一端应与配电箱和PE线相连;另一端应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应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

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应设跨接线。

防雷器的选型

防雷器的选型

防雷器分为A级,B级,C级,D级防雷,是根据配电箱电压和容量来定等级,380V配电选用B级防雷,40KA~60KA。

220V配电箱选用C级防雷足够,20KA~40KA。

防雷器的通流量要和空开的大小相衬比如说通流量80KA以上的都选空开是63大的装箱子里的防雷器,也叫浪涌保护器,保护雷电引起的感应电流对电器的损伤,目前市场上正规防雷产品都比较贵,按重量算比纯银贵,其主要部件是压敏电阻。

至于你的情况,因为家庭装发电机,所以位置地点放正确,可以避免装防雷器,但前提是你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要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汇流箱要避免靠近带钢筋的墙体,适当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接地要接到外面空旷地带,防止被楼房接地网的馈电回流引起你发电系统的电压不稳定。

关键还是要估计一下一旦遭雷击的损失,如果不大,可以不用配,毕竟几百块钱呢,如果损失不好估计,那还是装一下,毕竟就几百快钱,买那种标称放电电流20KA以下的就行。

作为二三级普通防雷。

首先要搞清楚防雷器用在什么地方,按照三级防雷保护原理,电源和设备所需要的保护措施被分为三个等级。

在总配电柜安装第一级防雷器,选择相对通流容量大的电源防雷器(最大放电电流80KA~160KA视情况而定),然后在下属的区域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电源防雷器(40KA左右),最后在设备前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防雷器(10KA-40KA)。

其次是供电系统的类别,建筑物内的供电系统是单相供电还是三相供电,单相供电系统需要选择2P模块的防雷器,三相系统则需要选择3P或者4P模块防雷器。

下面是防雷器的几个重要参数:(1)标称电压Un: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应该选用的保护器的类型,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

(2)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值。

(3)标称通流容量In: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厂房防雷级别

厂房防雷级别

厂房防雷级别中工招商网确定厂房属于什么类别的防雷建筑应与该厂房重要性、雷击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将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合并分类;即建、构筑物划分为三类不同的防雷类别。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 、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 、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防雷级别划分级选型及漏电保护器配合问题

防雷级别划分级选型及漏电保护器配合问题

交流浪涌保护器(防雷器)选型表前言:浪涌保护器选型需满足防雷标准验收要求及产品实际防护需求!选型依据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浪涌保护器选型目录:一、浪涌保护器一二三级、BCD级、T1级T2级的含义;二、浪涌保护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的选择;三、浪涌保护器通流容量/放电电流Iimp,Imax,In的的选择;四、浪涌保护器后备保护熔断器及接线线径的选择;五、SCB浪涌专用后备保护器介绍六、浪涌保护器保护模式(2P,23P,4P,3+NPE,1+NPE)的选择以及接线图参考;七、浪涌保护器保护水平Up的选择;八、遥信报警接口(干接点)说明九、通用复合型浪涌保护器资料(轻松选型,验收无忧,防护效果更优秀);一、浪涌保护器一二三级、BCD级、T1级T2级的含义1、一级电源防雷器,按国标都是指的是T1试验的浪涌保护器2、二级电源防雷器,按国标指的是T2试验≥40kA的浪涌保护器3、三级电源防雷器,一般指的是20kA的浪涌保护器4、B级浪涌保护器,包含T1试验的浪涌保护器及T2试验60kA及以上通流量的浪涌保护器5、C级浪涌保护器,指的是T2试验最大通流量40kA的浪涌保护器6、D级浪涌保护器,指的是T2试验最大通流量20kA的浪涌保护器7、T1级指的是T1试验等级,测试波形为10/350μs,参数用冲击电流Iimp标识.T2级指的是T2试验等级,测试波形为8/20μs,参数用最大放电电流Imax和标称放电电流In标识。

二、浪涌保护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的选择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不应小于表J.1.1 所规定的最小值;在电涌保护器安装处的供电电压偏差超过所规定的10%以及谐波使电压幅值加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提高表J.1.1 所规定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安迅防雷提供多种不同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浪涌保护器供选择,比如最大持续工作电压:150VAC、275VAC、385VAC、420VAC、460VAC、510VAC、550VAC、750VAC等等。

pdu防雷等级

pdu防雷等级

pdu防雷等级
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电源分配单元)的防雷等级通常是指该设备能够承受雷电冲击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用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或电源浪涌带来的损害。

