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70731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
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引言京津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成绩。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二、京津产业的现状京津两地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重工业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业。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京津两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京津两地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京津产业的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京津两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京津两地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也在增长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创新引领在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创新引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
京津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创新链的完善,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是京津产业发展的关键。
京津两地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方面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技术资源,但资源之间的整合和协同发展仍然相对薄弱。
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创新的合力是京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完善创新链条是京津产业发展的需要。
创新链条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科研、研发、试验、生产和市场推广等环节。
在京津产业发展中,完善创新链条可以促进创新的转化和商业化。
因此,加强创新链条的建设,推动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是京津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二)产业升级在京津产业的发展趋势中,产业升级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合作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相邻,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河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旨在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三地在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产业逐步向津冀地区转移,如部分制造业、批发市场等。
河北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建设了一批产业承接园区,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天津则发挥自身的制造业优势,与北京和河北在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
(二)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例如,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等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三)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
同时,在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推进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京津冀地区也在逐步推进一体化。
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办医等方式向津冀地区辐射,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虽然产业转移和承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产业协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京津冀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70731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 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 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 国。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重点提升 创新能力,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 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材料、高端装备、光机电一体化、先进仪器仪表
45
定州经济开发区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
P10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五)
(四)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
序号
园区名称
重点发展产业
46
衡水经济开发区
•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
品产业集群 P13
目录
一、最新政策解读 二、京津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P14
政策层面,《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是对三地产业发展更细化 的指导意见,以期引领合力发展,避免各自为战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强调将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 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指南》明确将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 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 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而“五区五带五链”,则是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 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这“五区”为突破建设重 要引擎;以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 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这“五带”为 支撑优化区域布局;以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 这“五链”为特色形成区域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1 京津冀重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根据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结构现状,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将重化工业分为: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开采,电力、热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冶金工业(包括黑色金属的采选冶及加工、有色金属的采选冶及加工),装备制造工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化学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等),建材工业(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等)。
1.1 能源工业京津冀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三大区域能源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国同行业比重的变化情况来看,京津冀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21年的8%增长为2021年的14%。
1.2 冶金工业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自2021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冶金工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铁矿石的开采量、粗钢的生产量连续数年居31个省份首位。
京津冀与长三角冶金工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1.3 装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在扩大。
装备制造工业产值比重在全部重化工业中较大,是重化工业中竞争比较激烈的部门,长三角地区占了全国同业产值的1/3强,珠三角地区占了1/5强。
而京津冀在全国的份额在缩小,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京津冀化学工业缺乏比较优势,与长三角的差距在扩大。
京津冀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化学工业生产总值份额均有所下降。
1.4 建材工业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在扩大。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非金属矿物资源,且拥有京津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京津冀的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差距不小。
2 京津冀重化工业的发展趋势2.1 从专业化程度看——京津冀三地已基本形成产业分工的大致轮廓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区位商来衡量某一个区域某个行业在更高层次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某个行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专业化程度。
为了计算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其工业行业在全国工业行业发展中的地位。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19期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2017年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发布。
报告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全球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演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独特优势,以及大数据在京津冀三地相关产业内的错位应用与协同发展,同时对大数据在京津冀的应用前景,对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带来的拉动作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大数据产业规模变化根据IDC、Wikibon等咨询机构预测,2016年全球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00亿美元。
其他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其中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产值约为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从全球主要国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欧美各国和日本位居世界前列,各国政府将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创造积极的政策、法律环境,以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增强国家布局大数据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数据的开放程度将决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空间,大数据的可获取性成为目前发展的重大壁垒,数据割据、技术壁垒和标准缺失是形成数据壁垒的主要原因,而管理规范、法规的缺失也使数据拥有者对开放数据保持顾虑。
发达国家针对数据开放已经做出一些尝试。
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点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规模,具有形成大规模数据的天然优势。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丰富的数据资源,构成了我国推进大数据应用的资源基础。
