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1)(含答案解析)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bff870c22590102029dda.png)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史前时代B.夏、商、西周时代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下列古代器物中,出土于湖南境内且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23.《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可见鼎( )A.在商朝开始出现B.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C.只能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使用D.制作工艺十分精湛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拉丁文 C.小篆 D.甲骨文5.学了本课后,小明想亲自参观一下出土甲骨文的遗址,他应该去河南的哪个地方( ) A.南阳 B.安阳 C.洛阳 D.濮阳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青铜或铁器上 C.竹简或木犊上 D.丝帛或麻布上7.“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甲骨文8.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
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A.形声、会意B.假借、象形C.象形、形声D.指事、会意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0.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列文明成就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①早期国家的产生②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③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精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共3套带答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共3套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57bca97f1922791688e8b8.png)
2019-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3套期末测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要去()A. 陕西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北京市2.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剧中提到的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称为()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兵家鼻祖D.一代天骄3.夏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为()A. 公元前2700年禹B. 公元前2070年禹C. 公元2070年启D. 公元前221年嬴政4.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5.观察战国形势图(见下图),其中③处为()A.燕B.齐C.秦D.楚6.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应该是()A. ①B. ②C. ③D. ④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 秦朝末年B. 西汉末年C. 东汉末年D. 三国时期8.观察下图,你认为秦统一后,货币的标准样式是()A. B. C. D.9.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这与统治者施行的哪一措施无关?()A.减轻税赋徭役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勤俭治国D.实行焚书坑儒10.今新疆地区(西域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哪一事件后()A.秦统一后B.张骞出使西域后C.霍去病大败匈奴后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11.董仲舒提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建立政权,推行新政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史事。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1)(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1)(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a19d0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f.png)
2020 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 1 )一、问答题(本大题共9 小题,共18.0 分)1. 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2.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3.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4.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5.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6.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7.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 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
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8. 10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9.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
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10. 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11.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横线内画√。
______ 农作物的出现 _________ 家畜饲养 ________ 聚落 _______ 磨制工具 _______ 城市的出现。
答案和解析1. 【答案】北京人使用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把动物和植物果实作为食物,维持生存。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练习第六十六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练习第六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cf935b33d4b14e852468d5.png)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练习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了巩固统治他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主要作用是( )A、平定叛乱B、让农民得到封地C、排斥异己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提及汉武帝,他的统治核心思想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二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二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对这种状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皇亲国戚权势很大C、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很大的自主权D、这种状况是由汉武帝造成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e7cac81c758f5f61f67b4.png)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2.为了加强各地联系,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水道。
这条人工水道是A. 灵渠B. 邗沟C. 江南河D. 永济渠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刀币B. 贝币C. 五铢钱D. 圆形方孔铜钱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请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前期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后期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西周C. 秦国D. 秦朝6.秦朝时期,下列关于李家四兄弟的情况说法有误的是()A. 老大使用圆形方孔钱经商B. 老二被征去修长城C. 老三被征去与匈奴作战D. 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 沿袭历史传统B. 开创一代帝号C. 加强思想控制D. 宣扬个人功业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C. D.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10.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______年。
1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13.曾经歼灭六国,自称“始皇帝”的是。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7a6514e763231126edb11ab.png)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修建D.农业产量的提高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8)(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8)(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8e5f854a7302768f993907.png)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8)一、问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2.问题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
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3.官渡之战和赤璧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5.问题思考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6.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7.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9.朗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10.材料研读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adfe411ed9ad51f01df2c6.png)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黄巾起义D、南朝叛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次的分封都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而威胁中央。
“八王之乱”出现于哪一时期( )A、西周B、春秋C、西汉D、西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A、司马懿B、司马睿C、司马昭D、司马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陈B、东晋C、宋D、前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由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 )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诸侯混战D、七国之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① 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答案】:第7题【单选题】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答案】:第9题【单选题】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诸侯王的内乱,这场内乱是( )A、七国之乱B、陈胜、吴广起义C、八王之乱D、黄巾起义【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3fe0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2.png)
