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防治概况
防沙治沙规划执行情况汇报
防沙治沙规划执行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
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沙漠化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沙治沙规划,并积极推进执行。
以下是我国防沙治沙规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治沙工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截至目前,
全国已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有效减缓了沙漠化的趋势。
其次,我国加大了对沙漠化治理的投入,不断完善沙漠化治理技术和方法。
通
过引进先进的沙漠化治理技术,我国已成功治理了一大批重点沙漠化地区,有效恢复了植被覆盖,减少了沙尘暴的频发。
另外,我国还积极探索沙漠化治理的新模式,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
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展合作,我国在沙漠化治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积极推广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看,我国防沙治沙规划的执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但同
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沙漠化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不断完善防沙治沙规划,加强监测评估,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随着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沙化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土地沙化现状我国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等土地沙化类型丰富,沙化程度也不同。
据统计,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经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5%以上,其中严重沙化面积达到80万平方公里。
这些沙化区域多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地沙化情况最为严重。
土地沙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贫瘠化:沙化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都较差,导致土地贫瘠化,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2.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的地表覆盖物较少,易受风蚀、水蚀等自然力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3.生态破坏: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4.气候变化:土地沙化会导致当地气候变化,如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等。
土地沙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受阻:沙化土地的肥力较差,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受阻。
2.水资源短缺:沙漠化区域水资源稀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3.生态旅游业受影响: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旅游业也受到影响。
土地沙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生活困难:沙漠化区域的居民生活困难,缺乏水、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源。
2.移民潮增加:由于沙漠化区域的土地无法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灾民。
3.社会稳定受影响:沙漠化区域的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社会治安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土地沙化原因土地沙化的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降水不足、风力强大等因素是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类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活动也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缺水
例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 是( )D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小结
荒漠化的成因
• 荒漠化的分布 • 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 •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土地退化
土地荒漠化
人为 因素
典型地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固沙、防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沙前移和抑制 地表起沙的植 被遭破坏 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 沙化土地连片 分布
过度 解决能源问 能源缺乏地区 题 樵采 过度 放牧 过度 开垦
半干旱的草原 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 干旱、半干旱 的农垦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求的短期经 济效益 获得粮食增 产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与植被的变化规律
降水量逐渐减少
A
B C
沙尘暴
归纳: 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地形阻隔 降水少,地表干旱;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草原 上搂 发菜
砍柴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撂荒的土地
荒漠化土地
归纳: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中国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世界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中国的干旱与荒漠化防治
干旱与荒漠化分布情况
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等地
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等地
干旱与荒漠化原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放 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干旱与荒漠化影响: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严重影 响
干旱与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发抗旱抗逆植物品种, 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利用生物技术,修复荒 漠化土地,恢复植被
生态修复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 率,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移民:减少人类活动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补偿:对生态修复进 行经济补偿,鼓励生态修 复
社会参与措施
政府主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 企业参与:企业投资荒漠化防治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民间组织参与: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参与荒漠化防治活动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荒漠化防治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广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 式,减少土地退化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提高荒漠化防治水平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 教育,促进全球荒漠化防 治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中国的干旱与 荒漠化防治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干 旱 与 荒 漠 化 的 现 状
03
中国干旱与荒漠化防治的措 施
04
中国干旱与荒漠化防治的成 果
05
中国干旱与荒漠化防治面临 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干旱与荒漠化的现状
资金投入不足:防治工作需要大量资 金投入,但资金来源有限
中 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八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
这些沙漠的存在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威胁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沙漠治理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和任务。
加大对沙漠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限制在沙漠地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行为,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沙漠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沙漠边缘和绿洲周围,种植适宜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梭梭等。
这些树木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还能改善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同时,通过建立防护林带,可以有效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居民点。
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在种植前对树苗进行精心培育,选择耐旱、抗风的品种。
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种植技术,合理安排株距和行距,确保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此外,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及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沙漠治理至关重要。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等,将水资源引入沙漠地区,用于灌溉和生态恢复。
同时,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草方格固沙草方格固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沙方法。
在沙漠表面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成方格状,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动。
同时,草方格还能截留水分,促进沙生植物的生长。
草方格的制作和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显著。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要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一、前言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
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
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
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等
化 表现形式 类型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 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 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 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 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 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 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 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 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半湿润区
次生盐渍化 土地盐分聚集
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 水分蒸发旺盛
灌溉不当 地下水位上升
土
壤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 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 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 称为红漠化。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 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例1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 最严重的( D)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 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 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将会导致( C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贺兰山以东 多 大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Geography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Geography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位置
Geography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 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小结: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Geography
干旱的气候特征 + 气候异常
?
