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__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题库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题库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其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是什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经济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具体来说,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的制度、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体系内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等问题。
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期在实践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并且通常是多学科综合运用的。
2. 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市场经济、私有制、自由竞争、自由劳动等。
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市场力量来引导,而非由政府计划控制。
私有制则是指财产和生产资料由私人拥有和控制。
自由竞争则是指市场上没有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自由竞争获取资源和市场份额。
自由劳动则是指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劳动的岗位与职业。
比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由私人企业提供,而政府只负责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自由竞争领域,各个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来不断争夺资源和市场份额。
而在自由劳动方面,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就业机会。
3. 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现代化概念和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有哪些?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推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则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使得大量人口聚居在城市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则是现代化的推动因素之一,它推动了市场的形成,促使各种生产手段逐渐转化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资本,从而形成了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
现代化中的矛盾包括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矛盾、城市和农村的矛盾、人类和自然的矛盾等。
例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矛盾表现为劳动力和产业结构的不匹配,使得许多人无法在经济中获得稳定的收入。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四、辨析1.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2.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从价值形式的法杖历程中可以看出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非天然是货币。
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自然属性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量大易分割体积小便于携带容易保存的特性,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就产生了货币。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是孤立的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才能从理论上认识生产关系的变化原因以及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
4.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睹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以便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大题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正确。(1分)之所以不在流通中产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2分)之所以离不开流通,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2分)
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这种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分)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亲保存在新商品中,使之成为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2分)
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错误。(1分)股票是一种投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票面额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2分)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与利息率两个基本因素。(2分)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B DC A C D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三、名词解释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
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一、辨析题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就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因此,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3、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的变化的表现。
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8、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9、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2、利润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它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但利润常常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1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排除了超额利润的存在。
15、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6、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17、垄断导致竞争的消除。
18、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从而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20、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孕育和产生着置自身于死地的物质因素21、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22、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23、由于利润平均化,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资本家都能得到平均利润。
24、商业资本参与对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降低了产业资本利润率,对社会生产没有积极作用。
答案:1、“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因为: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是针对商品来说的,对于商品之外的物品,尽管它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但并没有“价值”可言。
②“价值”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反映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如果不存在劳动的交换,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不“价值”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相关辨析题
姓名:冯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20123755《政治经济学》课堂练习辨析题:1、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并不只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要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察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
3、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又是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可见,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毫无关系。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交换价值又是由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交换价值的承担着。
4、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化必然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商品价格除了会受商品价值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币值、商品的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5、资本既是一种运动,也是静止物。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运动性是资本的一般共同属性之一,资本是一种运动着的价值,在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增殖,离开运动就会失去其本性。
6、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劳动力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征就是它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也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7、社会主义的公有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社会主义公有资本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只不过这些公有资本带来的增殖是用来满足人民对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的需求,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扎收入水平。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辨析题1 、价格是价值的钱币表现形式,所以,决定价值的要素也就是决定并影响价格的要素。
答案:此命题前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其他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钱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影响价格的要素很多,如供求关系、钱币价值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引起价格变化。
决定价值的要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从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价值的要素就是决定价格的要素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由于供求关系、钱币币值自己的变动而简单造成的价格的颠簸,就与价值的关系不大。
所以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钱币币值等影响价格变动。
2 、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经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详尽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一致,详尽劳动创立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抽象劳动不包括任何自然物质的原子,所以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 、节余价值不能够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节余价值不能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由于,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够产生节余价值。
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可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够靠欺骗自己发达。
所以说,节余价值不能够在流通中产生。
另一方面,节余价值必定以流通为条件。
由于若是走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经过必然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够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
节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辨析题、论述题和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辨析题、论述题和计算题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分析正误原因1、纸币是由政府发行,并强制执行的货币符号。
答:错误。
一般意义上的纸币,马克思的定义是“金的符号或货币符号”。
从货币形式的演变史来看,纸币有国家发行的,也有民间发行的;有可兑换的,也有不可兑换的;有“强制流通”的,也有自愿接受的,只要是金属货币(价值)的符号,都属于纸币。
从纸币的起源来看,它也不是起源于国家,而是起源于民间。
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最初都由大商人凭着自己的信誉发行,后来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私人信誉不够,才由国家统一发行。
从纸币的发行制度来看,纸币的发行权分为分散发行与集中发行两种。
现代各国都采取集中发行的制度,但各国在历史上都采用过分散发行的制度。
2、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机器人也能从事劳动,因此也能创造剩余价值。
答:错误。
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仍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第一,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包括机器人都是以不变资本的形式存在,只能转移旧价值,不能创造价值。
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二,工人的概念扩大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总体工人创造的。
第三,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复杂,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四,个别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答:错误。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但是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是指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是指要在流通领域购买到生产资料,特别是劳动力商品,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后,也必须在流通领域才能实现。
4、垄断价格的出现,违背了价值规律。
答:错误。
没有违背。
垄断价格虽然不能与生产价格和价值,但是垄断价格和生产价格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垄断价格的总和加上非垄断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价值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辨析题导论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判断:错误修改: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该题搞错了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它,也不能利用它。
判断:错误修改: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利用它。
说明:该题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生产工具规定生产力水平的性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工具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商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关系。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并且,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活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就是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关系还与上层建筑有关。
