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10胸部1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胸部
第三章 胸部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一)
胸部的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胸壁的局部解剖
胸壁的层次结构 胸壁切口
胸壁的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 肋间隙 肋间肌 胸内筋膜 胸膜壁层
皮 肤
* 胸前壁和胸外侧壁的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背部的皮肤较厚, * 背部的皮肤较厚,活 动度小, 痈好发. 动度小,疖,痈好发.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乳房的血液供应
动脉—胸廓内动脉 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静脉—浅静脉 浅静脉: 静脉 浅静脉: 乳房静脉丛: 乳房静脉丛:胸廓内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
※ 乳房肿瘤易转移至肺和骨髓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胸肌淋巴结—腋尖淋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腋尖淋 胸肌淋巴结 巴结—锁骨下干; 巴结 锁骨下干; 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 腋尖淋巴结—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支气管纵隔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支气管纵隔干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 膈上淋巴结—膈下淋巴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膈上淋巴结 膈下淋巴 膈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结;—胸骨旁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 肩胛下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肩胛下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 食管下三角:心包、胸主动脉 和膈围成的三角区域。内有食 管下份。
左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膈神经和 心包膈血管 纤维心包 左肺静脉
食管 胸导管 左迷走神经
喉返神经 支气管肺门 淋巴结
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左主1支3气管 和支气管A
2. 纵膈的右侧面观
• 中部:有右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中部:有左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肺根上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 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 干、及内脏大神经等。
• 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 动脉弓的左前下方和肺根的前 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 膈。
•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的左 前方发出喉返神经。
• 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 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的三角区 域。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 肋间后静脉:前端与胸廓内静 脉吻合,后端汇入奇静脉。
肋间内肌浅面的 肋间外膜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膜
8
3. 肋间血管和神经
• 分支:伴随肋间血管,在近腋 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本干前 行至胸骨外侧缘约1cm处浅出 ,改名为前皮支。
左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膈神经和 心包膈血管 纤维心包 左肺静脉
食管 胸导管 左迷走神经
喉返神经 支气管肺门 淋巴结
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左主1支3气管 和支气管A
2. 纵膈的右侧面观
• 中部:有右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中部:有左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肺根上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 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 干、及内脏大神经等。
• 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 动脉弓的左前下方和肺根的前 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 膈。
•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的左 前方发出喉返神经。
• 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 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的三角区 域。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 肋间后静脉:前端与胸廓内静 脉吻合,后端汇入奇静脉。
肋间内肌浅面的 肋间外膜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膜
8
3. 肋间血管和神经
• 分支:伴随肋间血管,在近腋 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本干前 行至胸骨外侧缘约1cm处浅出 ,改名为前皮支。
优选局部解剖学胸部
上部 → 锁骨上和尖淋巴结 内侧 → 胸骨旁淋巴结,内侧部浅淋巴
管与对侧相交通 内下部 → 腹壁或膈下淋巴管
深部 → 胸肌间淋巴结
乳癌时乳房形态变化:
橘皮样外观 乳头歪斜
Why?
乳房形态变化的解剖学基础
①由于癌肿累及Cooper韧带,引起韧带挛缩,以及癌肿与 皮肤粘连、固定,牵拉皮肤,使乳房表面皮肤形成许多小凹 陷。 ②癌肿位于乳头下方,侵及输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粘连 固定,内牵乳头造成乳头内陷。如癌肿位置不在乳头下正中 而偏于一侧,则可引起乳头朝向的改变,乳头朝向癌肿一侧。 ③由于癌肿侵及、压迫皮肤毛细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淤积,引起小凹周围的皮肤出现肿胀,皮肤发生貌似 “橘皮”样改变。 如果乳房出现上述形态变化,均应高度怀疑乳癌的可能。
2 皮神经
(1) 锁骨上神经 (2) 肋间神经的外 侧皮支、前皮支
特点:节段性 重叠性
(三)乳房
1 位置 乳房后间隙
2 形态结构:由皮肤、 纤维组织、脂肪组织 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外侧部和中央 → 胸肌淋巴结
三大裂孔:
膈的裂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传经的结构
名称 位置
穿经结构
腔静脉孔 T8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食管裂孔 T10 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 胃左动脉食管支,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胸导管,有时还有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胸廓构成 肋间肌:包括肋间
外肌、肋间内肌 和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手术入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管与对侧相交通 内下部 → 腹壁或膈下淋巴管
深部 → 胸肌间淋巴结
乳癌时乳房形态变化:
橘皮样外观 乳头歪斜
Why?
