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合集下载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3)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5)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0)参考资料 (20)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防雷接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防雷接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防雷接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IEC相关标准IEC 61024 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λ lightning(建筑物的防雷)IEC61024-1:1990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IEC61024-1-1:1993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防雷装置保护级别的确定IEC61024-1-2:1998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维护和检测IEC61024-2(草案):建筑物高于60米的附加要求IEC61024-3(草案):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的附加要求λ IEC61312 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五部分:Part 1:General principles(通则);Part 2:Shielding of structures,bonding inside structures and earthing(建筑物的屏蔽、建筑物内等电位联结和接地);Part 3:Requirements of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浪涌保护器的要求);Part 4:Protec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现有建筑物的保护);Part 5:Application guide(应用指南)-Part 1为正式出版物,Part 2~4为草案,Part 5 没有出过文件。

第1部分简介:目的-为建筑物或建筑物顶部信息系统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的设计、安装、检查和维护提供信息。

简介-提供了不同保护级别下雷击点的雷电流参数(三个分量,其显著特点是首次雷击采用10/350us波);提出雷电保护区(防雷区)的概念及划分方法,提出接地、屏蔽和等电位联结的基本方法。

其附录还给出了电磁耦合机理及耦合过程。

第3部分简介:对SPD进行分类;防雷区内SPD的布置原则;SPD工作特性要求;能量配合λ IEC61663 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lines against lightning(通信线路防雷)分两个部分:Part 1:Fibre optic installations(光纤装置);Part 2:Subscriber lines using metallic conductors (采用金属导线的用户线路)-现在都是草案。

铝合金门窗工程防雷接地技术及规范标准[详]

铝合金门窗工程防雷接地技术及规范标准[详]

铝合金门窗工程防雷接地技术及规铝门窗工程防雷接地技术及检测方法,为金属门窗工程防雷施工提供借鉴;让高层住宅住户增加防雷知识铝门窗防雷接地侧击雷目前,铝门窗及其它金属门窗在各类建筑物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屋顶避雷针及防雷带(网)等防直击雷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却忽视侧击雷对建筑物的危害。

铝门窗防雷接地技术就是建筑物防止侧击雷袭击的有效方法之一。

1.关于雷的概述雷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

大气中饱和水蒸汽在强力上升的气流作用下产生水滴分裂,人水滴带正电,以雨的形式落地或悬浮空中;小水滴带负电,风吹积聚,当带电板块积聚异性电荷到一定程度就发生放电现象。

有时在云层与‘层之间进行,有时在云层与人地之间进行,后种放电现象是通常称为落地雷雷通常分为线型雷(直击雷)、球雷〔侧击雷)和串球雷。

雷击危害很大,热效应和机械力效应使建筑物着火和击毁;室过电压,屋顶对地电位差过大时引起火花及电击伤人;线路感应过电压侵入房屋,破坏建筑物及设备。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如:屋顶屋檐、女儿墙、屋疮、各转角凸起部位、外露金属结构。

天面电梯机房、屋顶装饰造形等物。

2.国家标准对铝门窗防雷措施的规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中规定,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三类。

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除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外还应采取防侧击雷的措施。

铝门窗工程防雷接地主要就是防侧击雷规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30m时,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万方数据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于45m时,45。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于60m时, 60m及以卜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3.铝门窗工程防雷设计3.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可能遭受雷击危害的程度及影响,合理确定防雷等级或按图纸要求确定。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5)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0)参考资料 (20)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6)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1)参考资料 (2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概述防雷接地系统是指为了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接地措施。

本文将介绍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施工规范1. 设计准则在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设计。

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建筑物所安装的设备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2. 材料选择防雷接地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候性能。

铜材常常被用作接地体的主要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3. 接地体布置接地体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而言,接地体应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相连,以形成一个连续的接地网络。

接地体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所需的防雷能力进行确定。

4. 接地电阻测试在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质量。

测试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且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

如果接地电阻超过了设计要求,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二、保护措施1. 防雷装置的设置防雷接地系统中常常需要设置防雷装置,以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直接影响。

防雷装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置,例如铁塔、避雷针等。

2. 维护管理为了保持接地系统的良好性能,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这包括对接地体和接地线路的检查,及时修复受损部分,清除接地体周围的杂物以确保导电性能等。

3. 增强对地的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地系统的效果,可以采取增强对地的连接措施。

例如,可以增加接地体的数量或者扩大接地体的面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4. 教育培训对于使用防雷接地系统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使其了解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减少雷电对其造成的危害。

结论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规范和保护措施是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6)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1)参考资料 (21)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防雷接地管理标准

