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二观察物体看一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看一看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问题导入
师:谁来把这首诗朗诵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指名学生朗诵古诗,其余学生倾听。 师:下列照片中有什么?说说从照片中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一 组照片) 让学生说出是从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
师:这些照片中的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生:形状不一样,因为拍照片时所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1.小明站在不同的位置给大象拍照,每个位置拍到的照片( )。 (填“相同”或“不相同”) 2.素描课上,同学们观察讲桌上的一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每次最 少看到正方体的( )个面,最多看到正方体的( )个面。
2.想一想,连一连。
答案: 1. 不同 2. 1 3 3.
《看一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看一看》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看一看》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对课程标准,认真 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在拼搭立体 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 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 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2观察物体2.2看一看二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看一看(二)教学反思1.以学生喜欢的观察图片的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观察,看图片也不是没有目的的“玩”。
“玩”中有观察,有思考,有合作,有交流,“玩”出了数学知识,“玩”出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使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word版)

看一看(二)。
(教材第15~16页)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两个物体或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能从某个角度观察的结果,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牙膏盒、杯子。
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生:三个面。
师: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一样吗?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师:在以前观察物体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之前获得的经验,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师: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一) 学生可能会说:•第一幅图应该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从淘气所坐的位置看,牙膏盒在杯子的左边,杯子在牙膏盒的右边。
•第二幅图应该是奇思看到的,因为奇思是站起来从高处往下看的,可以看到杯子口的正面。
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生:杯子把牙膏盒都挡住了,应该是对的吧。
师:是这样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看一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叙述正确完整、条理清楚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境会是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二) 生:可以先肯定的是,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部,这样就排除了第①幅图和第③幅图;然后我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淘气,那么从淘气的角度看笑笑的位置在桌子的右边,这样综合起来判断淘气看到的情境应该是第②幅图。
师:与同伴合作,模拟上面的情境做一做,看看你的判断对吗。
学生合作模拟情境,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
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500克盐水中含有50克盐,那么盐和水的重量比是()A.1:9B.1:10C.1:11D.1:122.下面各算式,与6÷35的商相等的是()。
A.6×35B .6×53C.13653.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折痕两边的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A.完全相同B.大小相等C.完全重合D.形状相同4.一瓶饮料350毫升,其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4,洋洋喝去了一半后,剩下的饮料橙汁的含量是()。
A.20% B .10% C.40% D.25%5.下面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77× B.77÷ C.77÷ D.77×6.从3个一角、2个二角、1个五角的纸币中取出6角钱,有()种不同的拿法.A.2 B.3 C.47.右表是华诚电影院的影片告示,贝贝一家三人去这家电影院看了一场《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
买票共节省了27元。
贝贝一家看电影场次是()片名《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票价30元优惠办法上午场买二送一下午场七折晚场九五折A.上午场B.下午场C.晚场8.学校买了56张白纸,买的红纸比白纸多18张.红纸买了多少张?正确的解答是()A.38+18=56(张) B.56-18=38(张) C.56+18=74(张) D.56-38=18(张) 9.x、y均不为0,下列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玩具、水果等。
2.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和几何图形,会看到什么形状?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如展示一个房子,让学生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游戏。
每组轮流拿一个物体,其他组成员闭上眼睛,轮流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物体,并说出看到的形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002)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不同方向观察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俩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俩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间的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
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
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一开始,通过请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练习时,创设了拍照游戏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与反思精品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例1】下面右边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解析:Array老师和小女孩、小男孩看的都是同一张讲桌,但他们观察的位置是不同的。
小女孩站在讲桌的左面,她看到的是从左往右第三幅图;小男孩站在讲桌的右侧面,他看到的是从左往右第2幅图;老师站在讲台上,她看到的是讲桌的上面,是从左往右第一幅图。
解答:.【例2】解析:观察物体时,眼睛要直视所观察物体的面;从正面看情景图,可以看到左面是长方形,右面是圆; 从右面看,可以看到圆和长方形重合并且长方形大于圆;从左面看,长方体挡住了球,故只能看到所对的 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就是长方形。
解答:.【例3】下面右边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解析:头上扎蝴蝶结的小女孩站在情景图的正面,也就是从 前面观察物体,看到的是两行摆放的正方形,其中 从上往下第一行左侧摆放一个正方形,第二行左侧 和右侧均摆放一个正方形;另一个小女孩站在情景图 的右面,也就是从右面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竖直摆放的 两个正方形。
解答:.【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2 看一看(二)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精神与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与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牙膏盒,杯子,杯子照片,教室照片等。
(1)思考:这三位同学分别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预设:淘气从正面看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但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是从右面观察的。
(2)思考: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可能是什么样的?(出示两幅观察图)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预设:淘气看到的是牙膏盒的正面,杯子在牙膏盒的右面。
奇思看到杯子的上面和牙膏盒的上面,杯子在牙膏盒的左面。
(3)小组活动: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4)思考: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预设:因为他们是在相对面进行观察的,所以左右方向不同。
2(1)讨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想一想,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怎么样的?(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利用实物进行验证。
(3)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笑笑看不到牙膏盒,因为杯子挡住了牙膏盒。
(4)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挡住了牙膏盒吗?预设: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
3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下面淘气从窗外向屋内观察笑笑和桌子的情境图。
(1)提问:淘气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会看到怎样的画面?预设: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会看到笑笑坐在桌子的右侧,背对着淘气。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看一看(二)》公开课教案-0

