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设计
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出示课题《进入历史》]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与=%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04334717450&objURLhttp%3A%2F%%2F2011%2F1%2F5%2F10%2Fc3be9496d6f987d51708b076890ee91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2Fnews.asp%3Fid%3D504618&W498&H320&T8761&=%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45250588410&objURLhttp%3A%2F%%2F12%2F54%2F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gif&fromURLhttp%3A%2F%%2Fa3_12_54_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_gif.html&W300&H288&T7841&S78&TPg=%A1%B6%CE%C4%BC%A7%B9%E9%BA%BA%CD%BC%A1%B7&in=23384&cl=2&lm=-1&st=-1&pn=0&rn=1&di=9952403685&ln=795&fr=&fm=detail&fmq=133122790246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9952403685&objURLhttp%3A%2F%%2F80%2F72%2F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jpg&fromURLhttp%3A%2F%%2Fa1_80_72_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_jpg.html&W1512&H343&T8935&S116&TPjpg
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明——进入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历史学科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历史很重要?”2.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知识讲解:3.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历史考古、历史地理等。
4.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解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具体应用。
活动设计: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6.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古代文明,设计一个展示项目,包括该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7.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展示与评价:8. 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向全班展示所选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
9. 全班进行互动讨论,提出问题和意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辩论。
10.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1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报告,并进行班级分享。
1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或事件,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在展示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的内容和逻辑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与古代文明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3. 引导学生开展小型研究项目,深入了解某一具体古代文明的某个方面。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2.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和主要朝代,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2. 分别讲解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重点介绍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活动(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表达对古代中国发展和变革的理解和看法。
2. 设计一些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代中国的历史。
四、总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强调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高中美术教案3-05《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参考资料《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善使者禄东赞。
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
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
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
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3、素养目标: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从作品细节中推断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弄清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著名作品,从中欣赏美,感受美。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同时还有美术组品的其他方式比如:建筑——故宫,雕塑——《加莱义民》等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需要编写教案进行活动教学。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终究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摸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摸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进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产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视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食粮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摸索: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2.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概述2.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3.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4.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5.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对整个古代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史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夏商西周时期。
2.讲解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介绍夏商西周的建立、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贡献?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时期。
2.讲解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介绍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政,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六国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课堂小结第五课时: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汉朝时期。
送教上门历史教案初中
送教上门历史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历史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解(15分钟)
1.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夏禹治水、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秦始皇统一、汉武帝开疆拓土、三国鼎立、唐太宗开创盛世等。
3. 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孔子、六朝诗人、郑和下西洋等。
三、讨论(2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历史中他们最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并向全班展示。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思考,与同学分享。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写一个简短的介绍。
教学反思:
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历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历史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
当下和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2.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导入(15分钟)
1. 介绍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介绍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分析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三、拓展(15分钟)
1. 讨论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3.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习本课内容,做相关发展题目,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1.高三历史教案范文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教师继续出示史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初中历史新教材教案
初中历史新教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教材中涵盖的历史内容;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3. 提高学生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介绍新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2. 难点: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 学习新教材内容(15分钟):介绍新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新教材中的疑问和思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
4. 课堂练习(15分钟):进行历史知识测试和解释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作业:
1. 阅读新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解释;
2. 完成历史知识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扩展延伸: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 组织历史文化活动和展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
2.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热爱。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历史说课教案模板篇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政变的经过,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
最后,就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5篇
中学历史优秀教案5篇中学历史优秀教案1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课标内容]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教学的时候更为轻松的,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注意与时俱进,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2024年度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
鼓励学生从历史角度审视当前问题,培养其历史 03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24/2/3
20
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
01 结合文学、艺术等领域,分析历史时期的文化背 景和社会风貌。
02 引入地理学知识,探讨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和文 明发展的影响。
02 融合经济学理念,阐释历史变迁中的经济因素及 其作用。
2024/2/3
8
社会环境
社会结构
分析该时代的社会阶层、 群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问题
揭示该时代存在的社会问 题,如贫困、不平等、犯 罪等。
2024/2/3
生活方式
描述该时代人们的生活习 惯、娱乐方式、节庆活动 等。
9
文化氛围
思想观念
阐述该时代的主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 其影响。
学术教育
概述该时代的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制度以 及重要学术成果。
化等方面的深层含义。
17
实地考察与调研技巧
明确考察目的和对象
确定考察的主题、目的和对象,制定 详细的考察计划和提纲。
整合和分析资料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分 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为
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2024/2/3
注意观察和记录
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 记录重要信息和细节,包括文字、图 像、音频等。
解读和运用。
2024/2/3
16
图像资料解读方法
2024/2/3
解读图像中的信息
01
包括图像的标题、作者、创作时间、内容等,了解图像的基本
信息和背景。
分析图像的构图和元素
02
注意图像的构图、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分析其所表达的
进入历史(教案)
课题:进入历史总课时编号:05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拟,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异。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
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根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根本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开展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取得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进入历史
总课时编号:05
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
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
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取得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