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

合集下载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一、目录1.引言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4.结语二、详解1.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式,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

具备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教学资源,包括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不多。

特别是低学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形式上的说教,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

那如何从课堂上无形的渗透这一点呢?为此,我便通过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革命前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开设故事大赛等形式,通过观看类似的红色影片做铺垫,课堂上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学习并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又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程内容时,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节日活动引入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教育形式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涵义的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化知识、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主要课程,而读写能力又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推荐、读书笔记分享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及时反馈学生的写作表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课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自由的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题目,自主完成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名胜、举办文化节目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深入挖掘语文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把握语文要素,深入挖掘语文内涵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包括语文的文字、语法、修辞、篇章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准把握这些要素,深入挖掘语文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抓住语文的文字要素。

文字是语文的载体,通过文字的表达,才能传达语言的信息。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学会认读、书写、运用文字,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注重语文的语法要素。

语法是语文的基础,它规范了语言的结构和用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要通过丰富的语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法的运用能力。

重视语文的修辞要素。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修辞的运用,让他们在表达中更加生动、深刻,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关注语文的篇章要素。

篇章是语文组织的载体,它规范了语言的组织和结构,使语言更加通顺、连贯。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学会篇章的组织,提高篇章表达的能力。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中更加自如、流畅。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情怀和文学品味。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等方面。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阅读、写作、听说等语文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学会运用语文方法,如分析、综合、评价等,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尊重文化传统,关注社会热点。

二、制定教学目标1. 确立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入教学目标中。

2.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三、优化教学内容1.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注重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2. 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关注跨学科知识融合,拓展学生视野。

四、创新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搭建多元化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素养。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评价能力。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自身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秀教学经验。

结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关键。

通过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们发现学生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的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落实方法。

1. 认知素养认知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素养。

2. 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 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扩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文章的创造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4. 社交素养社交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作业展示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在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分享意识和服务意识。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语文要素主要包括文字、语音、语法、篇章、修辞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掌握。

首先是文字要素,学生要通过阅读、书写等方式,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意义和用法,提高识字能力,准确、流畅地书写字词句段。

其次是语音要素,学生要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语音、声调规律,提高语音表达能力,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语音表达。

再次是语法要素,学生要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准确、得体地使用语法规范。

学生还要注重篇章要素的学习,掌握文章的结构、段落的连贯和衔接,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还需学习修辞要素,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提高文章的表达和审美效果。

只有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修养。

三、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和方法。

其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二,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简介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写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选读名著、传统诗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惯。

5. 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文化素养培养、注重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方面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且鼓励他们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小说、散文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

2. 提供写作指导,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包括写作结构、行文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滋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广泛地涵盖经典文本和现代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经典文本方面,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现代文本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当代作品或者网络文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作文以及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的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语文学科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等。

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次展示自己的成果。

作品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翻译和阅读理解等作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

口头表达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演讲、朗读和辩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改进。

综上所述,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为了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其融入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中。

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句式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规律。

例如,在执教《马说》时,可以从朗读的语气中发现思想内涵,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方式在于有效提问。

在此可借鉴XXX老师主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

例如,在执教XXX的《祝福》时,可以用三个主问题统领全文教学: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的理解,凝聚兴趣。

(XXX为什么无春天?)2.进行阶段:以问题的形式形成教学板块。

(XXX每次祝福时都想说什么?)3.深化阶段:探索主题意义。

(XXX的死,谁担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全面把握学业质量标准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全面把握学业质量标准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把握学业质量标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和评价中,全面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学科的基础是文字和语言,学生要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讲解语言的用法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写作作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汉字和语言表达,还要通过语文教学传授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内容,讲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作品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歌赋比赛和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文学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学生要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是指语文学科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词汇、语法等方面。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如何精准把握语文要素,以及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1. 阅读要素: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识字、理解、鉴赏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不同难度的文本,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

2. 写作要素: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包括作文、写作技巧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 听说要素:听说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听取和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词汇要素:词汇是语文学科中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通过词语的记忆和运用,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5. 语法要素: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和组织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法运用能力,避免语法错误。

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1. 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综合分析、评价鉴赏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

2.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写作表达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口语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的能力,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评价。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欣赏音乐、观看艺术作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人际交往、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落实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者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朗诵活动等,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识字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读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辨析分析等方法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辩证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文章,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来解决问题。

四、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关键。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培养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语言能力,培养沟通、合作和创新等核心素养。

强调实践与应用
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如写作、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核心素养。

注重思维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与应用,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
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促进交流与合作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
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写作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培养沟通、合作和协调等核心素养。

结论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倡导多样化学习
机会,强调实践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终身学
习能力和发展潜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之一,落实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三个方面。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丰富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可以通过词语积累、词语记忆和语境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培养准确的语法表达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类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语法意识,提高语法辨析和语法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口语表达是语言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最常用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和指导。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选取一些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古文诗词,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增加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式,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辨,就要经常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理性思考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一、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体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健康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优秀个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1. 批判性思维小学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诗词、古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分辨其中的优劣、美丑之处,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讨论评价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文学作品,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语文素养。