乳房形态变化的解剖学基础
①由于癌肿累及Cooper韧带,引起韧带挛缩,以及癌肿与 皮肤粘连、固定,牵拉皮肤,使乳房表面皮肤形成许多小凹 陷。 ②癌肿位于乳头下方,侵及输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粘连 固定,内牵乳头造成乳头内陷。如癌肿位置不在乳头下正中 而偏于一侧,则可引起乳头朝向的改变,乳头朝向癌肿一侧。 ③由于癌肿侵及、压迫皮肤毛细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淤积,引起小凹周围的皮肤出现肿胀,皮肤发生貌似 “橘皮”样改变。 如果乳房出现上述形态变化,均应高度怀疑乳癌的可能。
2 皮神经
(1) 锁骨上神经 (2) 肋间神经的外 侧皮支、前皮支
特点:节段性 重叠性
(三)乳房
1 位置 乳房后间隙
2 形态结构:由皮肤、 纤维组织、脂肪组织 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外侧部和中央 → 胸肌淋巴结
三大裂孔:
膈的裂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传经的结构
名称 位置
穿经结构
腔静脉孔 T8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食管裂孔 T10 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 胃左动脉食管支,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胸导管,有时还有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胸廓构成 肋间肌:包括肋间
外肌、肋间内肌 和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手术入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膈的作用是参与呼吸运动和维持腹部器官的位置稳定。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延续,从第12胸椎下缘开始沿脊柱右 侧向下走行,穿过膈进入胸腔后继续向下走行,其分支包括 胸主动脉前支和后支。
胸导管上段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的淋巴管,上段起始于乳突深面,沿胸主 动脉和奇静脉弓向前下方斜行,在第五至第六胸椎平面与颈 内静脉汇合。
胸壁结构
胸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肋骨、胸骨组成,肋骨和胸 骨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
胸壁功能
胸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胸腔内的器官和组织,同时也参与呼 吸运动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定义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胸壁内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胸膜腔定义
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空隙,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 之间。
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外有心 包和心腔。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主要 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至全
身各部位。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的位置
胸主动脉是胸主动脉弓的延续 ,沿气管后方向下,越过胸骨 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分为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病变的部位、范
围和程度等信息。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为手术和介入治疗 提供指导和评估,如放射治疗、介入
栓塞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建议。
06
胸部手术及注意事项
胸部手术的常见类型及手术前准备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延续,从第12胸椎下缘开始沿脊柱右 侧向下走行,穿过膈进入胸腔后继续向下走行,其分支包括 胸主动脉前支和后支。
胸导管上段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的淋巴管,上段起始于乳突深面,沿胸主 动脉和奇静脉弓向前下方斜行,在第五至第六胸椎平面与颈 内静脉汇合。
胸壁结构
胸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肋骨、胸骨组成,肋骨和胸 骨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
胸壁功能
胸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胸腔内的器官和组织,同时也参与呼 吸运动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定义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胸壁内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胸膜腔定义
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空隙,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两肺 之间。
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外有心 包和心腔。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主要 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至全
身各部位。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胸主动脉的位置
胸主动脉是胸主动脉弓的延续 ,沿气管后方向下,越过胸骨 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分为
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段。
影像学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病变的部位、范
围和程度等信息。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为手术和介入治疗 提供指导和评估,如放射治疗、介入
栓塞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建议。
06
胸部手术及注意事项
胸部手术的常见类型及手术前准备
局部解剖学-- 胸部
头静脉
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 锁胸筋膜 称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 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 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分别注入腋静脉 和腋淋巴结。手术切开该膜时注意保护胸 外侧神经和头静脉。
深层结构
胸廓外肌层:胸上肢肌和部 分腹肌
第1层:胸大肌、腹直肌和 腹外斜肌上部; 第2层:锁骨下肌、胸小肌 和前锯肌; 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有胸肌 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和 2-3个胸肌淋巴结,接受胸 大肌、胸小肌和乳腺深部的 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
1. 表面标志 颈静脉切迹:成人男性平对第2胸椎,女性平 对第3胸椎。 胸骨角:两侧连第2肋软骨,计数肋和肋间隙。 平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 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 剑突:形状变化较大,剑胸结合平第9胸椎。 锁骨:全长可触及。锁骨下窝位于锁骨中、外 1/3交界处下方,深方有腋血管和臂丛通过。锁 骨下窝稍外侧和锁骨下方一横指处可摸到喙突。 肋和肋间隙:胸部和腹上部器官的定为标志。 肋弓: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两侧肋弓和 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约70-110度。剑突与 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 的进针部位。 乳头:男性位于锁骨中线与第4肋间隙相交处, 女性位置变化大。 胸大肌和前锯肌:肌肉发达者可见肌肉轮廓, 可触及胸大肌下缘。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胸壁 三、膈 四、胸膜和胸膜腔 五、肺 六、纵隔
