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烧及燃料利用》考试题带解析.doc
【化学】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2.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是错误的叙述;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是正确的叙述;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是正确的叙述;故选A。
考点:灭火的原理2.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初中化学《燃烧、燃料利用》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燃烧、燃料利用》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8题)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B.C.D.评卷人得分【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处理事故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隙大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主要目的是隔离氧气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氢气C.天然气D.汽油【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C.实验过程中滤渣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7.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B错误;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
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②为对照组,①②要形成对照,所以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C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燃料及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燃料及应用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4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有人不慎跌入富含一氧化碳或硫化氢的深洞中,应立即下洞救人B.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水冲洗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NaOH溶液,可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D.厨房中因煤气泄漏出现较大气味时,应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答案】答案 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则x、y、z分别是()A.CH4H2CO B.CH4COH2C.COCH4H2D.H2CH4CO【答案】答案 C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l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用氢气作燃料驱动火箭D.含碳燃料的燃烧【答案】答案选C。
由图可知,A处过程消耗氧气,产生CO2,而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故选C。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二、填空题(共26题)1.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2)上述事故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用湿毛巾捂住鼻,迅速离开现场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6.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不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2)目前,人类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的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请从下列表格中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饮用水的硬度.除去饮用水的异味可采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2)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举一例)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答案】D【解析】【详解】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楼内电梯逃生,以免被困其中,故选项错误;B、可燃物燃烧除要达到着火点外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C、着火点不能改变,水灭火是降低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温度。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重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可倒入蔬菜,降温灭火B.加油站不应建有围墙C.煤矿井下应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D.夜间闻到“燃气”气味,应开灯及时查明漏点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若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着火的初期,正确做法是A.打开门窗通风B.拨打电话求救C.乘坐电梯逃生D.用灭火器灭火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C.关闭活塞,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4、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6、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7、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下列有关的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氧气参与B.通过降低着火点就可以阻止燃烧C.油锅着火可以浇水扑灭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都要严禁烟火9、“生命只有一次”。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4.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答案】D【解析】A、天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火花,导致爆炸,错误;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错误;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
故选D。
3.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②为对照组,①②要形成对照,所以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发为航空燃油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常产生气体污染物和烟尘等产生雾霾,但化石燃料属于重要的能源,不可能禁止,A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故选B。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故A不正确;B、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成分,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二氧化碳是使动物不能呼吸,不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中毒,故C不正确;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②为对照组,①②要形成对照,所以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4.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答案】B【解析】【详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B、氧气不是可燃物。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有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有答案.doc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评题,有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挑选题(共21题) 1.通常所讲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脚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脚的氧气【答案】思路解析:燃烧需要两个条件:(1)达到着火点;(2)有充脚的氧气。
二者缺一别可。
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国家早已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
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D.用玉米、高粱发酵能够制得乙醇【答案】思路解析: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是汽油中加入部分乙醇得到的新型燃料;该燃料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其中乙醇是由玉米、高粱发酵得到的。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妨碍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 ,则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B.只含氧元素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也许含氧元素【答案】思路解析: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讲明该物质中含有C 、H 元素。
至于是否含有氧元素则别能推断,条件别脚。
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的要紧元素是()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硫元素【答案】思路解析:煤和石油都含有的要紧元素是C ,其次是氢。
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妨碍5.下列燃料别是采纳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A.汽油B.煤焦油C.柴油 D.沼气【答案】思路解析:汽油、柴油来自于石油;煤焦油来自于煤的干馏;沼气来自于有机物的缺氧条件下的转化。
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能够叫燃烧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答案】思路解析:A.白炽灯发光发热,但属于物理变化;B.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但别伴随着燃烧现象;C,符合燃烧的定义;D.呼吸作用是氧化反应,但别属于燃烧现象。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失火,文化损失惨重令人痛心。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答案】A【解析】【详解】A、对于电器火灾是不能直接用流水扑救的,易触电,不安全;故错误;B、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资料室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正确;C、锅中油起火时立即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D、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故选:A。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燃烧及燃料利用》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7题)1.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答案】A评卷人得分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4.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5.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蓄电池放电B.水力发电C.内燃机做功冲程D.火箭点火升空【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5.“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
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6.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7.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9.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0.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 风能C.太阳能D.地热能【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1.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天然气C.酒精 D.汽油【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3.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5.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D.油锅着火,泼水灭火【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6.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酒精 B.天然气 C.煤气 D.氢气【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B.②③C.④⑤D.②⑤【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10题)1.材料一: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其附近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稀有气体等。
材料二:钓鱼岛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渔场,蕴藏着丰富的海产品,这些可食用的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磷、钙、铁、锌、碘等元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写出可燃冰成分中任意一种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灭火原理之三:____________。
12.(海南)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南海蕴含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
(1)请写出你知道的一种____________(2分)(2)请你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2 分)13.(河南)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CH4 + 2O2 CO2 + 2H2O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产物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能。
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B.透气性好、耐磨C.密度小、熔点低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B.绝缘性好C.硬度大【答案】(1)催化净化(2)化学(或氢)(0.5分)机械(0.5分)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3)A(1分)C(1分)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性。
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作反应物B .隔绝空气C .升高温度【答案】(1)4P + 5O2=2P2O5;(2)导热;CuO;(3)A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