Geography
0.7%工程施工
9.6%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利用不当
32.7%
26.9%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0.1%
中国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Geography
土地沙漠化
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
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Geography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经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73°E至123°E, 37°N至50°N 自然界线:
荒
漠 化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本质 表现形式 类型
土地退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Geography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一、全球荒漠化现状(一)全球荒漠化现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
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
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
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问题。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于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
四、荒漠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缩小了中华民族的存和发展空间。
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与防治策略
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与防治策略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土地荒漠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来改善这一现状。
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表面到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植被覆盖的情况,导致土壤枯萎、缺乏肥力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法等。
此外,西南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干旱,这也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土地的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来实现。
政府和媒体可以发起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
同时,学校也可以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中,教育学生爱护土地、保护环境。
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土地管理机构等方式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建设和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三,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是预防土地荒漠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建设护林防沙林带和沙漠化地区的人工植被,以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最后,要推行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模式。
农业和畜牧业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产业,但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与土地保护相结合。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使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对于畜牧业,可以限制放牧范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贫瘠。
综上所述,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也是有解决办法的。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小数0901班28号文思敏摘要: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呈现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多变、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荒漠化和沙化扩延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我国的长远发展考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成因;防治措施目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但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在我们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我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因此,对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一、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成因土地沙漠化是指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表面出现的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
土地荒漠化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和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土地加速荒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占主导地位。
1、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异常的气候条件(尤其是严重、长期的干旱条件)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多分布在内陆、腹地,是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和生态及其脆弱的环境地带。
气候干燥时,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气候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历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供沙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与河北西北部近25万hm2的沙化发展区。
而且,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进程。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中国的荒漠化及对策
【高中地理】中国的荒漠化及对策荒漠化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青藏高原的地势影响,在我国“三北”地区从北纬37°至50°,东经75°到125°间形成了一条南北宽600千米、东西长4000千米的荒漠带,其中沙漠面积约71万平方千米,戈壁面积57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据《中国荒漠化报告》报道: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8.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因此,我国荒漠化的形势是严峻的。
而且对荒漠化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主要由四大类型即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荒漠化构成。
风蚀荒漠化就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总面积160.7万平方千米,主要原产于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
水蚀荒漠化分布面积为20.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北部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地带的陕晋蒙三角地区,这里也正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域。
冻融荒漠化面积为36.3万平方千米,分散原产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土壤盐渍化、荒漠化面积约有23.3万平方千米,集中连片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等地。
据普查,我国因四种类型荒漠化导致的草地发育面积超过1.05亿多公顷,发育的耕地面积存有772.6万公顷,发育林地面积10余万公顷。
因此,我国荒漠化状况不容忽视。
我国人民有着与荒漠化抗争的久远历史,特别近20年来,防治荒漠化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而且在“十五”计划中对防治荒漠化又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规划。
在“十五”期间,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以“三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为主体,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生态建设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地方经验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力求使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D )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
三、荒漠化的防治
防治荒漠化的方针以及采取的措施?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
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 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