课后练习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C )A.曹魏B.东晋 C.西晋 D.前秦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C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 )A B C D(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61c327cd184254b353538.png)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电视剧《芈月传》的故事设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剧中莒姬留给月儿的信居然是写在纸上的,而事实上我国的纸最早出现在()A.秦朝B.西汉 C.西晋D.隋朝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A.宋应星 B.蔡伦 C.李时珍 D.毕昇3.右图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 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 )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4.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
这位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5.传说大将关羽被一支毒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刮骨去毒,身边的将士都吓得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谈笑下棋。
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 )A.给他打麻醉剂B.打晕他C.给他喝大量的粮食酒D.给他喝麻沸散6.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7.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来传入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能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是( )A.其教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望生活平安的愿望B.统治者个人的喜好C.佛教教义引人向善,值得推广D.百姓生活富足,佛教可以丰富人们的闲余生活8.我国古代民俗中出现的神灵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土地神等都来自道教虚构的神仙世界。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基础+提升)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基础+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3a93743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6.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基础巩固】1.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有“天下谷源,人间陶本”之称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玉蟾岩遗址B.高庙遗址C.彭头山遗址D.城头山遗址2.CCTV-4《远方的家》栏目于2020年10月26日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带着网友“穿越”数千年,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
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包括()A.骨器、陶器、玉器、稻遗物B.弓箭、长矛、渔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C.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D.灰烬、烧石、烧骨、石锤、石砧3.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环境D.劳动技术4.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了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能代表原始农耕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B.C.D.6.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杂交水稻,后又研制出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粮食危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与此对应的远古居民是()A.河姆渡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北京人【能力提升】1.穿越时空,假如你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A.有几个老年人在一口木结构水井前汲水B.一个小孩骑着水牛吹着骨哨C.几个妇女在一起用纺轮、陶埙做手工活D.一位老人正在精心雕刻象牙2.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A.④①③②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③⑤3.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https://img.taocdn.com/s3/m/c9a04f8fe87101f69f31956b.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二十八第1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牛耕B、灌溉C、施肥D、选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江南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灵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如图所示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是( )A、是都江堰.它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C、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D、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e3b2d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9.png)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状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
(3)“上”实行了这些措施后,消灭了什么局面?
24.(本题13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进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4.C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实行中心集权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以答案选C。
15.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信息提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故历史老师应当姓秦。A符合题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不合题意;夏朝之后是商朝朝,西周奴隶制王朝。C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本题3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谁的建议?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孔子
D.张骞
9.(本题3分)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班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开发南疆
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42b2ea49649b6649d74704.png)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已学会用火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4.“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
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青铜器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8.①发现于云南省;②会制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
这些内容所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人9.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1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材料题新人教版部编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材料题新人教版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090bbcd3a417866fb84a8ec8.png)
材料题:青铜器与甲骨文1.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说出三幅图中青铜器的名称。
并说出这些青铜器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合金?(2)请你对以上三件器物分别做一简单介绍。
(3)根据三幅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物的特点。
2.鼎是中国悠久历史及古代文化的一个象征,也是世界文明史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材料一古书记载:铸造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必须具备“典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几个条件。
下面是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材料二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而数量最多的是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大多数是王室与贵族祭祀时使用的器皿。
夏、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有复杂的纹饰,这些纹饰或与贵族的祖先、神灵崇拜有关,或与他们的权力、财产有关。
有的青铜器上还刻有文字,纪念祖先、记录赏赐或王命。
请回答:(1)计算一道跟铸造司母戊鼎有关的应用题:商代一个用来熔化青铜的坩埚的容积是0.001 4立方米,现在要铸造一个高1.33米,长1.1米,宽0.8米,重832.84千克的大鼎,一次浇铸成功,请计算:需要多少个坩埚(每立方米的铜重8 900千克)?如果一个坩埚需要4个人操作的话,至少需要多少人合作铸造司母戊鼎?(2)通过计算,你对司母戊鼎的制作有何认识?(3)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青铜器的综合认识。
3.识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2)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1.答案:(1)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
铜、锡、铅。
(2)图一: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图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3)种类繁多、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大。
2.答案:(1)8 900×0.001 4=12.46(千克)832.84÷12.46=66.841(个) 67×4=268(人) 故需要坩埚约67个。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77016d6294dd88d1d26b2f.png)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蓝田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D.北京人、山顶洞人2.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3.“民以食为天”。
下列食物中,半坡原始居民可以吃到的是()A.粟米B.稻米C.玉米D.甘薯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左右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C.公元前9000年左右D.公元前4000年左右5.“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6.一位同学在学习远古历史的时候发现黄河流域已出现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领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做部落首领,这种办法叫禅让制。
