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3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3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56cf30aeaad1f347933f66.png)
练案23苏武传(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历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B)A.穹.庐(gōng) 廪.食(lǐn)扶辇.(niǎn) 煴.火(yūn)B.窥.视(kuī) 单.于(chán)伏弩.(nǔ) 诡.言(guǐ)C.赏赐.(chì) 蛮夷.(yí)自刎.(wěn) 溺.死(nì)D.斧钺.(yuè) 喟.然(wèi)赦.罪(shè) 阏.氏(yān)【解析】A.穹音qióng;C.赐音cì;D.喟音k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C)①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领袖和国际组织要紧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世界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②在公共传播媒介高度进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需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腔翻新,可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沉思,惊觉人一辈子如梦,白云苍狗....,因此没必要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⑤特朗普早在大学时期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A.①⑤B.②③C.①④D.②⑤【解析】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合乎语境。
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那个地址望文生义,应为“口耳相传”。
无稽之谈,指毫无依照的说法。
产品是无稽之谈。
搭配不妥。
白云苍狗,本指浮云像白衣裳,瞬息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合乎语境。
【练习】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5版含解析
![【练习】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5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4e88fb0740be1e640e9a4c.png)
【关键字】练习练案25张衡传(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骸骨(hái) 连辟(pì)公府逾侈(chǐ) 讽谏(jiàn)B.属(zhǔ)文积年不徙(xǐ)模拟(nǐ) 蟾蜍(yú)C.璇(xuán)机精思傅(fù)会合契(qì) 研核(hé)D.陇(lǒng)西运筹帷幄(wū)驿(yì)站篆(zhuàn)文【解析】A.辟音bì;B.蜍音chú;D.幄音w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躲媒体、矮化自我,以躲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不期而遇。
B.近日,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推出,制作兼主持的董聊,谈吐文雅,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
C.尽管人们已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许多有识之士也奔走呼号,提出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但我国的阅读状况仍令人担忧。
D.在里约奥运会的飞碟射击赛场上,各位选手全神贯注,目不交睫地紧紧盯着飞动的靶碟,力求枪枪击中目标,创造佳绩。
【解析】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A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合语境。
B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此处属褒贬误用。
D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A.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五一”期间,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亮点,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游、采摘游、美食游等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
B.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亚吉铁路,正在成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典范。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5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5 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de4dbd4d8d15abf234e3f.png)
练案5哈姆莱特(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错误!(B)A.藩.属(pān)棕榈..(zōnglǘ)国玺.(xǐ)繁文缛.节(rù)B。
嗣.位(sì)戕.害(qiāng)蟊.贼(máo)嗜.杀贪淫(shì)C。
天谴.(qiǎn)拘捕.(pū)忏.悔(chàn)阿谀..献媚(ēyú)D.吮.吸(yǔn)枭.首(xiāo)揩.干(kāi)鹬.蚌相争(yù)【解析】A项,“藩"读fān,C项,“捕"读bǔ;D项,“吮”读sh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错误!(B)A.编篡荒疏孟浪莫名其妙B.诡计惶惑词藻深谋远虑C。
赦免昭告鲁莽沧海一栗D。
堂皇震彻愚妄拾人牙惠【解析】A项,“篡”应为“纂";C项,“栗”应为“粟”;D项,“惠”应为“慧”.3。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1594045(C)近日,一篇《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很快吸引超过三百万人阅读,__①__获得多达二十万的赞赏金。
“凤姐”通过自叙文,俨然从“丑角"成功转型为“励志女神"。
__②__在“凤姐”貌似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字背后,蕴含的__③__是肤浅的认知和错位的价值观.__④__在美国生活就证明一个人成功了?明明在美国仍是无法融入主流的底层打工族,凤姐和那些“点赞”的人可能没意识到,真正能摆脱贫穷、改变命运的方式__⑤__成为“美国居民”,__⑥__练就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A.甚至但是却哪里不仅而且B。
而且然而正莫非非但反而C。
并可却难道并非而是D。
又而也可是不是而是【解析】①选填表并列或递进关系的连词都可;②应为转折关系;③前后构成转折对照的关系,可以排除B与D;④这里是一个反问句,若选A表达不顺畅;⑤与⑥构成并列关系,也可以排除A项。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1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1 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d068b1551810a6f424863c.png)
练案11辛弃疾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错误!(C)A.仓.皇(cāng)佛狸祠.(sì) 鲈.鱼(lú)鲈鱼堪脍.(kuài)B.揾.泪(wēn) 碧玉簪.(zān)巷陌.(mò)封狼居胥.(xū)C。
螺髻.(jì) 断鸿.声(hóng)舞榭.(xiè) 廉颇.老矣(pō)D。
元嘉.草草(jiā)孙仲.谋(zhòng) 遥岑.(céng) 金戈.铁马(gē)【解析】A项,“祠"应读“cí”;B项,“揾"应读“wèn”;D项,“岑”应读“cén”。
2。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4(D)A。
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可惜,这种鼎铛玉石的生活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化作尘土了。
B.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C。
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D。
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解析】“泥沙俱下”与“鱼龙混杂"都有形容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的意思,但“鱼龙混杂”只用于人,“泥沙俱下”可用于人或事。
此处应用“泥沙俱下".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5(D)A。
