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3

合集下载

(完整版)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学院)

(完整版)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学院)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考试内容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中危害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考试内容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第一部分食品的生物污染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常见腐败菌、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检验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中常见霉菌污染的途径、霉菌毒素的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的化学污染常见的动植物天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控制原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对人体危害和控制措施;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使用原则;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食品的物理污染食品中主要的物理污染及控制措施;食品企业虫害的来源、入侵途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类型、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2、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多予,少取和放活。

3、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该说,基本农田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

4、农业推广的特点有生产性、教育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周期性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作物播种期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品种特性、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病虫和自然灾害等因素8、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其中无公害食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即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

9、作物试验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科学的试验设计,基本内容包括试验目的_试验材料、试验处理、试验对照和试验方法。

10、绿色食品分类A级和AA级。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_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什么?答: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什么原则?答:(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3)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院校、试验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什么叫肥料?答: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农业基础知识综合

农业基础知识综合

农业基础知识综合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拥有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合介绍农业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

一、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农地是关键。

农地的选择应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排水条件、阳光照射等因素。

其次,选取适宜的农作物。

农作物的选择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进行科学的轮作制度。

在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使用农药、科学灌溉等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农业机械凭借其高效、快捷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农业机械的种类繁多,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

农业机械的选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合理选择。

此外,合理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农业机械,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三、动植物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保障农作物和畜禽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对于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首先,加强病害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其次,加强病害的生物防治,采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布局等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农田、林地、水域等农业生产用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农产品贮运与销售农产品贮运与销售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环节。

在农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冷藏、通风、防潮等条件,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销售环节,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类销售,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

山理工研究生考试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综合

山理工研究生考试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综合

山理工研究生考试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综合(30分2020.5.20更新)一、绪论考查内容:农业的含义及组成,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农学的概念与范畴,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特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1.农业(Agriculture):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调节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

2.农业的组成: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和耕作业,耕作业包括园艺和农艺)和养殖业,狭义的农业是指作物种植、耕作土地、栽培作物等。

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3.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

4.现在农业的基本特征:1.生产工序机械化;2.生产技术科技化;3.科学生产高效化;4.产供销加社会化;5.农业主体知识化。

5.农业的地位: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农业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基础。

6.农业的作用:1.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

7.农业的主要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8.农业的基本特性:①整体性。

②地域性。

③可更新性。

④可培育性。

⑤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1.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2. 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

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

4.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农业知识综合三(完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

农业知识综合三(完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

农业知识综合三(完整)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硕士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知识综合试题考研真题硕士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知识综合三这个考研真题中,涉及到了农业领域的多个方面,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这个题目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考试题目。

1. 农业科学发展的意义农业科学的发展对于国家农业生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

其次,农业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另外,农业科学还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此,农业科学的发展对于国家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于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水稻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而小麦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摄氏度左右。

此外,农作物还对土壤养分的要求有所差异,例如红薯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

因此,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的要求,合理地调控生长环境,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3.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是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其次,合理施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程度进行控制。

另外,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源,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3)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3)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引言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是农业技术的基础,它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农业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农业管理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和阐述。

2.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相关知识。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学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植物学知识的掌握对于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了解植物生长的生理特点、掌握植物生长的时间和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动物学是农业生产中关于家畜养殖的重要基础知识。

它研究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合理选择家畜品种、掌握家畜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土壤学也是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肥力、水分保持能力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的科学,也是农业科学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气候情况可帮助农民安排农业生产的时间和方式,合理利用气象条件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农业工程基础知识农业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农业建筑、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机的选型、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运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重要意义。

农业建筑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存放农作物和牲畜的建筑物,如仓库、畜舍等。

农业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保障农作物和牲畜的安全和舒适。

掌握农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存储和养殖条件。

农田水利是指农田中的水文环境调控技术,包括灌溉、排水等方面的知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三一、农业生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农业生产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手段,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出人类所需的食物和其它物质财富。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生产的分类1、种植业: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种植、培育、收割等手段,获取粮食、油料、纤维、药材等农作物。

2、养殖业:利用动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养殖、繁殖等手段,获取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产品。