防雷接地管理标准

防雷接地管理标准一、背景防雷接地作为建筑物和设施安全的重要部分,其管理标准至关重要。

防雷接地管理标准意在规范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确保建筑物和设施在雷电天气中能有效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二、设计要求1. 防雷接地系统的选择•根据建筑物和设施的性质、规模和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程度,选择合适的防雷接地系统类型。

•在设计阶段考虑应对雷电冲击的能力,确保防雷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分散雷电能量。

2. 接地电阻要求•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接地电阻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

3. 接地体设置•接地体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深度安装,确保接地效果良好。

•接地体应采用符合防腐要求的耐腐蚀材料,提高接地系统的持久性。

三、施工规范1. 施工人员要求•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经验和资质,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疏漏。

2. 施工过程•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洁,防止施工垃圾和杂物影响防雷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接地体的埋设和连接,避免施工缺陷导致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四、维护管理1. 定期检测•定期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接地体的状态,确保接地体完好无损。

2. 故障处理•发现防雷接地系统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故障处理完毕后,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五、总结防雷接地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施工和维护防雷接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雷电危害。

以上内容为防雷接地管理标准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充分重视防雷接地工作,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施工现场的防雷与接地施工规范

施工现场的防雷与接地施工规范

施工现场的防雷与接地施工规范施工现场是一个容易受到雷击的场所,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施工现场应该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防雷与接地的施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施工现场防雷与接地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一、设备与设施的防雷规范施工现场上的各种设备与设施都需要进行防雷处理,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以下是设备与设施的防雷规范要求:1.1 金属结构的接地施工现场上的金属结构应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包括建筑物的钢骨架、金属支撑等。

接地线应符合规定的导电材料要求,接地电阻应低于规定的标准值。

1.2 避雷针的设置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者大型设备,应设置避雷针以增加其对雷电的保护能力。

避雷针的选型、布置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引导雷电放电到地面。

1.3 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现场上的各种设备与设施应安装防雷接地装置,包括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

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的标准。

二、施工现场的接地规范施工现场的接地是防止雷击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够将雷电通过接地系统传导到地下,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施工现场接地的规范要求:2.1 接地网的设置施工现场应设置接地网,将各个设备和设施的接地线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

接地网应由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布置和安装。

2.2 地下金属构筑物的接地施工现场上的地下金属构筑物,如管道、储罐等,应进行接地处理。

接地线的敷设应符合相关规范,接地电阻应低于规定的标准值,以确保雷电能够有效地通过接地系统传导到地下。

2.3 人身接地在施工现场进行一些对接电设备的操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人身接地保护措施,如穿戴静电鞋、戴上接地带等,以防止因静电引起的事故发生。

三、施工现场的防雷安全管理除了设备与设施的防雷与接地规范外,施工现场还应加强防雷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1 定期巡检与维护施工现场上的防雷设备与设施应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屋顶避雷带规范

屋顶避雷带规范

屋顶避雷带规范篇一:避雷规范避雷针及接地安装细则一、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03-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保证项目: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接零)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三)基本要求:1、接闪器、引下线、接地极产品材料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规范2、避雷带引下线规格由设计规范决定,材质要求镀锌钢材,埋地连接线应不小于40×4 渡锌扁钢,并在断接卡处与引下线直接、或采用建筑物2 根及以上主筋引下,但其截面应大于100 平方毫米,电焊搭接长度为双面6 倍截面直径,引下线遇弯曲处不应做成死弯。

3、避雷引下线与建筑物屋顶其它金属部份如透气管,雨水管等,互相连接。

4、所有防雷装置的各种金属件必须镀锌,镀锌层要均匀。

5、防雷接地、工作(保护)接地的镀锌扁钢塔接不得成T型,严禁直接对接,搭接焊接长度必须为扁钢宽度的2 倍(园钢为直径的6 倍)且不得少于三个棱边焊接,两个长边的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咬肉、夹渣、焊瘤等现象,严禁用砂轮机打磨,焊渣应及时清除,并刷二度防锈漆(埋地刷二度沥青漆)。

6、防雷接地断接卡应为40×4 与25×4 镀锌扁钢搭接,搭接长度100mm,上下螺栓孔距端边为25mm(钻孔为φ11mm ,镀锌螺栓为M10×25mm),镀锌垫圈、弹簧垫圈齐全。

扁钢在钢管保护口的两边应点焊,管口应密封,断接卡的标高在单位工程和住宅小区中应一致,宜为距地1.5-1.8m 处,并加保护。

7、防雷接地利用主钢筋引出屋面应用同规格镀锌扁钢与避雷带焊接,利用金属钢管栏杆作避雷带的应用镀锌扁钢与主钢筋及拦杆可靠焊接,其根数,坐标位置应与设计相符,在钢管对接处应加焊扁钢跨接线,利用基础钢筋引入大地而不设接地装置的,可不设断接卡,但应有测量接地电阻的测量点,测量点的标高如设计无规定时,从地面至测量点中心宜为500mm 。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6)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1)参考资料 (2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

