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军大业观后感
8月4日下午,我跟几个朋友相约来到顺义影剧院观看了纪念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影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头,以井冈山会师结束,以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高度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建立新中国的决心。
影片一开始,在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联合帝国主义的多重打压下,无数的共产党员被残杀,加之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使得中国处在弱势的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也使无数的共产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影片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南昌起义时,作为南昌城制高点久攻不下,叶挺主动请战,帅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放”“放”“放”......毫不拖泥带水,其场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叶挺的硬汉形象也在我心里建立起来。
三河坝战役是最惨烈的一次,也是我哭得最厉害的地方。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朱德率领3千人马死守三河坝,以一比十的差距阻击钱大钧的3万人马,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
满是尸体的战场上,决定留下200人为撤退争取时间,“父子同军者,父亲留下”“兄弟同军者,兄长留下”。200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退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为什么?是他们真的不怕死吗?是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正是他们加上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放荡不羁的叶挺,沉稳内敛的朱德组成了一支有着无限潜力的队伍,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逐渐壮大,点燃了中国胜利的希望,看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曙光。
今年是建军90周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