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以及繁殖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等。

但他们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本节课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知道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创设动物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动物的生活状态。

2.准备纸质动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说出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纸质动物模型,加深对动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哺乳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哺乳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哺乳动物
的一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3. 掌握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解释哺乳动物的特征。

2. 了解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和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正确
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板书)
板书:“哺乳动物的一生”
2. 展示(10分钟,图片)
通过展示哺乳动物图片,引导孩子们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

3. 研究(20分钟,教学反复,举例说明)
1. 什么是哺乳动物?
教师解释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并举例:牛、狗、猫、老鼠等。

2. 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与生长发育。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雏鸟和幼兽的生长发育。

3. 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1)哺乳动物和人的关系。

(2)人类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4.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活动)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有关哺乳动物的视频或动物园内哺乳动物馆中对生活性和个人性格进行初步描述。

5. 总结(2分钟,黑板报)
请一名同学将小组活动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此教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简化,使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繁殖方式和生长发育。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2024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动物的一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9) 学生可以与家长或朋友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10)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与动物生命相关的绘画、写作、摄影等作品,表达自己对动物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它们会逐渐发展出哪些能力?
A. 寻找食物 B. 逃避天敌 C. 适应环境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
3. 动物的繁殖策略有哪些?
A. 选择合适的伴侣 B. 进行激烈的竞争 C. 繁殖后代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D
4. 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哪些重要角色?
A. 帮助植物传粉 B. 传播种子 C. 提供食物来源 D. 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我们还讨论了动物的生命过程对人类的影响。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还可以作为食物来源。同时,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当堂检测:
1. 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A. 出生 B. 成长 C. 繁殖 D. 死亡
答案:A、B、C、D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动物的一生》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究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生命周期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掌握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方式,死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动物的一生》2.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3.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一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小鸡的孵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命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动物,让它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感兴趣,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动物。

但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物特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2.了解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特征。

2.难点:动物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视频等。

2.教具:动物模型、图片等。

3.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的一生有哪些阶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件,展示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具中的动物模型,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内容,分析动物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动物有哪些生物特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生物特征,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要有生命周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为了繁衍后代,保持物种的延续。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等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

2.教学难点:动物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动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准备课堂活动用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8.动物的一生【教材简析】《动物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蚕的生命历程、其他动物的卵及繁殖方式有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

本课以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

本课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以鸡的一生为例认识鸟类的一生,了解鸟类共同特点,狗的一生为例认识哺乳动物的一生,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共同特点,比如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能繁殖后代等,最后通过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发现,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

同时,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同时,通过蚕的养殖,已经充分了解了蚕的一生变化,但他们对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生命历程缺乏有目的的研究。

学生对鸡、狗等动物比较熟悉,很多家庭当中会有动物成员,但很多小朋友对动物的一生了解还是不多,特别是鸡和狗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也存在认识上的困惑,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获取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对蚕的一生和其它昆虫的一生有着充分的情感体验。

在研究大自然中的动物时,他们总是兴致盎然,只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些例子作为引导,必定能够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鸡的一生、狗的一生和我们人的一生的学习,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科学思维]运用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的共同特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出鸟类、哺乳动物等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探究实践]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及课堂倾听了解不同动物的一生。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感兴趣,乐于探究动物的秘密。

但学生在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还缺乏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2.难点: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操作法: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分组讨论的准备;3.学生观察动物的实践活动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一生是怎样的吗?”2.呈现(10分钟)–播放动物成长过程的视频;–展示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让学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动物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4.巩固(5分钟)–提问: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动物?–学生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动物的生命周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命过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生命周期的意义,培养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保护动物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动物的生命过程。

2.准备动物生命周期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生命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命周期。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生命周期资料,让学生阅读和了解。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资料和观察,讨论动物生命周期的意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动物生命周期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提出保护措施。

引导学生参与保护动物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动物的一生教案
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人类的一生与哺乳动物相似,两者的出生方式都是胎生,都 要乳汁喂养。哺乳动物的特点: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 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 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 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动物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特 征:
5.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6.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能根据动 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7.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动物的一生, 体会探究的乐趣。
8.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重点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学生猜,小 组交流回 答。
激发学生 兴趣,感受 新知。
讲授新课
聚焦: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其他动 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动物的一生都经历出生、生长发 育、繁殖和死亡,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经历的生命阶段可能 不相同,而且不同种类动物的寿命一般不相同。有的动物生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 回答。
板书
教科版
了解我们的一生。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观察我们周围不同年龄 的人,想一想,出生后,我们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我们的一生按照年龄段来分,可以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 成年、老年。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的方式 有很多,有一种方式是: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 的为婴儿,12~15岁的为少年),16~35岁的为青年,36~60岁的为中年,60岁以后的为老年。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 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我们把 这些能呼吸,能生长,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能 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等生命体,叫做生物;它与非生物的本 质区别就是有无生命。观看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动物的 一生及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视频资料。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动物一生的大致过程。

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能够比较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资料收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

比较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生命周期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资料收集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动物成长变化的视频,如蝴蝶的蜕变过程。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动物经历了哪些变化?引出课题。

2.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即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以蚕为例,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让学生回忆自己养过的动物或见过的动物,说说它们的生命周期有哪些阶段。

3.观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如鸡、青蛙、猫、蝴蝶等。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这些动物的生命周期,讨论每个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哪些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4.比较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异同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长短、阶段划分、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可以制作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以便更清晰地比较。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为什么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会有差异。