舜年老后把位置让给了禹主要是因为( )A.大禹治水有功B.禹打败了游牧民族的进攻C.禹和舜有亲戚关系D.禹谦让宽厚7.下列氏族聚落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居民8.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B.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C.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D.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9.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定居的生活B.会种植庄稼C.会建造房屋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10.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北京人D.黄帝部落11.常熟历史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2.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那么,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A.远古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13.孙中山所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其中的“轩辕”指的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伏羲14.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5.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自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理数上册 课时作业本0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理数上册 课时作业本0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91abe856a561253d36f13.png)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理数上册课时作业本0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该原始人类应是( )A.山顶洞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其中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其入选的理由是( )A.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学会人工取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C.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建造房屋,进入农耕社会D.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步入了新石器时代3.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
我囯的人类活动最早出现在( )A. 三、四百万年前B. 公元前21世纪C. 20—70万年前D. 170万年前4.据考古报道,安徽省境内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5.下列内容与山顶洞人相符的是( )①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过着群居生活,没有血缘关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③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制衣服④山顶洞人遗址和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地点都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河南省D.云南省7.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
下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是约为公元前( )年的河姆渡人所使用A.一百七十万年B.七千年C. 六七千年D. 四五千年8.如果你今年寒假要到北京去旅游,除了游王府井、逛紫禁城,还可以参观(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大汶口遗址9.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练习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1427454b73f242336c5fd3.png)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01 组合列举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________。
2.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3.公元前138年,________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________。
4.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知识点2丝绸之路5.自从________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6.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7.我们把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称为“____________”。
8.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
9.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________、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___、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10.____________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1.经____________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____________,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__,这条海上交通航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点3对西域的管理12.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城。
13.__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1)一、问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2.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3.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4.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5.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6.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7.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
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8.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9.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
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0.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横线内画√。
______ 农作物的出现______ 家畜饲养______ 聚落______ 磨制工具______ 城市的出现。
答案和解析1.【答案】北京人使用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把动物和植物果实作为食物,维持生存。
由于生存环境险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故答案为:北京人使用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北京人使用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把动物和植物果实作为食物,维持生存。
2.【答案】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体现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故答案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体现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体现在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3.【答案】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获取食物,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
故答案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获取食物,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获取食物,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
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获取食物,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
4.【答案】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故答案为: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解析】本题考查化石的形成和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知道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本题考查化石的形成和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浸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远古生物的遗体埋藏于地下,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为复原古代人类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5.【答案】半坡人和河姆渡都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代表,双方在生活区域,种植作物,居住房屋方面存在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故答案为: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双方在生活区域,种植作物,居住房屋方面存在不同。
本题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注意掌握两者的异同。
6.【答案】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农具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是用于骨挖土劳动的。
如果让我使用骨耜进行农业劳动,应该在上面添加一个木柄。
故答案为:骨耜主要是挖土。
应该在上面添加一个木柄。
【解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答。
7.【答案】根据教材知识,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发展。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
说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
大约20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距今10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呈现出故答案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们通商交换。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
尧舜禹时期采取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叫禅让制。
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低。
故答案为: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低。
【解析】本题考查炎帝、黄帝和后来的尧、舜、禹时期的历史状况。
炎帝、黄帝和后来的尧、舜、禹时期的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低。
本题考查炎帝、黄帝和和后来的尧、舜、禹时期的传说反映的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