3、林业:利用森林资源的生长规律,通过采伐、植树等手段,获取木材、纤维、药材等林产品。

三、农业生产的特点1、地域性:农业生产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品种都有所不同。

2、季节性:农业生产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农业生产活动都有所不同。

3、连续性:农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种植到收获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维护。

4、综合性:农业生产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等。

四、农业生产的管理1、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明确生产目标和发展方向。

2、科学种植: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精心管理: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4、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等现象,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1、科技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依赖于科技手段,如智能化农业设备、生物技术等。

2、生态化: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3、多元化: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信工)试题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信工)试题

A、0.1.0.0~126.0.0.0
B、128.0.0.0~191.255.255.255
C、192.0.0.0~223.255.255.255 D、224.0.0.0~239.255.255.255
6、 在计算机网络中,主机及主机上运行的进程可以用( )来标识。
A、IP 地址,端口号
B、路径名,IP 地址
★机密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A 卷)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适用专业名称:
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它标 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printf(“*\n”) ; printf(“***\n”) ; printf(“*****\n”) ; }
输出结果:_________
第1页 共7页
★机密
2、#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i,j,m,n,a[3][4]={43,32,22,13,11,22,33,44,44,11,32,31};
int m,count=0; for(m=100;m<=1000;m++) if(_________)
{ printf("%5d",m) ;
} 第3页 共7页
★机密
printf("%d\n",count) ; } 3、求 2~200 之间的素数。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海南大学研究生341农业综合知识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考试大纲0918

海南大学研究生341农业综合知识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考试大纲0918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包括农业机械与装备、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

农业机械与装备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常用农业机械构造、原理、使用、调整知识;以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包括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干燥机械、清选与分级机械、加工机械等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特点,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等知识;根据本地区农业作业的要求,经济地、合理地选用、配备农业机械;并具有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进设计的能力。

工程力学部分属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也是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的必修课,许多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拖拉机汽车学等与工程力学密切相关;机械设计部分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考试要求农业机械与装备部分要求考生能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能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包括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栽植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干燥机械等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特点;能掌握以上各种农业机械和配套动力机械的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等知识;能根据本地区农业作业的要求,经济地、合理地选用、配备农业机械;并具有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进设计的能力。

工程力学部分要求考生对工程力学研究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一般物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熟悉刚体和质点系运动和受力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的定义、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农业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农业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为目标,通过改变生产环境、管理农作物和畜禽、利用农业机械和设备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但在现代社会,农业技术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

农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试错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含量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阶段,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继续创新和更新。

现代农业技术以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通过基因改良、高效肥料、精密灌溉、无人机监测等手段,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作物和畜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种植技术、畜禽饲养技术、农田水利技术和温室技术等。

种植技术涉及到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合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畜禽饲养技术包括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管理等,对于提高畜禽的肉、蛋、奶等产品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技术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以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适当的水分和排除过多的水分。

温室技术则利用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和保护。

农业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研究)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研究)

农业知识综合三(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本大纲是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内容及要求的总规定,按照国家对考试的有关规定,本大纲根据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的目的和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要求设置的。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考试以本大纲为依据设计试卷、命题并制订标准(参考)答案,试题及标准(参考)答案依照农业知识综合三知识体系客观产生。

推荐教材是命题和制订标准(参考)答案的参考而不是直接依据,因此,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主要由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三大部分考试内容组成。

二、评价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信息技术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应分别涵盖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等基本知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由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三大部分考试内容组成。

(一)C程序设计基本要求(一) 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二) 掌握程序设计中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三) 在C程序集成开发环境下,能够编写一定难度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C语言的结构1.1 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1.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1.3 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1.4 C语言的风格。

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2.1 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等)及其定义方法。

北京农学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2021年初试大纲

北京农学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2021年初试大纲

2021年初试科目(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是报考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考试科目。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学的评价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和食品相关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控制标准。

掌握食品企业卫生规范(GMP)的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主要要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内容。

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等。

三、卷面结构1.卷面组成:食品卫生学占40%、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占30%、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占30%。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5%;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25%。

