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第3版)

森林培育学(第3版)

森林培育学(第3版)1. 简介森林培育学是林业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森林的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知识,旨在指导森林的培育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森林培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2. 森林培育学的基本概念森林培育学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促使森林的恢复、更新和发展,以实现森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学科。

其基本目标是维持和改善森林的可持续生产力,促进森林的多功能性发展。

森林培育学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树木生长规律、树木土壤关系、优势树种选择、森林间伐技术等。

同时,森林培育学也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

3. 森林培育学的研究内容森林培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森林培育学的基础,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

其中包括森林植物学、森林地学、森林动物学等研究内容。

3.2 森林遗传学森林遗传学研究树木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经济价值。

3.3 森林生理学森林生理学研究树木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代谢等生理过程,以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性。

3.4 森林间伐学森林间伐学研究森林的间伐技术和方法,以促进森林的更新和发展。

4. 森林培育学的研究方法森林培育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等。

4.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森林培育学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森林的现状、结构、物种组成等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4.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森林培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树木的生长规律、生理过程等,为森林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4.3 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以预测和评估不同干扰因子对森林的影响。

模型模拟既可以对小尺度的研究进行模拟,也可以对大尺度的生态系统进行模拟。

5. 森林培育学的应用价值森林培育学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应用价值:5.1 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量通过优化森林的结构和组成,培育优势树种,提高森林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人们对木材、纸浆等产品的需求。

森林培育学重点

森林培育学重点

(二) 全期生长类型
全期生长类型 :高生长期持续整个生长季。属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 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雪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桉树、泡桐、山杏、悬铃木、杜仲等 全期生长类型的主要特点: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都在生长,而叶子生长、新枝条的木质化则是边生长边进行。全期生长类型的林木高生长在整个生 长季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出现 1~2 个生长缓慢期,有时甚至出现生长停滞,但不形成顶芽。对于全期生长的林木可以在整个生长季内施肥和灌溉。
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生长类型) :这类树种的高生长以及侧枝生长期很短,多数为 1~3 个月(北方 1~2 个月, 南方 1~3 个月) ,而且每年只有 1 个生长期,一般到 5~6 月份高生长结束。属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 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云南松、白皮松、华山松、白蜡、水曲柳、银杏、栓皮栎、麻栎、槲栎、核桃、云杉 属、冷杉属、臭椿等。 前期生长类型的主要特点:春季开始生长后高生长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即进入速生期,但速生期也较短,之后便很快停止生长。 以后主要是叶子的 生长和嫩枝的木质化,出现冬芽。根系和直径则继续生长。 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有时会出现二次生长,即当年形成的定芽在早秋又开始生长,成为秋生长或二次生长。二次生长的嫩枝在当年秋季不能充分木 质化,所以不耐低温和干旱,经过冬季后死亡率很高。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分高度郁闭,林内光照显著变弱,林下植被稀少,林分外貌基本定型,森林环境的特点比较显著。 林木生长加快,高生长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又称为干材林时期。 林木之间的竞争加剧,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非常强烈。 任务:此时主要应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三)森林的成长时期 (中龄林时期) 特点: 森林的外貌及结构已经大体定型。 高生长逐渐变得缓慢,直径生长逐渐达到最高,材积生长也很旺盛,树冠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期。 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应然很激烈,自然稀疏应在进行,但比前期有所缓和。 任务:此时应主要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四)森林的近熟时期(近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开花结实,林冠继续保持郁闭。 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已经趋缓, 个体之间的竞争和自然稀疏明显减缓。 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时还应进行疏伐。 (五)森林的成熟时期(成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大量开花结实,郁闭的林冠开始开裂。 高、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已经进入成熟。 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缓和,自然稀疏基本停止。 任务:此时应进行主伐利用。 (六)森林的过熟时期(过熟林时期) 特点: 结实和种子质量开始下降,发生枯梢和生理衰老现象。 生长几乎停止或已经停止。 林分变得稀疏。 任务:从营林角度森林不宜保留倒这个时期,应进行主伐。 二 、林木群体的生长量 林分生长和林木的生长不同,林木个体的生长一直在增加,而林分的生长有可能出现减少的现象。 林分的生长量是增加量和枯损量(间伐量)之和,当枯损量大于增加量时,就出现负增长。通常用下列 指标作为测定对象: 林分平均树高,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林分材积,林分重量。 第三节 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一、 森林的生物产量及其形成的生理学生态学基础 (以木材为主的生物产量的形成受那些因素影响呢?) CO2 + H2O ---光--- (CHO) + O2 光合作用是生产有机物质的根本过程,而这个过程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越高,树木生长越快。一般树种的光合速率较低,为 5-10mg CO2/100cm2.h。提高光合 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 光合速率的大小与下列二因素有关: 1)树种 速生树种光合作用大,慢生树种光合速率低。高光效的 C4 木本植物可能没有。选种。 2 )外界环境影响 : 光照、温度、湿度、CO2、水分、养分等,这些因子可通过调节林分群体结构,也 可采取抚育管理等措施进行调节。 (二)叶面积 :林分要获得大量光合产物,还要有足够的叶面积。一般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 来 表示,即 : LAI=总叶面积/单位面积 1)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增加,到一定值,光合作用开始下降。不同树种 LAI 不同,一 般 5~8,光合产量最高。

