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亲人简谱乐谱
人教版初中音乐知识点背诵(美育考试)

七年级上册音乐常识1.瞿希贤,代表作品《飞来的花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2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由曲作家谷建芬创作的?《今天是你的生日》《烛光里的妈妈》3.声乐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4.将下列作品和作曲者一一对应《蓓蕾之歌》李岚清《校园的早晨》谷建芬《中学时代》戴于吾《飞来的花瓣》瞿希贤5.《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创作于1950年6.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其代表作品有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套曲《我的祖国》7.时值不足拍号规定的小节是不完全小节。
8.将下列乐曲名称拖拽到与之对应情景图片下方《神圣的战争》《红旗颂》《伏尔塔瓦河》9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维瓦尔第,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秋》选自其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四季》10.协奏曲是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赛。
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快板一慢板一快板。
11.板胡12.作品《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13.小调又称小曲,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类别。
14.将下列的中国民歌和流传地区一一对应起来《黄河船夫曲》陕西。
《走绛州》山西,《孟姜女哭长城》河北。
《月牙儿五更》东北《乌苏里船歌》赫哲族。
《包楞调》山东15.唱一唱,下列乐谱的曲名是《樱花》16.唱一唱,下列乐谱的曲名是《阿里郎》17.《阿里郎》是朝鲜族民歌。
18.日本代表乐器有尺八、三味线、日本筝。
与之发展相关的中国乐器:尺八一笛、萧。
三味线一三弦。
日本筝一筝。
19.日本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技能乐、歌舞伎等形式。
20.印度音乐中的旋律型,被称为拉格,节奏,节拍被称为塔拉。
21.将下列乐器拖拽到流行地区下方日本尺八阿拉伯短颈乌德朝鲜长鼓印度西塔尔22将下列图片拖拽到所属地区下方日本泰国蜡烛舞印度尼西亚甘美兰23.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组:木管乐器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故乡的亲人音乐教案

故乡的亲人音乐教案【篇一:故乡的亲人教案】《故乡的亲人》教案主讲:伍婉娜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播放以学过的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如《念故乡》、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 设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⑴《念故乡》⑵《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让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想的歌曲,激发兴趣。
三、展开学习新歌1、欣赏梦之旅组合演唱的《故乡的亲人》。
让学生谈谈感受。
感知歌曲。
2、让学生介绍《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
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一间批发所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生于美国的匹兹堡。
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
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
他非常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
他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
如:《噢苏珊娜》、《尼德叔叔》、《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德基故乡》、《老黑奴》等。
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7岁。
故乡的亲人

世界之光教学目标:1感受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的合唱音响,了解四部混声合唱的编制。
通过对比感受重唱《》的音响2歌唱实践,齐唱《故乡的亲人》,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
3通过欣赏,歌唱了解美国、俄罗斯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歌曲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聆听童声齐唱《故乡的亲人》这首歌曲来自哪个国家,作曲者是谁?(美国福斯特)1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作曲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寂惆怅的心情。
)(1851年,福斯特远离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到幸幸那提州工作,在那里,他感受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2 歌曲的旋律,节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旋律朴实,节奏平稳,具有浓郁的赞美诗风格。
)(福斯特自幼喜爱音乐,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诗,黑人的宗教歌曲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他喜爱那些黑人歌手的柔和的嗓音、好听的旋律和丰富的自然和声。
这种记忆被反映在他的许多歌曲中,他在自己的许多歌曲中运用了这些黑人旋律的一些片断。
)3 演唱形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齐唱音色同一,只有单声部旋律。
三欣赏无伴奏四部混声合唱《故乡的亲人》1介绍混声四部合唱编制(图片)男高男低女高女低指挥2介绍结构:全曲共分两段,第一段由女高音声部担任主旋律,其他声部伴唱,直接表现整个主题,第二段由男高音领唱与男声伴唱开始,接着由男底音唱出主题,女高音继而附和,走向尾声。
3聆听歌曲4比较刚才所听两种不同演唱形式表现的歌曲,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感受(相比之下,合唱比齐唱声域更宽,气息更长,力度更大,音色更多。
)3这首合唱有无伴奏,无伴奏合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发声练习五学唱《故乡的亲人》1 随音乐哼唱旋律,体验歌曲的节奏和音程,说说难点2 教师范唱3 学生跟唱4 请学生为歌曲添加一个表情术语5 完整视唱曲谱6 填入歌词,歌词介绍(福斯特作品的所有歌词均为自己所作,这首歌曲从乡土,亲人,童年生活这些最能引起人们思乡联系的小事写起,又与流浪他乡的艰辛生活对比,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3单元《故乡的亲人》教案1 花城版