随着大数据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加速渗透,作为大数据时代基础设施和为大数据发展提供支撑服务的IDC和云计算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创新阶段,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处理能力、交换能力、展示能力以及数据挖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业链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研究
产业链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京津冀三地紧密相连,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地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对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进行研究。
一、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析1.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西北的经济中心区域之一,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组成。
这三个地区在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也互相依存,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2. 产业格局(1)北京市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
北京市产业主要包括金融、房地产、文化创意等方面。
(2)天津市天津市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天津市产业主要包括港口物流、汽车制造、高科技产业等方面。
(3)河北省河北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北方的物资集散中心。
河北省的产业主要包括钢铁、能源化工、建材等方面。
二、产业链分析1. 产业链概述产业链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环节的生产和加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依存的。
通过产业链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发展方面,各有所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分析各地的产业分布和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产业链的结构和发展方向。
北京市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
金融产业链:金融市场是北京市的核心产业之一,形成了包括证券、期货、银行、基金等多个方面的全产业链。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非常有序的,互相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北京市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占据了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位置。
科技产业链: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提升路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该战略的推动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进展、问题和提升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进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上,京津冀三地之间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多个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上,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例如提高对京津冀地区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三地实现资源配置、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等。
二、问题虽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困难。
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布局上存在重合和重复,导致资源浪费和争夺。
再者,跨地区协同发展面临着政策不一致和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阻碍了产业要素在三地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此外,三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协同发展的深入。
三、提升路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策统筹。
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推动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控。
明确京津冀各地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减少重复竞争,形成互补优势。
同时,推动跨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一体化,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协同发展。
第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发展跨地区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效率,促进产业要素的流动和整合。
此外,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起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初步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问题。
要进一步推进协同发展,需要政策统筹、规划调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措施的配合。
只有通过深化合作,加强协调,才能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期稳定。
京津冀产业转移趋势
京津冀产业转移趋势京津冀产业转移趋势分析摘要: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省市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推动了产业转移的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转移的背景、动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京津冀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转移、协同发展、合作与竞争一、引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日益明显。
产业转移是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寻求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目的,企业将其生产要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行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转移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产业转移背景1.京津冀经济总量大,各自具备不同的产业优势。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优势;天津市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现代制造业基础;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基础产业大省。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总量上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形成了产业转移的条件。
2.京津冀地区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均衡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区域,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产业结构。
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集中在河北省,而高新技术和服务业则集中在北京市和天津市。
这种地域分工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产业转移成为调整这种不均衡的重要手段。
三、产业转移的动因1.人口密集的京津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京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土地资源有限。
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京津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产业转移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
京津地区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空间。
为了解决土地需求的矛盾,企业选择将生产要素转移到其他地区,实现产业转移。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共15页】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内容提要]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内容提要]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全国新一轮区域合作掀起高潮、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将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等宏观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这一地区发展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机遇和发展思路,提出抓住“十一五”规划发展良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内容提要]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全国新一轮区域合作掀起高潮、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将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等宏观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这一地区发展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机遇和发展思路,提出抓住“十一五”规划发展良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
近年来,这三大经济圈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大秘书网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
2002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9561.03亿元和773.9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1%和9.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总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7571万。
集的产业,与以廉价劳动力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扩大内需、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已表现出明显优势,中心城市向现代服务业、金融、航运和科技研发中心方向升级,腹地向生产基地方向发展,长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谋求通过技术和资本集约型产业全方位地生产从消费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多种产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京津冀,新兴,战略性]关于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
关于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和资源利用不均衡的条件下提出的,以京津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将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极大的提升空间。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推动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产业配置,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产业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一)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现状2014年,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的结构构成比例是 5.7∶41.1∶53.2,2015年为 5.5∶38.4∶56.1,总体呈现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2014年均略有减少,第三产业增加2.9个百分点。
