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79年级)编写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7~9年级)编写特点

教材主要特点

本套教材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落实“标准”中关于数学、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一、使教材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1.重视科学,关注文化

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材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工具作用和人文精神),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突出算术到代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这些转折中的作用。返璞归真,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他们的心灵中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为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材的组织安排,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内容的呈现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

方法,使问题在教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改进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材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2.重视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手段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器)、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快速计算、自动制表、智能绘图、人机交互等),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选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编写目的

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一套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反映科学进步、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数学教材。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普通成员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求真求实、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编写指导思想

1.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依据“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参照“标准”中的编写建议,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编写教材。

3.正确处理数学、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更新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遵循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体系结构的说明

一、本体系中包含“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体系结构的设计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以“课题学习”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二、体系结构的设计中,既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又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改进,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统计和概率以探究性和活动性形式分专题编排,有关各章全部安排“课题学习”,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实例,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作用,改变以往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过于偏重计算的做法,而侧重于统计和概率中蕴涵的基本思想。又如,方程内容的安排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方程模型并引出有关概念,讨论和总结方程的解法,然后再运用所得理论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方程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2.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基础,提供发展空间。例如,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注意基础性,同时留有发展余地。推理的培养不是集中于“空间与图形”,而是结合各领域内容中适宜的内容自然地进行。又如,各章都安排“数学活动”作为必学内容,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开放性和探索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但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

3.各领域知识的编排注意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例如,对代数式作了“先分散,后集中”的处理。在一元一次方程部分,改变了“先集中安排代数式作为预备知识,再安排方程的解法,最后安排应用问题”的传统处理方式,而是以问题为线索,以方程为重点,将列方程、方程的解法及有关代数式的预备知识等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在后面的整式部分,又对代数式的有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提高。

4.加强各领域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加强数形结合,提前安排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方法处理更多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函数等)。

5.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例如,对方程和函数,改变了“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线性)和二次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螺旋上升。一方面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