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请举例说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科尔沁草原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 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三、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措施(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
2.1荒漠化的防治-(40张PPT)
10.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
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
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的自然原因是( A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小结 荒漠化的防治
• 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 西北地区概况 • 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 • 人为因素 ➢ 过度樵采 ➢ 过度放牧 ➢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荒漠化防止的对策和措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进的路上 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古之立 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尽失民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学而不知道,与 行,与不知同。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 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心,也是很多现代人缺乏的精神。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又会多出多少君子。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载物。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 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 次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谁伤害过你,谁 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要铭记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完美的日子。只因幸福只是一个过往,沉溺在幸福中的人;一直不知道幸福却很短暂。一 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的是相知, 幸福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 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转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乌云总会被驱散的,即使它笼罩了整个地球。心态便 明灯,可以照亮整个世界。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给我一场车祸。要么失忆。要么死。有些人说:我爱你、又不是说我只爱你一个。生命太 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删掉了关于你的一切,唯独删不掉关于你的回忆。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别放弃,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 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 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 存梦想去拥抱蓝天。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 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让我记起容易,但让我忘记我怕我是做不到。不要跟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 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他不爱你,你为他挡一百颗子弹也没用。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做什么,却又不想关掉它。做 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 并把研究继续下去。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 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意志若是屈 它都帮助了暴力。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意志坚强,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 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 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是我国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等。
目前,我国沙漠迅速扩大,荒漠化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我国每年的荒漠化面积约为1000万亩,其中,在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覆盖的面积已达到8395万亩,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6.7%。
二、治理荒漠化的策略
1.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恢复与保护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关键,有效恢复需要从分布、多样性、时空动态、可持续性及可能适应荒漠化的有效物种等方面进行考虑。
2.实施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是扩大绿化面积、缓解荒漠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实施农业灌溉可以通过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净水量、改善土壤质量来减缓荒漠化的发展。
3.进行水土资源保护
水土资源保护是解决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制度,查处土地流失行为,以及建立系统的水土流动监测与宣传机制。
4.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是解决荒漠化的关键环节,应该采取防治荒
漠化的各种有效措施,如林业、森林恢复、工程防治、水土保持等,并定期进行规划与监测。
三、总结
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努力,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请审议。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25.32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7.58%,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歼灭战、攻坚战、阻击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对实施“三北”工程、利用微咸水治沙等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防沙治沙工作,委员长和各位副委员长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组织相关专门委员会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交办代表建议等方式,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和工作监督,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经过接续奋斗、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防沙治沙工作理念更加科学,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支持更加有力,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防治荒漠化简介
小组成员:曹优明 陈倩 王希 康旋 李思扬 肖红霞 王则一
第一部分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荒漠化概述
•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 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日益严重的沙化现 象,导致土地生产力锐减、沙尘暴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每年我国 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 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 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停滞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
原因:该阶段内,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我国治沙科研 机构、人员、设备甚至资料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 部分试验研究工作中断,只有零散的研究还在进行,论著和 译著很少。 • 这一阶段在当时极左的思想引导下,推行“以粮为纲”、 “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垦荒地,大 片毁林、毁草开荒造田,我国森林和草原生态状况急剧恶 化。 • 据内蒙古、新疆、青海、黑龙江等10省(区)不完全统计,近 20多年来草地被开垦6〃8万km2(国家计划委员会,1996)。 •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曾出现3次大规模开荒,开 垦草地6〃67万km2以上。
2 重要实践
• 1949年,我国首先在河北西部风沙危害严重的正定、 行唐、灵寿等6个县连片营造防风固沙林。 • 1950年在河北、豫东、东北西部、西北等地区组织 建设大型防护林,抵御风沙危害,至1953年河北省已 造防风固沙林8〃67万hm2 。 • 1951年2月全国林业会议决定:实行普遍护林封山,在 豫东、东北西部、西北的“三边”(指靖边、定边、 安边)和榆林等地营造防沙林。
1959年3月,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对我国各大沙漠和沙 地历经3年的综合考察,基本上摸清了我国沙漠的面积、 类型、分布、成因、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等,并提出了防治对策,随着治沙工作的迅速开展,治 沙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 原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开设了治沙课程。 • 1960年内蒙古林学院正式成立了治沙专业。 • 1962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 至此,我国治沙方面的产、学、研格局初步形成,为我国防沙治沙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防沙治沙各发展阶段的研 究与实践