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三(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三(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06d17a1c7aa00b52acbf2.png)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同步习题三(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B.凝噎(yè)吮吸(yǔn)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 脑髓(suǐ) 兰舟催发(fà)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B.近一个月,三省份数名婴儿相继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人们再次引发疫苗恐慌,这几起死亡事件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完善有关系。
C.近日,香港“向山举目助学金会”到始兴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捐资助教活动,捐赠价值16.3万元的43台电脑,成立了一间高配置的“香港‘向山举目助学金会’电脑教学室”。
D.11月30日上午,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徒步穿越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区帽峰公园隆重举行,该活动吸引了国内外5000余人踊跃参加。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断鸿脍炙人口求田问舍神鸦社鼓B.巷陌舞榭歌台仓皇北顾望中犹记C.震撼金戈铁马栏杆拍遍鲈鱼堪脍D.怄气叩人心弦封狼居胥红巾翠袖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二、语言表达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段话。
202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4版含解析
![202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4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de88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7.png)
练案4 雷雨(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40分,历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导学号《雷雨》第四幕(节选)曹禺周朴园(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蘩漪(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见鲁妈、四凤在一路,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蘩漪(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
(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熟悉熟悉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太太!蘩漪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首。
周萍(尴尬)爸爸,我,我——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仍是回来了。
蘩漪(惊)什么?鲁侍萍(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不,不!(垂头)啊!天!蘩漪(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周朴园嗯。
(烦厌地)蘩漪,你没必要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蘩漪天哪!(片刻。
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
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
这时蘩漪渐渐移到周冲身旁,此刻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恢复来平常母亲的情感。
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沉痛地)萍儿,你过来。
你的生母并无死,她还活着上。
周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知我,不是她!周朴园(严厉地)混账!萍儿,不准乱说。
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痛苦万分)哦,爸!周朴园(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感觉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本性。
四凤(向母)哦,妈!(痛苦地)周朴园(繁重地)萍儿,你原谅我。
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
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
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
(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适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
此刻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
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鲁侍萍(不自主地)萍——(转头抽咽)周朴园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4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4 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a838e28ea81c759f5783c.png)
练案14李清照词两首(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40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导学号 41594159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此词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
《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
1。
李清照在她这首词作中,写到了“醉",“醉”起什么作用呢?(4分)答: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
一方面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
2.品析“共赏金尊沉绿蚁"中“赏”的作用。
(4分)答:这首词的意境十分清丽、明艳,一个“赏”字,就表现出了作者在这种意境中的一种由衷喜悦、兴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错误!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3。
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6分)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是:高大繁茂,蕉心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的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阕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
由上阕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4。
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09d2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47.png)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基础检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怜悯与安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下面各题。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几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季鹰”这一典故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分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0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0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2792c80b4e767f5bcfce4c.png)
练案10 苏轼词两首(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40分,历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导学号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注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期间。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址,别后有无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如何的妙处?(5分)答:辞别黄州东坡,以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