3.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1.考试方式:笔试2.考试时间:3小时第一部分:食品卫生学,占40%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掌握食品的细菌性污染途径及检验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污染食品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的病原学特点与性质、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措施。

第二章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了解农药、重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二恶英、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对食品污染的途径及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其对食品污染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第三章细菌性食物中毒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的特点,了解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第四章各类食品卫生了解各类食品主要卫生问题及预防措施。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占30%第一章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掌握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操作限值、纠偏行动、监控、验证的定义。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 引言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种植、养殖、农机化、农药、农膜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指培育植物的技术方法,包括选种育种、土壤肥料管理、植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种植技术中,合理选择优质种源、科学管理土壤和施肥、科学调控温湿度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2.1 选种育种选种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种子和育种材料,通过杂交、选择等方式改良植物的性状。

在种植技术中,选种育种是提高品种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2.2 土壤肥料管理土壤肥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方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矿质元素供应。

合理的土壤肥料管理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植株管理植株管理是指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调控和管理,包括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合理的植株管理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早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防治病虫害。

3.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是指饲养动物的技术方法,包括动物选育、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

3.1 动物选育动物选育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良遗传性状等方式改善动物的性状。

合理的动物选育能够提高动物的肉质、增加体重和改善繁殖能力。

3.2 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指合理配置和管理动物的饲料,包括精确计量、营养均衡和适时供应。

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3 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指对动物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通过建立预防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和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养殖中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4. 农机化技术农机化技术是指应用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包括播种机械、收割机械和农业机械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综合知识三(设施农业方向)》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涵盖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施农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包括设施农业栽培学、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土壤肥料学。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方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设施农业方向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闭卷、笔试。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土壤肥料学》、《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设施农业栽培学》各50分。

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选择题;(4)判断题(5)简答题;(6)论述综合题四、参考书目1、《土壤肥料学》,陆欣、谢英荷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2、《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邹志荣邵孝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3、《设施蔬菜栽培学》,李天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4、《果树设施栽培学》,张占军赵晓玲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第二部分考试要点《土壤肥料学》部分:考试目标:熟练地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理化性质、肥力因素及农田土壤管理;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原理、植物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有机肥料、复混肥料与新型肥料及施肥新技术等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及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相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1、土壤学基本知识与理论(1)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有机质组成及性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与调节措施。

(3)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土壤酸碱性与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理化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农业技术的综合基础知识,包括土壤管理、植物生长、农作物保护以及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土壤管理包括土壤质地改良、施肥、灌溉和土壤保护等方面。

1.1 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

土壤可分为砂壤、壤质和粉砂壤等几个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质地改良方法,如添加有机肥料、石膏或石灰等,以调整土壤结构和改善其通气性与保水能力。

1.2 施肥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时机、方法和剂量也需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

1.3 灌溉灌溉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

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洪灌、滴灌和喷灌等,适当的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4 土壤保护土壤保护是防止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恶化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土壤保护方法包括植树造林、合理耕作、轮作休耕和覆盖耕种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土壤养分流失。

二、植物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对于进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植物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几个阶段。

2.1 萌芽萌芽是植物从种子中生长出幼苗的过程。

种子经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后才能顺利萌芽。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这些生长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2.2 生长生长是植物在幼苗期到成熟期间的主要阶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来进行生长。

土壤肥力、水分和光照等条件对植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2.3 开花开花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植物进行繁殖的步骤。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一、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部分(50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分析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了解分析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熟练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酸度、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方法;4、熟练掌握食品中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检测原理及方法;5、掌握食品中有毒元素的农药残留、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霉菌毒素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1、分析与检测基础知识10分主要包括内容:1)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样品的预处理;3)检测方法的选择。

2、水分、灰分、酸度测定10分主要包括内容:1)重量法、容量法和化学反应法测定食品中水分的原理及操作;2)食品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3)食品中酸总浓度的测定及酸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脂类、碳水化合物测定10分主要包括内容:1)、索氏法提取脂类的原理及方法;2)、巴布科克法测定牛乳脂肪的原理及方法;3)、费林氏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方法。

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测定10分主要包括内容: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方法。

