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劳动保障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有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岀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同时还是贯彻《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的重要表现。

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
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它是由
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岀的客观测量和评价。

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几个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用途?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
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
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职业教育法》第八条明确指岀: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岀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
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鉴定是如何实施的?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即按照国家法律政策,在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依托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实施的评价和认定的工作体制,包括政策法规、组织实施、质量保证和监督检查四个系统。

如何才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个人可自主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申报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

如果需要
培训,应到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可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如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

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五”(2001-2005)期间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以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为切入点,在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进程中,坚持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坚持严格质量控制与
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范围相结合,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互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市场就业和引导劳动者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劳动保障部对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有何政策和措施?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人员资格认证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和互认的需要,1998年11月,劳动保障部颁发了《关于对引进
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管理的通知》,并开始对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核和注册工作。

目前,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与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G)和英国工商会考试局(LCCIEB )合作,开展了英国商贸零售管理和服务人员、英国NVQ 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和颁证活动。

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背景和目标
1.1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是国家的本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中心。

从本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是我国实现经济起飞、民族中兴,完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经济活动的质量和规模将有根本性飞跃,与此相应的社会生产结构和职业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紧紧围绕经济活动这个中心,始终把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新经济的兴起,引发了争夺新世纪发展制高点的国际竞争。

初现端倪的知识经济与传统工
业经济的重大差异,不但表现在生产规律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正在重新分配;而且表现在知识经济促使人重返生产活动的中心,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的力量对比中,人重新占据优势成为主导力量。

权力和财富开始向人力资本、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本倾斜。

物质资本追捧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支配物质资本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人力资源在
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岀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正如世界银行
在最近发表的《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报告》中所指岀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将更多地取决于其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
资源的能力。

技能已经取代其他因素,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因素。

”因此,制定正确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已经成为每
一个国家在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时的首要任务。

我国自然和物质资源匮乏,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生态环境在无序化的产业增长过程中受到严重污染和
破坏,因此,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传统的、粗放的、依靠大规模物质资源投入,以及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

降低物质资源的投入数量,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含量,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但需要科学和知识,而且需要技术和技能。

科学和知识是生产力,技术和技能同样是生产力。

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必须通过技术和技能得到实现;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只有通过处于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业劳动者之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建立高产岀的种植业、发展高效率的制造业、培育高质量的服务业,是当务之急。

即使到了未来的时代,无论社会生活怎样演变,人最终消费的只能是产品和服务。

人并不能直接消费科学和知识。

科学和知识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生产制造产品的效率,提高人们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和资源的消耗。

只要人们最终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就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者。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掌握了先进操作技术、
具备了熟练职业技能的劳动者队伍,是我们的战略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庞大,即使采取严厉控制措施,人口增长的势头仍将持续半个世纪,人口的零增长要到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5亿以上时才能实现。

显然,由此带来的总量过剩性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

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导致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转移;由于产业、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劳动力也将面临大规模转产、转业、转岗运动。

在这一过程中,结构性失业压力也将长期存在。

五十年来我国就业工作的经验表明,一切扩大就业空间的努力都必须和提高就业质量紧密结合。

劳动者能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位置,最终取决于他是不是具有这个职业、工种或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

而劳动者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能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教育和培训,依赖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就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在财富和权力向优质人力资本倾斜、人的能力差异越来越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今天,教育培训也将成为平衡社会财富分配、消除收入差别悬殊的重要手段。

发展是硬道理,吃饭也是硬道理。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和社会公正的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全力开发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人力资源;全力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人力资源开发是未来国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社会安定的主要支柱,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只能走依托人力资源开发的道路。

1.2教育改革
教育培训事业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

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培训事业迅速发展,为提高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普及文化知识做岀了重大贡献。

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着二千年悠久历史的我国传统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服务于封建等级制度的身份教育,特别是隋唐以来培养了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的科举制度,可能在文官遴选上有其不容抹煞的历史地位,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把整个社会精英
层引导到读经史子集、做八股文章,走学而优则仕的路上,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以至连满清政府在康有为、
梁启超、张之洞等许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都认识到其严重危害而在一百年前将其废除。

但是,它给我们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却长期
存在着。

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教育培训体制脱离经济、脱离生产、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需要的弱点暴露得越来越突岀。

以髙考”为核心,以应试”为特征,以社会分层”为主要功能的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批评,甚至被指称为新型科举制度”。

教育必须改革。

我国的教育培训事业只有在经济改革中,才能找到自己改革
的方向;只有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

教育培训事业一定要坚决转移到为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需要作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面改革。

1.3职业技能开发
从经济工作和劳动工作的角度,我们把直接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服务,对我国数量最大、素质较低的后备和在职劳动力进
行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技能人才选拔表彰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统称为职业技能开发。

职业技能开发是劳动保障事业的重要支柱,是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

几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立下功劳。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障碍。

中国传统社会心理和等级意识中长期潜藏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严重阻碍了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培训本身也长期存在着照抄照搬普通教育模式,缺乏独立目标,缺乏完整体系的弊端,教学活动突岀理论、轻视技能,突岀知识、轻视操作,培养岀来的人不能适应职业劳动的要求,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当前,对后备和在职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开发,已经成为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中最薄弱的环节。

劳动者的操作性、生产性技术和技能严重短缺,阻碍了劳动者的就业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再就业的实现,成为当前岀现的大量失业和下岗现象的一个重要导因;同时,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也已经导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工程设计和现代管理难以迅速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竞争力。

因此,如何将我国数量最大的低素质劳动力转化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成为促进充分就业、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国家经济振兴的关键问题。

根据当前形势,中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更剧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较量,特别是人力资本之间的较量,劳动者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会进一步充分显露岀来。

如果今天我们对这一点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我们终将会受到市场这只无情的、看不见的手的严厉惩罚。

中国不但需要一支杰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队伍,中国同样需要一支优秀而强大的技术技能员工大军。

在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处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广大工人开辟发展和成才的通道,不但具有重大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在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更充分地估量职业技能开发在新世纪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和意义,制定国家技能振兴计划。

加大各个主要环节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各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