词人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
那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幸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穷想念之情。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何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5分)答: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
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事后的耕耘,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4题。
导学号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孤单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3.词的上片用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想念之情的?(6分)答:(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孤单;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4.你以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何?(4分)答:“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导学号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那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一(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e97217a1c7aa00b42acb6b.png)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同步习题一(附答案)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在篇末着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4.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c65073680203d8cf2f241e.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实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 引(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2)引佩刀自刺(拿、举)(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带领)2. 节(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气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季节)(4)常恐秋节至(节气)(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6)守节情不移(贞节)3. 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2)会论虞常(共同)(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应当,表推测)(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4. 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假使)(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5、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2)副有罪,当相坐。
(判处)(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虚词)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2)昭帝即位数年(上)(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就在(某时)/当(时)2、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介词,因为)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同步练习(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2.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语,告诉)3.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空以身膏草野(滋润,作肥料)6. 天雨雪(下)7.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校正)8. 杖汉节牧羊(拄着,手里拿着)9. 单于壮其节(意动,认为……壮)10.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11.反欲斗两主(使动,使……争斗)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育)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穿白衣服)14.得夜见汉使(名-状,在夜晚)15.收族陵家(灭族)16.惠等哭,舆归营。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测试卷及答案(4)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测试卷及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221843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6.png)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测试卷及答案(4)高中同步测试卷(四)第二单元(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宋词XXXXXX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
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XXX、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爱情的。
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该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期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XXX 时期人们情绪的一般汗青,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期精神。
XXX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甘美的幸福。
正因XXX在词里写出了个别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期文学的。
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绪,因而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风致。
因此这类作品就其风致而言,是存在各类等级的。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0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20 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b94ca2581b6bd97f19eafa.png)
练案20短文三篇(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30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错误!正像人物审美中,盛唐时期以肥硕为美一样,中国美学以小为美并非一直如此,其中经过一个由以大为美到以小为美的转换过程.这大致以中唐为界限。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仅从艺术和美学上看,陈先生的这个判断是有价值的。
粗略地说,中唐之前我国美学和艺术欣赏的趣味以大为主,而中唐之后,以小为美的思想渐渐占据主流.先秦汉民族常以大为美,形容人则有“生而长大,美而无双"(《庄子·盗跖》),“长令蛟美,天下之杰也”(《荀子·非相》);《公羊传·隐公五年》直接说:“美,大之之辞也。
”从先秦时期出土的鼎器中,也可看出当时人们对恢宏阔大的追求。
秦汉思想中以大为美的倾向更加明显,只要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大赋的创作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了.六朝时期,随着哲学上玄远之风的流行,人们要“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的思想席卷了这个朝代。
刘伶《酒德颂》云:“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成为一种风尚,大代表一种精神的伸展,“大人先生”成为一种至高的审美人格风范.而大唐王朝的气象更是以其气势卓然立于千秋之间。
但这种风气到中唐以后起了变化。