2. 创新能力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更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创新。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再创作,或者让学生展开想象、创新性地写作。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创新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沟通能力语文学习是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协作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如共同创作故事、研究文学题材等。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5.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文学资料,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利用能力。

6. 健康素养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

语文课可以设置自主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觉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这是我作为基层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著名教育家顾之川对此做了更具体的说明。

在他看来,“语文核心素养”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习惯;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习惯;四是独立思考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创新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语言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展现并让学生真切领略到汉语言独特的文化之美,即:意美,形美,音美。

教学中,就要在这"三美”上下功夫。

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习惯;四是独立思考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创新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语言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展现并让学生真切领略到汉语言独特的文化之美,即:意美,形美,音美。

教学中,就要在这"三美”上下功夫。

例如教学《使之塞上》时。

我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话的意境。

学生经过讨论大致能说出: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股孤烟直上;映照着天边一轮又大又圆的落日。

就这样,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立即浮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让我们恨不得立刻穿越到唐朝,跟随王维一起出使塞外,领略这独特的塞外风光。

我想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吧。

第二思维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载体。

语文的学习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在问题情景中借助解决问题培育起来的,即: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

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情感情绪素养、审美素养和实践素养等。

通过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来交流。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通过阅读训练和理解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逻辑方式思考和表达,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综合问题,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作者:————————————————————————————————日期: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中学语文论文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 郭家海两年前,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这是“核心素养”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自此,“核心素养”概念体系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南,学校日常教学实施的准绳,各级各类教学评价的核心。

自《意见》发布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两年来,从理念到行动,都有了一定的推进,目前正进入学科课标与课程教学层面。

一、核心素养要清楚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清楚“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最早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2003 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中首次提出。

报告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素养。

②欧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

③这是世界三大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联合国经合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理解比较一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个人生活的成功,二是着眼于社会运行的健全。

欧盟的理解着眼于个人的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缺失社会健全的吁求,同时也欠缺个体对社会健全的积极能动作用。

与联合国两个组织相比,欧盟的理解更具体地指出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要素构成。

台湾地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欧盟大体相同,认为“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是“核心的”素养,是可学习、可教学、可评量的关键必要素养。

④台湾教育界从操作层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可学习、可教学、可评量。

大陆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品格能力说、基础思维说和技能说。

品格能力说以林崇德、钟启泉和崔允漷为代表。

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⑤钟启泉认为,核心素养指的是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

⑥崔允漷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⑦基础思维说以辛涛、成尚荣和李艺等为代表。

辛涛认为,学生核心素养是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⑧成尚荣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

⑨李艺等认为,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次:双基指向,以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科学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⑩技能说以夏雪梅为代表。

夏雪梅认为,核心素养就是经过一系列课程之后,学生所积淀形成的核心技能。

{11}从逻辑上说,以上三种理解是逐级包含的,品格能力说包含基础思维说,基础思维说包含技能说。

从目前运用看,更多的倾向是第一种品格能力说。

二、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个抽象宏大的概念,具体到语文学科中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呢?语文课程研制专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提出四个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12}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取,与过去“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能力八分法、“听说读写思”语文能力五分法最大的区别是由切割式向整体式转变,由知识与技能向能力与品格的融合转变。

1.语言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积累与运用”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最基础的关键能力,语言运用的前提是积累,语言的积累要建构个体言语经验。

因此,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专家组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有如下五条要求:(1)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2)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3)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4)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5)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2.思维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发展与提升”语言是外在的存在,其背后是思维。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直接反映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二层次要素。

专家组对学生“思维”素养有如下五条要求:(1)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2)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3)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4)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5)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3.审美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鉴赏与创造”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言、思维基础之上的第三个语文核心素养要素。

专家组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如下三条要求:(1)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2)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3)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4.文化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传承与理解”以上三个语文核心素养要素更多着眼于“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的“必备品格”更多体现在一种文化态度,即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

语文教育希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专家组对学生“文化”素养有如下三条要求:(1)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2)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3)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语文核心素养是能力到品格的逐级递增,既有独特性又有交融性,是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也是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三、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要在被教育者身上显现出来,不只是一个概念目标,也不只是一个抽象四级框架,更是一个纵横结合的链条。

这个链条至少包括两个要求:一是实施,二是评价。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纵向上是学科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意见)—评价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一体化框架。

两年来,方方面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念层面,课程层面也只是在高中。

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意见)—评价标准”体系还没有触及,这是当前语文核心素养最值得关注的视点。

从评价的角度看,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有一套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主要描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它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各门具体学科具体学习时段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课程标准在能力维度上既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终结性评价标准,更没有用于促进过程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标准;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有与具体课程内容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有用于促进过程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标准。

《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从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来看,这是第一次就评价问题在国家文件中作出如此具体要求。

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都集中在高考这个枢纽上,而高考与新课标、与教材、与教师日常的教学还很不一致。

建构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包含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学科、学段乃至年级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我国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亟需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①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②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教育导刊》,2015年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