森林培育学课件PPT课件

森林培育学课件PPT课件
森林培育学(一)


陆贵巧
绪论



一、森林培育学(一)定义 森林培育学(一)是研究林木种子经营 及苗木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所谓苗木培育是用一粒种子或一段枝条等 材料培育出新的苗木的全过程。 二、学习森林培育学(一)的意义



三、森林培育学(一)的应用范围 1 种子公司:林木种子采收、贮藏、调拨、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 如: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 子园。
3缺点: 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干旱,秋播的种子 在土壤中的时间长,土壤易干旱、板结,风大 的地区还易遭风蚀,土埋播种行。有的地区还 产生冻裂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出苗率低、缺 苗断垄,苗木产量低,浪费种子,管理费工。 秋播的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长,易遭受鸟兽的 危害。


四、冬播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土壤不 上冻的地区,冬播效果好。 冬播是春播的提前、秋播的延续,兼有春 播和秋播的双重优点,而且,冬季农闲,便于 安排劳动力。但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则不能进 行。


夏季播种不用进行种子催芽,不用进行 种子贮藏,但必须保证土壤湿润,防止高温危 害。 播种日期:因各树种种子的成熟期而定。


三、秋播 秋播适宜于大粒或种皮坚硬、需较长时间 进行催芽或贮藏困难的林木种子。如:毛桃、 山杏、核桃、板栗、栎类、桧柏等。 1 播种时间:秋末冬初,土壤上冻前。保 定地区为11月下旬—12月上旬。


2 秋播的优点 (1)秋季苗木出圃后劳动力空闲,因此秋播便 于安排劳动力;

(2)生理休眠的种子,秋播后种子在土壤中经 过寒冷的冬季和初春,种子在土壤中完成了催 芽过程,第二年春天出苗早而齐,苗木生长健 壮,与春播的苗木相比,秋播的苗木根系明显 发达,成苗率高,并且省去了催芽及贮藏工作。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前期规划阶段(p r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p l a n n i n g)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 s ta b l i s h m e n t)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抚育管理阶段(t e nd i n g)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收获利用阶段(h a rv e s t i n g a n d u t i li za t i o n)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第一节林木结实一、林木发育期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

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2) 任务: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

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

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

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

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

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

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

(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空间位置;(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乌克兰学派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森林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现实生产力:现实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物的总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综合。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生产力进为判断或预测。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