一、概述
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上部两侧与上肢相连。 由胸壁、胸腔和胸腔内器官组成。 胸廓和软组织构成胸壁,参与呼吸运动; 胸壁和膈围成胸腔,含有呼吸系统和循环 系统的主要器官,正中由纵隔占据,两侧 有肺、胸膜和胸膜腔。 胸腔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借膈与腹腔 相通。
输乳管
胸部局部解剖学
一、纵隔的概念 左、右纵隔胸膜 之间所有器官和组 织的总称
二、分区
上纵隔 四分法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三、纵隔侧面观 (一)左面观
(二)右面观
四、上纵隔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浅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左喉返神经等。
(三)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四)肋间隙内结构 1.肋间肌 肋间外肌及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及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
2.肋间血管和神经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五)胸廓内血管和胸横肌 (六)胸内筋膜
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及经过层次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肋间肌 →胸内筋膜→壁胸膜
纵 隔 Mediastinum
3.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皮支 4.乳房的血管和淋巴回流 (1)血管 动脉: 外侧部: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内侧部:胸廓内动脉穿支 静脉:胸廓内静脉 腋静脉 肋间后静脉
(2)淋巴回流 1)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2)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或对侧 3)上部 →尖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4)下内侧部→腹壁和膈下淋巴管、肝淋巴管 5)深部→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三)后纵隔 1.食管及迷走神经 2.胸主动脉 3.奇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胸导管 5.胸交感干 6.纵隔后淋巴结
第四章
胸
部
Thorax
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刘绍壮
胸壁
一、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肋弓 5.锁骨和锁骨下窝 6.乳头 7.常用的胸部标志线
二、主要内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浅动脉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 胸外侧动脉的分支 2.浅静脉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二、分区
上纵隔 四分法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三、纵隔侧面观 (一)左面观
(二)右面观
四、上纵隔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浅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深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左喉返神经等。
(三)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 (四)肋间隙内结构 1.肋间肌 肋间外肌及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及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
2.肋间血管和神经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五)胸廓内血管和胸横肌 (六)胸内筋膜
胸膜腔穿刺的部位及经过层次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壁浅层肌→肋间肌 →胸内筋膜→壁胸膜
纵 隔 Mediastinum
3.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肋间神经的皮支 4.乳房的血管和淋巴回流 (1)血管 动脉: 外侧部: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内侧部:胸廓内动脉穿支 静脉:胸廓内静脉 腋静脉 肋间后静脉
(2)淋巴回流 1)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2)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或对侧 3)上部 →尖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4)下内侧部→腹壁和膈下淋巴管、肝淋巴管 5)深部→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三)后纵隔 1.食管及迷走神经 2.胸主动脉 3.奇静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胸导管 5.胸交感干 6.纵隔后淋巴结
第四章
胸
部
Thorax
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刘绍壮
胸壁
一、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肋弓 5.锁骨和锁骨下窝 6.乳头 7.常用的胸部标志线
二、主要内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浅动脉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 胸外侧动脉的分支 2.浅静脉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胸部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其他疾病
除肿瘤和血管疾病外,胸部还可发生气胸、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道通畅情况,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胸部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肺癌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心脏位于胸腔内,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循环系统的核心。
心脏病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心脏位置
心脏有四个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心脏瓣膜
心脏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但心肌的代谢需求高,对缺血的耐受性较低。
心脏供血
食管分段
食管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其中胸段最长。
掌握胸部的神经支配和感觉传导,以及胸部的免疫和防御机制。
理解胸部的淋巴回流和心血管系统在胸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04
胸部常见疾病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肺癌多发生于肺尖部,特别是肺上叶的尖段和后段。
发病部位
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
病理类型
肺癌可侵犯邻近的胸膜、肋骨和胸椎等组织。
局部扩散
结合MRI信号特点,判断病变性质
MRI血管成像
观察血管病变,如肺动脉栓塞
胸部MRI平扫
观察病变的部位、动图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经胸超声心动图
观察心脏后部结构和心内血流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快速评估危重患者心脏功能
床旁超声心动图
06
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03
术中操作
研究胸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学习和掌握胸部的骨骼结构,如胸骨、肋骨、胸椎等,以及与胸骨相关的肌肉和神经。
胸部局解_精品文档
.
