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合集下载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以工程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与综合其内部与环境信息,设计何种控制策略与决策行为,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独特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成就,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到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

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逐步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并在工业中获得成功应用,才开始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此后,经典控制理论继续发展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空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上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并相继发展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使本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

60年代以来,随着控制学科的发展和计算机语言和软件的诞生,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加快了工业技术更新的步伐。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阶段叫自动化,研究生阶段叫控制科学与工程),下设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完成了博士阶段培养、达到课程学分和学位论文要求的,可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1.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掌握本学科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及其前沿领域状况,能够利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独立完成能代表学科前沿水平或具有创新价值的课题;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以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并具有自我提高和创新的能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所属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1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 o n t r o l T h e o r y a n d 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专业代码:081101)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985年首批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本学科针对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

目前的研究为: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流程工业建模、控制与优化,生产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

研究领域覆盖了自动控制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在学术上属学科前沿。

本学科所在的自动化系设有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CIPS等实验室,可以进行数字仿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时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国家“九·五”攻关、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基金及其他横向协作项目。

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首批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是国家"211工程"、"985"的资助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其中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在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授20余名,副教授近40名,另有国内外客座教授10余名。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针对各应用领域中面临的复杂控制问题,应用控制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系统。

为我国自动化领域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源于年成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获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教授人,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并大力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及优化研究、微光机电系统集成与测控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控制、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化机电装置与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二、培养目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身心健康。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年,学习年限一般为~年;在职攻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年。

“学术活动”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记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记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博士生一般不少于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2016年6月2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1 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本学科专业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运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论知识,研究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所需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重点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等。

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控制工程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点,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信号获取和数字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约30人。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并承担完成了一系列自动化相关的企业委托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社会服务声誉良好。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优越。

与若干国际著名公司以及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科专业在国际控制领域一流期刊和国内著名控制期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技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2)运动控制系统;(3)自动检测技术;(4)工业控制系统及装备;(5)智能控制系统与信息处理;(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7)新能源利用中的控制技术。

2 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本学科硕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讨论专题、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序一、引言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内涵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发展历程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2.1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2.2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2.3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三、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3.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3.2 控制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3.3 控制科学与工程对工程技术的推动作用四、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4.1 基于新技术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发展趋势4.2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智能化领域的应用4.3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总结与回顾5.1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5.2 个人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理解5.3 个人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展望六、参考文献------引言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内涵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直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智能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提高工程技术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发展历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作为二级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的古希腊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控制科学与工程逐渐崭露头角,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成为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2.1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系统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状态进行监测和调节,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控制和调整。

2.2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反馈原理、预测原理、鲁棒控制原理等。

通过这些基本原理,人们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学科门类:工学(08)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辩识与建模、计算机测控系统、水利水电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化、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模式识别、开关电源控制系统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

本学科科研条件良好,拥有“智能自动化研究所”和“系统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建有“水利部机电控制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一、培养目标培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相关二级学科的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管理、高等教育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2、运动控制系统3、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4、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5、智能化仪器与自动化装置6、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本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批准的第二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则是我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7年),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多年来,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以工程领域内的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飞行器为对象,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能力的高级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摘要:一、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控制科学与工程的背景与意义2.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与任务3.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二、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2.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4.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2.当前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与成果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正文: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控制理论、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的学科。

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涉及到自动化、信息技术、数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能耗、保障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

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与优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关注传感器、检测仪表、自动化设备等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涉及系统建模、分析、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控制科学与工程涉及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为控制问题的求解提供了理论基础;控制算法与优化技术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提供了手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获取系统状态信息提供了途径;网络控制与通信技术为远程控制与信息传输提供了支持。

在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种专门研究控制理论和应用的学科,是对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自动控制、系统建模与识别、控制器设计和调节、优化与决策、大规模系统与网络控制、智能控制、工业过程与装备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该学科中,学生将学习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来应用这些理论。

他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控制系统,以实现对各种过程和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响应等方面的控制。

此外,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还涉及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控制技术与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就业方面,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动化领域、工业控制领域、电力系统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等方面找到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营、维护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7031401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
并重 32 2

并重 32 2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础 74032001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70314008 非线性系统理论*
70314009 智能信息处理
专 70314010 智能控制 业 70314011 现代计算机控制理论*
课 70314012 非平稳信号处理
70314014 鲁棒与最优控制
理论
7

个,每个 4~10 学时)
前沿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8 次,
70316002
理论
其中本人主讲 1 次)
学期
学 学
分ⅠⅡ Ⅲ 时
16 0 √ √
16 1

16 1

16 1

80 5

32 2

16 1


考查
三、选课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16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5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6 级以上(含 6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7 级公共课:≥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为选修)。 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 学分,(《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 沿科技》必修),其中 6 级专业基础课和 7 级专业课总学分:≥5 学分。 7 级必修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补 5 级专业基础课:≥2 学分,专业课:≥4 学分。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

(完整word版)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完整word版)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光荣的历史,是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沿革中,本学科以综合性强、覆盖面宽、培养人才的基础厚且适应面宽而著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军民结合和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人类劳动,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自动化技术对实现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从航空航天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先进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智能交通到楼宇自动化,从医疗仪器到家庭服务,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网络技术赋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内涵,使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科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学科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各个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题为动力,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特别是动态行为,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

本学科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电路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为基础,专业理论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泛函分析、最优控制、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仿真建模理论、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导航理论与技术、导航与制导系统等。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摘要:一、引言二、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学科定义2.学科发展历程3.学科研究领域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支1.控制理论2.系统工程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5.系统分析与集成四、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高校研究成果2.产业应用现状3.国家政策支持五、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应用领域1.制造业2.交通运输系统3.医疗卫生领域4.环保与能源5.农业与林业六、展望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2.跨界融合3.国际化合作4.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析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二、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简介1.学科定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的一门学科,旨在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控制与集成。

2.学科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控制理论与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得到了广泛关注。

3.学科研究领域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研究领域包括:控制理论、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分析与集成等。

三、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分支1.控制理论控制理论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优化方法,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础。

2.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关注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强调系统分析与综合。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处理等技术,致力于实现智能化控制系统。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定义和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主要涉及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系统、机器学习、信息处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算法设计与优化、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

智能系统和机器学习也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内容。

信息处理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方向,其中包括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发展现状当前,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需要与之紧密结合,发展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新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系统。

另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也会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结论:通过对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专业代码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也可以预见到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共 36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20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共 166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渤海大学、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学院、沈阳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长安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新疆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7强: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共 134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化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工学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检验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2强: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燕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081103) 系统工程(共 77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中国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系统工程17强: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共 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五邑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7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共 16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中北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B)
{导航、制导与控制13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081120) *系统仿真与应用东北大学
(081120)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81120) *系统信息化技术华中科技大学
(081120) *空间空间控制工程国防科技大学
(081121) *物流优化与控制东北大学
(081121) *信息获取与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81121) *仿真工程国防科技大学
(081122) *生物信息技术东北大学
(081123)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东北大学
(081124) *系统复杂性理论东北大学
(081125) *综合电气化及其自动化东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