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

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的构成:主要是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site factors),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的划分。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是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的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期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人工林:在无林地或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林地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产量构成: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遗传品质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与树种相关联(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立地指数:林分在基准年龄尚峰的优势木高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分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林木的生长状况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林分改造: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抚育采伐: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变的伐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适地适树:使森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总数自然稀疏: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种植点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极其排列方式主伐:是对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如:
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子园。
2021/5/18
3
3 苗圃 : (1)培育优质速生的树种的苗木; (2)培育慢生的珍贵的绿化及用材树种的苗 木。如:银杏、七叶树、辽东冷杉、南洋杉、 红木等。(3)具有特性的树种苗木:如:抗 盐、抗旱、抗碱、抗虫等。
2021/5/18
26
第一章 播种苗的培育
播种苗定义:用种子繁殖的苗木。亦称实生苗、 有性繁殖苗。
主要的造林树种都可以采用播种育苗的方
法培育苗木,播种育苗是林业苗圃中培育苗木
的最主要的方法,播种苗的培育是苗圃工作的
主要内容。
2021/5/18
27
第一节 播种季节
一、春播
春天是许多地区、大多数树种的主要的播种季节。
2021/5/18
35
第二节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一、播前整地
播前整地一般在做床或做垄前进行,主要
目的是为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场圃发芽率,以及便于对幼苗的抚育管理。
2021/5/18
36
(1)温暖湿润的地区:秋季苗木出圃后即可 翻耕土地,春季播种前再翻耕一次,深度 15cm左右,翻耕后立即耙地 。
地区还易遭风蚀,土埋播种行。有的地区还产
生冻裂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出苗率低、缺苗
断垄,苗木产量低,浪费种子,管理费工。秋
播的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长,易遭受鸟兽的危
害。
2021/5/18
34
四、冬播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土壤不 上冻的地区,冬播效果好。
冬播是春播的提前、秋播的延续,兼有春 播和秋播的双重优点,而且,冬季农闲,便于 安排劳动力。但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则不能进 行。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实的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2.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

实际就是指一批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3.种子批:是指同一树种或品种,其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年令或令级,采种时间和方法大致相同,种实在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种子4.催芽:通过人为措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促进种子发芽。

5.生理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胚具有发芽能力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6.形态成熟:体内营养物质积累结束,外观具备成熟的特征。

7.生理后熟:有些树木的种子形态达到成熟,但胚还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胚才达到成熟的现象。

8.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的现象9. 发芽势: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发芽过程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0.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指在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到发芽过程基本结束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粒数的百分比。

11.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12.千粒重:通常用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13.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 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

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14.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15 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

17.种子园: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和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场所。

18.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19. 采穗圃: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条和种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场所。

20. 母树林:又称种子林、采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划定,加以去劣间伐等培育措施,以采种为目的的林分。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简介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学科,旨在探讨森林植被的培育方法,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培育和管理森林植被,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脆弱生态系统的风险,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森林培育的意义、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意义森林培育学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保护土地资源,促进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森林培育还能够调节气候,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此外,森林培育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森林培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培育措施,实现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森林的吸水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2.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更新,增加森林资源的供给量;3.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4.保护和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气候变化缓解。

方法森林培育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森林培育的目标,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森林更新:通过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等方法,引进和培育新的植物个体,提高森林植被的数量和结构。

其中包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优良品种的育种和繁殖等。

2.森林抚育:对已有的森林植被进行管理和栽培,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包括修剪、疏伐、施肥、灌溉等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

3.森林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资源,防止非法砍伐、盗采等行为,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建立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措施,实施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和观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森林监测: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森林植被生长和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森林培育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

中国纪念表网为您收集整理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森林营造和抚育更新的理论及技术。

该专业学习森林培育学、多元统计分析、高级植物生理学、经济林栽培学、高级森林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

一、专业前景
传统的森林培育专业主要以研究造林为主。

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森林培育专业结合生态学、园林学发展了一些边缘学科,如城市林业,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城市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

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一般为林业局、林业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大专院校。

二、研究方向
1.林木种子经营的理论和技术;
2.苗木培育的理论和技术;
3.森林营造(恢复)的理论和技术;
4.森林抚育、改造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5.经济林栽培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6.城市林业与草坪。

三、知识背景
森林生态学、数理统计学。

林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可报考该专业。

四、学校推荐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此外,还有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五、导师推荐
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植物抗旱抗盐机理、林木生长发育调控及转基因育种。

