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 下图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B.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C.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2.从a到d()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2. 飞地经济是通过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开发和管理,实现“飞入地”和“飞出地”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飞地经济模式主要是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工业园区。
近年来出现了由欠发达地区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的创新型反向飞地,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下图为传统飞地和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更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A.重化工业B.生物医药C.电子装配D.棉麻纺织2.与传统飞地相比,设立创新型反向飞地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园区建设B.促进产业转移C.加快人才流动D.提升研发效率3. 全球化智库(CCG)认为,2016 年来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表现活跃。
据统计,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额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出境并购国。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北美与亚太区域,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的投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对欧美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看重欧美企业拥有A.完善的配套设施B.灵活的企业机制C.先进的科学技术D.充足的原料供应2.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对企业自身的积极影响有B.塑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A.消化国内落后产能,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C.整合全球资源,缩短产业链D.融入当地文化,增加就业机会4. 兴化垛田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是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上耕田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
每年清明时节,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形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壮阔景观。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

建筑的分类及气候分区民用建筑Civil Building :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民用建筑具体分类:1、居住建筑(1)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2)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2、公共建筑(1)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2)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3)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4)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5)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6)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7)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8)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9)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10)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11)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12)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工业厂房:化工厂房、医药厂房、纺织厂房、冶金厂房等构筑物: 水塔、烟囱、厂区内栈桥、囤仓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筑:供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建筑。
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须在工业区内配套设置的建筑物,包括宿舍、食堂、管理楼、垃圾站、变配电所、雨水泵房等。
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严寒地区A区海伦、博克图、伊春、呼玛、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克拉玛依、佳木斯、安达严寒地区B区长春、乌鲁木齐、延吉、通辽、通化、四平、呼和浩特、抚顺、大柴旦、沈阳、大同、本溪、阜新、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伊宁、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阿坝、喀什、北京、天津、大连、阳泉、平凉、石家庄、德州、晋城、天水、西安、拉萨、康定、济南、青岛、安阳、郑州、洛阳、宝鸡、徐州夏热冬冷地区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株洲、永州、赣州、韶关、桂林、重庆、达县、万州、涪陵、南充、宜宾、成都、贵阳、遵义、凯里、绵阳夏热冬暖地区福州、莆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试行)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俗称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中国建筑气候区及其包含城市

建筑气候区分类(1)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II 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完整word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
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表4.1.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4.2公共服务设施4.2.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道路交通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1.3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周边建筑和日照小气候分析图

场地周边交通分析
车行道
重庆气候特点
• 冬冷夏热 • 夏天日照强,冬天日照不足 7月最多,2月最少
周边建筑阴影分析
2月一天早上
2月一天中午
2月一天下午
二月周边建筑产生阴影影响
7月一天早上
7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中午
7月一天下午
七月周边建筑产生阴影影响
水体分析
水和小气候
白天
晚上
水场 WATER FLD
场地周边交通分析场地周边交通分析车行道重庆气候特点夏天日照强冬天日照不足7月最多2月最少周边建筑阴影分析2月一天早上2月一天中午2月一天下午二月周边建筑产生阴影影响7月一天早上7月一天中午7月一天下午七月周边建筑产生阴影影响水体分析白天晚上水和小气候主题策划俯视感知区听觉感知区嗅觉感知区平视感知区仰视感知区触觉感知区0830400200m对水体的感知分析waterfld主题策划构筑江边平台利用下层空间水场策划waterfldprogram滨江湿地公园布置景观水有效降温某些处理方式
俯视感知区
听觉感知区
平视感知区 嗅觉感知区 触觉感知区 0.8 3.0 40.0 200m
对水体的感知分析
仰视感知区
主题 策划
WATER FLD PROGRAM
水场策划
某些处理方式~
构筑江边平台 利用下层空间
滨江湿地公园
布置景观水 有效降温
主题 策划
全国建筑气候分区

全国建筑气候分区
冬天漫长而寒冷,夏天短暂而凉爽;西部干燥,东部潮湿;全年气温很高;封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充足;冬天有半年多风。
第Ⅱ建筑气候区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湿热,高原地区夏季凉爽,降水相对集中;全年气温高,日照充足;春秋短,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风少雨,夏秋季多冰雹和雷暴。
第Ⅲ建筑气候区
大部分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日温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少;春末夏初是长江中下游的雨季,多阴雨天气,暴雨到大暴雨。
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在夏秋季经常遭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并容易出现暴雨和大风。
第Ⅳ建筑气候区
夏天没有冬天,温度高湿度大,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雨量充沛,热带风暴和台风多,容易出现大风和暴雨;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少,太阳辐射强。
第Ⅴ建筑气候区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多雷雨雾,气温年变幅小,日变幅大,日照少,太阳辐射强,冬季部分地区气温低。
第Ⅵ建筑气候区
冬无夏长,气候寒冷干燥,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气压低,空气稀薄,透明度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冬天更多的西南风;冻土深,积雪厚,气候垂直变化。
第Ⅶ建筑气候区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南疆盆地寒冷;夏季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吐鲁番盆地炎热,山区凉爽;全年的温度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较大;有的地区冻土深,山雪厚;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附录B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附录B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资料来源:《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本标准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引用标准名录《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条文说明修订说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12月24日以第88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要起草人员是蒋大卫、范耀邦、沈福林、吴今露、罗希、赵崇仁、潘家莹、沈肇裕、石如琤、王继勉、兰继中、吕光珙、曹连群、吴明伟、吴载权、何善权。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城乡用地分类体系;2.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3.调整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标准;4.对相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
本标准修订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要求,遵循城乡统筹、集约节约的原则,从规划调查、编制、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制定用地分类体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根据《关于加快进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函》(建规城函[2008]008号)的要求,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网络、发函、会议等方式征求了专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原版国标以及国标修订的意见,同时加强与相关国家标准的衔接。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_建筑气候区划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_建筑气候区划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表4.1.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 8~16 9~15 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 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 6-9m >9m 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 2 3 5 多层 2 3 3 有出入口 2.5 5 -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 2 4 多层1.5 2 2 注:1 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 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
4.2 公共服务设施4.2.1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 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 道路交通4.3.1 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 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 2 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3 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 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 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图1采用,具体划分条件和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图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表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将严寒地区又分为A、B两个区,各主要城市的公共建筑气候分区见表2.
表2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依据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针对居住建筑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分区进一步分成为表3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
表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3]
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
1.严寒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寒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C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C的地区。
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5.温和地区
(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C、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C的地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