防雷等级通常分为几个级别,这些级别基于它们能够承受的能量水平或冲击波形。

在讨论PDU的防雷等级时,常见的指标包括:
I级防雷保护:用于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造成的损害。

这通常涉及到非常高的能量水平。

II级防雷保护: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近距离雷电冲击的影响。

这包括了较高的能量水平,但低于I级。

III级防雷保护:通常用于保护敏感的电子设备免受远距离雷电或电源浪涌的影响。

这些通常是能量水平较低的情况。

PDU的防雷设计往往包括浪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on Device),它们能够吸收或分散由雷电引起的高电压,防止这些电压达到连接的设备。

不同的PDU模型可能具有不同的防雷等级,具体取决于其设计和预期用途。

选择合适的防雷等级对于保护数据中心、服务器室或其他关键设施中的设备至关重要。

在选择PDU时,应考虑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以及连接设备的敏感性。

建筑物防雷等级区分综合方案

建筑物防雷等级区分综合方案

建筑物防雷等级区分综合方案建筑物的防雷等级是指建筑物所需的防雷保护措施的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每一类建筑物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高度、周围环境等因素,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

地凯科技介绍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方法,以及不同等级的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的要求。

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的依据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物的重要性。

建筑物的重要性是指建筑物的功能、用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重要性越高,其防雷等级也越高,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雷保护措施。

例如,国家重要机关、军事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文化遗产、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电力枢纽、石油化工、核设施等,都属于重要性较高的建筑物,应划分为一类或二类建筑物。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指建筑物内的人员密度、活动性质、易燃易爆性等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越复杂,其防雷等级也越高,需要采取更全面的防雷保护措施。

例如,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娱乐场所、商业场所、住宅场所、仓储场所等,都属于使用性质较复杂的建筑物,应划分为一类或二类建筑物。

建筑物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

建筑物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建筑物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其防雷等级也越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

例如,位于雷暴频繁的地区、高海拔的地区、开阔的地区、孤立的地区、周围有高大建筑物或金属结构的地区等,都属于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的建筑物,应划分为一类或二类建筑物。

建筑物发生雷电事故的后果。

建筑物发生雷电事故的后果是指建筑物本身或者内部设备、人员、物资等受到雷电灾害的损失程度。

简述建筑防雷等级划分

简述建筑防雷等级划分

简述建筑防雷等级划分
建筑防雷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高度、结构形式等因素,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等级,以确定防雷措施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的要求,建筑防雷等级划分分为四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是指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较高,雷电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如高山、丘陵等地区。

此级别的建筑物需要采取较高的防雷措施,如铺设接地网、设置避雷针等。

Ⅱ级是指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较高,但雷电流密度较小的区域,如平原、沿海等地区。

此级别的建筑物需要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如设置接地装置、避雷针等。

Ⅲ级是指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较低,雷电流密度较小的区域,如内陆、城市等地区。

此级别的建筑物需要采取基本的防雷措施,如设置接地装置等。

Ⅳ级是指建筑物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较低,雷电流密度极小的区域,如密闭室内等。

此级别的建筑物只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的防雷措施,如设置接地装置、避雷针等。

建筑防雷等级划分对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建筑防雷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雷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 -。

防雷abc等级

防雷abc等级

防雷abc等级
防雷ABC等级是指根据雷电过电压的峰值和频率,将建筑物分类,以确定防雷措施的等级。

防雷等级越高,建筑物抵御雷击的能力就越强。

A类建筑物适用于雷电过电压峰值较小、频率较低的地区,如城市边缘、平原及航空区等。

这种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防雷措施,例如接地、避雷针、接闪器等。

同时,建筑物内部还要设置可靠的防雷设施,如接地系统、避雷装置等,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及人员安全。

B类建筑物适用于雷电过电压峰值较高、频率较高的地区,如山区、
高原及积雷多发地带等。

这种建筑物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防雷措施,
例如设置多根避雷针,缩短避雷针间距,增加地网,加强接地设施等。

