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与教学论2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1、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2、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产物)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教育、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1.学校应该视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来源第一: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过程。
对学生自身的研究就是要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第二,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泰勒认为这首先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的教育目标从上诉三个来源的分析,这样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哲学的甄选和心理的甄选。
{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程序是如如何有效的陈述目标。
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的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标}3、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映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可能达到的即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习内部引发或产生的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问题。
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6、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课程与教学论第2章课程概述
⒋ 从课程的微观种类分析 (1)学科课程与活动(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直线式课程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前 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所谓螺旋 式课程就是以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 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 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隐性课程的本质
隐性课程 是在学校环境中伴随着显性课
程的实施与评价而产生的,可能对学习
者产生实际影响而又不为某一(几个)
课程主体(开发者、实施者、学习者) 所意识的教育因素。 显性课程则是指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公 开性的,并为所有课程主体所意识到的 课程。即一般意义上的课程。
第三,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章 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分类与结构
第三节 课程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课程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的概念 (一)课、科目、学科、课程的区别
课:有三种含义 1.一门学科或一类学科。如语文课、数学课等。或 工具课、基础课等。 2.教材结构的基本单位。如语文课就有许多课组成, 每一课既是全部教材的组成部分,但又是相对独立的 段落。 3.课堂教学的简称或其时间单位。如上课、下课或 一节课、二节课。每节课的时间由学生的年龄特点等 情况而定,在中国中小学,一般是35、40、45分钟 不等。
理解校本课程开发
从开发的自主决定权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 发可以分四个层次:
一是限于课时的课程开发,相当于目前教师的教 案; 二是限于科目的课程开发,即教师可以决定一门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三是限于一类科目的课程开发,即几乎所有选修 课程的开发; 四是限于一所学校的所有课程的开发,即学校中 的所有课程都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
课程与教学论(李森版)2
课程与教学开展的条件是什么?构成了课程与教学丰富的知识,也丰富了课程 与教学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指导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共同 体学习,这样的主题至今有很强的话题性。
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领域中时刻发生着的现象,并不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正如我们每
天都遇到、没有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它们与我们并没有多少的交集。只有当 它引起了我们注意,或是因为愉悦、或是痛苦、或是不安、或是向往,它才成为我 们关注的对象、需要被克服的对象、奠定我们成长的对象。
因此,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课程与教学问题。 包括: (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问题,包括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学科结 构及内在逻辑等问题。 如思考是脑的功能还是身体的功能?
我也试过建立文件夹, 但是会变的太琐碎 还是喜欢按大类 扔在一个文件夹
综上,我所使用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使用的笨方法 有不少文献管理工具,都很好用,推荐一种 endnote
1.自带摘要、关 键词,你阅读过 的都有记录,查 找起来很方便。 2.直接生成参考 文献,还能随意 编辑格式。
()文献资料的分析
•2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多少可以从案例中看出一些问题
比如:
从诗歌教学的特点看,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发现作者的写作手法,掌握优美的词句。
教师的问题可以问的指向性再明确一点,比如: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西湖非常的生动美丽,在描写晴天的西湖时, 作者使用了一个什么词呢?
就要比教师自问自答式的问题好一些
课程与教学操作的研究,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大量的技术,提高了课程与教学的 效率,如创客教育、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仍然是很新的话题。
教师学与教学论总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是突出师德要求
①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对学生没有偏见看法,一视同仁。
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保持很高的热情;喜欢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和其他老师成为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好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①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得课堂适度活跃,把持有度。
三是强调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四是体现时代特点,
①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②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教育、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有全面的教育能力;能胜任教学工作,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并时刻将新鲜的知识带入课堂。
③对学生因材施教,高超的教师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文字功底强,幽默风趣的台风,学识渊博,视野开阔。
有较好的科研能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是张弛有度的管理学生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很好的处理而不伤害同学又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能多关心同学门的身心健康,关心同学的心理动态,为学生引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发展。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范文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对于我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我学到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对于课程设计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没有深入思考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而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我了解到课程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来进行设计。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学到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对于教学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教学技巧。
最后,在教育意识方面,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深入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教师学与教学论复习答案第七章
4、什么是教学原则?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之间的关系。0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它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用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具有实践性、宏观性、时代性和主观性等特点。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而教学原则旨在反映教学规律,但是,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的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在同一条教学规律面前,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6、列举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些教学原则,并简述你对此原则的理解。0提示:如启发创造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馈调节原则、师生协同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
7、结合中小学具体的学科教学,阐述教学原则贯彻实施的基本要求。0提示: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的要求是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第七章习题库参考答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0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2、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有哪些?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但就整体而言,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
教师学与教学论第二章
1.结合你的认识谈一谈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0首先,从中学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无论对于升学还是就业的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从中学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来看,良好的中学教育不仅能使中学生顺利地度过其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还会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从中学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来看中学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学教育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0中学教育从性质上讲属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的。它不同于高等教育阶段专门的高深专业教育,也不是实用技能训练的职业教育,而是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公民基本素养的教育,为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上奠定中等普通科学文化基础和道德基础。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对学生施行的是公民素质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一般的、有广泛适用性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对青少年学生施以培养合格公民的全面素质教育,为他们将来做人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学教育的全面性是指它涉及一个人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并施以与之相应的全方位教育,而不是为人的某一方面发展打基础。中学教育的多样性是指要在全面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4.结合教师专业化谈一谈当代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0教师的职业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5.当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0知识素质,包括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素质,包括教学能力、德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二(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二(2)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多项选择题1,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c)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生要标志。
