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9 (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九)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孝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

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

……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15分)答案:(1)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

(2)不同之处:中国:凸显现实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8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8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八)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武汉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

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

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

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材料二:胡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伟大的昨天,但后来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僵化和教条,把它引进了死胡同。

因此,当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刚一拉开,他就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

”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

只有经过这种“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的抉择,才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

他“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

所以,胡适在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是“没有生气”的“死文学”的同时,又高扬民间白话文学,挖掘和梳理出一条有别于正统士大夫文学史的民间“白话文学史”线索。

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

”他们还愤怒地指责:“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摘编自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6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六)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济南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

“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 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

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

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15分)答案:(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选择题i.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 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 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 这一观点的有(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 (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 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 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 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川,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模拟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模拟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

模拟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武汉四调)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2.(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具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服务统治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D.总结历史3.(2018河南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数字中国》记载:宋代城市化水平高达30%,但是在清初盛世水平却不足9%,民国时期也不过10%。

这种情况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基本停滞不前B.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城市化水平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人口快速增长制约了城市化水平4.关于关羽斩颜良之事,在《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在《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详尽丰富B.两者的书写体例不同C.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D.突出关羽勇猛无敌5.(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6.(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练习(13).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练习(13).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部分非选择题练习(13)(一)(2016·全国丙卷·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分)解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逐点概括即可。

第(2)问,改革的意义则要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发,从这一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链接】(2017·天津文综,13,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0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doc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0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doc

题型10 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时间:25 分钟满分:50 分1. 2016 •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演讲词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3 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

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

(7 分)(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

(10 分)(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8 分)解析:第(1) 问,归纳材料一中《尚书》《礼记》的主要思想是民本、天下为公。

材料二伯利克里的话强调了民主;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古希腊的民主思想的根本目的角度思考。

第(2) 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而美国实行间接民主的角度回答。

第(3)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的关键信息在最后一句“非用民权不可”,可知此处体现了三民主义之中的民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又学习了西方民主思想,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1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长沙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

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

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

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材料二: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13分)答案:(1)西汉独尊原因:儒家思想具有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推行;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

近代衰落原因:洋务运动的冲击;清末“新政”,学习西方改革的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冲击;儒家陈腐的纲常礼教不能适应近代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3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三)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南昌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

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

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

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10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15分)答案:(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

(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7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7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七)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芜湖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9年12月11日,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与旧殖民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1)反对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的独占,要求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2)不主张对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而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实行间接统治;(3)反对垄断式的保护主义,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贸易竞争。

这样,“门户开放”原则实质上否定了旧殖民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构筑了新殖民主义的框架体系。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04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外交政策的异同,并概括其成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外交政策的实践效果,并说明其对于当前中国外交的历史启示。

(10分)答案:(1)异:德国主张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独占,实行直接统治,并推行垄断式的保护主义。

美国则要求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实行间接统治,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贸易竞争。

成因: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国际地位不同。

同:都积极对外扩张,构建有利于本国的世界市场体系。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2)实践效果:德国发动一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害人害己;美国闷声发大财,一战后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5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5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五)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宜昌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

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

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

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

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

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5分)(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10分)答案:(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通史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4   Word版含解析

1.(25分)(2019·沈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人口,明代中后期约68万人,乾隆末年约74万人,清末约76万人。

针对京师人口压力和住房困难的问题,清政府一方面为八旗子弟建房,另一方面迁徙京师旗人于各地。

此外,清初至乾隆中,清政府严禁流民占籍京师,对京师无业游民采取逮回原籍的政策。

同时,清政府还实行限制解任官员及胥吏寄籍京城的政策。

——摘编自尹钧科等《古代北京城市管理》材料二:从16世纪中叶到1750年,伦敦人口由13万发展到将近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

1801年,伦敦人口为110万,1841年达200万,到19世纪末超过500万。

随着大量的农村和小镇人口移居城市,曾是富裕的商人和专业人士居住的市中心,成了最贫困的地区,工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