一、引言。

在建筑物和设备中,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的危害。

因此,对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验收标准的内容。

1.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建筑防雷技术规范》(GB 50057)等。

2. 防雷接地系统应采用符合规定的导体材料,导体的截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大于10Ω。

4.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小于2m。

5.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采用符合规定的接地电极,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6.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采用符合规定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7.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进行接地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8.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进行防腐处理,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三、验收标准的实施。

1.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技术人员进行,验收人员应对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2.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应包括现场检查和测试,检查内容包括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接地电阻、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方式等,测试内容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接地装置的连接测试等。

3.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进行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验收人员的姓名、验收时间、验收内容、验收结果等。

4.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经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审核确认,确认内容包括验收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等。

5.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验收记录、审核确认文件等。

四、结论。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是保障防雷接地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是防止雷击灾害的有效手段。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和验收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的规范要求。

一、施工要求1. 防雷材料的选用防雷接地施工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防腐性能。

常见的防雷材料包括铜材、铜排、铜母线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结构和雷电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接地系统的设计接地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防雷要求。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雷电密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和布置。

接地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电阻和平衡性,确保对雷电能量的及时排除和分散。

3. 施工过程的规范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循相关的施工操作规范。

二、验收要求1. 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前应对接地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接地体的埋设深度、焊接接头的牢固性、导线的连接质量等。

同时还需检查接地系统与建筑物其他部位的接触情况,确保接地系统与建筑物有良好的连接。

2. 测试设备的准备进行接地系统的验收需要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接地电阻测试仪、介电强度测试仪等。

测试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维护。

3. 接地性能的测试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和接地电阻平衡性进行测试。

接地电阻的测试应根据建筑物对雷电防护的要求进行,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4. 验收报告的编写验收结束后,应编写详细的验收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情况、测试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内容。

验收报告应由专业设计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并留存备案。

总结: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与验收规范对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X 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防雷分类4第三章措施5第一节一般规定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16第四章装置17第一节接闪器17第二节引下线18第三节接地装置19第五章接闪器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21参考资料2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X。

第1.0.2 条本规X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X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X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X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防雷接地规范标准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防雷接地规范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防雷分类 (3)第三章措施 (5)第一节一般规定 (5)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4)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 (16)第四章装置 (17)第一节接闪器 (17)第二节引下线 (18)第三节接地装置 (19)第五章接闪器 (20)第一节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接闪器布置 (21)参考资料 (2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

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

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

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第七条:(1)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四组接地,即: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值≤4 欧姆;安全保护接地PE,接地电阻值≤4 欧姆;计算机直流接地TE,接地电阻值≤1 欧姆;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值≤4 欧姆;(2)计算机机房宜采用四种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1 欧姆。

第八条:机房使用低压电力电缆的三根相线及零线在进交流屏之前,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的每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避雷器。

交流屏输入端、自动稳压稳流的控制电路,均应有雷电浪涌过电压防护装置。

第九条:防雷接地应符合下列安全技术要求:(1)无线通信天线塔上应设避雷针,塔上的天馈线和其他设施都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2)避雷针的雷电流引下线应专设,引下线应与避雷针及塔基接地网相互焊接连通。

(3)天线塔上的天线支架、框架、航空标志灯架、馈线走线架都应良好接地;天线馈线及塔灯控制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走线架上塔的天线馈线,应在其转弯上方0.5~1m 范围内作良好接地;在进机房入口处,天线的馈线应对地加装馈线避雷器,塔灯控制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零线直接接地。

(4)天线塔位于机房建筑物旁边时,天线塔的接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至少应有两处(间隔 3~5m)相互焊接连通;当天线塔位于机房建筑物屋顶时,金属支承杆和雷电流引下线应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与屋顶的避雷带可靠连接。

(5)机房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

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宜满足要求,并应与避雷带一一焊接连通。

(6)建筑物的雷电流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其间距不应大于18m;该引下线可利用机房四角柱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上端与避雷带、下端与地网可靠焊接连通。

机房屋顶上的其它金属设施亦应就近与避雷带焊接连通。

(7)避雷网的网格、城区内的基站、控制中心或山顶上的基站、控制中心屋顶装有天线、天线塔、烟囱、风管或其他突出物时,应在其上部安装避雷针或架空防雷线,使屋顶上所有物体都在其保护范围内。