a、关于教学B.关于伟大的教育C.关于伟大的教学D.关于伟大的教育2.(c)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a、课程B.教学C.课程与教学D.教育与课程3.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d)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 分析② 比较③ 就职④ 一般化⑤ 抽象⑥ 质疑⑦ 猜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4.“现代教学论”是以(d)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b.斯金纳c.布鲁纳d.杜威5.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体系完整,学科建设意图鲜明,影响力巨大。
学术界往往把d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b.《大教育学》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6.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b)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7.教学内容是课程的(c)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8.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是什么?(C)A.完整性B.基金会C自治。
开放性9项课程标准是指(a)课程标准。
a、主题B.主题C.教学D.知识10.主题强调(B)。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1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d)A.隐性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12.中国古代学校课程(C)a七艺b.四经五书c.三百千千d.三千千千13.中国现代课程开始的标志(a)a.1912年的课程计划b.废除科举c.创办新式学校d.举办教会学校14.按课程组织形式分类的课程类型(c)a、 B.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C.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15.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a.知识B.学校制度C.儿童D.社会16、课程目标是根据------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答案
1、制定教学策略主要依据是什么?(1)、具体教学目标及任务。
不同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需要不同教学策略去完成。
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教学策略也不同。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不同学科性质教材,应采用不同教学策略,而某一既定学科中具体内容教学,又要求采用及之相适应教学策略。
(3)、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所以,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情况,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
(4)、教学策略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优点和局限。
某种教学策略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但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
(5)、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
教学策略研究一个重要目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所以,实际教学中,制定和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做到省时高效。
好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教学目,并能使教师教得较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方式变革意义何在?(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及、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学习兴趣,为自己学习负责(2)、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独特个性。
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倾向性、学生特征、教学内容特征等合理地选择搭配多种教方式。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特征等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1)、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各个对象逐一及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相对优(2)、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某方面知识或能力及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就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认学习者须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应当就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
+4
4.3% 4.2% 3.9% 5.2%
(2)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 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00)
资料卡片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构成
第1章 导 言 第2章 原则与定义 第3章 科学教学标准 第4章 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 第5章 科学教育中的评价 第6章 科学内容标准 第7章 科学教育大纲标准 第8章 科学教育系统标准
2.科学课程标准
①规定科学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要 求 ②设置科学课程的教育范围及知识内容体系;
③规定所设课程体系的教学顺序及其教学安 排; ④提出教学法方面的基本要求,说明编制教 材的原则。
二、科学教材的类型与特性
1.科学教材的构成 ①教科书:体现科学课程知识内容体系的课
本。它可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类。
(1)学科型科学课程 (2)活动型科学课程 (3)探究性科学课程 (4)跨学科科学课程 ①学科间交叉 ②学科内交叉 (5)综合型科学课程
第三节 科学课程的形式
一、科学课程的设置 1.科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 (1)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科学的发展顺序; (2)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顺序; (3)科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性顺序。
“课程”的含义归;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④课程即 学习经验;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即社会改造。
( 施良方.课程理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3~7)
“课程”含义 的三个维度
★着眼于从课程的形式构成上来定义课程概念 :学 校教育中设立的各种教学科目统称为课程,既可 以泛指理科、文科等教育科目,也可以指数学科、 语文科、物理科、化学科等一类具体的学习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课程编码:16A11090学分:3.0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推荐教材: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3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运用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评价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以及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识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练习,使学生养成课程审美与教学艺术的意向和追求。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初步养成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并训练和提高从事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思维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特征,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论。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与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就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得目得与任务得。
2、课程与教学论得基本任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得一门分支学科,它得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得著作(了解)《礼记·学记》就是我国与世界上最早得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得《大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学科诞生得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得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得关系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得认识(理解)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得关系得瞧法,有四种不同得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得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 布鲁纳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得历史演进▲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得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得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就是上层社会得贵族教育与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中国《学记》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得思考,但还就是没成为独立得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得描述与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得形成期(建立期)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得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三、学科得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得发展进入了分化与多样化得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5、课程论得独立与大发展: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得开始。
教师学与教学论复习答案第八章
5.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0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时应注意体现教学模式的整体性、针对性、操作性、开放性等特点。
第八章习题库参考答案:
1.试比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0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地,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一般而言,教学模式重要包括特定的教学方法。
2.简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0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要受学习方法的制约。同时,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方法,指导学法。
3.简述对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见解。0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主要分类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研究法。国外新出现教学法有:发现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
6.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有哪些?0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教学改革具有转化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等意义。