2)、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氨基酸的原理及方法。

食品有毒污染物质测定10分主要包括内容: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的原理及方法2)、薄层色谱法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原理及操作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酶抑制率检测技术(三)试卷题型及比例填空1/5判断题1/5简答题、论述题3/5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第一部分: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张水华,余以刚主编。

食品标准与法规。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周才琼主编。

食品标准与法规。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4)陈宗道,刘金福,陈绍军编。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第2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部分:主要内容第一章标准与食品标准的制定第一节标准与标准化一、基本概念二、标准化方法原理三、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食品标准分类与基本内容一、食品标准的分类二、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食品标准的制定一、我国食品标准化工作概况二、标准的制定原则、程序和方法步骤三、GB/T 1.1-2000 版概述四、标准的结构五、标准编写的具体要求第二章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第—节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分类和编写规则一、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二、我国食品标准与国外食品标准的对比分析三、食品标准的分类和基本的编写规则第二节食品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一、名词术语类、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二、食品分类标准三、食品标签标准四、食品检验规则、食品标识、物流标准五、食品加工操作技术规程标准第三节食品产品标准一、概述二、食品产品标准示例第四节食品安全标准一、食品安全标准二、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标准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第五节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一、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二、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第六节食品流通标准一、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第三章国外食品标准与采用国际标准第一节国外食品标准一、欧洲食品标准二、美国食品卫生标准三、日本食品卫生标准第二节采用国际标准一、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措施二、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编写方法三、技术性差异和编辑行修改的标示方法四、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五、采用国际标准产品认可程序第四章食品企业标准体系第一节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一、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三、企业标准体系的范围四、企业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五、企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六、企业标准代号第二节食品企业标准体系中主要标准的制定方法和依据一、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二、企业标准体系设计三、企业标准体系的特性四、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相关标准的建立五、企业管理标准体系中相关标准的建立六、企业工作标准体系中相关标准的建立第三节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第五章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和体系一、食品法律法规的渊源二、食品法律法规的分类三、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第二节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一、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的概念二、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基本原则三、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四、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五、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第三节食品行政执法与监督一、食品行政执法概述二、食品行政执法主体三、食品行政执法监督四、与监督行为第六章中国食品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国食品法律一、食品安全法二、产品法三、商标法四、计量法五、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六、境内卫生检疫法第二节国家相关食品法规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三、商品计量监督管理规定四、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食品卫生许可制度五、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六、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七、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八、转基因食品管理办法九、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十、辐照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十一、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十二、有机产品管理办法十三、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管理办法十四、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规定第三节食品违法处罚与程序一、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处罚及程序二、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及程序三、违反计量法规的处罚及程序四、违反《标准化法》的处罚程序五、违反食品包装及标志的处罚及程序第七章国际食品法规与标准第一节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概述一、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概述二、中国食品法律法规概述第二节食品法典一、食品法典的起源二、什么是食品法典三、食品法典的标准体系四、食品法典的组织体系五、食品法典与国际贸易六、食品法典的作用第三节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组成三、标准文件的构成四、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食品标准第四节其他国际组织一、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二、欧盟的食品标准法规三、国际乳品联合会四、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第五节国际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六节部分发达国家的食品法规和标准一、美国食品法规和标准二、加拿大食品法规和标准三、英国食品法规和标准四、日本食品法规和标准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法规和标准第八章食品标签第一节中国标签标准第二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签标准第三节欧盟标签标准第四节美国标签标准第五节日本标签标准第六节韩国标签标准第九章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第一节良好操作规范GMP一、GMP国内外应用现状二、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三、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四、工厂的卫生管理五、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六、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七、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八、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第二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一、SSOP概述二、SSOP原理与应用第三节HACCP建立与实施过程一、HACCP原理二、危害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三、确定关键控制点四、建立关键限值五、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六、纠正措施七、记录的保存八、验证程序第十章食品风险分析第一节食品风险分析的发展与应用一、风险的概念和特征二、食品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三、食品风险分析与HACCP 的关系四、风险控制原理五、食品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食品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基本步骤二、危害识别三、危害特征描述四、暴露评估五、风险描述第三节食品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二、风险管理在制定法规标准中的作用和地位《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大纲一、绪论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安全的历史、现状、食品安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一号文件客观题一、单选题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作为主题,强调从制度化层面解决“三农”问题。

