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纪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子夜凯旋归

1993年8月30日,《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载了新华社于8月29日发自

新加坡的一条消息:上海复旦大学代表队今天下午在此荣获第一届国际(中文)大专辩论会冠军。台湾大学队获亚军。复旦大学蒋昌建同学被评为本届辩论会“最佳辩论员”。

子夜。虹桥机场。喧闹了一天的国际航空港渐渐平静下来了。大厅里,灯光依然是那么

明亮,上书“热烈欢迎复旦大学辩论队胜利归来”一行大字的横幅分外醒目,横幅下站着5位手持鲜花的女大学生,一派喜气洋洋。此时此刻,当晚最后一架班机——从香港飞来的MU536Y已缓缓着陆。

来了,夺冠归来的将士们走过来了:那走向欢迎人群的步履掩饰不住连日来唇枪舌剑的

疲惫,而胜利的微笑依然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顷刻间,凯旋归来的教练和辩手们被鲜花、掌声、摄像机、话筒、闪光灯所包围。领队

兼教练俞吾金教授轻轻地推开了上海电视台记者伸过来的话筒:“你们还是多采访我们的队员吧。”只见他紧紧地握住了迎上前来的校党委副书记宗有恒、秦绍德、程天权的手,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细心的严嘉从箱子里取出了一束特别包装的鲜花,穿过人群,来到了辩论队负责人张霭

珠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张老师,这束鲜花是我们特意在新加坡为您选的。”

张霭珠接过鲜花,眼眶禁不住湿润了。

蒋昌建、姜丰,一个是“最佳辩论员”,一个是唯一的女选手,此时此刻,纵然是“雄辩滔滔”、“词锋锐利”,也杀不出记者们轮番进攻的重围。

在凯旋的队伍里,细心的人们注意到,顾问王沪宁教授、辩论队联络员、复旦大学人事

处处长张一华没有露面。悉知内情的人告诉笔者,他们已于10个小时前返沪:他们把鲜花和荣誉留给了队员们。

在横幅前,队员们合影留念。

秦绍德宣读了杨福家校长访美返沪途中在香港给参赛队发来的传真:“热烈祝贺你们取

得的胜利,盼继续努力,为振兴复旦共献智慧。”

“复旦人太棒了!”作为一个老复旦人,并曾率领复旦代表团出征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

会的上海市高教局常务副局长伍贻康教授显得异常激动,“复旦再次夺冠决非偶然。只要埋头苦干,复旦一定能向更高的高峰攀登!”

走出机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把话筒伸向俞吾金:“请问俞教授,复旦这次夺冠最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俞吾金回答说:“……这次复旦辩论队的胜利,是复旦精神的胜利,是复旦凝聚力的表

现……”

呵,复旦精神!每每谈起“复旦精神”四个字,复旦辩论队队员选拔、训练和出征新加

坡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就会在眼前闪过……

第一章梦寻复旦园一纸电传,给复旦带来了新的机会。杨校长果断拍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993年3月中旬,国家教委一纸电传,给复旦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将于今年8月份在新加坡举行,受邀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中国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10个。由于复旦大学代表队在1988年于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上取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国家教委决定本届及今后各届的这一比赛均由复旦大学组队参赛。

新的机遇已经来临。复旦,你能抓住机遇吗?复旦的莘莘学子们,你们能抓住机遇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上任不久充满自信的校长杨福家果断地表示。

复旦大学决策中枢快速反应:参赛领导小组成立了,校党委副书记秦绍德挂帅,副教务

长张霭珠任辩论队负责人,国际政治系系主任王沪宁教授任顾问、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任领队兼教练,青年教师林尚立任副教练,人事处处长张一华担任联络员,也参加了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30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

党委副书记秦绍德认为,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复旦大学,以至中

国大陆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检验。为了在新加坡夺冠,扩大复旦在国内外的影响,我们不可有稍许的懈怠,务必选拔出最优秀的辩论员,进行高水平的训练,力争为复旦增光添彩。