28
3胸部的体表标志及标志 线
+ 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 肋弓、锁骨、肩胛骨下角
.
29
胸部标志 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
30
三胸壁的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 巴管和乳腺;
临床意义:肋间后血管和神经从脊柱至肋角的走行不
定,在后部穿刺应沿肋骨上缘;因肋间后血管和N在此
分主上、下支,分别沿肋上、下缘走,故在前部穿刺应
在中间进针;
.
41
肋间隙
Posterior intercostal v. Posterior intercostal a. Intercostal n.
.
42
.
32
.
33
胸 壁 的 浅 层 结 构
.
34
3)乳房位置:第2~6肋,胸大肌前与乳腺体
后的包膜间为乳腺后隙;
形态结构:皮肤、脂肪、乳腺
+ 乳腺:15~20个乳腺叶;其输乳管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悬韧带(Cooper韧 带)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深层;
淋巴回流:
+ 外侧、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 上部—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肺A V
(2)支气管A V
肺动脉
.
60
肺静脉
.
61
2淋巴管
+ 浅、深淋巴管注入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 淋巴结: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胸部)
(二)裂孔: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与脊 柱之间,平第12胸椎高度,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 方,平第10胸椎高度,有食 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 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 的淋巴管通过,是膈疝好发 部位之一。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 平第8胸椎高度,有下腔静脉 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
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为 浅、深二层。
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较为 薄弱,向上附于锁骨,向下 与腹部深筋膜相移行,内侧 与胸骨骨膜相连,外侧在胸 外侧壁处增厚,向后接胸背 部深筋膜浅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 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不肌 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 表面。
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
和前锯肌。 第三层为肋间肌。 第四层为贴于胸廓内面的胸
横肌。
胸大肌:
位于胸前区,接起始部位不同, 而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 部。由胸内、外侧神经支配。 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 胸肌支和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区,为一定薄扁肌。 由胸长神经支配。主要由胸 背动脉供血。若手术不慎损 伤胸长神经,可出现“翼状 肩”。
内侧部:
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 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内下部:
注入膈上淋巴 结,并与腹前壁上 部及膈下的淋巴管 相吻合,从而间接 地与肝上面的淋巴 管相联系。
深部:
经乳房后隙继穿胸 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 结或尖淋巴结。胸肌 间淋巴结又称Rotter结, 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乳腺癌时常受累。 乳 房浅淋巴管网广泛吻 合,两侧相互交通。
肋下神经:第12胸神经前支 行于第12 肋下方。
局部解剖学-胸部
尖淋巴结
头静脉(上肢水肿)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1.浅层 2.深层 锁胸筋膜 1)喙突、锁骨下肌和 胸小肌间 2)穿过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头静脉
(二)胸廓外肌层 浅层: 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深层: 锁骨下肌、 胸小肌、前锯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2、上区:上纵隔区淋巴结,包括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 左上气管旁淋巴结( 2L)、血管前淋巴结(3a)、气管后淋 巴结(3p)、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及左下气管旁淋巴结 (4L)共6组淋巴结
3、主动脉肺动脉区:AP区,包括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第5组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
4、隆突下区:第7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前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
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前层 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长6~7cm 越过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前面
中层
主动脉弓: 起止均为胸骨角平面,向左后方 跨左肺根,凸侧有三大分支
左前 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 右后 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
(三)乳房 1)位置 胸肌筋膜前面 乳房后间隙
乳房脓肿切 开引流术应 采取什么样
的切口?