7.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0现代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有:目的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
8.如何理解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关系。0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学方法依存于教学媒体;另一方面,教学媒体通过教学方法发挥作用,“不能离开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来孤立地讨论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革命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联系日趋紧密,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如下:第一,新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而不是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教学媒体引入课堂导致了教学方法的产生。第二,对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才能真正使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1.课程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宏观的课程计划(基本依据),中观的课程标准(直接依据)和微观的以教科书(主要依据)为核心的课程资源。
2.课程计划:也叫课程方案,也可以是教育计划,学校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机构制订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指导性文件,重点是规定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各门类课程的学时数量以及开设的顺序。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五个部分组成。
3.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围绕“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理解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5.见到以下字眼“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资源开发”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关于某课程科目的学科性质、目标、内容构成、教学与评价建议等的纲领性规定,是关于一个课程科目的内容选择组织及其教学进程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特点:导向性、标准性、专业性6.必备内容:课程标准的教育意义(1)关于课程内容的实质性规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地方和学校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地方和学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通过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的具体表述和规定,解决具体科目的课程内容的整体构成与学习水平问题。
(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统领作用,是教材编制、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的依据、基点和标尺。
(3)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课程标准总体预设了学生学习特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基本尺度。
(4)指导教师教学的官方文本课程标准对特定课程科目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和规定,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7.课程标准的构成: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构成。
教师学与教学论辨析题
3.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盯死守,绝不能听任学生自主地活动,以防出现差错。 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动,是必须的 。4.活动课程就是课外活动。错。两者的概念不同,是交叉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5.课程标准反映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结构,而课程计划和教科书则是它的进一步具体化。 错。应将“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对调。
14.活动课程等于课外活动。 错。 二者基本概念和性质截然不同。
15.“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实际上就是杜威的“人本主义”。
错。 前者包含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完全局限在学生的个性化,这种发展可以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也可以是以接受式为主开展的,而后者主要强调学生中心。 16.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错。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教育是其中的一项,但不是全部。
6.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错。教学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
7.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的施教方法。 错。 教学方法包含三部分,不仅仅包含教法。
8.教学是实现智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正确
9.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正确
10.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过程诸要素的最优化。正பைடு நூலகம்
20.评价一节课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师生双边活动是否活跃。 错。评价一节课设计诸多因素,师生双边活动是其中的一项,但也包括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课堂表现等因素。
17.学法指导不应该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 错。 教学方法是教法、学法以及二者的和谐统一
教师学与教学论
第一章教师职业1、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书P9)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为中心,则不能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2、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书P12-P14)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④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⑤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义务。
⑥提高自身素质的义务。
3、教师的职业角色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角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书P16-P20)①1.文化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2.“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3.心理卫生保健者的角色4.学生集体管理者的角色5.青少年朋友的角色6.学生榜样的角色②1.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 2.由单一型教师转变为全能型教师3.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4.由守业者转变为创业者5.由领导者转变为合作者4、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
(书P21-P23)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5、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目前中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如何建立?(书P23-P32)㈠师生关系是一个包含着多种内容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对它进行考察。
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
㈡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素养3、经常与学生交往4、善于理解学生5、表达师爱6、塑造学生期望的教师形象7、妥善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第二章教师的职业素质1、中学教育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特点?(书P36-P38)我国中学教育的最基本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1、社会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普通教育: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公民素质教育——合格公民3、义务教育:初中教育(十一五目标:12年义务教育)特点:1、基础性为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打基础[提高民族素质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基础工程] 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打基础2、全面性:全面发展(基础)3、多样性:个性发展(提升)2、结合教师专业化谈一谈当代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准备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2)发现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1、设置问题情境;2、发现问题;3、提出假说4、验证假
说5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
两者之间的关系:接受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接受式教学要求的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因
而经济易行。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发现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主动解决问
题过程中,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费时较多,效率不高,
适用范围有限。
只有将接受式教学和发现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优势互
补,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科学结构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能。
3、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
”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
启发式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深刻阐述。
第八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体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并具体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和教与学的方法。
2、简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3、简述对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见解。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有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有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有讨论法、研究法
4、简述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
2、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4、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5、与教师自身素质相适应
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优点:1、有利于培养大面积的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1、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2、教学形式固定化、程序化
3、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
2、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教学内容正确适当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4、教学结构严谨
5、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自然
6、教学效果良好
第十章教学评价
1、如何理解教师评价的基本含义和组成要素?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组成要素:教学评价的对象、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评价的方法途径。
2、中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1、评价目标的多元性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5、评价结果处理的科学化
3、表现性评价的特点是什么?典型的表现性评价方法有哪些?
1、注重评价过程
2、评价多元化
3、评价范围扩大
4、评价行为具有现实性
典型的表现性评价方法:1、学生的成长记录袋2、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3、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