A.农民增收B.农村改革C.农业现代化D.农业科技创新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年聚焦“三农”。

A.九B.十C.十一D.十二3、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

A.改革B.人才C.技术D.创新4、下列不属于2014年我国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二十字方针”的是()。

A.确保产能B.立足国内C.适度出口D.科技支撑5、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要实现集体土地“三权分离”。

其中,这里的“三权” 指的是()。

A.管理权B.所有权C.承包权D.经营权6、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

A.宅基地B.经营性用地C.农业生产用地D.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7、我国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时应该遵循的要求是()。

A.稳定存量B.增加总量C.完善方法D.逐步调整8、为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A.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B.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C.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D.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9、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所要坚持的原则是()。

A.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B.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C.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D.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0、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作出要求,他们要()。

A.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B.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C.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D.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二、多选题1、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是(ACD)。

A.稳定政策B.增收惠民C.改革创新D.持续发展2、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总目标,就是要走( ABCD)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A.生产技术先进B.经营规模适度C.市场竞争力强D.生态环境可持续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的“三个导向”是指( ABD)。

A.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B.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C.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导向加大政府对农业的各项补贴D.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部署,具体措施有( ABCD)。

A.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B.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C.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D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要实现集体土地“三权分离”。

其中,这里的“三权”指的是(BCD )。

A.管理权B.所有权C.承包权D.经营权6、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ABD)。

A.宅基地B.经营性用地C.农业生产用地D.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7、我国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时应该遵循的要求是(ABCD)。

A.稳定存量B.增加总量C.完善方法D.逐步调整8、为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采取的具体措施有(ACD )。

A.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B.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C.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D.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9、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所要坚持的原则是(BC )。

A.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B.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C.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D.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0、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作出要求,他们要(ABCD )。

A.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B.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C.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D.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11、我国农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一定三有”指的是()。

A.定权责立规范B.收入有保障C.干好有奖励D.干好有希望E.退后有所养12、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是()。

A.农民增收B.农业现代化C.农村和谐稳定D.实现城乡一体化13、我国进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时,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政府部门要重点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

A.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政府和农民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政府和土地的关系14、我国在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有()。

A.健全基层民主制度B.扩大基层代表权力C.创新基层管理服务D.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15、在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必须严格落实好(),并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

A.耕地保护制度B.节约集约用地制度C.水资源管理制度D.环境保护制度三、判断题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指出,重视粮食安全不仅要重视粮食数量安全,更要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2、在进行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时,要稳步推进从财政审计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

()3、我国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必须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进行。

()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并对新品种作出新的要求是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

()5、在加快发展现代化种业的进程中,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

()6、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落实好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

()7、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政府采取的方式有以奖代补、先补后建等。

()8、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于2014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

()9、我国农村集体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租赁、入股等活动,必须要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

()10、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必须坚持社员制、开放性原则。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BCACB 6—10.DDCCD二、多选题1—5.ACD ABCD ABD ABCD BCD6—10.ABD ABCD ACD BC ABCD11—15.ABDE ABC ABC ACD ABCD三、判断题1—5.√ ×√√ × 6—10.√ × ×√ ×全文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1月19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八项重点锁定"三农"今年的一号文件非常"解渴",对诸多时下"三农"热点争论一锤定音,不乏亮点。

第一个问题是,粮食安全怎么保障?一号文件三管齐下,在保数量、提质量、稳价格上都有良方。

第二个问题是,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农业?一号文件提出了三个导向: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第三个问题是,一号文件到底给了农民多少实惠?专家一致认为,最重大的实惠是保障财产权。

首先,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文件指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文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粮食安全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考验或更多。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一要点就提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除了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等措施外,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对粮食主销区种粮的规定: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目标价格制突出市场作用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秦富说,此次中央文件首次提出了"目标价格"试点的具体方案。

所谓目标价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而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按差价补贴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