5.探讨动物生命周期与环境的关系提问学生:动物的生命周期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具体动物的例子,分析环境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

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特点以及动物生命周期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动物的一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动物的生命周期神奇吗?为什么?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查阅资料了解其生命周期,并制作一份动物生命周期手抄报。

2025春季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

2025春季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

教学设计:2025春季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动物一生的基本过程,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等阶段,并认识不同动物在这些阶段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理解动物一生的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动物一生的基本过程: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在这些基本过程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三、教学难点•理解动物一生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各阶段之间的关联。

•识别并描述不同动物在这些阶段中的具体特征和行为。

四、教学资源•实物材料:动物生命周期的图片、模型、视频资料。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动物生命周期的动画视频。

•实验工具:无特定实验工具,但需准备记录本和笔。

•参考资料:动物生命周期的科学书籍、科普文章、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讨论动物一生的各个阶段。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动物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生命周期的特点。

•讲授法结合提问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促进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繁殖和死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动物的一生包括哪些阶段,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新课教学•阶段一:动物的出生•讲解:介绍动物出生的多种方式,如卵生、胎生等。

•观察:展示不同动物出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讨论:讨论动物出生后的初步生存环境和适应性。

•阶段二:动物的成长•讲解:介绍动物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如身体发育、行为习性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命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

3.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成长照片,用于展示动物的生命过程。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生命过程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物的成长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物生命过程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知道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生命过程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例如:动物在出生后的初期是如何生活的?它们是如何学会寻找食物的?学生通过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动物处于哪个发育阶段。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蚕的一生的相关认识。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制定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蚕的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

第三部分——研讨,“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科学词汇“卵”“孵化”“观察计划”,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化,并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

第四部分——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部分,需要课后完成,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知道动物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等阶段。

认识到动物在生命周期中身体形态、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

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认识不同动物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学会收集和整理关于动物生命周期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

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探究影响动物生命周期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对动物的一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事实的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动物的生命周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体会科学知识对人类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指导作用。

关注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保护动物,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动物生命周期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职业的向往和尊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掌握观察和比较动物在生命周期中变化的方法,能够认识到动物生命周期与生存和繁殖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究动物生命周期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教案
-利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模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加深理解。
-设计图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点。
2.针对难点,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理解上的难题。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绘制动物生命周期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个动物生命周期的思维导图,包括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和特点。
-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描述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成熟、繁殖、衰老和死亡等阶段,并分析该动物生命周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探究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命周期,分析其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探究作业:评估学生的小组探究作业,检查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分析报告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调查报告:审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关注报告的结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靠性,以及保护建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典型例题讲解
题目:请分析蝴蝶和鸟类的生命周期特点,并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解答:
蝴蝶的生命周期特点:
4.鸟类的生命周期特点包括筑巢、孵蛋、育雏和迁徙等行为。
5.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特点为胎生、哺乳和孕期等。
6.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影响及其关爱和保护措施。
②关键词强调:
1.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
3.繁殖行为
4.生态平衡
5.环保意识
6.探究方法
③板书设计:
1.动物的生命周期
-出生
-成长
-成熟
-繁殖
-衰老

统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教案教学设计
3.PPT出示图片
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4.小结:与昆虫和鸟类一样,哺乳类动物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活动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PPT出示全家福图片
我们了解了鸡、狗的一生,而我们人也是动物,我们的生命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2.在人一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没有明显的变化?跟前面研究的哪类动物更相似?
总结:人生命历程的主要阶段 ,同时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三、研讨
研讨一: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与动物的一生有关的词汇以及空白韦恩图,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完成对“蚕”与“鸟类”一生的异同点填写。
2. PPT出示空白韦恩图,让学生从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种类的动物中选择两类再次进行比较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
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教学准备、资源
科学记录单、班级研究记录表、PPT等。学生活动手册、图片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PPT出示蚕各阶段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研讨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1.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2.人生命历程中的哪些特殊信息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研讨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呢?请完成活动手册表格。
四、拓展
1.动物一生随环境变化,它们的身体特征及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你知道哪些关于动物一生中有趣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目标】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

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2.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

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3.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板书设计】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观察蚕卵颜色、大小、形状画一个蚕卵【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地观察。

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

例如:他们能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

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地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

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

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我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目标】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4.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难点】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教学准备】一颗生鸡蛋和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蚕卵、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导入: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像蚕一样,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卵。

(2)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蚕卵,现在我们用相似的方法观察其他动物的卵,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动物卵,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

2.给动物的卵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2)教师提问:你们能确定其他的分类标准,给这些卵分类吗?(3)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展示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2)教师打开一颗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4)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卵壳上有膜。

(指出卵白、卵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5)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鸡蛋的气室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提供氧气;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卵黄提供营养;卵壳对卵内的胚胎提供保护作用。

卵黄上还有一个小白点,这是胚胎,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6拓展内容,强调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颜色、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

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引入了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

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

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黏黏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卵黄。

学生仔细观察卵黄后,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胎,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

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卵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卵白,黄色的部分就是卵黄。

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

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卵壳可以保护胚胎”“卵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卵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卵白还可以提供水分”。

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3.蚕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

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

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教师根据研讨情况总结。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教师用课件展示蚕的蜕皮,指导观察蚕的结茧。

【板书设计】蚕长大了1.颜色:白色2.运动:慢慢爬行3.食量:变大4.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反应5.特殊行为:会“眠”【教学反思】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那笨拙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

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停地说:“真恶心。

”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

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

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

我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

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再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

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

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4.蚕变了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