流连于小园带来了独特乐趣,构图精致的工艺品受到人们喜爱,绘画中以小见大的风气日渐流行,盆栽之妙更是典型的小中见大……西方一些艺术研究者认为,中国艺术往往于小处见精深,见神气,中国是世界上对微小精致最为重视的国家。
从人的心理构成来看,大和小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看到山高耸入云,心中往往有一种恐惧感,一个笼罩着自我的实体是如此巨大,使人产生一种超乎现象的思考。
如早期的宗教崇拜中,巨大的体积,莫名所以的力量,不可解释的世界图景,是唤起人们宗教情绪的重要原因。
大的东西往往还与人的占有欲和征服欲有关。
最新【全套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全套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df18fd7f1922791688e8ec.png)
【全套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目录1.1《窦娥冤》同步练习1.2《雷雨》同步练习1.3《哈姆雷特》同步练习2.4《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2.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2.7《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3.10《短文三篇》同步练习3.8《拿来主义》同步练习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同步练习4.11《廉颇蔺相如传》同步练习4.12《苏武传》同步练习4.13《张衡传》同步练习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窦娥冤?例题解析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 ________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2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12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5bfaec3968011ca200914c.png)
练案12 辛弃疾词两首(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40分,历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导学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③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青布旗,酒店的招牌。
③荠菜:野菜。
1.词的上阕刻画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答:词的上阕刻画了早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生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早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运用了对照(或对照)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厌弃城市官场,钟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
导学号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注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安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宝贵。
【注】龙孙:竹笋的俗称。
3.“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如何的心境?(4分)答:拟人和夸张。
春归牵动了诗人满怀的愁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境。
4.下片具体细致地抒写了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
“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如何明白得?(6分)答:“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割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著追求抗金复国所碰着的重重困难。
“古今遗恨:词人偏重今之恨,即中原失陷,祖国割裂之恨。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导学号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必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3f8ee976eeaeaad1f330f9.png)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45分)一、(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及答案目录1.1《窦娥冤》同步练习1.2《雷雨》同步练习1.3《哈姆雷特》同步练习2.4《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2.5《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2.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习2.7《李清照词两首》同步练习3.10《短文三篇》同步练习3.8《拿来主义》同步练习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同步练习4.11《廉颇蔺相如传》同步练习4.12《苏武传》同步练习4.13《张衡传》同步练习窦娥冤·例题解析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________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 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B.舞台动作提示C.舞台人物介绍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C.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拟人比喻对偶B.拟人比喻对比C.比喻夸张对比D.比喻夸张对偶3).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C.“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解答1.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末旦净3.曲词说白科介4.D5.浪漫主义创作手法6.(1)科介称角色动作宾白交代情节曲词抒发感情(2)①那②不要③有什么要紧(3) A7.《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
《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
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8.答案1)D(是当心、留意的意思)、2)D、3)B、4)C高中语文第四册《雷雨》同步练习九、雷雨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无锡.(xī)大堤(tī)赐.福(chì) B:涔涔.(cén)遥岑.(cén)妗.子(jìn)C:伺.候(cì)窥伺.(cì)嗣.位(shì) D:谛.听(tì)缔.结(dì)蒂.固(d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纺绸半晌清醒一帆风顺 B:敲诈烦脑固执发言题要C:联络拖延昧心苍海桑田 D:揣摩混帐签字斗转星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表示语气断断续续)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表示解释说明)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表示解释说明)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6、结合全剧,回答:《雷雨》把周朴园三十年来的家庭与社会上的罪恶,浓缩在多长时间里来表现?场景设在何处?请选出分析正确的项()A.一天。
从早晨到傍晚;在周公馆客厅里B.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C.从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到子夜;在周家D.一个夏天的中午,到第二天凌晨;在周家和鲁家7、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A.忽然严厉地愤怒冷冷地悲愤 B.忽然严厉地悲愤冷冷地怨愤C.冷冷地悲愤忽然严厉地怨愤 D.冷冷地愤怒忽然严厉地悲愤8、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9、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连接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忽然起立)你是谁?②哦,侍萍?(低声)是你?③你——你贵姓?④谁指使你来的?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10、联系前后剧情,分析下面一段对话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特性()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A.以势压人,像父亲对待儿子那样,教训大海。
B.不承认自己与大海的血缘关系,这是阶级本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