C类建筑物适用于雷电过电压峰值较高、频率较高的地区,如沿海地区、雷雨次数高的地区等。

这种建筑物需要采用最高级别的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接闪器等多重防雷设施,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
安全。

总之,防雷ABC等级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在建设建筑物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象条件,采用相应的防雷措
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同时,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还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防雷性能可靠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铁路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不断深入、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计算机机房“雷害”事故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逐渐取代以前落后的通信设备的过程中,其本身的防雷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内地区的计算机机房在雷雨季节以往经常发生“雷害”设备故障,致使网络应用系统运行中断,严重干扰了行车安全,直接影响了公司的铁路运输生产效益。

造成计算机网络设备“雷害”故障频发的原因是,系统采用的大量联网微电子设备,有的没有按照国家、国际防雷标准进行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施综合的防雷保护。

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计算机网络机房都处在广东的传统强雷击区,据建设部《建筑气象参数标准》中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文章中提供的数据表明,广州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数为87.6日,属高雷暴地区。

根据现场地形分析: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计算机网络机房都分布在野外铁路沿线上,且建筑物的四周较为空旷,在计算机机房前面是延伸的钢轨,所处理环境非常恶劣。

根据最近铁道部对铁路沿线通信设备的防雷要求,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计算机机房都要进行综合的保护。

本着可靠安全及节省节约的原则,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计算机机房可按机房的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分为三类(即大型机房、中型机房和小型机房)。

针对这三类机房做出最有效、最经济、最适当的防雷解决方案对其进行完善综合防雷保护。

1 综合防雷的理论依据1.1 防雷区域的划分按照IEC61312-1介绍,应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LPZ),以确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LEMP(雷闪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相应的防护对策。

1.1.1防直击雷区LPZOA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物体都可能导走大部雷电流。

本区内的电磁场没有衰减。

1.1.2 防间接雷区:LPZOB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A 区减少,但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

1.1.3 防LEMP冲击区LPZ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已经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

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导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再分出后续防雷区,如防雷区LPZ2等,应按照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其承受浪涌的能力,作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条件,通常,防雷区划分级数越多,电磁环境的参数就越低。

1.2 雷电过电压对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损害主要的三个途径1)直击雷经过避雷针(带)而直放入地,导致地网地电位上升。

地电位的高电压通过设备的接地线引入电子设备造成地电位反击。

2)雷电流沿引下线入地时,在引下线周围产生磁场,引下线周围的各种金属管(线)上经感应而产生过电压。

3)进出建筑物或设备机房的电源线和通信线等在外部受直击雷或感应雷而加载的雷电压及过电流沿线路入侵电子设备,造成设备因过电压损坏。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雷击浪涌入侵的三种途径采用相应的措施和相应的防雷设备进行防护。

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规则,建筑物大楼外部是直接受到雷击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设备最容易遭受损害,危险性最高,为暴露区,也就是防雷分区中的LPZ0A区;建筑物内部及机房所处的位置为非暴露区,按其受到的屏蔽层数可将其分为LPZ1区、LPZ2区,越往内部,雷电做成的危险程度也就越低。

这时,雷电过电压对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损害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设备的各种线路。

因此,要在电气线路以及金属管道在穿过各个不同防雷分区的界面时,各个不带电的金属构件必须要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以防止雷电通过这些途径损坏设备。

1.3 综合防雷的防护原理1.3.1 过电压一切对电气设备绝缘有危害的电压升高,统称为过电压。

在供电系统中,过电压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过电压与雷电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指供电系统内能量的转化或传递所产生的电网电压升高。

内部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电网本身,其大小与系统容量、结构、参数、中性点接地方式、断路器性能、操作方式等因素有关。

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损坏设备:一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另一种是雷电流在释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道或其它线路上,在管道或线路上产生雷电过电压而损坏设备。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绝大部分因雷击而损坏设备的原因都为第二种而引起。

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1)金属管道及各类线路,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的引线等;2)地线通道;3)空间通道。

其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浪涌过电压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而损坏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这一部分需要作重点防护。

1.3.2 泄放和均衡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

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

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

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

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

1.3.3 雷电防护系统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

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

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雷电过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在瞬态过电压的极短时间内,在被保护区域内的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一个等电位,这种导电部件包括了供电系统的有源线路和信号传输线。