(一)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 1〃研究发展
• 1950年,西北地区在陕西榆林成立了陕北防沙林场,并 在河北、豫东、东北西部、西北等地着手建设大型防 护林。由于大面积治沙造林工作的需要,开始了荒漠化 防治科学研究工作。但这时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和总结 群众治沙防沙的经验。 • 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防沙治沙研究进入第一个高 潮。在宁夏沙坡头、内蒙古蹬口、新疆莫索湾建立了 6个治沙综合试验站,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使当地的 流沙得到了治理,提高了植被盖度,改善了环境条件,并 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营造东北西部防护林 带的决定》,营造范围南起辽东半岛和山海关,北至兴 安岭以南富裕、甘南等地,包括21个县(旗),以后建设 范围扩大到60个县(旗),建设区域长约1 100 km、宽约 300 km,规划造林面积300万hm2。这是我国首次组织 较大规模的治沙造林运动。该阶段内蒙古全区营造防 风固沙林近30万hm2,封沙育草260万hm2;陕北共造林 20万hm2,封沙育草4〃3万hm2;甘肃民勤共造林9〃51 万hm2,封沙育草23〃5万hm2。
(五)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 原因:中国某些地区逐渐恶化的风沙环境引起了 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直接原因:2000,10沙 尘暴或浮尘天气,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荒漠 化问题的高度关注。
• 2000年下半年我国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2001年启动实施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护林 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这两大工程覆盖了我国85%的荒漠化 土地,构成了新世纪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体骨架。同时我 国林业内部也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林业生产力布局进 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的实施,必将全面推进我国荒漠化防治步伐,实现荒漠化治 理的新跨越,荒漠化治理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重大实践
•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天然林保护工程 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4)退耕还林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 原因: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大会以后,我国科学家又着重 对土地沙化问题进行研究,中国荒漠化防治事业进一步地 恢复和发展。
(三)恢复和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
•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复《关于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风沙 危害、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覆盖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 市) 。 1978年工程开始启动,建设期限共73年,分3个阶段,共规划了8期工程, 工程规划造林总任务3 508〃3万hm2,任务完成后,“三北”地区的森 林覆盖率将提高到15%,增加10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沙地得到 治理开发,沙化面积不再扩大。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发展战略转移到以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 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并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有力地保护了 荒漠化地区的自然资源,巩固了生态建设工程的治理成果。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的决议》,我国荒漠化防治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49年到“文革”初期)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中央政府
已经注意到荒漠化危害问题,开始着手治理风沙。
• 1949年新中国第一届中央政府即成立林垦部,并在石家庄成立了冀西 沙荒造林局,直属林垦部。 • 1950年,国务院成立治沙领导小组,同年,在陕西榆林成立陕北防沙林场, 直属西北林业局,并在河北、豫东、东北西部、西北等地着手建设大型 防护林。同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 • 1950年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令》 • 1951年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一年农林生产的决定》 • 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 • 1957年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 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防沙治沙的研究进入第一个高潮。 1958年,在陕西榆林、甘肃民勤等沙区进行了首次飞播造林种草试验, 同年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内蒙古及西北六省(区)治沙规划会议”。 1959年3月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同年在内蒙古及西北六省区建立了6 个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我国西北沙区初步形成了定点试验研究布局。
〃2重大实践
• “三北”防护林第一期(1978—1985年)工程建设,到20世 纪80年代末期,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28〃47万hm2,工程 区有1100万hm2农田实现林网化,粮食产量增加 10%~30%,893万hm2“三化”草场得到保护和恢复,牧草 产量净增20%以上,初步控制了黄土高原30%的水土流失, 解决了500多万农牧户燃料奇缺的困难。营造的经济林年 新增产值60多亿元,取得了卓越成效。“三北”防护林工 程一期建设期间,中央和地方组织了25 000多名专业人员, 进行实地考察、勘测,用了两年多时间又制定了第二期 (1986—1995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范围由369个县扩大到 466个县,总面积由347 km2扩大到395 km2。
第二阶段 (停滞阶段)
• 该阶段内,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治沙科研机构、 人员、设备甚至资料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 破坏。大部分试验研究工作中断,只有零散 的研究还在进行,论著和译著很少,无重大防 沙治沙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恢复和发展阶段)
• 1〃研究发展 •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大会以后,我国科学家又着重对土地 沙化问题进行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初步查清了我国 沙化土地的分布和成因,认为沙化土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 是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 制定出沙化土地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沙化土地进行 分类。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对沙漠形成时代演变规 律及成因机制的研究,为预测未来沙漠的发展趋势奠定了 基础。经过系统的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实验,明确了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壤风蚀及沙化过程中的作用。对不同条 件下的近地面沙粒运动的微观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阐明 了各种风沙工程的防沙作用原理。
二、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阶段
• (一)起步阶段 (1949年到“文革”初期) • (二)停滞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期) • (三)恢复和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 • (四)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 (20世纪末10年) • (五)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四)工程化和国际化阶段(20世纪末10年)
• 原因:中国的防沙治沙队伍经过一步步地研究与实践,使我国的防沙 治沙事业逐步工程化和国际化。
• 20世纪末10年,我国荒漠化防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 1991年国务院批准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我国 开始将荒漠化防治作为专项工程来实施。 • 1991年8月成立全国治沙工作协调小组。 •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治沙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并将全国治沙工作 协调小组更名为中国防治沙漠化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对协调小组 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新增外交部为成员单位. • 1994年9月成立由16位专家组成的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高级专家 顾问组。 • 1994年10月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编制了《中 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行动方案》和《中国防治荒漠化国 家报告大纲》。它标志着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已进入了和国际接轨,讲 规模、求效益,稳步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