(8)由屋顶进入机房的馈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其金属外护层在进机房入口处,应就近与屋顶避雷带焊接连通,电缆内的芯线应在入口处一一就近对地加装保安器。

(9)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及供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通信设备所设防雷保安器的接地端以及其他金属构件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第四部分:机房防雷装备配置和具体要求第十条:所有进机房的交流总电源需安装交流稳压器。

第十一条:机房内所有设备(包括配电系统、通讯设施)应安装相应防雷设施。

防雷设施一般包括机房避雷网、办公楼接地体和地阻、通信电源三级避雷等方面。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系统雷击防护范围包括:设立该系统的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天馈系统、信号系统、电源系统、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系统、屏蔽系统等)。

(1)直击雷的防护主要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来实现,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损害建筑物,并大大降低了雷电直接击中网络传输线和网络设备及电源线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网络防雷的作用。

(2)电源系统属于与外界有直接联系的通路,也是计算机网络设备易遭受雷电损害的重要途径之一,电源防雷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击过电压,从电源供入端进入设备,保障设备以及数据传输的畅通无阻。

(3)机房内具有大量的数据线,控制电路等,它们传输的电平低,速度高。

在雷击发生时,网络线路感应到过电压也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因此,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保护又显得尤为重要。

局域网和广域网为了保护网上的计算机等设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专线电路上必须安装计算机数据线避雷器。

第十二条:机房防雷的基本设计和要求:1、综合楼中心机房:机房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即机房所有接地:如电源 PE 线、独立地线(信息系统接地)、 SPD( 电涌保护器 ) 接地、防静电接地、光缆金属加固线及金属防护层、金属管(槽)、门窗、防静电地板及金属吊顶等就近与汇集排连接,接地线采用6 ~ 10mm 2 多芯软铜线 , 接线均应作到短、平、直。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机房配电箱内,安装三相电源 SPD( 电涌保护器 ) ,就近与汇集排连接。

安装于配电机房内 , 其前端应加装空气开关保护,让非雷电脉冲事故发生时自动隔离主电路和防雷器。

2、网络中心总配电房:安装三相电源 SPD( 电涌保护器 ) ,SPD 就近与 PE 线连接。

3、等电位处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保护除了做好防雷设施和处理好接地问题外,要求进入机房内的电源线、信号线、设备外壳、金属门、窗、管道、静电地板等进行等电位处理。

第十三条:机房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所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或参照IEC、ITU-T-K 系统等国际相关建议,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检测部门测试合格的产品。

第十四条:电源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应采取多级保护、层层设防。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选用最大通流量为60KA(8/20μs)的限压型产品,安装在交流电源入线端;第二级电源防雷器可选用最大通流量为40KA(8/20μs)的限压型产品,安装在开关电源入线端。

第十五条:通信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防雷器的选型应综合考虑电压等级、速率匹配和接口类型,不仅保证防雷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要考虑防雷器与通信线的匹配问题。

第十六条:为解决地电位反击问题,应将不同的地网进行共地处理,且保证共用接地电阻值达到规定要求,消除因不同的地网而产生的高电位差,避免反击放电发生。

第十七条:通信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简称“优化避雷针”,它能够在保持传统避雷针“引雷入室”的同时,通过阻抗限流和钳位分流装置,将雷电流的幅度大大减小,使雷电波波形增宽缓慢入地)。

第五部分:机房接地装备配置和具体要求第十八条:大楼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不准污染建筑物。

第十九条:机房内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其供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进局电缆的保安装置接地端,电缆的金属护套均应做保护接地。

第二十条:机房内的所有交直流用电及配电设备均应采取接地保护。

交流保护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上专引,严禁利用其它设备作为接地线。

第二十一条: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为交流保护接地。

第二十二条:由接地总汇集线引出的接地线应设明显标志和安全保护。

接地线两端的连接点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并应做防腐处理。

第二十三条: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当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规定时,应分别选用FIP、SKTP、STP 等不同的屏蔽缆线系统和屏蔽配线设备。

当采用屏蔽电缆也无法满足各项标准规定时,应采用光缆。

第二十五条: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端应接地,用户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

第二十六条: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到接地体。

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 ㎡。

第二十七条:线缆敷设采用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和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电源线不应与网络线同槽架设,数据插座与电源插座保持一定距离;广域网线缆不应与局域网线缆同槽架设。

第二十八条:控制信号传输线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一般选用有加强芯屏蔽软线,架设(或敷设)在前端与终端之间,其中的加强芯与屏蔽层两端均应做良好的接地。

传输线埋地敷设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利用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提高电缆抗干扰和抗感应能力。

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 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第二十九条:入井的通信和监测监控电缆接地保护装置应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有关规程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