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属学段:小学中段学科:小学数学章节:第二章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教学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老师看到它很漂亮,于是就给它拍了几张照片。
可是为什么老师拍的是同一个盒子,却拍出了好几张不同的照片呢`生:因为拍摄的角度不同。
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看一看(二)。
三、导入新课师:老师桌面上摆了两个物体,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呀生:牙杯、牙膏。
师:如果你从1号、2号、3号、4号这四个位置去观察,想想看你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是不是大家所说的这样呢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模拟观察一下吧。
#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自己的位置上有相应的号码贴在桌子上,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和你同位置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出示图片,请1号位置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牙杯的杯柄,发现牙膏盒不见了。
我看到了牙杯的杯柄,还看见了牙膏盒。
师:出示图片,请2号位置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我看见牙膏盒在左边,牙杯在右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为下一节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打基础,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获得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本节课要继续发展观察物体的经验,教材以三个问题串呈现:问题1能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为什么观察到的不同?);问题2体验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有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问题3辨认从4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玩具,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能说明思考的过程,培养空间思维,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明晰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学具:长方体纸盒、毛绒玩具小熊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小组合作等教学过程:一、观察与表述,创设情景猜想并质疑师:同学们,我的朋友出去旅游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他们一行几个人吗?我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看看你们能不能判断出来。
(出示侧面照1)生1:1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 看一看(一)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二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物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纸盒等。
预设:图中小朋友们都在观察纸盒。
笑笑站在纸盒的左侧,从左边观察纸盒;淘气站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从纸盒的上面观察;妙想站在右前方对着纸盒的一个角观察。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这样的长方体纸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看一看(一)]1小组活动:利用实物(长方体纸盒)进行观察。
(1)在不同位置观察纸盒。
(2)交流:小组内同学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相符的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预设:站在淘气的位置从上面观察,只能看到上面1个面;站在笑笑的位置从左边观察,能看到左侧面和上面2个面;站在妙想的位置从右前方观察,能看到右侧面、右面和上面3个面。
(3)想一想,如果把你们的位置调换,再观察这个纸盒,看到的结果和现在一样吗?预设:交换位置,看到的结果和现在不一样。
2观察主题图,独立想象判断。
(1)出示问题中的三幅图,让学生结合刚才的观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2)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组织集体交流: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①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观察到的,只能看到1个面;②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到的,能看到2个面;③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到的,能看到3个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内容。
【教学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究新知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1)明确观察位置。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朋友具体的观察位置分别是:站在箱子的左边观察、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
(2)独立想象判断。
出示问题下面的三幅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完成后可先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组织集交流。
可以提问: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说清楚站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第一幅图是淘气从上面观察的,只能看到一个面;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的,能看到两个面;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的,能看到三个面。
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想一想,可以在前面观察判断的基础上提问: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一看。
①教师把事先制作的投票箱放在讲台上。
谁想象能看到四个面的,就请他上台演示: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能看到四个面。
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二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说课稿北师大版

答案:建议农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土地,并记录下每个角度观察到的边界,然后使用这些观察数据计算土地的面积。
4. 观察物体设计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物体的一般特征,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或美学的物体。
举例:请设计一个可以用来盛放物品的立方体盒子,要求盒子有一个开口和至少一个拉手。
答案:设计一个立方体盒子,其中一个面去掉,形成一个开口,再在盒子的一侧设计一个拉手。
3.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观察物体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观察物体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观察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 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其次,我在讲解观察物体基础知识时,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非常有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1.联络旧知,知识铺垫本节课一开场,我就听过一道略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场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根底,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进展观察、操作。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识。
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跟随我的节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时机很多,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时候不够清楚,甚至由于角度问题,观察结果出现偏向。
因此,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的学具,这样便于操作,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观察物体教学目的: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简单的物体形状及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接触的,根本上学生都已经有一定的根底了。
对于这节课学生的操作比拟多课堂就会比拟难把握。
这节课是这么安排的:一、导入:学生从一头大象的两张照片开场,让学生猜一猜是站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
〔由于大象头的照片不是正对的学生都说不来,在看好之后我又加了一句怎样才能认识一头大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是说要站的远点看,如今想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到后面去等新课上完再提而且跟后面的问题一样,可以不提。
〕二、让学生观察千纸鹤:1、先说出你坐在千纸鹤的哪边,为了更加明确它的位置还做了个游戏。
2、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观察千纸鹤,说你在千纸鹤的哪边,看到了什么?3、为什么同一只千纸鹤看到的都不一样,前后左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换位置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教学设计看一看(二)1教学目标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3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4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5.1.2教学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5.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题定标: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这几幅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教学楼照片)生:教学楼(学生抢说在哪看到的)2、师:对,大家说的没错,这几张照片就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教学楼。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站的角度和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看。
(板书:看一看二)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一)主题图一:师:郑老师在桌面上摆放了一组物体,大家看看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在1、2、3、4这四个位置观察这组物体,想想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白板出示物体)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实际观察一下好吗?课前郑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类似一组物体,每个小组桌面上也都有四个位置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教学反思
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表内乘法、整十数与一位数想乘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类似于不进位乘,学生已有了竖式书写和计算方法的经验,但由于增添了估算,计算中产生了进位,计算难度比不进位乘有所提高,错误率也会相应增加。
教学时,我是本着“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这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习得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根据情境对36×2的结果进行估计,旨在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
我重点指导了以下的估计方法:36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把它看成30,两盒一共有几枝?实际的枝数比60怎样?把它看成40,两盒一共有几枝?实际的枝数比80怎样?从而很显然地得出“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的结果。
而后又出了两道题进行巩固。
第二层次是探索出进位乘的笔算方法。
我先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直观理解个位想乘后的进位情况,然后用竖式进行计算。
这一环节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较、验证,体验成功的欢乐。
本堂课的估计对学生来说其实也是一个难点,个别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再利用一点时间进行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