歌曲《故乡的亲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感情,在演唱中投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播放以学过的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如《念故乡》、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设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⑴《念故乡》⑵《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让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想的歌曲,激发兴趣。
三、学习新歌1、欣赏梦之旅组合演唱的《故乡的亲人》。
让学生谈谈感受。
感知歌曲。
让学生介绍《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
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一间批发所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生于美国的匹兹堡。
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
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
他非常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
他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
如:《噢苏珊娜》、《尼德叔叔》、《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德基故乡》、《老黑奴》等。
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7岁。
3、欣赏排箫演奏《故乡的亲人》旋律。
宋心馨古筝电子教材打印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2、乐理知识3、“托”的夹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大致了解古筝,并能够初步掌握“托”的夹弹法的弹奏。
教学准备:一副义甲;一卷胶布;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古筝基本构造调音盒,前岳山,琴弦,琴码,面板,后岳山,琴架等。
2、古筝的摆放1)古筝一般放在琴架上,琴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另一种是分体式琴架。
其中分体式琴架最为常用。
2)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只放在前岳山的下方,低的一只放在后岳山的下方。
3、手的部位名称1)手腕,手背,手心。
2)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虎口。
3)第一关节(又称小关节),第二关节,掌关节。
4、义甲的佩戴1、右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法是:预先剪好八截胶布,长度大约能缠绕手指两圈半到三圈,放在一边备用。
1)将剪好的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长度以能缠绕大指半圈为宜。
)2)用右手捏住义甲,尖的一端位于左下方,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松紧要适宜,不能太松,也不要过紧。
2、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义甲的佩戴方法:1)贴胶布的方法和大指一样;将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2)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义甲顺着手指的方向佩戴。
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左手义甲的佩戴方法与右手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左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向。
5、演奏姿势1)首先选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自己的腰部与筝面要平行。
2)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3)第一个琴码对准自己的身体的中心,身体离古筝约一到两拳距离。
4)两只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也可以用右脚踩在琴架下部的横架上。
5)小孩子脚够不着地时,可用一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双脚一定要踩实。
6、分辨琴弦如今我们常用的古筝共有21根琴弦,一般以D调定弦。
它的弦序是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也就是简谱上的1、2、3、5、6)循环排列的。
故乡的亲人 教案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通过欣赏、比较,了解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3、比较《思乡曲》和《故乡的亲人》中的情感,珍惜身边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1、歌曲学唱并有感情地演唱、表现。
2、对乐曲的听赏及体会。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欣赏《思乡曲》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这节课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世界。
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节目——诗朗诵。
请大家集中精神,之后,会有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看法。
(播放《思乡曲》做背景音乐,教师朗诵《乡愁》)师:老师的节目表演完了,请同学们准备回答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先生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想念……)2、那有没有同学注意过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它的速度、力度、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怎样?(速度:慢;力度:弱;表现形式:小提琴独奏)3、这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就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的《思乡曲》。
它的主旋律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虽然我们不能像演奏家一样演奏,但是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学会它的主旋律,对吧?师:非常好,同学们学得很棒。
二、新歌学唱余光中老先生和马思聪的思乡之情让我们感慨万千,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的诗词歌赋都传达出浓浓的乡情。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有一位远离家乡的小伙子,让我们听一听他带来的自创的“思乡曲”(播放《故乡的亲人》范唱)1、分析: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感受到其中的思乡之情了么?请你分别从速度、力度等方面说一下。
同学们回答的不错,这首歌的作者是福斯特,可能同学们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是老师提到两首歌,大家肯定很熟悉:《哦,苏珊娜》、《老黑奴》。
这两首歌曲都是他的作品。
福斯特的作品结构简单、通俗易唱,有人说:“福斯特的歌你不用学,听上两遍就会了。
”那是不是真的这样简单易学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
请同学们从歌谱中找一下,旋律相同的乐句有哪些?(学唱方法:熟悉节奏型,画节拍——套入简谱——套入歌词)4、歌曲处理:游子远离家乡,对家乡的亲人特别怀念,那么这份情感应该是忧愁的、伤感的,那么在速度和力度上我们都要有所体现。
五年级音乐教案 唱:牧场上的家 蓝天白云-优秀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牧场上的家》【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
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思乡为主线,引领学生感受思乡音乐风格,表现思乡音乐风格,享受思乡风格的音乐美。
通过“三步曲”设计完成教学。
第一步:发声练习,我选用了练声曲,悠长、宽广、舒展的旋律,将学生带进美丽、辽阔的牧场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以及形象化的语言启发,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牧场情境。
第二步: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借助图形谱、教师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意境,用歌声表达赞美牧场草原、家乡的真挚情感。
第三步:拓展部分,欣赏同是思念家乡主题的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歌曲aa’aa’ba’的结构与《牧场上的家》aa’ba’结构相似,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美国思乡歌曲的音乐风格,抒发内心对家乡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唱,抒发学生内心对牧场、家乡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3.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教学难点】弱起拍、渐强、一音多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练声(声音高位置的问好)1.教师范唱3--2.学生用呜跟钢琴演唱(歌唱方法的指导)E-F调3.感受旋律线,师边唱边划旋律线。
故乡的亲人教案创编