三地第三产业比重相比较,北京79.8%,天津52.2%,河北40.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而工业所占比重的下降趋势与京津冀着力改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河北传统产业布局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40.2%与京津有较大差距,难以起到主导作用。
京、津、冀三地以区域协同为着眼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优势资源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生态环境优化的绿色发展格局。
2015年,京津冀区域在整治环境污染方面全面加大力度,改善环境问题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致力于最小化工业生产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了对耗能高、污染排放量高企业的严查力度,全年关停退出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共计326家,建立起环境污染的保护和防护机制。
(二)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贡献率高达62.7%,利润总额达到2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2015年上半年,软件、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同期增长10%,金融行业产值较同期增加2035.6亿元;科技服务行业较同期增长12.5%;三大行业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面起到较大作用,贡献率高达70%。
京津冀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京津冀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07~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经济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在北京奥运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会议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加快了区域间合作发展的脚步,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展望2009年,京津冀地区将不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更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
一 2007~2008年京津冀地区发展概况2007~2008年,京津冀地区整体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发展态势,区内各市经济总量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略有提高,区域间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1.经济稳健发展,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日益增强截至2007年底,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总量已达到25069.2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2%,这一比重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延续了10年来持续小幅攀升的态势。
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消费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在增强(见表1)。
表1 2007年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基本情况2.产业梯度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步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较明显的产业梯度。
近几年,产业梯度结构日益明显,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区位商[1]达到1.84,天津市第二产业的区位商为1.17,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为1.21。
随着北京市首钢的不断限产、减产,曹妃甸地区产能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产业梯度转移。
与此同时,区域内所有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72.1%,超过了现代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见表2、表3)。
表2 2005~2007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产业区位商比较表3 2007年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产业指标3.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现状比较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圈,但改革开放30年来,京津冀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却有了较明显的增长(见图1)。
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罗士龙1【摘要】:京津冀地区是一个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京津二市被河北省环抱怀中,拥有6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陆兼备的特殊地理区域。
所以,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协调海陆产业布局的问题,更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概括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然后具体分析了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最后提出了产业错位布局,培育大滨海地区,实施“点—轴—网络”开发战略,实现产业布局战略东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布局;对策研究一、本文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
相比之下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还是区域的整体效益而言,京津冀经济圈都无法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发展明显落后。
并且,京律冀区域合作进展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优势量补、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研究,推进京津冀三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产业布局基本理论(一)基本含义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罗士龙,男,廊坊银行1、杜能的《孤立国》。
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
京津冀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京津冀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京津冀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现状1.1 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
近年来,随着绿色产业政策的不断推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逐渐崛起,环保设施建设和清洁生产模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
京津冀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产业扶持、优惠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强。
京津冀地区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拥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这为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产业配套完善。
京津冀地区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配套完善,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问题尽管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紧缺,绿色产业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其次是技术创新不足。
尽管京津冀地区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在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最后是产业发展不均衡。
京津冀地区的不同城市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表现不均衡,一些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低,存在着一定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京津冀地区新兴绿色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是环保政策不足。
尽管京津冀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产业支持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017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情况
2017年京津冀区域开展指数情况为监测京津冀区域开展变化,效劳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市统计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开展指数课题研究。
经过持续研究和修改完善,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开展理念的区域开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2010年以来区域开展指数,对区域开展情况进展监测评价。
图2010—2017年京津冀区域开展总指数1.区域创新开展成果显现京津冀区域创新开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7年为153.56,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7.65个点。
“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气氛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激发了“双创〞热情,对创新开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2.区域协调开展稳步推进2017年京津冀区域协调开展指数为118.43,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2.63个点。
其中,城乡协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区域协调开展。
从城乡协调开展看,区域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5.7%上升到2017年的6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均在80%以上,2017年分别为86.5%和82.9%,由2010年的44.5%提高到55%。
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开展看,区域加大文体娱乐方面的投入力度,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区域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0.6%提高到2017年的0.9%。
同时,随着根底设施建立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区域互联网普与率由2010年的41%提高到2017年的60.2%,区域居民文教娱乐效劳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9.8%提高到2017年的10%。
3.区域绿色开展出现积极变化京津冀区域绿色开展指数波动上升,2017年为143.22,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6.17个点;其中2013-2017年平均上升幅度为9.42个点,说明在京津冀协同开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后,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成效明显,区域绿色开展水平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