曹福亮,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银杏资源开发与利用、造林和经济林栽培经济、植物资源(中药材及木本观赏植物)开发利用、林木抗性和湿地恢复机理。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规 律 所 进 行 的 综 合 培 育 活 动 。
中 按 既 定 培 育 目 标 和 客 观 自 然
木 成 林 、 成 熟 的 整 个 培 育 过 程
从 林 木 种 子 、 苗 木 、 造 林 到 林
动 的 基 础 和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内 涵 : 森 林 培 育 是 森 林 经 营 活
现阶段的几大主要举措: 现阶段的几大主要举措
• • • •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 业基地建设工程 •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四、森林培育学的发展趋势
造林规模不断扩大 造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 生物技术(组织调节剂的应用 稀土元素的应用 保水剂的应用 工厂化育苗技术
• 民国期间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提出防止水灾与 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 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 的森林,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 的森林,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 • 建国60年历史 建国60年历史 60 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 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 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 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 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 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 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 年以后) 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
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 大目标、 个技术环节) (6大目标、5个技术环节) 特困地造林(退耕还林) 特困地造林(退耕还林)
优先领域发展

森林培育学知识

森林培育学知识

绪论一、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

@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是林学的主干二级学科。

二、(1)它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2)也包括全培育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

三、(1)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2)森林培育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问题(3)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4)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第一章林木种子一、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传播品质都优良的品种@ 良好遗传品质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遗传转化来实现;传播品质通过适时合理采种、调制、贮藏和催芽等来实现。

二、遗传是指;变异是指;@ 遗传为良种繁殖稳定了变异;变异是良种选育的源泉,没有变异就无法选育出新品种。

三、寻找遗传变异、鉴定变异、通过选择和繁殖稳定变异,最后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或获得新型繁殖材料的过程。

四、混合选择: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挑选一群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或淘汰一批低劣的个体,并在选出来的优良个体上采收种子或其它无性繁殖材料,混合繁殖。

单株选择:又叫个体选择,对入选个体分别采种、分别繁殖并单独鉴定的选择。

无性系选择:种源选择是在承认种内存在遗传变异、存在差别的前提下进行的选择,是根据种源试验结果所进行的为某一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的种源选择。

混合选择方式:(1)林分选择(2)类型选择单株选择方式:(1)优树选择(2)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

五、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对引进树种采取各种人工措施,使之适应新地区的自然条件,从而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叫驯化。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的概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即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林木的遗传调控、林分的结构控制、林地环境调控第一章森林立地造林的六大基本措施:1、立地(: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2、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

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

3、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4、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

5、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

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

一般意义上的立地分类,多指狭义分类。

立地因子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地形因子中的如下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影响较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水文。

2、森林植被因子:植被类型、组成、覆盖度及生长状况等。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学: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2.森林培育: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3.林木个体生长: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4.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5.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7.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8.立地: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9.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10.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的平均高。

11.立地级:标准年龄时林分的平均高。

12.立地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对树木生长起主要作用的一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13.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4.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15.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16.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17.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

18.造林密度: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通过影响劳动力、种苗等影响人工林经济效益。

19.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株数,通常以株/公顷或株/亩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为森林培育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主要源泉的学科有: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前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种子苗木的准备。

森林培育抚育管理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所有技术措施:林木的遗传调控、林分的结构调控、林地的环境调控。

森林立地因子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土壤、水文。

大气候主要决定着大范围或区域性森林植被分布,而小气候明显地影响树种或群落的局部分布。

地形主要影响到与林木生长直接有关的水热因子和土壤条件。

土壤是森林生长的基质,是森林立地的基本因子。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确定方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光、温、水、气、养)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中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最广、程度最大的那些环境因子。

另一方面则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按照一般规律,成为限制因子的多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补充说明:⑴探索主导因子不能只凭主观分析,而要依靠客观调查⑵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变了,主导因子也会发生变化。

森林立地分类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分类的原则:地域分异原则;以光、热、水分、土壤与植物的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简明实用原则。

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造林工作中,立地类型是制定科学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

造林地造林地种类:根据造林地环境状况的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的造林地类型。

①荒山荒地:可划分为草坡、灌木坡、竹丛林、荒地。

②农耕地: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宅旁;撂荒地。

③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的林地。

④已局部更新的陆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林种规划: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可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按起源可以分为:天然林(又分为原始天然林、次生天然林)、人工林。