疾病的流行夺去了许多城市人的生命,终于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伯明翰市长张伯伦提出“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家”的口号,1875年到1876年,伯明翰市通过立法向市民征收特别税,大量兴建住房,清除贫民窟,市政府成为大房产主。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对工人住宅问题的干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北京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城市人口管理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5分) 答案:(1)特点:数量有限,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增长缓慢。

原因:政府严格控制北京人口;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制约。

(2)相同:国家干预,建设保障性住房。

不同:清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控人口数量,保障八旗子弟住房;英国用立法手段,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居住条件。

原因: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北京城市承载力有限,住房紧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四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四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湖北武汉二调)下面的图片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

该漫画表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

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人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3.(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4.(2018四川高三一联)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曾在天津等地同资本家谈话中提出:“现在剥削是救人,不准剥削是教条主义……”上述言论,在一定程度上( )A.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B.反映了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C.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5.(2018山西榆社中学高三模拟)1958年8月,中央召开会议,认为195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将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农业和粮食问题已经过关,应把工作重点由农业转到工业上来,决定将钢产量计划增加到1957年的两倍。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当时中央( )A.积极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判断有误C.认为应根本上改革生产关系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合理调整6.(2018河北衡水高三模拟)1959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 65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2%,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 073万,城市化水平达到19.8%,三年净增31.4%。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 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2

2019年高考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桂林市高三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

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2.(2018·佛山市高三联考)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3.(2018·益阳市高三统考)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 )A.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定西北地区,故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2)相同之处:标准相对严格;廉洁奉公;德行为先;才学优异;有一定的从政能力与经验。

懂得变通灵活;选拔带有主观色彩。

评价:有利于提高执法、监察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执法、监察机关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官僚队伍建设;有利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

易导致权力滥用;助长官本位意识;皇权体制使实际效能大打折扣。

解析:(1)由材料一信息“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得出: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由“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得出:推崇良吏司法;由“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概括得出: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等。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等概括得出:标准相对严格;廉洁奉公;德行为先;才学优异;有一定的从政能力与经验。

懂得变通灵活;选拔带有主观色彩。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有利于提高执法、监察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执法、监察机关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和官僚队伍建设;有利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

消极方面,易导致权力滥用;助长官本位意识;皇权体制使实际效能大打折扣等两个角度分析。

2.(12分)(2018·贵阳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指出:“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了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即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史实正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角度一:认识自我阐述:(1)人类的自我认知: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认为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心,人类由习惯地认为人类被上帝安置在宇宙中心,到开始重新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认为所有物种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并在自然选择下不断进化,论证了人类并不是万物之灵和地球主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认为人的大脑是无意识的,并不能完全掌握自我思维,现代神经科学革命也证明了这一点。

(2)对人的个体的自我认知:经历了三种形态。

苏格拉底之前是直观性认知,认识到人和物的区别;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一思想开始对人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

进入反思抽象性认知阶段;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既是一般的又是具体的,对人的认知进入辩证具体性认知阶段。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知识、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提倡理性和科学。

角度二:认识世界阐述:(1)对自然界的认识:第一,将科学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它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的核心理论体系。

基督教会残酷压制迫害“异端”,封建神创说使生物学根本无法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达尔文又将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第二,认识自然界更宏观与更微观。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从本质上否定并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大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否定封建特权、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体系。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特权。

他们用这些思想来启发教育群众,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封建统治,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角度三:改造世界阐述:(1)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

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欧洲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

近代西方确立起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政党政治。

最终实现了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的转变。

在此期间,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殖民扩张步伐。

经过激烈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三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到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出现了工厂制度,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解题的思路是,首先从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人类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任意一个角度即可,选择时要选择自己容易解答的角度;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简要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如果选择第一个角度,要从天文学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则要从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相对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第三个角度,则要从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分析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