25
天津南港工业区
26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7 28 29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P9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四)
(三)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序号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园区名称 中关村房山园 石家庄正定新区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鹿泉经济开发区 石家庄装备制造园区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定京南现代产业基地 白洋淀科技城 邢台市太行新区 邢台经济开发区 邢台市邢东新区 沙河经济开发区 邯郸市冀南新区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定州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 •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 医疗健康、生产性服务业 •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电子 信息产业,精密装备制造 •机械装备、食品、生物产业 •半导体照明等电子信息产业 •专用车、轨道交通、煤矿机械、通用飞 机生产及配套设施 •新能源及能源装备、软件、新材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 备制造、现代物流 •清洁能源、高端环保和智能装备、云计算、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与健康服务 •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化工新材料 •新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及大型铸锻件、紧固件等装备制造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新型建材、玻璃制造及深加工 •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创意 •新材料、高端装备、光机电一体化、先进仪器仪表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
2
医药健康
药医疗器械示范基地、 武清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健康“微中心”、 安国现代中药与健康产 业园区、 固安肽谷生命科学园 迁安生物制药产业区、 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国际健康城)
3 4
食品 家具
宁河潘庄工业区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基地 、赵县淀粉调味品和果品加工基地、 抚昌卢—怀涿
葡萄酒基地、 曲周天然色素产业基地、 定兴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望都辣椒制品产业集聚区 香河家具产业基地、 正定板式家具基地 、霸州钢木家具基地、 大城仿明清家具特色园区 辛集制革制衣工业区、 肃宁皮毛工业园区、 白沟箱包工业区、枣强大营皮毛产业集群
1.以“五区”为突破建设重要引擎
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 强化政策支持 与引导,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
2.以“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
——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涵盖北京、廊坊、天津为轴线的区域。利用北京技术优势 和天津、 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承担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 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沿海临港产业带。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 沧州沿海地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 发展滨海 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 项目建设,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的滨海型产业带。 ——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以保定、石家庄、邢 台、邯郸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利用本地区土地、劳 动力等要 素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 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 等产业。 ——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涵盖衡水、邢台东部、 邯郸东部、沧州西部地区。着力发挥本地区交通、 土地、劳动力、农产品资源等优势,承担农副产品和轻工业用品供给功能,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 代轻工业等。 ——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山区和 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 障为导向, 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 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P10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五)
(四)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
序号 46 园区名称 衡水经济开发区 •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 重点发展产业
47
48 49 50 51
武邑柜业产业集聚区
邢台清河经济开发区 邢台隆尧东方食品城 邯郸大名京府食品工业城 邯郸义井陶瓷工业园
序号 52 53 54 园区名称 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承德平泉食用菌基地 重点发展产业 •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 •绿色食品加工 •食用菌及深加工
55
56 57 58 59
承德兴隆生物产业基地
承德下板城食品加工园区 坝上乳制品、燕麦、马铃薯 产业基地 张家口西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遵 化 — 宽 城 — 兴 隆果品加工基地
P7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二)
(一)京津走廊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园区名称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 天津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 蓟县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廊坊物流园区 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亦庄· 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点发展产业 •研发转化、商贸物流、电子商务 •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现 代物流 •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 装备制造 •环境技术研发、健康医疗、休闲旅游 •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 •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 •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材料 •移动通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 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 国。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重点提升 创新能力,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 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
P4
以“五区”为突破建设重要引擎,以“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 布局,建设五区五带五链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展示
中心、信息集散中心。
P6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一)
(一)京津走廊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
序号 园区名称 重点发展产业 •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 •航空物流、综合保税、电子商务、航空服 务保障、航空金融 •集成电路装备、重大疾病药物、现代服务业 •微电子、关键汽车零部件、智能成套装备、 生物医药
•保险柜、文件柜、防磁柜等金属制品制造
•高端羊绒制品加工 •方便食品,饮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制造 •小麦深加工,芝麻油、核桃油等特色油脂加工 •骨质瓷、高石英瓷等高档日用细瓷
P11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六)
(五)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
23
河北玉田电子元器件产业园
•高端电子元器件、微电子产品制造
P8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三)
(二)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带
序号 园区名称 重点发展产业 • 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运输起重设 备、新能源与环保设备、风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 •石油化工、新材料、大型成套装备及港口服务业 •高铁设备、重型工程装备、船舶及海洋工 程装备、冶金装备、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食品 •精品钢铁、石油化工、重型装备、通用航空、节能环保、船舶 海工、高铁零部件、 港口物流 •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商务 •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冶金、装备制造、 港口物流
•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营养保健品
•绿色食品加工 •高端乳制品、鲜薯深加工、高档燕麦产品 •工程机械、风电设备 •果品加工
P12
各产业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每个载体(园区、基 地)设定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七)
(六)特色产业基地
序号 1 特色产业 节能环保 产业基地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冀津(涉县· 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沧州国家循环化改造示 范试点园区、 承德双滦经济开发区、 承德凤山新兴产业示范区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 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 静海团泊健康产业园区、 北辰医
三地比较优势,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
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而制定的法规。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 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 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
的产业发展格局。
P3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 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5
6
皮革
工艺美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曲阳石雕产业集群、 衡水内画特色产业园区、 唐山陶瓷(艺术瓷)产业集群 、石家庄藁城宫
灯产业集群、 保定易水砚产业集群、 武强乐器产业集群、 肃宁乐器产业集群、 饶阳乐器产 业集群 沧州盐山管件产业集群 、邯郸永年标准件产业集群、 平乡曲周自行车产业集群 、安平丝网产
7
其他
业集群、 容城服装产业集群 、定兴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高阳纺织产业集群、 定州体育用 品产业集群
P13
目录
一、最新政策解读 二、京津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P14
政策层面,《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是对三地产业发展更细化 的指导意见,以期引领合力发展,避免各自为战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强调将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