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高达数十千安培的雷电流从电源传输线和信号传输线传导入地。

1.3.4 防护措施IEC /TC-81将整体防雷总结为:DBSE技术—即分流(Dividing)、均压(Bonding)、接地(Earthing)、屏蔽(Shielding)等措施。

只要从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四项措施,符合相应的防雷接地规范,就能起到理想的防护效果。

2 综合防雷的设计标准与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铁路电气设备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设计规范》TB/T2311—2002 《铁路电子设备用防雷保安器》TB/T 3074—2003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铁运[2000]14号《中国铁道部技术标准-信号维护规则》TB10007-99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GB 5016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S0174—93 《通信房防雷设计规范》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A173—1998 《通信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IEC61024 《建筑物防雷》IEC61312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3 综合防雷的设计思想依据国家防雷相关标准,我们从机房接地、机房内等电位连接、机房线路分级防浪涌保护等方面对该机房进行综合防护。

总的防雷保护设计方案按计算机机房的规模及重要程度分为三种情况(大型,中型,小型计算机机房),下面分别针对这三种机房实施各自的防雷保护工作。

4 综合防雷的设计方案4.1 大型一类机房的防雷保护4.1.1 通常一类计算机机房装有大型服务器、交换设备、路由器、光端机、协议转换器、数据处理器等重要设备。

服务器内安装有各系统总数据库,这些服务器正常工作中是不允许停机的,如果因意外停机轻者会导致系统的数据丢失或硬件的损坏,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及瘫痪,所以一类计算机中心机房及设备是需要重点进行系统综合防雷保护的。

4.1.2 机房直击雷的防护(在离机房20米架设独立避雷针保护) 机房的直击雷防护主要针对机房所在建筑物所做的防止直击雷击中建筑物而引起的直接损坏和间接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坏。

通常的做法是在建筑物上安装完善的避雷网、带,加装避雷针,由于通信机房有时所处位置较为空旷,所以不建议在建筑物自身上安装超过建筑物高度的避雷针,其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避雷针是将雷电通过避雷针进行放电入地,而没有考虑强大的雷电流在通过避雷针时所产生的具有较高能量的雷电电磁脉冲,这种有避雷针引雷直接衍生的雷电电磁脉冲是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最大威胁。

在总结以往工程的基础上,我们避雷针人为的设置在距离20米的机房建筑的位置上,人为的使雷电定位放电,同时由于水平距离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了一定的衰减,较工程改造前由于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设备损害有所减少;对于新建机房有条件的可建防雷混凝土外墙。

4.1.3 电源系统的感应雷防雷保护基于一类机房的重要性及其设备的价值考虑,机房的电源系统应按国际、国内、铁道部系统综合防雷标准采用三级防雷保护。

电源采用三级防雷保护有利于雷电流的逐渐释放,把雷电过电压逐级衰减,使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电源第一级电涌保护器(B级spd)主要安装在大楼总配电柜(箱)内,依据国家标准B级SPD的保护水平应<4KV,所以我司在选用B级SPD的产品是采用了经过铁道部测试并认可的华炜HW B 40/7全模式防雷箱,该产品放电电流可达到40KA。

C级SPD安装在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分配电柜(箱)内。

产品选用了华炜HW C 20/4防雷箱,放电电流可达到20KA。

D级SPD采用铁道部标准的华炜公司的D级防雷产品,型号为HW D10/3防雷箱,放电流10KA,反应速度小于25ns。

安装在设备电源输入的前端,使感应雷电过电压下降到设备承受的范围之内达到保护设备的安全。

三级电源防雷保护安装如下图4.1.4 通信系统的感应雷防雷保护根据资料显示,85%以上的通讯传输设备、计算机设备损坏都是端口损坏,导致无法通信。

因此机房设备的系统综合防雷,显然是单有电源的防雷保护是不够的,因为雷电流除了会从电源端入侵外还会通过通信通道入侵。

对于计算机网络信号的防雷主要针对的是传输设备及终端设备的保护,根据接口的不同类型,安装相应的防雷设备,可以对馈线、串口、并口、网络接口、各种协议接口、话路配线、E1、光纤等进行全面可靠的保护,从而实现保护机房内设备信号系统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