(老师说我写的没有回答在重点上,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判断:正确说明:使用价值体现物品本身对人的有用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就有使用价值存在。
政治经济学题目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题目和答案一、简答题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P26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小,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P29答:货币的起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更加扩大,参加交换的品种日益增多,客观上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于是就产生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3.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
P48答:资本流通公式是G-W-Gˊ,其中Gˊ=G+△G,即原来预付的货币额G加上一个增殖的货币额△G,马克思把这个增殖的货币额叫作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4.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
P73答: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作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可以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
5.产业资本正常顺利循环的条件。
P92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所谓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必须同时并列存在于循环的三个阶段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西南财大政治经济学期中自测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期中模拟自测题一、辨析题(每题3分,共9分)1、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均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参考答案: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价格偏离了价值,但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它只是进一步改变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使商品价格比较长期地、稳定地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
2、资本的一般属性表明资本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货币和机器、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参考答案:所谓资本的一般属性,就是指资本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普遍的共同的属性。
但另一方面,资本又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了资本的特殊属性。
因此,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定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3、资本集中是资本积聚的结果。
参考答案: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后者是指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资本积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反过来,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积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C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 C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4.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 C )A.扩大生产场所B.增加生产资料数量C.生产资料效率提高D.增加劳动力数量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D )A.I(v+m)=IIcB.I(v+m)>IIcC.II(c+m-m/x)>I(v+m/x)D.I(v+△v+m/x)=II(c+△c)6.在商品价值中( C )A. 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B. 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 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7.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D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8.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因此( A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少,价值总量不变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总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不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9.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C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0.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就是( C )A.资本积聚不受资本额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B.资本积聚不受社会能否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C.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D.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能更快地扩大资本规模12.下列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 )A.原料B.劳动力C.厂房建筑D.机器设备13.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C )A.实行边生产、边销售、边采购B.投入的资本能不断增殖C.使资本在空间上按比例并存,在时间上继起D.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顺利的通过14.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C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1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 B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劳动人民选择的结果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的结束16.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余价值B.超过农业工人创造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C.农业工人创造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17.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核心是( C )A.恢复原有规模的再生产B.扩大原有规律的再生产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D.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18.固定资本更新是( D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基础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因素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条件19.机器设备的老化、生锈、腐朽等属于固定资本的( C )A.无形磨损B.自然损耗C.有形磨损D.人为损耗20. 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 D )A.它仅与生产成本的变动有关B.它仅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有关C.它与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率都没关系D.它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动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BCDE )A.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B.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应用程度C.劳动者的效能和熟练程度D.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E.自然条件2.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 DE 或 BDE)A.资本的技术构成B.资本的价值构成C.资本的物质构成D.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E.可用公式C:V来表示3.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BDE )A.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E.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4.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作用表现在( ADE )A.它是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B.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C.它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D.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E.它为下一次危机到来提供新的物质条件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BCD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E.资本家消费和积累的比例6.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 ABD 或 AB )A.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B.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C.租种劣等土地必须缴纳的地租D.租种优等土地缴纳的地租E.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BCDE )A.商品的交换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B.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从全社会来看,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D.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等于价值E.平均利润仍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 ABCDE)A.二者都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剩余价值率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C.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要求延长工作日,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部要求延长工作日E.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现代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主要方式9.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绝对地租( BD )A.由平均利润构成B.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C.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D.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E.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0.下列关于货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BCE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是价值的代表C.货币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D.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协商的产物E.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四、简答题(共24分)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怎样揭示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10分)回答要点:即回答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若干公式,并加以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力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6、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生产力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0、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1、构成社会形态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为无产阶级服务B.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调整生产关系D.推翻剥削制度13、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B.科学抽象法C.唯物辩证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5、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制度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多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B.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 经济信息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E.劳动对象3、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管理4、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政治制度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 产品的分配形式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人与社会的矛盾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它的存在是客观的B.它的作用是客观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是永恒不变的E.经济制度是客观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B.科学抽象法C.矛盾分析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E.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决定价值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并影响价格的因素。
答案:此命题前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供求关系、货币价值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引起价格变化。
决定价值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从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价值的因素就是决定价格的因素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由于供求关系、货币币值自身的变动而容易造成的价格的波动,就与价值的关系不大。
因此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货币币值等影响价格变动。
2、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抽象劳动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的原子,因此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靠欺骗自己发财。
因此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必须以流通为条件。
因为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一定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