2)形态结构
皮肤、纤维和脂肪组织、乳腺
输乳管 乳腺叶 乳房悬韧带
3)淋巴回流
(a)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沿胸小肌下缘、胸外侧A/V排列) (b)上部 →尖淋巴结 (沿腋A/V近段排列) 和锁骨上淋巴结 (c)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沿胸廓内A/V排列)
5、下区:包括第8组淋巴结(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 和第9组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第7-9组淋巴结为 下纵隔区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胸膜被覆在肋骨、胸 骨、肋间肌、胸横肌及 胸内筋膜等结构内面的 浆膜。
膈胸膜附于膈上面并 与其紧密结合
纵隔胸膜
纵隔胸膜衬附于纵隔两侧,其中部包绕肺根 后移行于脏胸膜
胸膜顶: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包被肺 尖呈穹窿状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 2.5cm。
在锁骨上臂丛麻醉或针刺时,为防止刺破肺尖及 胸膜顶,进针点应高于锁骨上方4cm。
左剑肋角是临床上进行心包 穿刺术的安全区。
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与第8肋相交
腋中线 与第10肋相交
肩胛线 与第11肋相交
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 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两侧
肺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第11胸椎棘突
胸膜
第 8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2胸椎棘突
第五节 肺 lungs
胸膜腔:
概念: 为脏、壁二层 胸膜之间的潜在性腔 隙,左、右各一,内 有少量浆液,可减少 摩擦。
(注意与胸腔的区别)
脏胸膜和壁胸 膜在肺根下方互相 移行的双层胸膜构 成肺韧带。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第三级分支。 每个肺有10条 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 肺组织为一个肺段。左、右肺各 有10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 形,尖向肺门。
解剖操作
1.解剖肋间隙。 2.开胸。 3.解剖胸廓内血管,观察胸横肌。 4.探查胸膜腔和胸膜隐窝。 5.取肺,观察肺根内结构的排列。 6.在胸后壁,剪开壁胸膜和胸内筋膜,观察
胸膜隐窝:
为壁胸膜各部 相互反折处所形成 的胸膜腔,主要是 肋膈隐窝。
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是胸 膜腔的最低部位,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处。胸膜 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
三、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脏、壁胸膜返折部位称胸膜返折线。 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前缘的返折线是胸膜前界; 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后缘的返折线是胸膜后界; 肋胸膜与膈胸膜的返折线是胸膜下界。
肋间后血管和神经。
小结
掌握胸壁的层次。 掌握肋间隙结构及神经、血管走行的
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胸膜腔的构成,壁胸膜的分部,
肋隔隐窝。 掌握肺的形态、分叶。了解肺的分段。 掌握肺门与肺根的定义,肺根内结构
的排列。
肺根:
出入肺门的主支气 管、肺动静脉、支气管 动静脉、淋巴管、神经 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构成肺根。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从上到下: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右肺为: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 中下叶支气管 肺静脉
5.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 为气管的
1. 位置 胸腔内,纵隔
两侧。 右肺较宽短,
左肺较细长。
2.体表投影:
肺尖:出胸廓上口,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肺下界:在锁、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6、8、10肋 相 交。小儿高一个肋。
3. 肺的分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 下二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 裂分为上、中、下 三叶。
4.肺门及肺根
肺门:肺的内 侧面中央凹 陷的长椭圆 形区域。
在胸后壁应稍靠 下位肋骨上缘进 针。
胸膜腔穿刺: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五)胸内筋膜: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 上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胸膜腔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切断肋骨或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位置和分部分部 胸骨Fra bibliotek: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和肋软骨的内面 腰部,起自上2~3个腰椎及内、
外侧弓状韧带。 止点:中心腱 腰肋三角 胸肋三角
• 膈上有三个裂孔:
腔静脉孔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通过的结构:
腔静脉孔通过: 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分支
食管裂孔通过: 食管和迷走神经、胃左血 管的食管支、来自肝后部 的淋巴管
主要是: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2. 肋间隙的血管神经
肋间血管神经在 肋沟处的排列从上到 下为: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主干在肋角处发出上、下支 分别沿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
胸膜腔穿刺:
在胸前外侧壁应 在肋间隙中部进 针,以免伤及肋 间血管神经。
第三章 胸 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柳新平
内容
胸壁 膈 胸膜和胸膜腔 肺 纵隔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横肌和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
(二)胸廓外肌层 胸上肢肌 部分腹肌
胸上肢肌
包括:
胸大肌 锁骨下肌
胸小肌
前锯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1、肋间肌
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了解)
自胸膜顶始,在第2胸 肋关节处相互靠拢,左 侧至第4胸肋关节处斜向 外下,达第6肋软骨中点 移为下界。右侧至第6胸 肋关节移为下界。
两侧胸膜前返折线间在上 方位于胸骨柄的后方呈倒 三角形的间隙,称胸腺区;
下方位于胸骨体下部和第4、 5肋软骨后方的三角形区域, 称心包区。
主动脉裂孔通过: 主动脉和胸导管,来自胸
壁的淋巴管,奇静脉和半奇 静脉也可通过此孔。
第四节、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是薄而光滑、衬 于胸壁内面、膈上面、 纵隔两侧及肺表面的 一层浆膜。
胸膜分二层:
脏胸膜 壁胸膜
脏胸膜
visceral pleura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