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木材是森林的主产品。

用材林培育要求:速生、优质、丰产、定向、高效、稳定。

薪炭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利用森林生物量作为能源而专门营造的人工林称为能源林,比薪炭林高一个层次。

林业区划的依据: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

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领域,其又称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性。

树种选择的恰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

第五次资源清查(1994--1998)我国是世界上的造林大国,人工林数量占世界首位。

树种选择基础: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与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的关系。

树种与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耐阴性,光合作用特性和光周期。

耐阴性是指树种在浓密的林冠下生存和更新的能力,据此能力可把树种分为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

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长短的反映,光周期主要影响植物的成花。

⑴自然分布:树种自然分布的区域,能反映出树种的生态结构。

⑵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树种选择的原则: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⑴经济学原则:指满足造林目的的(包括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生产、生态防护、美化等)的要求,即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业的要求。

⑵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

⑶生态学原则:指树种的特性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必须坚持生态学原则。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⑴用材林:速生、优质、丰产、稳定、可持续性。

⑵经济林:也可概括为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

速生性主要内涵是生长速度快,能很快进入结果期,即具有“早实性”。

指示植物:利用植物对环境的敏感性来指示环境的变化。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衡量适地适树的标准:⑴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⑵是平均林积生长量⑶是立地期望值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第一条是选择——选地适树;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改地适树;改树适地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林分结构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树木年龄等因素。

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它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机构的基础。

我们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为初始密度,将其余各个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阶材的宜稀植;立地条件差而只能培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植。

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经验的方法;试验的方法;调查的方法;编制密度管理图(表)查阅图表的方法。

种植点的配置人工林中种植点的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一般种植点配置方式分为行状和群状(簇式)两大类。

⑴行状配置:单株(穴)分散有序地排列,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

正方形是营造用材林、经济林较为常用的配置方式。

⑵群状配置:也称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

可分为大穴密播、多穴簇播、块状密植等。

森林树种组成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通常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混交林的优点和作用:⑴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⑵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⑷可较好的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⑸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植物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的方式。

间接作用:指树种间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间接作用因为在混交林种间关系中的普遍存在及重要性,常被认为是种间起主要作用的方式。

间接作用分为:⑴机械的作用方式⑵生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以及寄生等方式发生的一种直接种间作用。

⑶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⑷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⑸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混交类型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伴生树种是为主要树种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主要有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树种的混交类型混交类型是指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可分为: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主要、伴生、灌木树种混交。

混交林结构模式:垂直结构分为单层、双层及多层;水平结构分为离散均匀的及群团状的;年龄结构分为同龄的及异龄的。

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

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个体的生活史经过两个过程:营养过程和繁殖过程。

林木生长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细胞分裂、细胞延长、细胞分化。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林木生长速率按昼夜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速率按季节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由此,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生长类型,这类树种的高生长期多数为1---3个月(北方1---2个月,南方1---3个月)每年只有1个生长期,一般5、6月份高生长即结束。

全期生长类型是苗木高生长期持续在全生长季节的树种。

北方树种的生长期为3—6个月。

南方树种的生长期可达6—8个月,有的达9个月以上(热带地区除外)森林的营养生长: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的根、茎、叶的生长。

花芽分化后,森林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森林从种子萌发到开始花芽分化之前的时期为营养生长期,以后便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林木结实周期性: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限称为间隔期。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它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林木发育的壮年期又称结实盛期。

林木的生长受内部因素(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和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的调控和影响。

林分都要经过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等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遗传改良、林分结构的调控、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我国于1988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国林木种子区划》的国家标准。

红松、华山松、樟子松、油松、马尾松、云南松、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云杉、杉木、侧柏、白榆13个主要造林树种。

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地的地域单位。

林木良种生产基地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优良的播种品质主要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等较强。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我国良种基地建设工作起步于母树林,母树林是我国当前良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

根据母树的繁殖方法,将种子园分为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

采种与种子调制林木结实预测方法:有目测法、标准地法、平均标准木法、标准枝法、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

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芽、子夜等的全过程。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

形态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

采种方法:地面收集——种子直接脱落或需打落的大粒种子。

如:核桃、板栗、油桶、油茶等。

树上采种——小粒种子或散落后易被风吹散的种子。

如:杨、柳、榆、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