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第五章)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B.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生产关系不同B.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C.共同富裕D.所有制结构不同3. 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A. 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B.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 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D.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4.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其直接原因是A.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D.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B.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C.公有资产的归谁所有D.剩余产品的归谁所有6. 我国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形式B.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D.三资经济7.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体现A.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B.效益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8.股份合作经济的性质是A. 国有经济的一种形式B. 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C. 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D.外资经济的一种形式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 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 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A.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B.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C. 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D.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按股收入11. 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有:A.经营收入B.资产收益C.资本收入D.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二、不定项选择题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合作制B.股份制C.股份合作制D.承包制和租赁制2.下列经济成分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有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3.我国现阶段存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有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集体所有制经济4. 完善我国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A.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B. 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C. 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D.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6.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按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多种分配方式,这是因为A.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企业规模大小不同C.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企业经营效果的不一样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劳动力C.管理经验D.技术信息8.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020年政治经济学 辨析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仅供参考】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答:错误。
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当地的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这种生产关系就是先进的,必须坚持;如果该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是落后的,则需要进行变革。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也不能利用规律。
答:错误。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通过科学研究才能认识它,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们服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正确。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渗透到生产力三个要素中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答:正确。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关系。
答: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6、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答:错误。
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共同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和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7、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答:错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劳动。
答:错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在时空上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决定价值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并影响价格的因素。
答案:此命题前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供求关系、货币价值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引起价格变化。
决定价值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从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价值的因素就是决定价格的因素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由于供求关系、货币币值自身的变动而容易造成的价格的波动,就与价值的关系不大。
因此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货币币值等影响价格变动。
2、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抽象劳动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的原子,因此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靠欺骗自己发财。
因此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必须以流通为条件。
因为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一定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
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辨析题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3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9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9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7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
98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9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00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0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02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04信用货币就是纸币。
105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商品的价值。
106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就无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96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97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98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99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此,剩余价值不一定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10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他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
101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102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违反了价值规律。
103劳动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
104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5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106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107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10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
109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110流动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111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112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11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114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115预付不变资本增加引起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变化,属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1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
117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118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119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35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36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已经改变37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38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抬高垄断价格。
3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社会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代替了私人垄断。
42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1.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2.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3.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8.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9.个别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就越低,两者成反比。
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成了买卖对象,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1.股份制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
13.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均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16.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5 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7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
78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79资本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量有关,与剩余价值量无关。
80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81固定资本的损耗实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82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83资本既是一种运动,也是静止物。
84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实际上属于简单再生产范畴。
85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都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两者是相同的。
86资本按其在运动中执行的职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7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
3.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资本主义整个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可以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因此属于流动资本。
6.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束缚时,才会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
变革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变革后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性质。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变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是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规律的错误运用,是会对生产力带来破坏的,这已为实践所证明。
29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要研究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政治问题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内容,因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研究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3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所以分配关系不是生产关系。
3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与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一样,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自然规律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的作用,则可以不依赖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阶级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
因此,虽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着自己的特点。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价格、价值的涵义、价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是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
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
其实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出于资产阶级掩盖其利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创造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抽象劳动的成果。
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所在。
(2)但是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3)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知识的运用传输处理,以及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价值增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有关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概念的掌握以及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69页知识点三、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答案要点]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5.[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3页知识点三、1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答案要点]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