故乡的亲人教案创编篇一故乡的亲人教案创编】1介绍歌曲作者福斯特及歌曲特点.(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老师抽查)2复习认识音乐记号力度记号f (强)、mf(中强)、3放录音(完整欣赏一次)1学生自学了解作者福斯特及作品(学生介绍)。
2学生自学了解歌曲特点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歌词简洁、通俗易唱。
3学习识记音乐记号并感受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以备歌唱时用)4学生通过阅读已了解歌曲的情感,欣赏时再次体验歌曲情感。
【篇二故乡的亲人教案创编】歌曲故乡的亲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引导学生在音乐得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中浓浓的乡情,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感情,在演唱中投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播放以学过的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如念故乡、要求学生跟音乐轻唱.设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歌曲名是什么表达什么情感(念故乡思念家乡2、让学生唱唱自己熟悉的表达思想的歌曲,激发兴趣。
三、学习新歌1、欣赏梦之旅组合演唱的故乡的亲人。
让学生谈谈感受。
感知歌曲。
让学生介绍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故乡的亲人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福斯特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故乡的亲人是一首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
作于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一间批发所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
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生于美国的匹兹堡。
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
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
《故乡的亲人》教案投稿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这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文化。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以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共同的思乡情感,并引导学生从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单元采用了演唱、聆听、朗诵、表演、创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风格、特点的思乡作品,用描述、比较、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歌曲《故乡的亲人》【课型】综合型唱歌课【教材分析】《故乡的亲人》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一首思乡曲,歌曲为C大调,4/4拍,结构为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一个民族风格的主题和一段副歌组成,歌曲旋律朴实、优美抒情、结构简单,具有浓郁的黑人赞诗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
2、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的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手段。
【教学重点】在体验思乡歌曲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难点】《故乡的亲人》英文歌曲教学。
【教学过程】(课间播放程琳演唱的歌曲《故乡情》营造上课气氛)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师:一首深情的歌曲《故乡情》揭开了我们这节课的序幕。
上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一首六年级曾经学过的歌曲,老师先为大家演唱这首歌,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思考:歌曲的名字叫什么?音乐情绪怎样?师:用英文声情并茂地演唱《奥,苏珊娜》。
生:《奥,苏珊娜》;欢快、活泼、诙谐、乐观。
师:《奥,苏珊娜》创作于1848年,当时,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很快传遍了世界,可以说是一首世界性的流行歌曲。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福斯特另一首杰出的歌曲《故乡的亲人》。
学完之后,男生女生比一比,看谁唱的最好。
请打开书翻到22页。
二、新课教学——学唱歌曲1、聆听鉴赏歌曲问题设计:(1)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节拍、节奏有何特点?(3)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情绪怎样?2、作品分析:歌曲为大调、4/4拍,其中有两小节的重复,在整首作品中出现了三次。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3单元《故乡的亲人》教案2 花城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故乡的亲人》教案2 花城版故乡的亲人1教学目标1、《故乡的亲人》是有着一缕淡淡的乡愁、略带忧郁色彩、乡村气息浓郁的歌曲。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这种情绪,同时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懂得每一个离井背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都会有深深的眷念之情。
2、学生能唱熟此曲。
在学习电子琴中锻炼学生观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和渐强记号以及力度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作者介绍:《故乡的亲人》是美国词曲作家斯蒂芬、福斯特的作品,他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全靠自学成才。
他一生中创作了以《故乡的亲人》、《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为代表的二百多首歌曲。
他的歌曲吸收了黑人民歌和古老的英国民歌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强调重复与对比的美,不仅在歌曲创作中,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重复。
经验的获得或技能知识的积累等等都与不断的重复有关。
)3、“亲爱的斯瓦尼”的节奏练习。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忆唱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如《可爱的家》《念故乡》等自己熟悉的表达思乡的歌曲。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1、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第一遍)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之前提出关注音乐记号的问题让学生注意。
板书一、下列那些感受适合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A略带忧郁色彩、B淡淡的乡愁、C乡村气息浓郁、D轻快活泼、E感情质朴绵长、F果断快速、G激情澎湃。
板书二、下列音乐记号的名称A、f强B、mf中强C、<渐强 D、延长音记号(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感受,感知歌曲,认知音乐记号。
2、老师范唱《故乡的亲人》(第二遍)(设计意图)1、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感知和对音乐记号进一步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