3月26日,30多位专家指导团成员首次在文科大楼1004室聚会。

这一天,王沪宁教授好像特别轻松和潇洒:“这一次我是无官一身轻,顾问顾问,顾顾

问问就可以了……”其实,王沪宁的心情并不比俞吾金轻松。曾任第二届亚专辩论会复旦队“教头”的王沪宁内心很清楚复旦此次通向夺冠之路的艰难。

“要准备赢,也要准备输,没有输的心理准备,就不可能有赢的希望。”著名历史学家

朱维铮教授直言相告,一语惊四座。

机会与挑战并存——专家指导团首次聚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只能赢,不能输”对辩论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其最大的承担者,非领队兼教

练俞吾金教授莫属。

1977年入学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俞吾金,10多年来发表了6部专著、100多篇论

文,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的后起之秀。博士生导师辛敬良教授评价俞吾金“长袖善舞,才华出众”。然而,在辩论这一新的领域里,俞吾金毕竟还是一个新手。

两幅引人注目的海报出现在复旦园。选拔赛紧锣密鼓。

第一、二轮落幕。专家教授品头论足——问题与希望同在

“光荣与骄傲再次向复旦人走来——1993年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会复旦代表队队员

选拔开始……”

3月28日,两幅引人注目的海报同时在校门口橱窗和中央食堂前的宣传栏出现。

对于亚洲华语大专辩论会,复旦人并不陌生。在5年前的那次比赛中,首次参赛的复旦

代表队过关斩将一举夺冠,向世界展示了复旦人形象。至今,伍贻康、王沪宁、顾刚、鲍勇剑、李光斗、罗洁、吕巍在东南亚一带仍颇有名气。那风光的经历,令一代代复旦人引以为自豪,难以忘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生受到复旦辩论队扬威狮城的感染,从而选择了复旦,此次出征新加坡的季翔、严嘉就是其中的两位。

国际政治系教授倪世雄在专家指导团成员首次聚会时,曾深有感慨地谈起这样一件事:两年前,他去新加坡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也不知什么原因,在过新加坡海关时受阻。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倪世雄与一位新加坡民航工作人员谈起1988年复旦大学代表队在新加坡第二届亚专辩论会上夺冠的往事。这位工作人员一听说倪世雄是复旦大学的教授,竟翘起了大拇指:复旦大学,真棒!然后示意倪世雄不要排队办手续了,跟着他过了海关。就这样,倪世雄在新加坡走了一趟“后门”。

今天,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烽烟再起。“复旦人就是要到国际舞台上走一走”。同学们

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踊跃报名参赛,其中也不乏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有的同学说,我们虽未必有进军新加坡的实力,但参与就是对选拔的支持,也是对自我素质的检验和超越。

经过精心准备,在3108教室举行了三场主题为“我看21世纪”的演讲比赛,作为

第一轮选拔,演讲现场设有临时报名处,继续接受同学报名,三天来共有86名同学登上讲台。

专家指导团的老师们对首场选拔赛十分关心、重视。三天里共有21位专家45人次出

席担任评委,此次,评委阵容之强大,水平之高,在复旦是空前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专家教授连续三天到场评审;有的教授带病出席;有的评委在评分之外还认真写上对选手的评语,保证第一轮选拔工作的圆满成功。

竞争需要的是实力。尽管那几天文科图书馆哲学社会科学书刊的周转率直线上升,尽管

在复旦园内颇有名气的一些中青年文科学者一天到晚常有来自参赛学生的电话请教,然而,临时抱佛脚,毕竟晚矣!

面对400多名学生及近100名参赛者,朱维铮教授仍然大泼冷水:美国、加拿大的

一些大学,华裔学生占40%,精华所在,我看今天演讲的学生没有几个能与之媲美。

泼冷水,有可能浇灭燃烧之火,也可能使人清醒。

听朱教授娓娓评说,整个3108教室出奇的安静。

竞争是严峻的:86名参赛者在首轮比赛中淘汰近半。

4月7日、8日,44名选手以两人对辩的形式,就“经济发展必然使社会道德水准提

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关键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个辩题展开第二轮角逐。

4月15日晚,第三轮选拔在3108教室举行。

比赛程序严格按照新加坡大专辩论赛规则。24名同学分成6队、三组就“传统文化可

以促进现代化”,“庞大的人口必定导致人口素质的下降”,“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不能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